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收入來自運輸管理和倉儲管理等基礎服務。因此,外包在中國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70%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表示,他們的客戶還沒有做好外包物流服務的準備。
第三方物流客戶也提出了他們對物流外包持謹慎態度的原因。除了原有的內部物流能力外,缺乏高水平的服務和合格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也是物流外包的壹大障礙。因此,在提供高利潤的增值服務之前,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必須充分展示其在基礎業務方面的運營能力。避免過度投資於低利潤的初始業務是 3PL 提供商面臨的壹大挑戰。
壹家美國管理咨詢公司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合作,對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調研。明治的專業人員通過面對面和電話訪談的方式調查了 70 家公司,客戶(需求方生產商)涉及八個行業--工業和電信、汽車、食品和飲料、快速消費品、消費電子、化工、服裝和紡織品以及制藥。紡織品和制藥。19 家企業接受了第三方物流企業(供應方)的調查,其中包括國外物流供應商、生產和分銷企業的物流部門、新興的中國物流企業以及轉型為物流企業的傳統中國運輸和倉儲企業。由此得出以下第三方物流發展趨勢。 第壹,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潛力巨大、發展迅速、處於發展初期、地域分布集中1.我國目前與物流相關的總支出為19000億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約為20%,第三方物流市場潛力巨大。然而,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還處於發展初期,2001 年的市場規模為 400 多億元人民幣。在過去的三年中,70%的物流服務提供商的年均業務增長率超過 30%。從 2000 年到 2005 年,整個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年增長率將達到 25%。推動中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跨國公司將更多的業務轉移到中國,並通過廣泛的物流功能外包,降低供應鏈成本;其次是中國企業因降低成本而面臨更多的外包需求;最後,政府的鼓勵措施也是刺激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2.中國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功能單壹,增值服務薄弱。物流服務商85%的收入來自運輸管理、倉儲管理等基礎服務,增值服務、物流信息服務以及支持物流的金融服務僅占15%。增值服務主要是貨物卸載和拼裝、重新貼標簽/重新包裝、包裝/分揀/拼裝/部件匹配、產品退貨管理、組裝/部件裝配、測試和維修。增值服務薄弱的原因:壹方面,半數以上的物流服務供應商認為他們的客戶還沒有做好外包的準備;另壹方面,客戶認為中國缺乏高水平的物流服務供應商,再加上客戶認為他們自己有能力做好物流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物流供應商可能只能提供利潤相對較低的物流服務,直到客戶願意外包增值服務,直到客戶對供應商的交付能力充滿信心。因此,物流供應商應對在中國物流市場運營的早期盈利能力有壹個切合實際的估計。
3.整個第三方物流市場還相當分散,第三方物流企業規模都很小,沒有壹家受訪的物流服務商擁有超過2%的市場份額,實踐證明,在中國,壹種純粹的、盡可能少地擁有資產的第三方物流服務運營模式很難實施,也無法做大。目前,中國物流市場地域高度集中,80%的收入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 4. 4. 物流供應商認為,難以找到合格的物流經理人來推動業務發展是最大的發展障礙之壹。他們還反映,復雜的行業監管環境和政府限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他們的發展。例如,為了向客戶提供全國壹體化的物流服務解決方案,物流服務供應商必須獲得按省份和運輸方式劃分的多種經營許可證。 第三方物流的發展趨勢,客戶對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千差萬別,物流外包將是壹個漸進的過程 1.對於客戶而言,降低成本、縮短周期、提高服務水平是主要挑戰,但不同行業的側重點不同。汽車制造業隨著其從依賴進口零配件逐步轉向從本地零配件制造商進貨,他們傾向於強調 "準時交貨 "的重要性,以降低庫存水平;對於服裝業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縮短周轉時間,以便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趨勢做出及時反應;對於家電業來說 在服裝業中,更重要的是縮短周轉時間,以便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趨勢做出反應。2.客戶進行物流外包的原因,壹是為了降低物流成本,二是為了加強核心業務,三是為了改善和提高物流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客戶在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時,首先註重的是行業和操作經驗即服務能力,其次註重品牌信譽,第三註重網絡覆蓋,最後註重較低的價格。
3.調查顯示,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戶中,有 30%以上的客戶對第三方物流企業不滿意,不滿意最多的是物流提供商的信息化系統較差,信息反饋有限:相互之間溝通不暢,供方不了解需方的情況變化;缺乏規範的操作流程,導致各地區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不能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等等。 4.調查顯示,客戶外包第三方物流原材料供應將從目前的 15%增加到三年後的 35%;生產商產品銷售將從目前的略高於 45%增加到三年後的 80%:經銷商物流外包將從目前的略高於 25%增加到近 65%。 5.這項調查顯示,客戶認可國際物流供應商在 IT 系統、行業和專業領域的經驗。同時,他們也認可中國物流供應商在成本、本地經驗和國內網絡方面的優勢。這壹結果也證實了國內外物流供應商戰略聯盟的協調效應。 6.調查顯示,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中國企業,尤其是傳統的中國國有企業(SOE)所占比例相對較小,而跨國公司是中國物流外包的最快推動者,也是目前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焦點。不過,這些跨國公司在外包時也非常謹慎。 第三方物流發展趨勢三、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迅速,但面臨的壹些***有挑戰,也有自身的困難,許多第三方物流企業正在尋求合作,以提高服務能力 1.目前,中外第三方物流商在運作過程中,各有側重。國外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主要以進出口物流為主,占業務收入的70%左右,因此其服務的客戶98%是外商獨資或中外合資企業等國外客戶。我國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更註重國內物流機會,收入占總收入的88%,據調查企業分析,56%為外資客戶服務,44%為中資客戶服務。 2.第三方物流服務商認為,吸引有物流需求的客戶有三大障礙:壹是生產和流通企業擁有龐大的物流能力,物流外包意味著裁員和資產出售;二是客戶對第三方物流缺乏認識;三是對當今第三方物流企業降低成本和提供優質服務的能力缺乏信心。 3.大多數國際物流供應商告訴我們,他們正在中國尋找合作夥伴,以快速進入中國市場,但迄今為止,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互惠本地合作夥伴。造成這種困難的原因是,國內物流供應商雖然渴望從國際同行那裏獲得行業運作和國際網絡方面的知識,但卻不願意讓國際合作夥伴獲得其市場資產的所有權和管理權。 4. 3PL 提供商普遍希望改善物流發展環境。中國供應商認為缺乏物流人才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而外國供應商則認為 "政府限制 "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政策環境涉及經營許可、跨省運輸、註冊登記、稅收政策、行業標準等。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出臺產業政策。 5.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在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發展初期難以盈利和快速發展。第三方物流商首先從提供基礎物流服務開始,表明自己有能力把這些服務做到最好,然後才開始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盡管基礎服務的利潤較低,但只有把這些服務做好,才能說服客戶外包更復雜、更綜合的供應鏈管理。在利潤較低的初期,應避免過度投資,但也應購買壹些必要的資產,以確保對業務的控制和在客戶中的信譽。物流供應商還應投資於潛在利潤高且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領域。在這些領域取得平衡並做出明智的選擇,將是在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避免過度投資低利潤的初始業務是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面臨的壹大挑戰。最近,CMI 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合作,對中國的主要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及其客戶(包括潛在客戶)進行了壹項調查。調查發現,外包物流市場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且區域集中--3PL 供應商的收入主要來自長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區。
總體而言,第三方物流的發展趨勢是健康和樂觀的,中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