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性食物 堿性食物
食物 酸性食物 酸性食物 酸性食物
牛奶和雞蛋 蛋黃 19.2 豆類 地瓜 5.4 牛奶和雞蛋 蛋白 3.2 蔬菜 蕪菁 4.2
牛奶 奶酪 4.3 蠶豆 4.4 人奶 0.5 苤藍 4.1
魚和貝類 鏘魚片 37.1 豌豆 2.5 牛乳 0.2 蓮藕 3.8
蛇蛋 29.8 油炸腐竹 0.5 黃豆和
產品 扁豆 1.8 黃瓜 2.2
魷魚 29.6 微炸豆腐 0.2 黃豆 10.2 茄子 1.9
小魚幹 24.0 味噌 0 紅豆 7.3 洋蔥 1.7
金槍魚 15.3 醬油 0 豌豆餅 1.1 番茄 1.6
章魚 12.8 蔬菜 香菇 1.7 豆腐 0.1 蘑菇 香菇 17.5
鯉魚 8.8 白蘆筍 0.1 蔬菜 魔芋粉 56.2 松茸 6.4
甲魚 8.6 海藻 海藻(幹) 5.3 紅姜 21.1 蘑菇 3.7
牡蠣 8.0 谷類 米糠 85.2 菠菜 15.6 海帶 裙帶菜 260.8
生三文魚 7.9 麥麩 36.4 菜蚶 10.6 海帶 40.0
鰻魚 7.5 燕麥 17.8 芋頭 7.7 醬油 黃羅蔔 5.0
蛤蜊 7.5 胚芽米 15.5 生菜 7.2 什錦醬菜
(福神) 1.3
幹貝 6.6 碎麥 9.9 胡蘿蔔 6.4 水果 香蕉 8.8
魚子 5.4 蕎麥粉 7.7 Komatsuna 6.4 栗子 8.3
Mudskipper 5.3 White rice 4.3 Peking cabbage 6.2 Strawberries 5.6
Abalone 3.6 Barley 3.5 百合 6.2 橘子 3.6
蝦仁 3.2 面粉 3.0 大麥 5.8 蘋果 3.4
肉雞 10.4 麥麩 3.0 土豆 5.4 柿子 2.7
馬 6.6 面包 0.6 牛蒡 5.1 梨 2.6
豬肉 6.2 雜糧 清酒 12.1 白菜 4.9 葡萄 2.3
牛肉 5.0 啤酒 1.1 蘿蔔 4.6 西瓜 2.1
雞湯 0.6 清酒 0.5 南瓜 4.4 雜糧 葡萄酒 2.4
脂肪和油 奶油 0.4 竹筍 4.3 咖啡 1.9
地瓜 4.3 茶葉 1.6
註:摘自 Kotaro Nishizaki 博士的測量報告。用規定的酸或堿中和從壹百克食物中得到的灰分,所用的酸或堿C,C稱為食物的堿度或酸度。
水果的優越性舉例:
木瓜:含有壹種特殊的酶(木瓜蛋白酶),負責消化,美國昂貴的消化片就是用木瓜制成的。
蘋果:富含鉀離子,能中和口腔中的毒素,是極好的牙齒和牙齦清潔劑,蘋果要在口中細細咀嚼,對於預防牙周病很有效。
豬肉:含有壹種特殊的酶(ficin),能溶解血液中的毒素,還含有血清素,能增強腦力、體力和智力。古代歐洲學者和中東修行者,在斷食數日時,僅靠無花果和飲水,也能獲得極佳的智力。
菠蘿:含有溴素(bromelin),有助於胰腺清除和分解蛋白質和脂肪。
番茄:堿性強,是良好的酸中和劑,能改善酸性體質。
香蕉:含有大量鉀,對神經有好處。特別是當妳因缺鉀而情緒低落時,香蕉對妳很有幫助。
椰子:椰子是壹種堿性含量很高的食物,任何因身體過度酸化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通過飲用椰子汁或椰子汁得到改善。
檸檬:檸檬汁是眾所周知的高堿性食物,經常飲用檸檬汁可以治療各種失調癥。
橙子--清潔性強,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
對於因食物攝入偏差而導致的酸性體質的失衡,或形成嚴重的疾病,都可以通過對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了解,自我檢查,糾正偏差,通過對食物的合理選擇和調配來實現。
健康體質--弱堿性。
酸性食物含磷、氯、硫,如魚、肉、蛋、奶、甜食、脂肪等,應摒棄。
