菌種場是從事食用菌菌絲體純培養的場所。為了提高菌種純培養的成功率,降低汙染率,必須從籌建菌種場起就註意場地和建築物的規劃、布局的科學性。合理、科學的規劃布局能為繁殖高質量的菌種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對提高菌種的合格率,增加菌種場的經濟效益起著很大的作用。
所謂菌種場的規劃是指菌種場籌建的規模大小,包括分期規模和最終規模,場所位置的確定以及同規模大小和制種要求相適應的投資設備、建築物的要求標準等。所謂布局是指根據菌種場所生產菌種的種型所需要的生產工藝流程布局和其相適應的廠房、配套設備等。
根據微生物在空氣中容易傳播的特點規劃廠房,布局流水線,使制種的工藝流程既能節約勞力和投資,流水作業也有利對微生物傳播的控制,提高純菌種培育的成功率,圖3是規範化菌種場的平面布局。
所謂規範化菌種是指嚴格地按微生物傳播規律和流水作業規程規劃設計建立起來的菌種場,它除了設備較齊全,人員素質較好外,布局上嚴格按有菌區和無菌區劃分,原料加工、儲存、制作為有菌區,菌種培養為無菌區,提倡采用雙門滅菌設備將有菌區和無菌區分開。無菌區又有高度無菌區和壹般無菌區之分。其工藝特點是:
(1)該工藝按培養基制作—滅菌—冷卻—接種—培養的程序流水作業。菌種場的建築結構參照圖3,室內要求水泥地面、四周墻壁潔凈,不易沾染黴菌孢子,不易吸濕,保持幹燥且便於沖洗。
圖3 規範化菌種場的平面布局圖
(2)滅菌鍋應是雙門的,壹門與有菌區(培養基制作室)相通,另壹門與無菌區(冷卻室)相通,雙門不能同時開放。
(3)冷卻室、接種室要求作水磨石或油漆地面,四周墻壁和天花板油漆防潮,安裝空氣過濾裝置。冷卻室配備除濕和強制冷卻裝置,接種室配備分離式空調機。
(4)培養室要有足夠的空調裝置,保證高溫季節能正常生產。
(5)工作人員必須具有壹定微生物常識,經過嚴格無菌操作訓練,進入無菌區前須淋浴更衣。
(6)菌種滅菌後的運輸工具壹經運出接種室,必須滅菌或消毒後,方可進入無菌區使用,其他工具或用品也壹樣。冷卻室、接種室、培養均采用拉門結構,減少開關式門扇啟動過程的空氣流通。整個無菌區要求密閉性能良好。
(7)保持冷卻室、接種室的氣壓為正值,大氣壓約為988~1140毫米汞柱,其中接種室氣壓又要大於冷卻室,冷卻室大於緩沖室和培養室。
(8)原料倉庫遠離冷卻室、接種室和培養室。原料,特別是糧食類原料是許多雜菌的主要菌源。
(9)栽培試驗場與制種場應當分開,不能同在壹處或相距很近的地方。否則栽培場雜菌易傳入制種場。
(10)培養基制作室和其他倉庫實驗室為有菌區,冷卻室、接種室和培養室為無菌區,其中冷卻室、接種室為高度潔凈的無菌區,要求空氣凈化程度達到100級。按國家標準,凡是達到≥0.5微米的塵埃量≤3.5粒/米3,即潔凈度達到100級,表示環境中無塵無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