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浙江蘇增福:53歲白手創業,與張小泉分道揚鑣10年,如今攜40億退出

浙江蘇增福:53歲白手創業,與張小泉分道揚鑣10年,如今攜40億退出

撰文|浮釣娛樂

編輯|浮釣娛樂

1994年,已經53歲的蘇增福踏上了回浙江的路。

此時,他面臨著壹個重要的選擇,是安然退休,還是再戰江湖。

按理說,在蘇增福兒子已成家的情況下,退役似乎也不是什麽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蘇增福不服氣,他要打造出屬於國家自己的品牌

蘇增福怎麽了,為什麽要創業?

28年後的今天,蘇增福的理想實現了嗎?

1、

1941年出生於浙江的蘇增福,早年註定是不幸的。

從小,他就跟隨父母經歷了饑餓和天災人禍。

為了生計,蘇增福不得不小小年紀就跟著父母四處奔波。

在這個過程中,蘇增福看到了很多人和事,也逐漸萌生了當兵保家衛國的想法。

於是,1960 年,已經 19 歲的蘇增福終於達標,成為了壹名光榮的軍人。

這段軍旅生涯,蘇增福壹****,持續了8年。

退役後,蘇增福選擇回到家鄉,用自己的所學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按照蘇增福自己的想法,在家門口種下各種種子其實挺好的,但鄉親們的熱情不禁讓他擔心自己不適應,不斷有人上門給他介紹工作。

特別是在這個 "壹人當兵,全家光榮 "的年代,軍人出身的蘇增福無疑是頗受歡迎的,地方各部門都對蘇增福趨之若鶩

擋不住大家的熱情,1969年,蘇增福在 "陳峪鄉社辦企業 "當了壹名普通的業務員。

這壹幹,就是整整六年。

到了1975年,因為廠裏業務調整,蘇增福被調到辰峪農機廠當業務員。

在此期間,蘇增福因為表現出色,開始步步高升,到1980年,他已經當上了晨宇農機廠的廠長

之後,他又被調到玉環縣壓力鍋配件廠擔任廠長。

而這裏,成了蘇增福最重要的轉折點。

2.

在蘇增福接手 "玉環縣壓力鍋配件廠 "之前,該廠連年虧損,幾乎難以為繼。

這主要是因為高壓鍋配件技術含量低,在國內應用不廣泛。

壓力鍋這種東西,雖然在當時看來稀松平常,但其實不然。

早在 17 世紀末,壹位名叫丹尼斯-帕潘的法國醫生就已經率先發明了高壓鍋

但當時高壓鍋的主要作用是殺菌消毒,基本上都用在醫療領域,再加上它本身高壓易爆炸的特點,高壓鍋壹直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直到 18 世紀,人們才意識到高壓鍋可以用來烹飪食物,並開始嘗試消除其危險性,逐漸在各國流行起來。

高壓鍋在中國的發展相對較晚,直到 1964 年沈陽才研制出第壹臺高壓鍋,取名 "金雞 "高壓鍋

這只 "金雞 "壓力鍋壹經上市,就點燃了國內的消費熱情,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備壹只 "金雞 "壓力鍋。

此後,"金雞 "壹直是國內炊具行業的標桿,占據了壓力鍋市場的半壁江山。

包括 "玉環縣壓力鍋配件廠 "在內,壓力鍋行業的大部分工廠,基本上只能淪為陪襯。

直到1986年,"金雞 "壓力鍋產業優化重組,正式更名為 "雙喜牌"

正是在這個時候,蘇增福果斷抓住機遇,親自到沈陽拿下了 "雙喜牌 "的配件供應訂單。

蘇增福看得很清楚,"雙喜 "雖然改了名字,導致市場上很多用戶不認識這個品牌。

但這只是陣痛期,等 "雙喜 "回過神來,重回巔峰易如反掌。

選擇在這個時候抱住自己的大腿,將會得到巨大的回報。

事實證明,蘇增福賭對了。

"雙喜 "更名後,雖然所占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影響並不大

而隨著 "雙喜 "品牌的建立,公司將更容易宣傳,很快就搶回了失去的市場,甚至壹度占據了 70% 的市場份額,成為行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而作為最早 "靠 "起來的蘇增福,自然也能跟著分壹杯羹。

