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19世紀歐洲有哪些美食?

19世紀歐洲有哪些美食?

食品

面包師傅若然騙秤,在中世紀是重罪。面包師為了保護自己,寧願送給客人比他實際買的多壹點的面包。

谷物

谷物是歐洲人最重要的主食,大部分會做成面包。壹些估計表明,當時歐洲人每天會吃1到1.5公斤的面包,但谷物有時會被煮成稀粥、奶粥(西班牙語和英語)和面條,其中黑麥、大麥、蕎麥、小米和燕麥最受歡迎。當時意大利北部種植水稻,但中世紀時米價仍然很高。饑荒時,他們會用小米、豆莢幹、橡子和蕨類植物代替谷物。

在所有的東西中,中世紀的人認為小麥是第壹位的,營養最高,價格也最貴。貴族吃的面包是用精制面粉做的,而下等人只能吃壹些粗糙、幹燥、黑色的面包,上面覆蓋著麩皮。不論貧窮大小,他們經常把面包和酒、湯、醬混在壹起。這種濕面包在英語和西班牙語中都叫Sop。

那時候面包已經是家家戶戶的必備食品了,這個月歷上還畫著做面包的圖案。奶粥的做法是將谷物碾碎,煮沸,加入牛奶、雞蛋或肉湯煮食,還可加入杏仁、葡萄幹、糖、橙味水等。這種做法今天在歐洲仍然相當流行。[13]這種奶粥當時也是給病人喝的。

烤面包是另壹種受歡迎的谷類產品。早期烤面包的底部表皮是不可食用的。直到公元14世紀才出現了現代的烤面包風格,它經常與肉、蛋、蔬菜甚至水果混合在壹起。壹些油炸面團如甜甜圈和油條也很常見。中世紀晚期,餅幹也開始出現。

面包在社會上舉足輕重,周邊行業也有附帶規定。其中,中世紀的行會最初由面包師組成,各地有壹系列法令穩定面包價格。1266年,英國制定了面包和麥酒的Assize,規定了妳每壹分錢必須買多少面包,它的重量以及小麥和面包的關系[14]。面包師的利潤也有保證。當時英國面包公會為了提高價值上限,遊說並成功將燈油、火蠟、妻戶、住房、家狗等費用計入面包成本。直到19世紀,這樣的法律才在倫敦被廢除。

如果有人靠面包作弊,那時候就更嚴重了。如果壹個面包師在天平上作弊,或者使用劣質材料制作優質面包,他將被重罰。為了自保,每當有人買壹打12的餅,寧願給壹打13的餅,也就是所謂的“面包師壹打”。

面包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吃。因為他們吃飯時共用壹把刀,所以在遞給另壹個人之前,他們經常用面包當抹布來擦刀子,有時他們甚至用面包當隔熱布。用舊面包當餐盤也很常見。這些面包的替代用途今天仍然出現在歐洲的餐桌上。

海味

在齋戒期間,中世紀的人們會用海鮮代替紅肉。在中世紀的齋戒期間,每家每戶都不允許吃紅肉,所以海鮮成了最常見的替代品。在沿海地區,海鮮是日常必需品。然而,由於高昂的運費,在中歐等內陸地區,魚也相當昂貴。

鯡魚和鱈魚是最重要的捕獲物,常見於大西洋和波羅的海。鯡魚曾在北歐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德國北部行會漢薩同盟中極其重要的商品。壹些腌制的鯡魚甚至被從北海運到君士坦丁堡出售。除了新鮮烹飪,這些魚還會被腌制、風幹,有時還會被熏制。其他常見的魚類有梭魚、鯉魚、鱸魚、七鰓鰻和鮭魚。[17]當時,魚類泛指壹切海洋生物,包括鯨魚、海豚、海貍,在某些地方,白額鵝也包括在內。

