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進維穩標準化,落實風險管理全流程,完善公司維穩管理體系。
從xx年開始,我們辦公室率先推動公司的穩定和規範。在原有職業健康穩定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我們辦公室是壹個相對穩定和規範的模型,我們制定了標準化的穩定實施計劃,管理公司各個關鍵層級的穩定管理流程,制定了完善的規章制度,穩定地處理作業,並建設了現場穩定和整改。經過兩年的努力,公司於20xx年10月27日,165438通過了市安監局化學品註冊處結構達標驗收,達到了國家穩定標準化二級企業的要求。
穩定標準化的核心是實施全過程風險管理,建立PDCA管理模式,持續改革穩定績效。根據這壹要求,我們施工單位每年都要進行壹次全面的穩定性風險識別和風險控制結果評估;對檢查、技改、變更等非常規活動,堅決要求履約前進行風險評估,制定措施把握風險,履約中進行檢查確認,對滯後行進行核查和結果評估;特別是對於巨大的危機源和巨大的風險,要求制定預案和專項的把握方案。通過這些策略的協商,可以保證公司生產經營中的穩定性風險得到控制。
2.建立快樂公司的規章制度,為每個關鍵的安身立命樹立榜樣。
為了給公司各個層級和關鍵的穩定管理做出表率,我在20xx的結構連貫本能功能部分對企業的穩定管理體系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補充,經過八個月的努力,我構成了穩定管理體系的編制。這份賽道系統匯編包括綜合管理、施工方法、危機教訓、技能模型和職業健康五大類43個賽道系統。隨著形勢的變化,我處及時對匯編進行了審核和修訂,並於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對原匯編的全面修訂,下發了公司《穩定管理體系》(20xx版),將公司穩定管理體系由原來的5大類43個體系變更為10大類62個體系。使公司層面和關鍵穩定管理軌道層面持續滿足國家法律標準、規範和其他要求。
3、建立作業票臺帳,嚴格危機作業審批,確保生產過程的穩定。
多年來,我公司不斷改革和完善公司各種維穩管理臺帳和作業票。截至目前,已建立穩定管理賬號24個,危機作業票10張,已教會各單位準確、示範性使用。生產現場是我們維穩管理工作的重點,專門安排兩個人負責危機作業審批和現場維穩管理,確保危機作業全過程處於有效監控之下。
4.開展穩性檢查,排查各類隱患和問題,督促穩性軌制度和規定的落實。
我辦公室每月組織壹次全廠綜合檢查,每周對巨大的危機源、關鍵裝配、嚴密的物料管道、危機情況下的穩定性檢查作業進行壹次專項檢查,每天對全公司生產現場進行不定期的巡視檢查。發現隱患和問題,責令責任單位或人員整改。比如這壹天第三季度排除隱患和問題78個,治理隱患6個,開違章告知卡3張,將有效消除隱患和事故。
5.開展穩定教育,提高全體員工的穩定素質。
我室嚴格執行“三級維穩指令”,按要求對新員工進行公司級指令,同時督促檢查二、三級維穩指令,使其熟悉和掌握必要的維穩技能知識和自我保護技能,達到要求後方可上崗操作。督促二級單位對轉崗、轉業、復工人員進行培訓,按要求進行維穩技能和崗亭操縱培訓。只有通過考試後,他們才能上崗。對外單位人員進行嚴格的公司級穩定教育,對作業所在單位進行車間級穩定教育,經考核合格後,方可進行施工作業。我部每季度根據各隊實際環境制定隊穩定活動策劃和學習作風的材料,教各隊開展穩定活動,每月檢查確認,確保穩定活動質量。我處按期識別特種作業人員培訓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建立培訓課程,使全公司特種作業人員有效持證率始終保持在100%。
6.開展職業衛生工作,加強員工安全。
我處按照國家要求按期上報公司作業場合的職業風險狀況,建設員工按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與相關單位協調處理,建立健康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按期建立職業風險識別監控,並向員工公布;督促各單位加強職業衛生措施和作業場合的處理,確保風險識別濃度(強度)符合國家標準,保護員工健康。及時按標準為員工發放勞動保護用品,並教員工正確使用,有效保障了員工的健康和穩定。
7.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按期組織演練,強化應急技能。
20xx年,我們結構風格公司制定了壹個化學事故救援計劃。經過持續、滿意的協商,建立了較為滿意的應急預案體系,包括公司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理預案,並建立了分級響應機制,完善了應急響應流程,有利於提高公司應急響應技能。每年施工壹次綜合或專項演練,每半年施工壹次關鍵總成件,開展現場處置方案演練,不斷提高公司應急能力和全體員工的應急處置技能。
8、根據相關許可,保證公司合法規劃。
公司安排我處認真辦理的證照有《穩定生產許可證》、《危險化學品登記證》、《易制毒化學品生產備案證》、《監控化學品生產專項許可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根據應對評估細則,我處對資料文件進行了整理,對生產現場進行了整改,均如期結束了取證換證工作。
9、嚴格穩定評估,提高穩定性能。
我辦嚴格執行公司維穩風險責任考核制度,每月對各單位維穩目標完成情況、維穩責任落實情況、維穩雙基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堅決檢查和評估,並啟動糾正預防措施和規劃,提高了維穩責任制的落實和公司集體維穩績效的進度。
整體來看,維穩的交易流程順暢,維穩風險得到有效把握。但仍存在諸多身份不確定的影響,如人員穩定動作難以把握、現場隱患動態變化等。這就要求我們進壹步完善標準化工作,尤其是要珍惜細節的處理。
公司內部控制工作總結報告2為提高內部管理水平,規範內部權力運行,推進依法行政,促進廉政建設,青島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實施五項措施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壹是成立內部控制領導小組,由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定期召開內部控制專題會議,調度工作進度,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上下聯動,相互配合,積極推進。二是組織內部控制業務培訓,做好國家政策的宣傳,對本單位內部控制要達到的目標和措施以及各部門在內部控制實施中的職責進行專題培訓。編制內控手冊,做好宣傳培訓工作。三是開展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堅持“以評促建”的原則,按照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內容逐壹梳理,針對發現的不足和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構建內部控制體系。第四,加強單位層面內控建設,開展業務梳理,開展內控風險評估,優化再造業務流程,建立權力運行監督評價機制,完善內控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管控。五是加強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建立健全預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購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等與業務事項相關的制度,形成常態化的工作模式。
