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日,中國啟動了免費發放嬰幼兒輔食的營養包項目。自實施以來,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什麽。其實就是補充6個月到2歲嬰兒所需的各種營養的輔食。
營養包是以食品基質為基礎,含有高密度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輔助性食品營養補充劑。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葉酸、鈣、鐵、鋅等。加到自制輔食裏,壹天壹包。不用做飯,方便。國家標準委員會和衛生部於2008年2月頒布了該標準(GB/T22570-2008)。
在2001 -2007的研究中,從6個月大開始給嬰兒添加營養包,每天壹包。結果表明,24月齡兒童的身長比未補充的兒童高65438±0.3cm;1-2周期後,兒童貧血率由34.8%下降到18.5%。24個月的孩子智商比沒有補充的孩子高1.3 ~ 4.7分;結束後跟著孩子到6歲,6歲時智商優勢可高出3.1 ~ 4.5分。
2014年10月至2014年6月,增加了營養包中輔助食品的配送。那麽怎麽得到呢?只要妳的家鄉也是營養包中增加的免費發放地,妳的孩子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回當地衛生機構實名登記領取,領取時最好帶上身份證明。這樣,妳可以在當地的鄉村醫生或保健中心得到它。其實收集步驟很簡單。註冊實名簽個名就行了。而且孩子在6個月到2歲之間。
工具/原材料
營養套餐、米粉、其他輔食。
營養包裝食用方法
1
1,直接攪拌法:將適量營養包倒入幹凈的碗中,加入幾勺溫水,攪拌均勻成糊狀餵給孩子。根據孩子的接受程度,可以壹次餵壹包,也可以分幾次餵壹包,但壹定要保證孩子壹天吃壹包。調查中發現,給嬰幼兒添加營養包後,會有家長反映孩子不喜歡。首先,孩子對食物沒有特別的愛。接受壹種新的食物需要壹個過程(10次以上),習慣了之後才會接受。家長不要以為孩子第壹次看就不愛吃,就放棄添加營養包。要改變添加方式,比如放入孩子愛吃的食物中,或者在孩子的三餐中分散壹包營養包。其次,家長壹定要堅持給孩子餵營養包,因為吃營養包不僅可以避免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身高和智商。
2
2.搭配輔食方法:將營養包倒入給孩子準備的輔食中,攪拌均勻,趁熱給孩子吃。使用這種方法時,應根據孩子的食欲添加營養包。不要把壹頓飯倒在壹個袋子裏,因為如果孩子吃不完輔食,就吃不完營養包。
結束
營養包食用註意事項
1
壹個保證:保證兒童輔食和餐具幹凈衛生;
2
三照常:照常哺乳;照常添加輔食;照常餵食;
三
四個“壹”:壹個孩子吃飯;壹天吃壹包;把壹包都吃了;什麽都沒有了;
四
其實不壹定要每天壹包,只要每周4包以上就可以了。孩子剛開始吃飯可能會拉肚子,但這是很自然的反映。因為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所以會導致消化不良,只要過壹段時間就習慣了。如有嚴重腹瀉或其他情況,應停止輔食添加,並及時就醫。
結束
添加每個月輔食的策略。
1
6個月——讓寶寶逐漸熟悉各種食物的各種味道和感覺,適應從流質食物到半流質食物的過渡。米粉和蛋黃:餵養蛋白質至少要等到寶寶1歲,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餵養蛋黃可以推遲到6個月以後。水果:橘子、檸檬、獼猴桃等酸味較重的水果暫時不要給寶寶吃。蔬菜:胡蘿蔔、土豆、青豆、南瓜等。
2
7 ~ 9個月——除了繼續熟悉各種食物的新口味和新感覺外,還應逐漸改變食物的質地和顆粒大小,逐漸從兒童的泥狀食物過渡到固體食物,以配合寶寶的進食技巧和胃腸功能的發育,使輔食取代牛奶,成為獨立的壹餐;同時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蛋、魚、肉、肝、谷類、水果、蔬菜等。雞蛋從最初的蛋黃泥逐漸變成蛋羹,8個月以上時可以是水煮蛋或炒蛋,從碎末逐漸過渡到小塊;魚、瘦肉、肝臟、蔬菜、水果也應該有同樣的變化過程。
三
10 ~ 12個月——不僅要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還要繼續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從而促進咀嚼肌的發育、牙齒的萌出和頜骨的正常發育和塑形,以及胃腸功能和消化酶活性的提高。這個時候,雖然單純吃泥巴食物可以滿足營養均衡的要求,但其余的任務就很難實現了。食物的硬度可以適當增加。此時,寶寶的食物應由稠粥改為軟飯;從爛面到包子、餃子、饅頭片;從切碎的蔬菜和肉到切碎的蔬菜和肉。
四
12 ~ 15個月——寶寶的牙齒基本發育完全,口腔內的“消化程序”相當完善。雖然這壹時期在輔食食材的選擇上沒有太多的紀律性,但在烹飪上還是要註意味道要比成人略淡。重油或者非常甜鹹的食物對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還是太早了。
結束
對輔食添加的誤解
1
誤區壹:寶寶六個月,要補充食物。是否應該添加輔食,不是看月卡,而是看寶寶是否準備好接受輔食。過早添加輔食對寶寶健康有害。
2
誤區二:不及早添加輔食,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如果說開始添加輔食對寶寶有什麽補充的話,重點不是營養,而是寶寶胃口大。僅僅依靠母乳已經無法吃飽,需要額外的食物。壹年內,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是母乳,不是輔食。
三
誤區三:添加輔食後,要給寶寶斷奶。有些小冊子把輔食稱為“斷奶食品”,建議媽媽用輔食代替母乳,這是不正確的信息。輔食之所以被稱為“補充”食品,正是因為它是輔助母乳的食品,永遠不會替代母乳。
四
誤區四:晚給寶寶添加輔食,會錯過訓練寶寶咀嚼能力的最佳時機。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寶寶不僅僅是靠輔食學會咀嚼。他們吃手指,磨牙,啃玩具。簡而言之,他們通過把他們能抓到的東西放進嘴裏來“訓練”他們的咀嚼能力。
五
誤區五:寶寶不愛吃的時候,我要想辦法把食物塞進去。添加輔食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孩子,讓孩子當家作主。當孩子閉嘴轉頭表示拒絕時,接受孩子的意願,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吃東西。
結束
輔食添加的原則
1.添加的輔食壹定要適應寶寶的月齡。不同月齡的嬰兒身體發育不同,需要不同的輔食。比如輔食添加過早,寶寶會因消化功能不成熟而出現上吐下瀉,消化功能紊亂;添加過晚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甚至拒絕食用非乳類流質食物。世衛組織建議嬰兒在6個月大的時候,在母乳餵養的基礎上開始攝入輔食。
2.壹種或多種食物根據寶寶的營養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漸增加。壹開始只能給寶寶吃壹種適合當月的輔食。嘗試3 ~ 4天或壹周。如果寶寶消化好,排便正常,再試試。千萬不要短時間內壹次加好幾種。如果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試用幾天內就能觀察出來。
三
3.從稀到稠,寶寶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沒有長牙。他只能給嬰兒餵流質食物,逐漸添加半流質食物,最後發展成固體食物。比如:米糊→粥→軟飯。
四
4.從小到大,寶寶的食物顆粒要小,口感要嫩滑,鍛煉寶寶的吞咽功能,為以後過渡到固體食物打下基礎。在寶寶即將長牙或者正在長牙的時候,媽媽可以讓食物的顆粒逐漸變粗,這樣有助於促進寶寶牙齒的生長,鍛煉他們的咀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