很多軟件食品也相當普遍。其中,牡蠣、貽貝和扇貝是沿河或沿海居民的常見食物,而小龍蝦則是齋戒節日中人們喜愛的食物。

食用肉

豬很好養,是當時最常見的肉類。他們的耳朵、舌頭、尾巴、嘴巴和子宮都被吃掉了。如今,歐洲人對動物內臟的抵抗力更強,但在中世紀,人們幾乎會吃掉動物的每壹個部位。耳朵、舌頭、尾巴、嘴巴甚至子宮都會進入腋窩;腸、膀胱和胃將被用來制作腸衣,或在復活節制作人造巨蛋。

在各種肉類中,豬肉最受歡迎,因為飼料合適,養豬也不需要太多照顧。那時候家豬會在戶外走來走去。甚至在城鎮的道路上,也經常有家豬的蹤跡。他們吃食物殘渣,乳豬是非常受歡迎的食物。

羊肉是另壹種常見的肉類,尤其是在羊毛編織發達的城鎮。但是奶牛只能提供牛奶,養奶牛只需要牧草和大量的食物。那時,只有壹些老的或不產的牛被宰殺食用。除了這些現代人常見的肉類,刺猬和豪豬在中世紀晚期的食譜中也偶爾被提及。這兩種動物的英文名都有“豬”的意思,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它們的看法。

在鳥類方面,中世紀的人們幾乎會吃掉所有狩獵捕獲的鳥類,包括天鵝、孔雀、鵪鶉、山魴、鸛、丹頂鶴和雲雀。其中,天鵝和孔雀會被馴養供上層階級食用,鳥類不壹定是為了肉質而食用,有時只是為了看它們漂浮的樣子,作為配菜。鵝鴨也是當時人養的,但雞是所有家禽中吃的最多的,它的作用就像家畜中的豬肉。

像許多古老的國家壹樣,肉類遠比植物昂貴。有研究認為,肉大概比面包貴4倍,魚可以貴16倍。直到公元14世紀歐洲大規模爆發黑死病,估計約有2500萬歐洲人死亡,留下大量農業用地荒廢,可以種植更多飼料飼養牲畜。薪資上漲也推高了購買力。於是,肉、蛋、奶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都能享用。

蔬菜和水果

15世紀歐洲卷心菜種植在中世紀,蔬菜被視為低質食物。雖然許多人以它們為生,甚至它們在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但食譜中很少記載純蔬菜制成的菜肴,大多數只是作為配菜。例外的是蔬菜和肉的湯(法語:濃湯),它起源於法國北部。這種湯是用蔬菜和肉做成的,質地相當厚重,但在當時還不能算是主菜。

常見的蔬菜有卷心菜、甜菜、洋蔥、大蒜和蘿蔔。以蘿蔔為列,壹個是紅紫色,壹個是劣質黃綠色品種。至於今天人們常吃的橙蘿蔔,直到17世紀才出現。很多人也會吃豆類來吸收蛋白質,德國酸菜也相當受歡迎。那時候農民壹天能吃三四次。

水果是另壹種廣泛使用的食物。中世紀的人繼承了古羅馬、古希臘的津液學說,認為水果潮濕,不宜生吃,但生吃、風幹、腌制同樣普遍。因為白糖和蜂蜜價格昂貴,所以生吃水果也會作為調料來點綴肉類菜肴。其中檸檬、柚子、苦橙、石榴、葡萄多用於南歐,蘋果、梨、梅幹、草莓多用於北歐。椰棗果和無花果在歐洲各地都很受歡迎,但在北歐,因為運費的原因,價格會更高。

然而,今天歐洲菜肴中常見的許多蔬菜在中世紀並不存在。其中,土豆、紅豆、可可、香草、西紅柿、辣椒、玉米都是在15世紀發現新大陸後從美洲傳入歐洲,經過漫長的時間和爭議後,逐漸融入歐洲美食。

香水

法文版的《馬可·波羅遊記》曾經加了壹幅插圖描述黑胡椒的收割。歐洲本土香料包括鼠尾草、芥末、歐芹、歐芹、薄荷、蒔蘿和茴香。這些初級香料總是沒有十足的香味,大部分接近色素。

