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腎功能不全時,須根據腎功能調節藥物劑量。使用有可能造成腎毒性的藥物之前,最好能先檢查壹下腎功能。腎功能不全病人應根據腎功能情況,調節藥物單次劑量或用藥時間間隔。 4.學會保護自己,采取適當防護措施。針對不同的藥物,采用適當的幫助解毒、排毒的方法如水化,預防造影劑腎病等。 5.保留好相關醫療記錄,就診時告訴醫生。對曾經發生的藥物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或非過敏性的不良反應,需保留記錄,以備醫生參考。 壹般地說,在嚴密監測尿液和腎功能指標的前提下,必需的治療仍是可以進行的。建議病人在有經驗的醫師或藥師指導下用藥,同時加強自我保護。及時發現、及時診斷、及時停藥、及時治療,大部分藥源性腎損害還是可以避免的。 常見的引起藥源性腎損害的藥物 1.抗感染藥物 幾乎所有類別的抗感染藥物都有可能造成腎損害:①青黴素類既可能造成腎小球損害,也可能造成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急性腎小管壞死。②頭孢菌素(先鋒黴素)以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多見。③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黴素、丁胺卡那等較前兩大類更容易造成腎損害。④喹諾酮類藥物、磺胺類藥物、紅黴素、林可黴素、萬古黴素、四環素、抗結核藥(利福平、異煙肼)、抗病毒藥物(無環鳥苷、阿糖胞苷、幹擾素)、抗真菌藥物兩性黴素B等都可能造成腎損害。 註意:抗感染藥物引發的腎損害,有些與用藥劑量不當有關,有些與病人是否為該藥的過敏體質有關。 2.解熱鎮痛藥 各種感冒藥,如安乃近、克感敏、百服寧、泰諾、康泰克、美林;止痛藥,如芬必得、消炎痛、必理通、萘普生、戴芬、扶他林、英太青、散利痛、西樂葆等,都可能造成腎損害。 註意:這壹類藥物可能造成腎病綜合征或者急性腎功能衰竭,常常與過敏或者腎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有關。 3.化療藥物 化療藥物,如阿黴素、順鉑、甲氨蝶呤、長春新堿、博來黴素、亞硝基脲環孢素、他克莫司、西羅莫司等都有腎毒性。 註意:此類藥物常常用於惡性腫瘤患者、移植患者等,權衡利弊後,必須使用時也不能因噎廢食。臨床上,醫生會積極水化、堿化尿液(水化就是補液,可以口服,但壹般需靜脈補充;堿化指靜脈使用碳酸氫鈉),或根據藥物濃度調整劑量等,以減少藥物腎毒性。 4.利尿劑 各種利尿劑都可能誘發過敏性間質性腎炎。醋唑磺胺和氨苯蝶啶還可以形成結晶堵塞腎小管,引發血尿和腎功能衰竭。 註意:嚴格掌握利尿劑應用指征和合適的劑量、療程,可以減少該類藥物腎損害發生。 5.降壓藥物 常用的降壓藥物中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可能引起腎損害。三類藥物都可能引起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後兩者還有可能通過減少腎臟灌註造成。腎功能衰竭。 註意:對於腎功能正常或輕度損害的病人,長遠來看,減少腎臟灌註,有減輕腎臟負擔、減少蛋白尿、保護腎功能的作用;而對於腎功能中、重度損害的病人,有時候減少腎臟灌註,會造成短期內腎功能惡化,這種情況在雙側腎動脈狹窄、同時使用利尿劑、非甾體類抗炎藥、心功能不全、脫水的病人更容易發生。 6.造影劑 造影劑腎病主要由含碘造影劑引起,應用非離子性、低滲性造影劑,或不含碘的造影劑,可減少藥源性腎損害發生率。 註意:水化和血液凈化治療療效肯定。因此,預防造影劑腎病的辦法可在造影之前充分水化,必要的時候,也可在造影之後進行血液凈化治療。 7.中草藥 中草藥導致毒性腎損害,報道最多的是馬兜鈴酸腎病。馬兜鈴酸腎病可以表現為小管間質病變、急性腎衰或慢性腎衰,甚至尿毒癥。 註意: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包括:關木通、廣(粉)防己、青木香、馬兜鈴、天仙藤、尋骨風、朱砂蓮、威靈仙、大風藤及細辛等。含有馬兜鈴酸的成藥包括:龍膽瀉肝丸、甘露消毒丸、婦科分清丸、分清五淋丸、排石沖劑、冠心蘇合丸,耳聾丸、復方珍珠暗瘡片、當歸四逆湯、玄珠狼瘡丸等制劑。
上一篇:同樣的人參,為什麽野山參能賣到200萬,而園參卻是“白菜價”?下一篇:福建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內設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