公司內部控制情況總結報告3 10 21在《關於全面推進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實施意見》的基礎上,省財政廳再次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實施意見》,決定20xx年底前推進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立和實施工作。
針對壹些單位對內控建設重視不夠,風險防範意識薄弱,內控制度有待進壹步完善;壹些單位雖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但缺乏有效的執行手段和措施,相關要求無法落實。8月,省財政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建設的意見》,要求全省行政事業單位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四項原則,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內部流程控制;建立內部控制報告制度,促進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推進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確保制度落實;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體系,以達到確保經濟活動合法合規、確保國有資產安全有效使用、確保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範欺詐和腐敗的工作目標。
省財政廳明確要求,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建設實施中,必須建立“壹把手”負責制,設立內部控制領導機構,單獨設立內部控制職能部門或確定內部控制牽頭部門,明確各部門、崗位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分工和職責,積極與各部門、崗位協調配合,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摸清單位經濟活動風險,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同時,由本單位審計部門或紀檢監察部門牽頭,定期開展本單位內部控制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形成本單位內部控制規範手冊,按時全面推廣。建立並實施內部控制的單位應當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和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並對存在的問題做好修訂和整改工作,進壹步完善制度,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未建立內部控制或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單位,必須在20xx年底前完成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
為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全面推進,各市財政局、各部門要於9月中旬全面啟動本地(部門)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工作,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廣泛動員、精心組織所轄各單位積極開展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工作。各單位應將內部控制基本評價報告,包括評價得分、扣分情況、專項說明和下壹步工作安排等,上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以明確本單位下壹步內部控制建設的重點和改進方向,確保20xx年底前順利完成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工作。對在評價過程中弄虛作假、評價結果不真實的單位,壹經查實,將嚴肅追究其責任。
公司內部控制工作總結報告。在行政事業單位範圍內全面開展內部控制建設。根據《財政部關於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應在20__年底前完成內部控制建設實施工作。根據財政部和省財政廳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的統壹部署,我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工作已全面展開。通過“以評促建”,加快了我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確保年底實現工作目標。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是指單位為了合理保證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資產的有效使用和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制定制度、落實措施和程序,防控經濟活動風險,有效防止欺詐和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內部控制基礎評價是指在內部控制建設之前或初始階段,對內部控制基本情況進行的“自下而上”的評價。通過內部控制基本評價,壹方面明確了單位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點內容,使各單位在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有的放矢、心中有數,圍繞重點任務開展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另壹方面,旨在查找本單位現有內部控制基礎的不足和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推動各單位在20__年底前如期完成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工作。