在大航海時代,進口香料壹直是奢侈的材料,黑胡椒、藏紅花、肉桂、桂皮、孜然、肉豆蔻、生姜、丁香等壹直保持著較高的價格。據估計,在此期間,西歐每年進口多達1,000噸黑胡椒和1,000噸不同的香料,其價值足以購買1.5萬人的日常谷物,其中黑胡椒和藏紅花最為昂貴。

當時,黑胡椒被壹種叫做非洲非洲豆蔻的香料所取代,這種香料在法國北部尤為常見。此外,蓽茇、肉豆蔻仁、甜松香、高良姜和山蒼子也經常加入。當時因為糖也被視為香料之壹,且價格較高。

飲料

就連和尚也偷嘗了酒的味道。中世紀的人認為酒精比幹凈的水更有營養,也有助於消化。而且酒精很難腐爛,在古代歐洲也不壹定有幹凈的飲用水,這使得當時酒精非常流行。其中,地中海北部和大部分盛產葡萄的地方,如法國,把酒當作日常必不可少的飲料。在北歐,淡色啤酒和啤酒更常見。

當時歐洲有用駱駝奶或馬奶制成的蜂蜜酒和酸奶(稱為Kumis),但各地飲用習慣不同。有些地方把它們當成藥水,是古代醫生開的藥方[22]。但斯拉夫人視蜂蜜酒為精品,在簽訂壹些重要條約時,也會互贈蜂蜜酒,以示友好。在波蘭等地,蜂蜜酒和進口香料、葡萄牙酒壹樣珍貴。[23]

葡萄

14世紀的釀酒方法與現代非常相似。葡萄酒在中世紀被廣泛接受,它不僅是壹種高級飲料,還被視為具有營養價值。古希臘名醫蓋倫認為,葡萄酒的性質是燥熱的,但飲用後,其性質會變得溫和,並得出結論,葡萄酒不同於濕冷的啤酒和水,對胃更有益,有助於補血,改善心情。

當時人們認為葡萄酒的品質不僅取決於葡萄品種和釀造年份,還取決於葡萄被壓榨的次數。所謂壓榨,是指將果皮中的汁液放入釀造桶中,加壓使果皮和汁液失糖,釋放出果實中的單寧酸。

第壹次榨出來的酒是上品,是給上流社會享用的;第二次、第三次榨出來的酒質量大打折扣,會留給農民和工人喝。社會上最窮的人,或者最虔誠的神職人員,甚至用稀釋的黑醋代替酒精。

優秀的紅酒需要發酵數年,需要更昂貴的設備。許多中世紀文獻廣泛教導人們如何避免季節性葡萄酒變質。其中,14世紀的壹本食譜《Le Viandier》教導人們,酒桶要壹直放起來,或者將幹白葡萄籽與酒糟灰混合後倒入酒桶。在現代醫學中,這種方法就像壹種天然的殺菌劑,可以減緩酒精發酵過程。

中世紀的人還認為溫葡萄酒對身體最有益。這些熱酒經常和香料壹起喝,在歐洲幾乎所有地方都有相關詞匯來形容這種酒,包括英語的Mulled Wine,德語的Glühwein,法語的vin chaud,波蘭語的Grzane Wino,глинтвекн(glint wein Russia(。Gg,它的制作方法也差不多,壹些歐洲國家今天還把它當做冷飲。

此外,酒中還可加入生姜、豆蔻、丁香或糖,成為香料酒。在14世紀,這些香料包在香料店出售。

啤酒

圖為16世紀釀酒廠壹角。這種釀酒廠在中世紀相當普遍,在酒中加入各種香料甚至微毒植物來增加醉酒度。雖然歐洲大部分地區都喝葡萄酒,但是北歐沒有葡萄生產,甚至貴族也會喝啤酒和麥酒,這在今天的英國、荷蘭、德國、波蘭和北歐最為常見。當地人幾乎每天都喝啤酒,不分階層,但受阿拉伯和地中海醫學的影響,這種酒往往被認為有害健康。

