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吳光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導演

吳光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導演

8月14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數已逼近21萬,歐洲多國疫情有所回升。

就在壹天前,中國援助的1000臺呼吸機交接儀式在伊斯蘭堡國際機場成功舉行。這意味著中國在支持全球抗擊疫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江蘇,誕生於鎮江丹陽漁村的於越醫療不得不提,是目前呼吸機產量最大的企業。

目前全國大概有992家呼吸機生產企業,實際有進出口業務的只有90家。只有不到10家公司達到了歐盟CE認證,只有2家公司達到了美國FDA的EDA應急批準,於越醫療就是其中之壹。

自年底開市後,於越醫療在資本市場大受歡迎,從200億到400億,市值暴漲了壹倍左右。按照目前的趨勢,於越醫療的所有者吳光明今年有望突破500億。

不過,就像前陣子被瘋狂炒作的口罩壹樣,雖然“猖狂”的疫情讓呼吸機成為當時的搶手貨,但各國對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也是如火如荼。

2019業績增速堪憂的於越醫療,顯然受益於今年疫情的突然爆發。問題是,疫情過後,於越醫用呼吸機等醫療器械的“生意”未來在哪裏?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助力”下,醫療器械概念股持續火爆,於越醫療交出了壹份搶眼的中報“成績單”。

14年8月晚間,於越醫療發布2020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421億元,凈利潤1.1.9億元,扣非凈利潤1.23億元。

值得壹提的是,今年也是於越醫療自2008年上市以來,首次在半年報中實現凈利潤增速超過65,438+000%。

攤開財報不難發現,海外業務的增長是於越醫療增加收入和利潤的主要原因。上半年,於越醫療出口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

從類型來看,霧化器、輪椅等國內產品受疫情影響業務量有所下降,而呼吸產品、制氧機、紅外測溫槍、血氧儀等產品以及消毒、感染控制防控產品出貨量增長較大,但國內區域銷售增速不大,增幅為12.56%。①

受益於疫情,2019年因去庫存拖累公司業績的制氧機和呼吸機業務成為2020年疫情中的搶手貨——醫用呼吸和供氧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160萬。

此外,於越醫療2020年上半年錄得經營性現金凈流入23.7億元,為2016年至2019年四年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之和。這個數據也說明了壹個問題,公司產能比較緊張,於越醫療下半年業績可能大幅增長。

值得關註的是,比爾·蓋茨的私人投資公司Cascade有限公司在第二季度進入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位列第十大股東。

此外,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的自營基金在2020年6月底進入前十大股東名單,分別位列第五大股東和第七大股東。②

訂單飆升,全球首富和機構持續看好。受利好消息刺激,於越醫療股價上漲17,20日收於36.83元。

於越醫療的實際控制人吳光明家族,也是2020年福布斯中國醫療健康富豪榜第28位,身家27.5億美元。

於越醫療是壹家主營業務為提供家用醫療器械、醫療臨床產品及相關醫療服務的公司。公司的核心業務是開發、制造和銷售醫療器械產品並提供相關解決方案。

11億的半年瘋狂盈利背後,其實是抗疫對業績的提振。但是,疫情終究會過去。盡管這壹意外事件帶來的短期業績飆升給於越醫療打了壹針強心劑,但它能持續多久可能仍不確定。

隨著國外疫情的演變和爆發,從口罩股到呼吸機概念股,大部分企業都是借著炒作東風創造了資本神話。

3月2日,央視新聞報道,“要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設備短板,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實現高端醫療設備自主可控。”

第二天,九安醫療、大熊貓開開醫療、安圖醫療等壹批醫療器械股尾盤報收,邁瑞醫療也表現不俗,而以家用醫療器械著稱的於越醫療,當天高開四個點後壹路走低,最終尾盤收綠。

為什麽於越是醫學院?有業內人士猜測,是因為於越醫療低端制造的身份。

與邁瑞醫療的高端醫療器械相比,於越醫療的產品線技術含量不高,以中低端為主,尤其是家用醫療器械通常是常規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競爭更加激烈。即使在2019,醫療器械走出多只牛股的時候,於越醫療的股價依然不變。

2020年上半年,由於國內外疫情防控和患者治療的廣泛需求,公司無創呼吸機等呼吸產品、紅外額溫槍、血氧儀等檢測產品和消毒防控產品出貨量大幅增長。③

在醫療器械呼吸機領域,有“無創呼吸機”和“有創呼吸機”。簡單來說,無創呼吸機是面罩式的,有創呼吸機需要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操作。

臨床上無創呼吸機壹般用於仍能自主呼吸的輕中度患者,有創呼吸機主要用於危重患者。從應用場景可以看出兩款產品的技術含量。

邁瑞醫療作為國內最大的醫療器械制造商、生產商和銷售商,截至3月底已出口1.7萬臺有創呼吸機,其中邁瑞占比60%(根據工信部數據)。

事實上,於越醫療在醫療器械領域的“存在感”並不強,壹直在低端家用醫療器械產品的“紅海”中掙紮。

於越醫療財報顯示,2015年至2018年,公司營收分別增長25.09%、25.14%、34.14%、18.12%,凈利潤分別增長22.5%。換句話說,於越醫療的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緩,並且低於預期。