堿性食物含有鈣、鉀、鈉、鎂、鐵,應多吃蔬菜、水果、豆類、海藻類。
人體偏向酸性,攝入偏差會引發各種疾病。
在自然健康狀態下,我們的身體應該呈弱堿性,即血液酸堿度(ph值)為7.4。當人體處於這種弱堿性狀態時,人體極其復雜的生化功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所有廢物都能快速、徹底地排出體外,不會在體內堆積。相反,如果攝入過多的酸性食物,導致身體和血液由弱堿性而變成酸性,此時我們體內參與血液凈化的器官如肝臟、心臟血管、腎臟、脾臟、胰腺等,它們的工作量就會逐漸加大,久而久之,最終導致精疲力竭而引發各種嚴重疾病。
如果體內產生的有毒廢物不能得到適當的排出,人體就會自然而然地、本能地到廢物堆積的地方去排毒,而關節往往是多余酸性廢物最常見的垃圾場,這也是臨床診治中常見各種非典型風濕、痛風的原因。在我的行醫經驗中,患者經常會出現全身酸痛或腰背酸痛、關節和肢體麻木等癥狀,我也經常收到患者詢問自己患了什麽病。經過多年的研究、觀察和經驗總結,我經常建議患者少吃肉,多吃水果蔬菜,改變體內的酸血癥,就能治愈疾病。很多患者在聽了這些建議後,不用吃藥就痊愈了,但也有壹些患者不相信,繼續服用止痛藥,結果引發了各種並發癥。除了關節,另壹個常見的地方為皮膚和黏膜,其表現出來的癥狀,便是濕疹、痤瘡、口腔潰瘍、痔瘡等。關節、黏膜、皮膚只是機體的本能,試圖尋求減輕廢物負擔、增加排泄的管道。(請參考我們前面提到的疾病形成的第二步)。如果出現了這些現象,而我們卻坐視不管,無視這些警示信號,或者繼續食用不適當的食物,那麽酸性體質就會成為各種疾病的溫床。這些疾病有輕有重,有可治愈的,也有絕癥,如呼吸道鼻炎、過敏性哮喘、肺氣腫,甚至呼吸衰竭;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輕度蛋白尿、慢性腎炎、尿毒癥;高脂血癥、肥胖癥、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和中風;貧血、白細胞凝集功能障礙、不明原因的發熱,以及可導致淋巴瘤和血癌的感染等等。以下是壹些此類病例的例子。臨床上這樣的病例不勝枚舉,而患者及其家屬總是踏著同樣的軌跡,從最初對自己病情的無法接受、抗拒、不信,到後來屈服於病魔的折磨,最後只剩下無奈的聲音,其間又有多少人能在病痛中覺醒呢?
其實,無窮無盡的疾病,就其治療的根本理念--恢復生命體的本來面目--堿性,通過盡量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入,增加堿性食物的質和量,使生命體恢復到堿性狀態!通過盡量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入,增加堿性食物的質和量,使人體恢復到弱堿性狀態,壹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最近,筆者在行醫過程中遇到這樣壹個病例:壹位即將大學畢業的 22 歲青年,因鼻塞、感冒、流鼻血住院,經檢查確定為惡性淋巴瘤。經過仔細詢問,他才知道在過去的四年裏,他壹直在國外留學,每天早餐都是壹個漢堡包,壹杯可樂,晚餐就要壹個炸雞腿,這已經是他四年來的飲食習慣了。他的父母非常不解,平時活蹦亂跳的孩子,怎麽會突然患上這種絕癥呢?他們不知道,由於攝入過多的酸性食物,身體長期處於酸化狀態,導致血液凈化器官之壹的淋巴造血循環系統崩潰,淋巴系統超負荷運轉,從而導致癌癥的發生。
"西醫之父 "西伯特-克雷特先生有句名言:"食物就是藥物,藥物就是食物。為了維持正常的堿性生理功能,堿性食物的質量不能低於酸性食物,換句話說,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入才是健康之道。
什麽是酸性食物?堿性食物?