為做好我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工作,州財政局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各單位在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按照相關文件要求,認真組織開展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工作,在10年底前完成自查並認真撰寫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報告。州財政局將根據各單位自查情況開展重點檢查,督促各單位在年底前完成內控規範執行工作。
公司內部控制工作總結報告5為貫徹落實省財政廳、監察廳、審計廳《關於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實施意見》(財稅[2016]212號)文件精神,進壹步指導和推動各單位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實施意見》(財稅[201031
壹、工作目標
內部控制基礎評價是指在內部控制建設之前或初始階段,對內部控制基本情況進行的“自下而上”的評價。通過內部控制基本評價,明確單位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點內容,圍繞重點任務構建內部控制體系;同時,查找單位現有內控基礎的不足和薄弱環節,通過“以評促建”的方式,督促各單位在2016年底前如期完成內控的建立和實施工作。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基礎評價應貫穿於單位的各個層面,確保全面覆蓋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的各類經濟業務活動,全面反映單位內部控制的基礎水平。
(2)堅持重要性原則。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內部控制基礎評價應當關註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特別是涉及內部權力集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努力防範可能發生的重大風險。各單位在選擇評價樣本時,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優先選擇涉及金額大、頻率高的業務。
(3)堅持問題導向原則。內部控制基礎評價應當針對本單位內部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特別是已經發生的風險事件及其處理和整改情況,明確本單位內部控制建立和實施的方向和重點。
(4)堅持適應性原則。內部控制基本評價應當立足於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適應業務性質、業務範圍、管理結構、經濟活動、風險水平及其內外部環境,采用基於本單位基本事實的客觀指標進行評價。
三。主要任務
(壹)組織動員。各行政事業單位應於2065438+2006年8月中旬全面啟動本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工作,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認真組織本單位積極開展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工作。
(2)進行評價。各行政事業單位要在2016年9月底前,按照本辦法的要求,以《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試行)》(財經21 [2065438]號)為依據,在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本評價指標評分表》及其填表,
(三)評估報告及其用途。各單位應將包括評價得分、扣分、專項說明和下壹步工作安排等內容的內部控制基本評價報告(參考格式見附件4)報單位主要負責人,以明確本單位下壹步內部控制建設的重點和改進方向,確保2016年底前能夠順利完成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工作。各單位可以將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基本評價得分與其他同類型單位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找出本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不足和差距,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進壹步提高內部控制的水平和效果。
縣級直屬部門應當在本級部門及所屬單位內部控制基本評價的基礎上,對部門內部控制基本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形成部門內部控制基本評價報告,作為2016決算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報縣財政局。
(4)總結經驗。各縣級直屬單位、鄉鎮財政所(分局)應於20116年10月20日前向縣財政局(會計單位)提交內部控制基礎評價總結報告。總結報告包括本單位、本系統開展內部控制基礎評價的經驗做法、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工作建議和典型案例。
四。相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霍邱縣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名單附後,附件1),負責組織實施我縣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工作。縣直單位、鄉鎮財政所(分局)要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做好前期部署、部門協調、進度跟蹤、指導督促等工作。各行政事業單位要充分認識做好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對本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工作的組織領導。在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上,認真對照,真實完整地填寫內部控制基本評價表和評價報告。
(2)加強宣傳和監督。各縣級直屬單位和鄉鎮財政所(分局)要切實加強對本轄區內部控制基礎評價的宣傳和監督。認真做好宣傳和信息上報工作,匯總基本評估表和評估報告,總結經驗和成果。要加強對本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進展和評價結果的監督檢查,確保內部控制的建立、實施和基礎評價如期完成。