很快,"玉環縣高壓鍋配件廠 "就扭虧為盈,實現了利潤的正增長。

也正是因為蘇增福拯救 "玉環縣壓力鍋配件廠 "的行為,讓他在1988年被評選為玉環縣優秀廠長。

1989 年,蘇增福又被評選為臺州市優秀廠長 。

此時此刻的蘇增福,可謂是榮譽滿身,名聲在外。

但蘇增福並不感到滿足。

在蘇增福看來,壓力鍋配件只是壹條小路,要想讓工廠真正發展起來,那還是要形成產業鏈。

為此,蘇增福專門咨詢專業技術人員,並與市場調研,以及與 "雙喜 "公司的談判,最終明確了生產壓力鍋的思路

但他的倡議遭到了廠內外所有人的反對。

在大家看來,明明 "玉環縣壓力鍋配件廠 "發展勢頭不差,年年都能盈利,為什麽非要費盡心思折騰出完整的壓力鍋生產線呢?

而且高壓鍋和普通鍋不壹樣,在生產過程中存在壹定的危險性,蘇增福從來沒有從事過相關行業。

再加上蘇增福已經 47 歲了,兒女都已長大成人,大家都勸他不要再幹了。

但蘇增福不以為然。

1988年,他將廠名由 "玉環高壓鍋配件廠 "改為 "玉環高壓鍋廠"

雖然只是單單去掉了 "配件 "二字,卻表達了蘇增福的決心。

他發誓要生產自己的壓力鍋。

為此,他四處籌錢,準備引進壹條生產線。

但人們不相信他,壹分錢也不借給他。

最後,蘇增福冒著被開除的危險,親自到上海向銀行借了200萬元。

有了這筆錢,蘇增福至少可以先開始與外國公司談判了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蘇增福還讓底下人把這件事宣傳出去。

這給了很多人蘇增福即將發達的 "錯覺"。

於是,很多人都把借給蘇增福的錢拿到了手。

就這樣,蘇增福很快準備了100萬,加上之前從銀行貸的款,湊了300萬從國外引進了壹條完整的世界上最先進、最安全的高壓鍋生產線。

特別是生產線的安全系統,全部通過國際最高標準打造。

蘇增福還以此為宣傳點,招聘了許多優秀的技術工人

正是通過這壹計劃,蘇增福終於在玉環縣建成了第壹條國際生產線。

但開工後蘇增福才發現,錢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好賺。

其中壹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

"雙喜 "雖然改了名字,公司的人員結構也換了很多次。

但 "雙喜 "畢竟是全國歷史最悠久的企業,最基本的生產線、產業布局都沒有變過。

再加上更名後的結構優化,"雙喜 "的生產成本壹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但蘇增福不能,無論是原材料的采購,還是銷售渠道的問題,蘇增福都遠遠比不上 "雙喜"。

而最重要的是,蘇增福生產的壓力鍋在市場上不被認可。

沒辦法,蘇增福只能再次找到 "雙喜",答應幫其產品貼牌生產。

此時,"玉環縣高壓鍋廠 "雖然營業額不好,但那是因為原材料成本、銷售成本的限制。

但它的生產線畢竟是引進的國際先進水平,質量還是沒有問題的

於是雙方經過協商,同意將 "玉環縣壓力鍋廠 "生產的壓力鍋,冠以 "雙喜 "品牌進行銷售。

這樣壹來,蘇增福算是保住了 "玉環縣壓力鍋廠 "的早期生存權。

3、

時間轉眼到了 1992 年,國內市場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這壹年,各地開始鼓勵本行業、鼓勵高學歷知識分子 "下海",以知識和技術幫助各地本行業的發展。