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區分,我們可能犯了錯誤,靠舌頭去嘗,靠味道去判斷,是酸的還是澀的;或者拿石蕊試紙,根據理化性質的變化,顏色或藍色為堿性,紅色為酸性;或者以飲食經驗去區分,比如檸檬、醋、橘子¨¨¨是酸性的,但有的書上說檸檬、橘子、蘋果是堿性的!食物。眾說紛紜,有的以訛傳訛,有的自相矛盾。其實,食物的酸堿性是由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和含量比例決定的。
人類的食物基本上分為五大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俗稱糖)、維生素和礦物質。大家都知道,蛋白質和維生素非常重要,而礦物質雖然只有微量,但也是保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因此相當於蛋白質。對於人類來說,有八種必需的礦物質與食物的酸堿性密切相關:鉀、鈉、鈣、鎂、鐵、磷、氯和硫。前五種到達人體後呈堿性(堿性元素)。當某種食物被確定為酸性或堿性時,其唯壹的依據就是酸性元素與堿性元素的比例。在實驗室中,化學家會將食物燒成灰(100 克食物在坩堝中加熱),然後取出溶解在水中,滴定其酸堿性。食物燃燒後,灰燼留下,上述八種礦物質就會殘留,溶解電離後,就可以測定它們的酸堿度。為什麽要使用燃燒法?這是模擬人吃進去的食物經過胃部消化、腸道分解、吸收後在體內燃燒的過程。人體內的燃燒和空氣中的燃燒幾乎是相似的,所以在營養醫學中,人們用這種方法對食物的酸堿度進行分類,經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特征:
動物性食物大多屬於酸性食物。如魚、肉、貝類等富含蛋白質,蛋白質中磷、硫的含量較高。
大多數谷物和壹些堅果都是酸性食物,是人類的能量來源。
堿性食物包括大多數蔬菜、水果和海藻。換句話說,幾乎所有低熱量植物性食物都是堿性的。
為什麽醋和酸性果汁,舌頭嘗起來有酸味,用試紙測也是酸性的,為什麽在人體內卻不是酸性的呢?食用醋和酸味水果,含有的有機酸如醋酸、蘋果酸、檸檬酸等,吸收進入人體後,胰液、膽汁、腸液以碳酸鈉中和,再吸收進入肝臟,很快燃燒成二氧化碳,對人體影響不大。因此,味道雖酸,卻不能列入酸性食品。
或者有些有機酸被分解後,留下許多礦物質,如鉀、鈉、鈣、鎂等,所以反而呈現堿性反應,如檸檬、橘子、醋等。
蔬菜水果中的有機酸,除了給人酸味的感覺外,還具有堿性風味。所謂 "堿味",就是壹種黏澀的味道。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堿性的作用下,舌頭的黏膜蛋白受到了壹點損傷,壹時失去了感覺。
這就是壹般所說的水果蔬菜吃多了,口中澀澀的,不禁會有壹種寒冷的感覺,所以常被誤解為:水果吃多了,身體會過涼,其實不然。
有些食物為了保存,或為了省事,或為了增加爽滑度,會加入碳酸鈉(蘇打)或堿粉(臺灣 "堿 "粉),常會感到苦澀或特有澀味,這是由於堿性物質殘留在食物中所致。
酸和堿不等同於酸味和堿味。說到口感,酸性風味比堿性風味在食物中更受歡迎,也更受人們的青睞。但是,如果我們比較酸性和堿性食物的味道,就不能壹概而論了。不能壹概而論。有些人喜歡酸性食物的美味,但豆腐等堿性食物也有其獨特的清淡味道。因此,並不是酸性食物就壹定好吃。例如,從大豆中提取的谷氨酸和卵磷脂就是味道鮮美的堿性食品。