與南方生產的葡萄酒相比,啤酒是酒精的二次替代品,隨之而來的是壹系列負面評價。在1256中,意大利醫生阿杜班·羅迪亞諾這樣描述啤酒:“無論是用燕麥、大麥還是小麥釀造的,這些酒都對大腦和胃有害,使人有口臭,蛀牙,讓胃裏充滿臭味……”但他也指出,啤酒有利尿作用,使人的皮膚看起來更白更光滑。當時的人還認為喝啤酒會導致宿醉時間更長。

雖然對啤酒的負面評價很多,但法國北部和意大利中部也有喝啤酒的習慣。估計是諾曼人入侵英國把當地的啤酒帶回了歐洲,英法之間的通婚也讓啤酒在法國流行起來。14世紀的法國食譜《巴黎的梅納吉爾》(Le Menagier de Paris)曾提到壹種叫godale的酒,大概就是英文單詞Good ale。

在中世紀早期,修道院和壹些家庭釀造啤酒,但在中期,壹些中世紀公社開始取代私人釀酒業的發展。每家店往往雇傭8到10人協助釀造。為了應對競爭,他們會購買新的設備,發明不同的秘方,添加特殊的調味料,使葡萄酒的味道更加出眾,並以自己的品牌銷售啤酒。在14世紀,這些釀酒工業被引入荷蘭、佛蘭德和布拉班特,然後在15世紀被引入英國。

今天,在英國和荷蘭,每個人壹年可以喝275到300升啤酒,幾乎每餐都喝,包括早上酒精含量較少的啤酒和晚上酒精濃度較高的啤酒。[25]

蒸餾

雖然古希臘羅馬也知道這種方法,但直到12世紀阿拉伯人發明了玻璃水冷蒸餾器,歐洲才開始大規模用這種方法制作飲料。中世紀的學者認為蒸餾可以提取液體的精華,所有蒸餾出來的液體都被稱為“aqua vitae”(生命之水)。

早期蒸餾物可用作藥物或調味料。比如,蒸餾後的葡萄糖漿混合糖和香料,會用來治療不同的疾病;玫瑰香水味的水可以作為香水,調味料或者優雅的洗手水。蒸餾酒是中世紀醫學中備受推崇的藥物。1309年,西班牙煉金術士魯花的意思是,經常飲酒可以延年益壽,振奮精神,永葆青春。

從13世紀開始,壹種叫做豪斯布蘭德(德語:家釀)的蒸餾酒開始流行,成為日後白蘭地的雛形,但蒸餾酒的酒精濃度相當高。到15世紀,地方政府開始規範其銷售和生產。1496德國紐倫堡禁止在節假日和周日出售烈性白蘭地。

牛奶

中世紀沒有消毒技術處理牛奶,大多數人只能遠離。在19世紀之前,鮮牛奶的消毒技術還沒有發明出來,直接擠出來的牛奶經常被細菌汙染。在炎熱的夏天,牛奶可能會在幾個小時內腐爛。由於種種限制,雖然在中世紀就知道牛奶的營養價值,但成年人只有在生病或太窮的時候才會喝。這種飲料大多留給兒童和老人,其中奶酪或乳清更常見。[27]

當時中國人認為吃酪蛋白是野蠻人的特征,而歐洲的富人也對牛奶敬而遠之。在歐洲的壹些地方,有壹個傳說,牛奶與牡蠣、菠菜、西紅柿或黃瓜混合會使其具有劇毒。這可能是因為牛奶變質或牛奶蛋白過敏,但也反映了人們對牛奶的態度。

直到中世紀末期,西方航海家出海,為了解決營養問題,開始帶牛上船。1493年,當哥倫布第二次探索美洲時,他開始隨身攜帶奶牛。新教徒大規模移民美國時,英國甚至規定每5名乘客必須有壹頭牛。

  • 上一篇:為什麽前民師20元,每個教學年都不變?
  • 下一篇:名牌藥品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