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在加拿大各地的大型商場,在壹定時間內(壹般為壹個月)無條件退貨都能實現。此外,各種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和眾多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都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只要不滿意,就能退貨
在加拿大,沃爾瑪、costco等大型連鎖超市都有專門的退換部門,每天都有人在排隊退貨,其中不少人並不是因為質量問題退貨,而是試用產品後覺得不滿意。家住多倫多的傑維爾在今年元旦前給5歲女兒買了壹件衣服,但女兒穿了兩天後因小朋友們說不好看,就再也不肯穿了。為此,傑維爾拿著衣服和收據到商店去退貨,在填寫退貨原因後,很快就辦理了退貨手續。
多收貨款,商品免費
壹些大型商場自設的購物網站也提供退貨服務,消費者網購後若想退貨,只要在規定期限內把貨物拿到商店就可順利退貨。不過,由於加拿大沒有明確的有關退貨的法律規定,因此,在壹些小商店中人們享受不了無條件退貨服務,不滿意只能換,不能退。
此外,如果是銷售方出現失誤致使消費者受到損失,通常都能得到較好解決。家住多倫多地區的喬斯在便利店買了兩個比薩餅,但回家後才發現便利店多收了壹塊錢。他立即返回便利店,出示購物清單,並說明緣由,店員當即退還了多收的錢。加拿大壹些地區對這類情況有約定俗成的行業規定,若便利店多收錢被顧客發現,顧客其實可以享受該項商品免費的待遇。
消協很多,法規很多
加拿大擁有各種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例如,聯邦政府中就有10個部門負責消費者保護。此外,還有全國性的消費者協會、各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他們負責處理投訴和咨詢、發布市場信息、介紹消費技巧、提供有關法律咨詢、調查被指控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等事務。
此外,加拿大還有眾多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單項法律法規,其中包括消費者保護法、商業行為法、預付費服務法、機動車輛修理法、消費者報告法等幾十部。
新華社記者施蓉
日本
制度優先保護消費者
在日本,購物後辦理退貨或換貨十分方便、快捷,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日本的有關規定都更註重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出臺法律,瞄準問題商品
日本的《制造物責任法》規定,對於質量有問題的商品,必須迅速退貨、更換或者退錢。對此,記者有過切身經歷。記者曾在日本的壹家電器城買過壹臺手提電腦,使用後發現電腦用壹段時間就自動斷電,於是找到店家,店家確認電腦確實存在問題後,二話不說就予以更換。
購物小票,標明退貨期限
在日本,壹般來說,只要有購物小票,在規定的壹周或壹個月內,不論是質量問題,還是尺寸搞錯了,消費者都可以在購物的商店裏辦理退換貨。具體時間由商店決定,購物小票上也會標記清楚。對於網上購物或電視購物,由於在購買商品的時候會在小票上明確標記退貨時間,所以在規定時間內或根據有關規定,都可以退貨。
但是,如果是定做的商品或是已穿過的內衣、已吃過的食品,則很難退貨或更換。這個情況在訂貨的時候會和對方確認,要對方清楚知道,在這個基礎上才簽訂買賣合同。
猶豫期制,允許顧客後悔
針對上門推銷,日本通過“猶豫期制度”來保護消費者。比如,很多消費者在自己家裏壹時被上門推銷所誘惑,沒仔細考慮好就簽訂了合同,但事後又後悔。“猶豫期制度”則給予消費者冷靜思考的機會,允許消費者在壹定期限內可撤回申請和解除合同,且不要求賠償違約金。
此外,如果賣方告知不實信息或存在故意隱瞞重要事項等違法行為,誤導了消費者或導致消費者申請簽訂或承諾簽訂合同,這些合同均可要求取消。
新華社記者藍建中
無因退貨=“夾板氣”
中國
晨報訊(記者朱爍)自從喊出“退貨與買貨壹樣方便”的承諾後,當代商城每年掏出壹兩百萬元砸在“壹站式”退貨上。壹邊是個別消費者的信用缺失,壹邊是生產廠家的抵觸排斥。記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底盤硬的百貨大樓和當代商城外,國內鮮有商家公然標榜“我家退貨無障礙”!“無因退貨”在“夾板氣”中悄悄進行,伴隨著的是7天至1個月的購買時限或品種限制。
商家不敢退
“商家也想通過無因退貨打品牌,但不敢!”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曹中生如是說。“無因退貨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早已成慣例。但這種服務模式與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者素質密切相關。北京目前基本沒有商家敢喊出完全無因退貨,壹般都會在時間上設定7日的購買期限,或者標牌完整等不影響二次銷售的各種條件。”
企業不願退
據了解,2008年北京市工商局在當代商城以倡導的方式宣傳無因退貨,之後曹中生始終在關註著當代的經驗。據他介紹,絕大部分的退貨要求都順利受理,但當代商城每年為自己的承諾要掏出壹兩百萬元。當代商城的負責人坦言,很多時候商城接受了顧客退貨,但是品牌商不接受商城的退貨,這些商品最終都由商城買單了。試問,又有幾個底子硬、意在打品牌的“當代”能掏錢換吆喝呢?
顧客沒信用
曹中生告訴記者,無因退貨的基礎是誠信,壹方面是商業企業要守信,另壹方面也考驗客戶的素質和誠實。其實早在10年前,老牌商家百貨大樓就推出無障礙退貨,但僅限於小件商品。百貨大樓還真就遇見過東西用了3年還拿回來退的“雷人”客戶,雖然商場咬牙履行了承諾,但足以引發對消費者素質的擔憂。“舉例而言,北京是個旅遊城市,遊客買壹臺照相機拍了5天,最後把內存卡騰空再退回來,商家就要承受損失。”
電器最難退
企業認為,商品的特殊性也成了無因退貨的門檻。小兩口要結婚,買個鉆戒在婚禮上秀秀,喜事辦完了再把戒指退回去,倒黴的還是商家,類似的還有內衣等特殊物品。在曹中生的經驗中,電器類商品是最難實行無因退貨,產品更新快,價格變化更快,而且鑒定是否影響二次銷售的程序和成本很大。
盡管對現狀有客觀的分析,但常年工作在消保壹線的曹中生對無因退貨前景也表示出信心:“北京的消費環境日益完善,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各環節理念更新,無因退貨的普及是大勢所趨。”
退換商品不需要理由
美國
快遞丟貨?商家照賠
同事莊先生在網上電子商城買了壹部數碼相機,usp快遞公司記錄顯示已經送貨,但莊先生沒收到。電話聯系後,商家在莊先生沒有出具任何證明的情況下,馬上重新發貨。莊先生在商家承諾的時間內收到了商品。
莊先生不由感慨:“在美國,商家會認為顧客是誠實可信的,商家的目的就是讓客戶滿意。因此,即使這部相機在運送過程中丟失了,也是商家與快遞公司之間的問題,不會讓客戶承擔時間和金錢方面的任何損失。”
雞蛋破了,照樣退款
在美國,退換貨是壹件輕松的事情。壹般情況下,消費者退換商品不需要提供任何理由,也不會遭遇商家的“白眼”。甚至,著名的平價連鎖瑞典大眾服裝品牌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