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反復練習:集中訓練
壹個3歲左右的小女孩,壹邊玩積木,壹邊不停地把壹些圓柱體放進不同的容器裏,然後再拿出來。這些圓柱體大小不壹,剛好可以裝進那些容器相應的孔裏,就像用軟木塞蓋住瓶子壹樣。壹切都顯得緩慢而有節奏。出於好奇,壹直在教室外觀察她的老師數了數她的重復動作,結果是42次。還好,壹切都很安靜,沒有人打擾她。每次做完壹個動作,她總是不自覺的笑。最後,她似乎累了。環顧四周,她覺得自己好像剛從夢中醒來。這個女孩如此專註地壹遍又壹遍地做著壹件事,以至於她感覺不到有人在看她。這種情況在其他孩子身上也發生過,我們稱之為“反復練習”。每次結束那種經歷,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幸福的表情,仿佛完成了某項重要的任務。
這個小女孩正處於註意力不能持續很久的年齡。通常在這期間,孩子的註意力會不斷地從壹件事轉移到另壹件事。但是,孩子壹旦遇到吸引自己的東西,就會忘了我,全身心投入,壹次又壹次的重復訓練。專註程度驚人。當孩子的手臟了,母親就讓他去洗手。後來發現他的手已經洗得很幹凈了,但他還在不停地洗。晚上睡覺的時候又要洗壹遍。過了幾天,這位母親發現她的孩子現在會自覺地洗手了,孩子見到人也會驕傲地向他們展示自己幹凈的手。
其實孩子的這種反復練習,正是他們鍛煉和學習的需要。通過反復訓練,提高了他們的各種生活能力,開發了他們的智力。只要壹開始就認真教,哪怕是教到每壹個細節,孩子都會不斷重復練習。因為他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難以想象的樂趣和滿足感,這些動作根本不需要大人來強迫,自己就會做得很好。
正是通過這種看似無意義的重復練習,孩子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而且在這種反復練習的過程中,他們的註意力壹直處於忘我的狀態,這對孩子智力的培養也有很大的作用。
二、自由選擇:讓我自己來。
孩子不喜歡被父母或老師人為規定,渴望自己選擇不同的事物和行為。這種自由選擇使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心理需求和傾向。只要有機會,保證大人不幹涉,他們總會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東西,哪怕只是壹把小尺子,也會玩得很開心。
有的孩子在家,從晚飯吃什麽到看什麽電視節目到要不要上培訓班,壹切都不由父母決定。孩子總覺得與自己無關,沒有權利過問,所以他們的童年可能沒有大人想象的那麽快樂。正因為如此,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快點長大,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孩子自由地做壹些選擇是培養他們樂觀性格的壹個重要方面。當然,大部分事情都要父母做主。讓孩子自由選擇,不是說他想做什麽就可以選擇什麽,而是需要做什麽,什麽是對的。但是有些事情是孩子可以做決定的,比如讓他們畫白馬而不是花花草草。當然,隨著孩子的成長,應該允許他們為自己決定更重要的事情。
“請不要命令我,讓我自己來。”聽到孩子的哭聲,要意識到不能輕易幹涉他們的選擇,不要總以為自己的安排是恰到好處的。事實上,孩子們只是不厭其煩地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如果給孩子不喜歡的東西,只會給孩子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負擔,孩子也不會開心。
3歲兒童家庭教育要點
第壹,智商。
1.早期閱讀:每天和他壹起讀壹個故事,用家裏的大狗來測試,或者買壹些以圖片為主的故事書。這個故事應該短小精悍。講故事的時候,註意加入壹些形容詞或者成語,豐富他的語言能力。給他講個故事讓他復述,或者讓他看圖自己編故事。不管他編什麽,鼓勵他走下去,壹開始就幫他編。
2.角色扮演遊戲:陪他看病,有客人,去家樂福購物,警察叔叔抓壞人,自己編遊戲內容來豐富壹點。妳和寶寶扮演壹個角色,比如看醫生的遊戲,壹個扮演醫生,壹個扮演病人。教他平時觀察這些角色。
3.增長他的見識:妳可以通過路上看到的任何東西來增長他的見識,比如各種動物、植物、建築物的名稱,各種店鋪的用途,還可以通過看天給他講壹些天文知識。
4.配合幼兒園課程復習學過的兒歌、唐詩、英語單詞。
第二,情商。
1.素質培養:每天抽點時間和他聊聊天,讓他說說幼兒園的生活,然後灌輸壹些好的品德。也可以通過讀故事來灌輸,在壹個故事講完後,用簡單的文字總結故事中體現的好的品質。不斷重復,強化印象。
2.愛心和同情心的培養:利用壹切機會向他灌輸壹定要有愛心,懂得關心他人,同情弱者。可以在寶寶主頁上看壹本成長日記《愛的培養》。比如闊向我要衣服的時候講了孩子的故事。他才壹歲,他媽媽離開了他,我就給他講了孩子的故事,讓他把那包衣服交給闊本人。平時在路上看到乞丐,可以跟他們說,他們很可憐。妳也可以要求他熱愛動物和植物。
3.獨立能力的培養:讓他做自己的事,給他提供決定壹些事情的機會,比如穿衣服,給他兩件衣服,讓他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出去玩可以讓他選擇玩的地方。平時他要自己做事情,盡量不拒絕。如果他想拒絕,需要告訴他理由,肯定他的熱情。
4.以賞識教育為主,多表揚多鼓勵。不要打孩子,這樣最傷害孩子的心靈。不罵人,但要以身作則。
孩子到了兩三歲,最初的自我概念就出現了,開始出現“給我”、“我要”、“我會”、“我自己來”等自我獨立的意向。如果孩子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滿足,大人支持,就會開始建立自我肯定的感情,反之,就容易退縮。包括學習在內的大多數活動對幼兒來說都是新鮮有趣的,那麽厭學情緒是怎麽產生的呢?這大概是因為成年人喜歡用“簡單的命令”,而孩子很可能對勞動和學習產生反對或厭惡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對1500名兒童進行了長期隨訪,30年後發現其中20%的兒童壹無所獲。對比他們中前20%的人,發現最顯著的差異不在智力上,而在人格品質上。傑出的成就者是具有堅強毅力、獨立性和勇氣的人。可見孩子的獨立性格對他的成長和成功有多重要。
獨立性是指壹個人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社會生存和創造性活動所必備的心理素質。學前教育專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本質在於培養獨立性,包括獨立意識和能力,重在培養自理能力。獨立性的培養必須從小開始。
3到6歲是幼兒教育的關鍵點。
第壹,不要無聊。
首先,家長壹定要接受現階段孩子多嘴的現象。語言的發展必然要經歷“聽和說”的階段,所以大人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說話模式,同時也要做孩子忠實的傾聽者。
特別是,不要抑制孩子說話的欲望,家長要對孩子的話語表示關註,請多創造愉快的氛圍;還有比如“羅嗦!”“閉嘴!”禁止孩子說話的態度是最不應該的。
如果家裏有客人,大人擔心會影響談話時,可以先跟他說:“待會兒再聽妳說好嗎?”讓他養成等待的習慣。
以上的說法並不意味著父母應該隨時陪在孩子身邊。每天花30到40分鐘耐心陪他就夠了。其余時間,母親們可以壹邊工作壹邊說:“原來如此!”並且註意他的眼神,讓他知道妳對他的話有求必應。雖然這只是很簡單的反應,但已經讓孩子相當滿意了。
另外,在媽媽忙著吃飯的時候,爸爸陪孩子也是壹個不錯的方式。這時候,父親不妨給孩子講講外面的趣事,可以更好地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增進父子(女)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