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粘膜損傷的嚴重程度,可將胃炎分為糜爛性胃炎和非糜爛性胃炎,也可根據胃累及的部位進行分類(如賁門,胃體,胃竇)。根據炎性細胞的類型,在組織學上可將胃炎進壹步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然而尚無壹種分類方法與其病理生理完全吻合,各種分類尚有重疊。
急性胃炎表現為賁門和胃體部粘膜的中性粒細胞浸潤。慢性胃炎常有壹定程度的萎縮(粘膜喪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賁門,伴有G細胞喪失和胃泌素分泌減少,也可累及胃體,伴有泌酸腺的喪失,導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內源性因子的減少。
壹、急性糜爛性胃炎
病因學包括藥物(特別是非甾體類消炎藥),酒精和急性應激,如嚴重疾病患者。少見原因包括輻射,病毒感染(如巨細胞病毒),血管損傷和直接創傷(如鼻胃插管)。
內鏡下,可見為粘膜的點狀表面糜爛,不累及深層,多伴有壹定程度的出血(多為粘膜下瘀點)。
急性應激性胃炎是糜爛性胃炎的壹種,可見於嚴重疾病患者,臨床上由胃和十二指腸粘膜損傷導致上消化道明顯出血的比例增加。危險因素包括嚴重燒傷,中樞神經系統創傷,敗血癥,休克,伴有機械通氣的呼吸衰竭,肝和腎功能衰竭和多臟器功能障礙。急性應激性胃炎的其他預測因素包括患者在重癥監護病房的住院時間及期間未接受腸道營養的時間長短。總之,患者的病情越嚴重,發生明顯出血的危險性就越高。
嚴重患者發生急性糜爛性胃炎的病理機制可能為胃粘膜屏障功能減弱。胃粘膜的血流減少和可能伴有的酸分泌增加(如燒傷,中樞神經系統創傷和敗血癥)可促進粘膜炎癥和潰瘍的形成。
癥狀、體征和診斷:通常,患者可能因為病情太重而說不清胃部癥狀,即使癥狀存在,常是輕度的和非特異性的。首發的明顯體征常為在鼻胃吸引時出現血液,壹般發生在嚴重應激反應的最初2~5天內。
內鏡檢查可明確診斷,某些患者(如燒傷,休克和敗血癥)在急性損傷12小時內可發生急性糜爛。病竈多從胃底部開始,呈瘀點或瘀斑,逐漸融合成2~20mm不規則的小潰瘍,出血極為少見,組織學病變局限於粘膜,經處理或除去應激後可迅速愈合。病竈可繼續發展,累及粘膜下層,甚至穿透漿膜,更為常見的是胃底部發生多處出血,胃竇部也可被累及。頭部損傷與其他情況不同,此時胃酸分泌不是減少,而是增加,病竈(Cushing潰瘍)可為孤立,也可累及十二指腸。
預防和治療:據報道,患者壹旦發生嚴重出血(約見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的2%),死亡率可達60%以上。大量輸血會進壹步削弱止血。雖然各種手術和非手術方法如抗分泌的潰瘍藥物,血管收縮劑,血管造影技術(如動脈栓塞),內鏡下凝固療法已被采用,但效果並不理想。除全胃切除外,其他手術後的繼續出血是常見的,且死亡率與內科治療相同。
因此,發現高危患者和預防出血是必要的。早期腸道營養已被推薦作為預防出血的手段之壹。雖然多數權威人士認為靜脈內給予H2拮抗劑,制酸劑或兩者合用(參見下文消化性潰瘍的治療部分)可預防出血,但尚有質疑。在重癥監護病房內對高危患者靜脈內予以H2拮抗劑或制酸劑的標準為胃內pH>4.0。然而在嚴重患者中,中性的胃內pH可引起上消化道或口咽部細菌過度生長,使得醫院源性肺炎的發生率增加,特別是在機械通氣的患者。然而有關這方面的結論尚不壹致,需進壹步研究。
二、慢性糜爛性胃炎
內鏡下常表現為多發性點狀或阿弗他潰瘍。慢性非糜爛性胃炎可為特發性,也可由藥物(特別是阿司匹林和非甾體類消炎藥,參見消化性潰瘍的治療部分),克羅恩病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幽門螺桿菌可能在此不發揮重要作用。
癥狀多為非特異性的,可包括惡心,嘔吐和上腹部不適。內鏡下顯示在增厚的皺襞隆起邊緣有點狀糜爛,中央有白斑或凹陷。組織學變化多樣。尚無某種方法具有廣泛療效或可治愈。
治療多為對癥治療,藥物包括制酸劑,H2拮抗劑和質子泵,同時應避免服用可使癥狀加重的藥物和食物。復發和惡化多見。
辨證虛寒挾熱。
治法溫中補脾,清熱理氣。
方名胃炎驗方。
組成太子參10克,吳萸3克,焦梔仁9克,枳殼9克,木香9克,薤白9克,香附9克,炒神曲9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超醫方。
慢性胃炎的抗生素治療
[編輯本段]
基於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壹,選擇能殺滅該菌的藥物,就能改善癥狀,減輕胃粘膜炎癥。
對幽門螺桿菌有殺滅作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Amoxicillin)、滅滴靈(甲硝唑)、痢特靈(Furazolidone)、四環素(Tetracycline)、克拉黴素(Cramycin)等。
臨床上為根除幽門螺桿菌,往往將上述抗生素與其他藥物聯合應用,效果更好。如麗珠得樂+滅滴靈,麗珠胃三聯等。
