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瑞士——自殺者的天堂

瑞士——自殺者的天堂

昨天火車無緣無故停了,壹個同事回家路上耽誤了。第二天消息就來了。昨天,壹個16歲的男孩躺在鐵軌上自殺了。壹周後,他聽壹個客戶說,那個男生的女朋友前兩天也自殺了!聽到這樣的不幸,周圍的人仿佛置身於壹層灰色的迷霧中,久久不散。

很多生活在瑞士的人時不時會聽到這樣的消息,他們中的壹些人也有自己的朋友和親戚。尤其是在冬季,夜長晝短,沒有陽光的時候,人的情緒特別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如恐懼癥、焦慮、失眠、倦怠等。失業的壓力,離婚的苦惱,家庭的不和,老年的孤獨,不公平的待遇,社會上其他人的不理解...這些不是窮人的專利,也不是任何特殊群體的專利。當不幸從天而降,是壹個可能落在任何人頭上的鉛球。孤獨是現代人收到的禮物,但這份禮物是如此獨特,讓人不知道如何承受!

瑞士被譽為最富有、最幹凈、最美麗的國家,也被稱為“自殺天堂”。位列全球自殺率最高的十個國家,遠超全球平均自殺率。根據聯邦公共健康調查的數據,瑞士每年有1300到1400人死於自殺(其中男性約1000,女性約400)。在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自殺是年輕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自殺已經成為瑞士健康的壹大威脅,非自然死亡在歐洲排名第四,緊隨其後的是癌癥、心血管疾病和意外死亡。

65,438+00%的瑞士人壹生中有過壹次或多次自殺的嘗試。資源豐富,有失業保險,有社會福利,有強大的醫療保障,很多人還是只看到眼前的黑暗,沒有希望。如果我們進入他們的物質和精神世界,我們不會說:“如果我們有自殺的勇氣,我們怎麽會沒有活下去的勇氣呢?”。我們不了解他們,也沒有試圖去了解他們的感受和孤立的生活狀態,所以才會輕率地做出這樣的斷言。對生活信心的喪失,歸根結底還是要歸因於信仰的喪失。當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還在為有口飯吃而發愁時,瑞士人面臨著另壹個問題。

瑞士的很多組織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很多橋都安裝了難看的影響視線的圍欄,還掛了“停止自殺”的牌子,上面標明了可以隨時呼救的電話號碼。誌願者主動幫助老年人、殘疾人或有心理障礙的弱勢群體進行心理咨詢,協助出行。成立了社會團體來幫助有自殺傾向的年輕人,並建立了專門的論壇和網站來談論這個話題。對於那些有自殺傾向的人來說,知道自己不是唯壹壹個有問題的人,並且可以公開討論這個話題而不感到羞恥,這是非常強大的社會和道德支持。

雖然本質上有些區別,但“安樂死”也被社會定義為壹種自殺行為,在法語中稱為“自殺輔助者”。但是,這樣的自殺模式卻因為其特殊性而被忽略了。自2016起,有著濃厚天主教傳統的瓦萊州州立醫院開始允許在特定情況下實施安樂死。2013,鄰瓦州合法給予自願在大醫院、養老院“安樂死”的患者醫療幫助。德語區瑞士的“安樂死”數量從2065,438+08年的65,438+072例增長到2065,438+08年的905例,壹年增長超過400%!

2065438+2009年2月28日晚,法語電視臺播出的晚間新聞中,瓦萊州天主教會發言人讓-瑪麗·金惠秀在媒體面前表達了天主教會對安樂死的否認:“因為這樣可以保護弱者,保護生命”。他認為,雖然身患疾病的人的死亡意願值得尊重,但教會並不鼓勵“安樂死”的行為,這會給死者親友帶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這是瑞士天主教會首次公開表示反對安樂死。主要目的是反對州政府在法律上正式采用這壹條款。

由於政策的支持以及醫療藥物和服務的高質量,瑞士被稱為“安樂死的天堂”。56歲的澳大利亞人特洛伊·索恩(Troy ThornT)患有無法治愈的神經系統疾病,因為澳大利亞政府不支持這壹政策,他專程來到瑞士進行“安樂死”。3月1日,教會發言人發言後的第二天,他和妻子的照片作為他最後的照片出現在《法蘭西社區晚報》上,新聞聯播已經在巴塞爾醫院出色的“安樂死”服務下死亡。

在西方傳統文化中,自殺是對上帝的犯罪,因為只有上帝才能控制人的生死,自殺的人死後不能上天堂。然而,在這裏,天主教發言人金惠秀·讓-瑪麗的觀點主要是從人和社會的角度來分析的,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如果“安樂死”成為眾多醫療項目之壹,那麽生命的寶貴價值就徹底貶值了。生命的珍貴在於它的不可挽回性。雖然疾病是殘酷的,但生命在這樣的時刻更加珍貴。在《殺死壹只知更鳥》中,杜博斯夫人依賴嗎啡數年來緩解疼痛,但她堅持在去世前幾個月戒掉嗎啡,以便能平靜地死去。請分享《殺死……》原著中的壹段話來結束這篇關於“自殺”的文章:

“勇氣,是在開始之前就知道自己註定要輸,但還是義無反顧的去做,不管發生什麽都堅持下去。壹個人很少贏,但總會有贏的時候。杜博斯夫人獲勝是因為她98磅的體重。」

2065年3月2日438+09

  • 上一篇:姚祺兒的藥品名稱
  • 下一篇:昨日的世界:壹個歐洲人的回憶的創作背景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