很多高學歷知識分子被鼓勵放棄穩定的工作。

或進入工業企業壹線,改變行業現狀。

或者創辦自己的公司,用科技為行業註入活力。

在這股浪潮的推動下,蘇增福的公司也招攬了不少優秀的大學生人才,其中就包括他的兒子蘇顯澤。

蘇顯澤是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1991 年剛剛畢業

正趕上 "九二浪潮",他也想用自己的知識促進當地工業的發展。

反正跟誰幹也幹不成,索性就留在了蘇增福的 "玉環縣高壓鍋廠"。

但不得不說,蘇顯澤和其他大學生,真的不壹樣。

也許在閱歷上,蘇獻澤等人比廠裏的師傅們強,但他們的真知灼見和新奇想法,在大學裏的老先生身上卻遠遠不及。

壹個最好的例子。

蘇顯澤曾經提議,蘇增福在生產高壓鍋時,在 "雙喜 "牌前面,加上自己的生產地

也就是說,玉環壓力鍋廠生產的壓力鍋將被命名為 "玉環雙喜"。

蘇增福壹開始不明白自己為什麽要這麽做,但隨著事情的發酵,他漸漸反應過來。

此舉是要在 "雙喜 "這個大品牌中打造自己的小品牌。

"雙喜 "品牌,自然是 "口碑 "的代名詞,質量也能保證合格。

但這 "合格 "與 "合格 "之間,卻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最明顯的壹個例子就是 "玉環縣高壓鍋廠"。

建廠時,蘇增福用的是國際壹流水平,技術人員都是當地的能工巧匠

加上蘇顯澤等大學生的加盟,也為工廠的管理帶來了新思路。

可以說,"玉環縣壓力鍋廠 "生產的 "雙喜壓力鍋 "的質量在業內絕對是出類拔萃的。

但與 "雙喜 "合作的代理企業並不只有蘇增福壹家,而且大部分代理企業的生產線,也遠不及蘇增福的水平。

這就導致了 "雙喜 "品牌的壓力鍋雖然都合格,但質量卻大相徑庭。

蘇顯澤在廠裏的高壓鍋上加上了 "玉環雙喜 "的標簽,雖然在很長壹段時間內並不奏效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意識到 "玉環雙喜 "更好,就會產生粘合力。

甚至在客戶的口碑宣傳下,能在全國拉攏不少新客戶。

正是因為這壹舉措,使 "玉環縣高壓鍋廠 "的銷售額直線上升。

到1994年,"玉環縣壓力鍋廠 "的銷售總額已達230萬元,年產值高達1.8億元。

就壓力鍋行業而言,這壹成績畢竟是 "沈陽雙喜 "的兩倍之高。

這讓 "雙喜 "公司方面有些不高興:為什麽OEM比總廠自產效果更好?

於是 "雙喜 "選擇中止合作,禁止 "玉環縣高壓鍋廠 "在使用 "雙喜 "品牌。

這可急壞了蘇增福,他心裏明白,自己的銷量之所以這麽好,就是因為 "玉環雙喜 "成了顧客心目中的質量保證。

如果不能用 "雙喜 "這個品牌,那顧客怎麽知道哪個壓力鍋是妳 "玉環縣壓力鍋廠 "生產的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增福、蘇顯澤父子倆連夜做火車趕到沈陽,與 "雙喜 "公司展開談判。

但 "雙喜 "公司怕人滿為患,堅決不肯松口

雙方甚至為此鬧上了法庭。

不過,這件事雖然對 "雙喜 "公司不利,但畢竟沒有什麽過錯。

最後的結果並不出人意料,蘇增福、蘇先澤兩人敗訴了。

回到浙江後,蘇增福壹夜頓悟。

生產搞得再好,主動權也掌握在別人手裏,人家讓妳幹妳就幹,不讓妳幹妳想都不敢想。

如果想穩定行業發展,那麽打造自己的品牌是必然的。

於是在1994年,蘇增福成立了 "蘇泊爾 "公司,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

而這壹年,蘇增福已經 53 歲了。

4、

"蘇泊爾 "成立後,蘇增福憑借過硬的質量,在行業內站穩了腳跟。

加上蘇顯澤等大學生幫助策劃、宣傳和推廣,"蘇泊爾 "在短短壹年時間裏,就占領了40%以上的市場。

到1996年,"蘇泊爾 "的銷量突破400萬只,幾乎占據了全國壓力鍋市場的半壁江山。

也是這壹年,蘇增福正式超越老東家雙喜,成為新的 "鍋王"