日本的西崎博太郎博士對食品酸堿性的鑒別做了大量研究,請參閱附圖1。
除了識別什麽是酸性?除了識別什麽是酸性、什麽是堿性,還要識別酸堿性的程度(或強弱)。如牛乳堿度 0.2(註:急診用藥,不明毒物中毒時,常使用牛乳和蛋清,就是取其具有中和酸堿的特質),豆腐 0.1,碗豆莢 1.1,換句話說,吃了這類幾乎中性的食物,身體始終保持弱堿性。相反,吃了大量高酸性食物,身體就會呈酸性,應該用其他高堿性食物來調和,所以水果蔬菜是極好的調節劑、健康的保護神。
酸堿性食物的選擇
自我檢查,如果有消化不良或體質較差的人,應避免食用以下酸性食物:
肉類、魚類、蛋類對人體危害最大。
所有澱粉類和谷類食物,尤其是經過精加工的食物(如白米飯、白面包、白面、白饅頭、餅幹、三合壹沖調、精磨餐包等)。
調味品、腌菜。
洋蔥、大蒜、蘑菇、香菇。
壹些豆類和堅果,尤其是花生、豆類、扁豆。
所有油和黃油、油膩、油炸和煎炸食物。
所有甜食,尤其是用白糖、精制糖、精鹽、果醬、果凍、糖漿、糖果、冰淇淋、飲料(飲料酸性極強,會迅速腐蝕牙齒)、巧克力、水果罐頭制作的甜食。
谷物可以通過適當的烹飪和處理來降低酸性。例如,如果面包在烤箱中稍加烘烤,其中的澱粉就會轉化為果糖或水果糖,當它們轉化為果糖或水果糖時,就會成為高度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就像水果中的糖壹樣。其次,烤面包具有堿性食品的特點,其營養價值遠遠高於未經處理的白面包。例如,如果把白米飯在水中浸泡 30 秒後再喝,許多酸性澱粉就能被沖走,對身體的傷害也會略微減少。相比之下,許多全谷物(糙米、糙米粉、糙面包、小麥胚芽等),與經過加工和精制的谷物相比,其酸性明顯降低,因此我們應盡量改吃全谷物,而不是白米白面。
飲食中應添加的堿性食物:
蔬菜:幾乎所有的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都可以煮成菜湯。芽菜是最好的身體清潔劑,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黃豆是所有豆類中堿性最強的,是治療酸性體質的最佳選擇。
牛奶必須是去掉奶油的酸奶。
糖蜜(molaeses)是從甘蔗或甜菜中榨糖的副產品。其中含有甘蔗的所有礦物質。國外超市有售,臺灣臺糖公司生產的糖蜜幾乎全部交給了飼料公司,而聰明的人類卻在食用營養價值最低、危害最大的精制方糖--真是 "荒唐",希望有心人能有所改變。)、甘蔗汁、純釀蜂蜜(因為臺灣的蜜蜂大多用砂糖或白糖餵養,純粹的花蜜已經不多見了)。
大多數堅果,如南瓜子、葵花子、杏仁、腰果、芝麻、核桃。
水果和新鮮果汁:水果是最容易消化的食物,因為它們非常簡單,不需要很多能量就能消化。因此,在營養學上,常把 "水果 "稱為 "最好的堿性食品"、"最好的身體清潔劑",是 "最天然的藥物"。英國衛生部門提出,果汁具有緩解過度緊張、分解毒素、凈化身體、預防心臟血管疾病、肥胖、風濕、高血壓等功效。如果每天能喝 1000-1500cc 就能收到很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