中成藥類的謂爾舒全效能胃藥對殺滅幽門螺旋桿菌也有較好的作用。
猴頭菇燉豬肚 調治慢性胃炎
[編輯本段]
民間常用“以臟補臟”的食療方法來防治疾病,雖然不壹定有科學依據,但只要做得可口,就算沒有立竿見影的療效,也飽了口福,何樂而不為呢?我患有慢性胃炎,就是抱著這樣的心理,探索出壹個好吃又治病的食療方,這就是猴頭菇燉豬肚。
做法:豬肚1只,猴頭菇100克,蓮肉30克,紅棗10枚。先將洗凈的豬肚在高壓鍋裏煮10分鐘,撈起後用清水洗凈泡沫,切成條狀。同時用溫水泡發猴頭菇,蓮子去皮、心,紅棗去核,將四物放入沙鍋,加黃酒、醬油、糖適量,燒開後加水,再用文火燉至豬肚酥爛,佐餐食用。
該菜醇香軟糯,味美營養,方中豬肚能健脾和胃,猴頭菇則是壹種藥食兩用真菌,能益氣養血,利五臟,助消化,還有抗潰瘍和抗炎作用,可治慢性胃炎。再加上幫助消化的紅棗、蓮子,是壹種很好的調治胃病的的食療佳菜。我現在每隔十天半月吃壹次,使胃得到調補,胃病很少復發了。
膽汁反流性胃炎治療
隨著胃鏡檢查的普及,使膽汁反流性胃炎更容易發現了。
膽汁中的膽酸鹽、碳酸氫鹽及十二指腸液中的卵磷脂、胰蛋白酶類等,是消化脂肪、蛋白質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它們“安分守已”地呆在十二指腸中,就不會出現膽汁反流性胃炎了。但是,如果由於各種原因,使膽汁倒流到胃內,這些反流液就成了壹群地地道道的“搗亂分子”,能引起許多胃炎癥狀。
藥物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猶如消滅“入境之敵”。為了便於讀者記憶,不妨將壹些最新的治療方法,稱為幾種“打法”。
壹“關門法”
在胃和十二指腸交界處,有壹個環形肌內圈,醫學上稱為“幽門括約肌”。平時它緊閉著,不讓十二指腸內的液體(包括膽汁)反流入胃,只在胃中食物已經消化完畢時,才適時開入,使食糜得以進入腸內,接受進壹步消化。
如果各種原因使幽門括約肌壓力下降而關閉不嚴,或十二指腸出現了逆向蠕動,“壞分子”們就得以乘隙而入。
某些藥物通過加強調控神經肌肉的作用,可使幽門括約肌關閉.門關嚴了,反流自然可以減少了.
常用藥物有:⑴嗎丁啉,每次10毫克,每天3-4次;⑵普瑞博思,5-10毫克,每天3-4次;⑶胃復安,每次10毫克,每天3-4次。
以上藥物任選壹種即可。應當註意的是,上述藥品應在飯前15-30分鐘服用,服用時間不得少於2周。
二“驅逐法”
膽汁等壹旦進入胃內,如能加強胃的蠕動,使這些“不速之客”還沒有來得及胃黏膜接觸,就被趕出“大門”,自然就不會損害胃黏膜了。如果再加強十二指腸的正向蠕動,減少其病態的逆向蠕動,也有利於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療。前面介紹的那些常用藥品,就有這樣的功能。
三“收編法”
膽汁既已入胃,也可以采取辦法,設法在胃內對它們加以處置,“就地收縮”。
有壹類藥物,如思密達,就有吸附膽汁等物質的作用。思密達的片狀結構,就像有夾層的威化餅幹那樣,有大量的吸附能力,從而吸咐膽鹽,消除有毒的溶血性卵磷脂(引起胃炎的“罪魁禍首”之壹)。思密達還可以薄薄地覆蓋在受損傷的胃黏膜上,隔離有害因素的侵害。
服用時,將1袋思密達(3克)倒入50毫升溫水中搖勻,使它的樣子像牛奶壹樣,就可以服用了。
以上這些治療方法,如果能配合運用,則效果更好。
壹部分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在膽系疾病(如膽石癥、膽囊炎以及膽囊切除後);或與壹些十二指腸疾病(如幽門管或十二指腸潰瘍、胃次全切除手術後等)有關,也應針對這些疾病進行治療,才更有效。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保健
何謂膽汁反流性胃炎
膽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gurgitational gastritis)是由於膽汁等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胃,胃粘膜與之接觸而產生的炎癥性病變。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灼痛、嘔吐膽汁性液體,甚至體重下降和出血,本病見於胃大部切除胃空腸吻合術後。幽門功能失常和慢性膽道疾病等可導致發病。
如何治療:
藥物保健
①胃復安或嗎丁啉每次10毫克,每日3次,口服,可促進胃排空減少膽汁返流。
②消膽胺每次4克或氫氧化鋁凝膠每次10毫升或硫糖鋁每次1克,每日3次,口服,可結合膽鹽保護胃粘膜。
③泰胃美每晚0.8克,口服。雷尼替丁每次150毫克或法莫替丁每次20毫克,每日2次,口服,可抑制胃酸保護粘膜減少疼痛。
④苯並咪噻、氯哌酮也能促進蠕動減少返流。
⑤中藥治療:以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為主,用玄胡、半夏、黃連、白術、枳殼、厚樸、大黃等煎服。
飲食保健
①宜進低脂高蛋白飲食,如牛奶、豆類和魚類。
②避免油膩過飽飲食,宜少量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