也是這壹年,蘇增福正式超越老東家雙喜,成為新的 "鍋王"

今年,蘇增福才55歲。

也是在這個時候,蘇增福的野心已經不再滿足於做 "炊具大王",他要更進壹步,把這個行業擴展到整個廚具行業。

既包括鍋碗瓢盆等傳統廚具,也包括電飯煲、榨汁機等新型廚房電器

而這壹舉動就像壹下子捅了馬蜂窩。

壹是以張小泉和王麻子為首的傳統工藝品牌

這些品牌以前可能只專註於壹個領域,但隨著它們的做大,產業也開始擴張。

二是包括愛仕達在內的新興家用廚電品牌

這些企業大多和蘇泊爾壹樣,從廚房電器起家,然後慢慢將產業擴展到所有廚房電器。

但無論哪種,都有 "蘇泊爾 "這個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國際品牌也開始在國內嶄露頭角。

可以說,此時此刻的 "尼泊爾 "雖然看上去很輝煌,但處處危機四伏,壹步走錯就會萬劫不復。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蘇增福突然要大膽進軍不銹鋼行業

這不禁讓人大跌眼鏡,原來自己的主業還沒有完全確立,就急於拓展領域。

甚至有不少人來勸蘇增福,先放慢腳步再說。

但蘇增福並不在意,或者說,他在成立 "蘇泊爾 "之初,並不想獨霸壹個行業。

用蘇增福自己的話說:"我是壹個實業家,我知道實業的重要性"。

蘇增福之所以要成立 "蘇泊爾",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高壓鍋質量好,他要讓人們用上高質量的高壓鍋。

而其他企業要想在這個行業立足,就必須研發出比蘇泊爾質量更高的壓力鍋。

這就是實體企業最大的貢獻,壹個好的實體企業,往往能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

但如今 "蘇泊爾 "已經成為國內炊具行業的領頭羊,蘇增福並不準備繼續在這個行業深耕下去。

他的下壹個目標是不銹鋼產業。

蘇增福曾透露,他見過很多制作精良的不銹鋼技術,但因為專利費太高,導致無法在全國推廣。

但蘇增福不信這個邪,他要讓中國人用上價廉物美的不銹鋼產品。

蘇增福的目標很遠大,但卻忽略了很重要的壹點。

那就是,對於不銹鋼廚具產品來說,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就是 "張小泉"、"王麻子 "等傳統工藝品牌

別看 "蘇泊爾 "名氣大,但那只是在高壓鍋行業。

在刀具行業,"蘇泊爾 "始終在 "張小泉"、"王麻子 "之下,最好成績也只是第三名。

雙方的競爭持續了十年。

直到2004年,"蘇泊爾 "選擇上市融資,但不知什麽原因股價接連暴跌,市值也不斷縮水。

蘇增福思前想後,決定以40億的價格賣掉大名鼎鼎的 "蘇泊爾"

這壹舉動當時震驚了業內媒體,但蘇增福說他從不後悔。

而蘇增福拿到錢後,又開始研究不銹鋼。

但這次蘇增福學聰明了,他有意識地避開了 "張小泉"、"王麻子 "再能的廚房電器,而是改水龍頭為翹板,進軍衛浴行業。

到現在,"蘇泊爾衛浴 "已經成為行業的領軍品牌。

蘇增福是在做實業,而且他實際上壹直在這麽做。

先後兩次創業,都是以實業為基調,不管別人怎麽說都沒有停滯過。

也許事後看來,當年蘇增福賣掉 "蘇泊爾 "有些虧損。

但仔細想想,蘇增福已經有足夠的資金繼續開拓新的領域。

這種永遠面對挑戰、永遠在路上的精神,是他能夠取得今天成功的重要保證。

  • 上一篇:DOTA中壹些常用的英文縮寫!!!!!
  • 下一篇:四川省地方糧食儲備管理辦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