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壹代治療基因突變肺癌的靶向藥物,研究表明效果更好。近日在日本福岡舉行的第五屆亞太肺癌大會(APLCC)上公布的壹項名為“LUX-Lung 3”的臨床試驗顯示,“第二代不可逆靶向藥物”阿法替尼有望成為亞洲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肺癌患者新的壹線治療選擇。這也象征著新壹代靶向藥物作為壹線治療肺癌的新趨勢。
根據臺灣省衛生廳5月底公布的統計,100人中有8000多人死於肺癌,占所有癌癥死亡人數的20%。肺癌的類型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更高,癌細胞生長快,手術幾率低。約85%的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而約40%的亞裔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存在“EGFR突變”,而白人只有10-15%。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阿法替尼治療下,超過60%的亞裔患者腫瘤縮小明顯(客觀有效率為63%)。癌癥藥物的壹個重要治療指標是患者存活的時間和控制腫瘤進展的持續時間,稱為“無進展生存期”。這裏阿法替尼的生存指數明顯優於化療(11.3個月對比6.9個月)。90%的EGFR突變患者屬於常見突變類型(del19或L858R),阿法替尼在該組患者中效果較好,無惡化生存期為13.6個月,幾乎是化療6.9個月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