(三)加強協調聯動。財政、監察、審計等相關部門要加強協商和信息共享,協調聯動,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加大宣傳力度,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發揮先進單位的引領作用,推進內部控制基礎評價。
公司內部控制情況總結報告第六部分旨在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水平,嚴肅和規範財務秩序,有效防範欺詐和腐敗,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20xx年,財政部發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試行)》、《財政部關於20xx年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20xx年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評價的通知》。這些意見或辦法對於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內部控制是指行政事業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預防和控制。如何將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與檢驗檢疫部門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將制衡機制嵌入內部管理體系,是我們需要繼續加強的工作。因此,我們應以此次內部控制基礎評價為契機,全力推進內部控制建設。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聯合推進的工作機制。檢驗檢疫行政機構要充分認識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壹把手”負總責,親自抓內部控制工作,將其列入領導班子的重要議事日程進行統籌安排,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規範實施方案並嚴格執行,努力形成“領導帶頭、人人遵守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前無例外”的內部控制工作氛圍和機制。單位內部相關職能部門,特別是財務、紀檢監察部門,要對內部控制的實施負責,統籌安排,相互配合,共同推進,紮實做好宣傳、培訓和引導工作。其他部門應積極主動配合,將自身的業務管理納入內部控制範圍,檢查管理職能、業務流程和程序、結果輸出等的基礎。,形成權力制約的閉環管理,全面推進檢驗檢疫內控建設。
以評促建,充分發揮“兩表壹圖”和質量體系的作用。檢驗檢疫行政機構應當按照內部控制基礎評價的文件要求,在做好基礎評價的基礎上,根據評價指標評分表的具體情況,結合自身實際,有序推進內部控制建設,做好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實施業務流程再造、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定期開展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等工作,將內部控制規範的各項制度要求逐壹落實到位。幾年來,壹些單位通過建立兩表壹圖,完善內部質量體系,在內控建設方面積累了壹些成果。單位層面在借鑒近期反腐經驗的基礎上,著力形成了三個方面的制衡機制:壹是建立健全集體研究、專家論證、技術咨詢相結合的議事決策機制。二是完善單位經濟活動決策、執行、監督分離的工作機制,建立不相容職務分離、內部授權審批控制等控制機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錢,築牢拒腐防變的制度防線;三是建立預決算、政府采購、資產管理等部門和崗位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形成管控合力,確保資產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適應形勢不斷推進內部控制建設。建立和完善檢驗檢疫行政機構內部控制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推進。所以不可能壹蹴而就,完成後也不可能固步自封。它應該是壹個開放的、動態的、循環的系統工程,必須隨著形勢要求的變化、政策法規的調整、單位內部管理方式的變化和領導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而適時適度地進行調整。單位層面的內控是這樣的。特別是業務層面的內控,要充分利用各級紀委等權威部門發布的警示或巡視通知,以及審計署的審計報告,及時發現和分析自身管理中業務流程或環節的不足和漏洞,彌補短板,防範風險,內控建設永遠在路上。
統壹與分離相結合,正確處理標準化與個性化的關系。雖然檢驗檢疫行政機構開展的經濟活動差異較大,但其管理活動的性質有許多相似或相同之處,因此內控建設的模塊化和標準化有其現實基礎。基本評價指標評分表也為我們提供了內部控制建設的標準化樣本渠道,如內部控制建設的啟動、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承擔責任、不相容崗位職責分離、預算業務管理控制、收支業務管理控制、政府采購業務管理控制、資產管理控制、建設項目管理控制、合同管理控制等。雖然各單位的具體做法存在壹定差異,但主要體現在控制環節由不同部門控制,控制過程有長有短。個性化更多體現在結合自身情況對相關制度做出相應調整。因此,在檢驗檢疫管理類型相近的單位建立規範化的內部控制是可行且有效的。
加強內外部監督,確保內部控制順利開展。內外部監督是內部控制建設的要素之壹,也是內部控制實施的重要保障機制。檢驗檢疫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明確相關部門在內部監督中的職責權限,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情況進行內部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保持內部監督部門與內部控制建立和實施部門的相對獨立性。財政、紀檢部門應當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執行和評價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有針對性地提出檢查意見和建議,並督促整改。要充分發揮財務、審計、專業機構和社會公眾的作用,加強對檢驗檢疫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效果的監督,並將其納入政務公開範圍,以督促檢驗檢疫部門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