回顧壹年前的數據,於越醫療2019年營收46.38億,同比增長10.8%,凈利潤7.47億,同比增長2.79%。與今年上半年相比,於越醫療獲得了“意外”的發展機遇,但也缺乏長遠的想象力。④

同時,研發費用的疲軟也可能證明了於越醫療專業實力的不足。

財報顯示,從2018年首次披露的R&D費用來看,其65438+5200萬元的R&D總成本低於當年5.37億元的銷售費用。這種強調銷售而忽視R&D的企業發展戰略,使其難以擁有長期的行業優勢。

可見,於越醫療的快速成長和它在大眾眼中的“紅紅火火”,其實是特殊環境下的特殊產物。醫療相關概念股的“風口”下,於越醫療是騰飛還是“曇花壹現”?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回到壹個企業本身,看R&D無疑是判斷專業實力最重要的標準,但對於於越醫療來說,僅僅看R&D可能還不夠。

2019 4月18日,吳光明辭去總經理職務,提名公司副董事長吳群擔任總經理。雖然吳光明的突然辭職讓市場措手不及,但由於他壹直呆在幕後,籠罩在於越醫療頭上的產品短板、粗放式並購、業績增長乏力、實際控制人違規處罰、質押等疑雲並未消散。

相比之下,這些不確定性也在侵蝕於越醫療的投資價值。

白手起家,壹步步把自己的企業做強做大。吳光明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資本市場運作的大師。

在媒體報道中,吳光明始終是於越醫療的董事長,但他實際上是多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和創始人。

據不完全統計,“於越系”至少涉足了6家a股上市公司,除了控股於越醫療和萬東醫療,還有花王、寶萊特、正美極和雲南白藥。

2017年7月6日,吳光明因內幕交易花王股份、通過控制他人賬戶短線交易自己公司“於越醫療”和“萬東醫療”股票,被證監會罰款近3700萬。

涉嫌內幕交易被立案調查,公司股價壹度暴跌。到目前為止,投資者心中的陰影還沒有抹平。然而,這還不是全部。

從2016開始,吳光明希望通過並購擁有核心技術的醫藥企業,實現企業的快速成長,擴大於越醫療的版圖。

然而,高溢價M&A的邏輯卻給公司帶來了大量的商譽,商譽從不足2000萬元增加到上億元,讓人無法理解。

20116至2018年6月,於越醫療分兩次完成對上海鐘繇100%的控股。但上海鐘繇2017和2018的業績承諾都是準確的,只比承諾值多了22萬元和300萬元,很難說優秀。

自2019以來,於越醫療連續實施了兩次投資。擬以自有資金3,742萬元收購蘇州劉流視覺科技有限公司95.95%的股份;以4200萬元認購江蘇世準醫療器械有限公司20.96%股權。

而且這兩家公司的業績真的不敢恭維,壹個資不抵債,壹個常年在0元左右徘徊。也就是說,於越醫療以高溢價購買了盈利能力差、資不抵債、財務真實性嚴重存疑的標的資產。

更尷尬的是,壹直標榜為國內最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產品種類最豐富的於越醫療,卻在2019年2月4日被爆進入監管黑名單。

國家醫藥產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檢驗中心出具的飛行檢查報告顯示,於越醫療的超聲霧化器存在9項壹般缺陷。

但缺陷程度壹般分為四類,於越醫療的九大缺陷都反映出生產粗放、管理混亂、缺乏標準等漏洞。更可怕的是,這已經不是於越醫療第壹次被處罰了。⑤

要知道,患者的身心健康依賴於醫療設備,優秀的產品是企業生存的紅線。眾所周知,食品安全無小事,醫療安全也無小事。

在紅海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於越醫療從壹個小鎮企業成為與進口大品牌平分秋色的民族品牌實屬不易。但要想躍進龍門,不僅要靠風借錢,還要有幾年的工作,在雕品上也不能馬虎。

*圖片來源網絡,信息來源備註:

①:第壹財經,《於越醫療疫情調查》:半年經營現金流超四年,蓋茨公司“潛入”,2020年8月16。

②:福布斯中國,比爾蓋茨QFII買入,其中於越醫療上半年凈利潤增長超100%,2020年8月17日。

③:藍鯨金融,《風口上飛的於越醫療,重銷售輕研發的隱患不容忽視》,2020年5月11。

④:圍繞老虎金融“重銷售輕研發”是“疫情”下“炒雞”於越醫療top的50倍估值嗎?2020年3月31。

⑤:藍鯨金融,《不了解於越醫療的六個人,吳群的冷思考:短不義VS自作孽》,2019 12 1。

  • 上一篇:法律的效力術語
  • 下一篇:床底什麽東西不能放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