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酸梅湯用的梅幹菜是什麽?

酸梅湯用的梅幹菜是什麽?

藥店的烏梅(也叫西梅)不錯,至少不能摻假!山楂也是幹的!四種中藥店除了糖都可以買!幹山楂買回來後洗幾次(有蟲)!本文最後是酸梅湯的制作方法和註意事項!

5月采摘成熟的青果(梅花),按大小分開,分別放在炕上烘烤。火力不要太大,溫度保持在40℃左右。梅子烤到六成幹的時候,壹定要上下翻動(不要弄破表皮),讓它幹的均勻。壹般將炕烤2 ~ 3晝夜,至瓤棕皺,再燜2 ~ 3天,至變黑。

幹果為扁圓形或不規則球形,直徑65438±0.5 ~ 3厘米。表面為棕黑色至深黑色,皺縮不平。有些皮已經破了,核心露了出來。果實壹端有明顯凹陷(即梗脫落),果實較軟。果仁堅硬,呈褐色,內含1個淺黃色果仁,形狀和氣味與杏仁非常相似。氣體專壹,味道極酸。最好是大的,肉厚的,核小的,皮黑的,不開裂露核的,軟潤的,極酸的味道。

主產於四川、浙江、福建、湖南和貴州。此外,廣東、湖北、雲南、陜西、安徽、江蘇、廣西、江西、河南等地也有出產。

烏梅加工:清洗雜質,篩去灰分,洗凈,曬幹。烏梅肉:取幹凈的烏梅,用清水略淋濕潤使肉變軟,稍晾幹,打碎,剝幹凈肉。或者放入蒸籠蒸至極爛,放入筐中搓揉,去核,取肉曬幹。烏梅炭:將幹凈的烏梅用武火煸炒至果肉鼓起,出現焦斑,噴水晾幹,取出晾涼。

味道又酸又溫。

功能:主要用於收斂、生津、收斂、驅蟲。治療慢性咳嗽、虛熱煩渴、慢性瘧疾、慢性腹瀉、痢疾、便血、血尿、血崩、暈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牛皮癬、翼狀胬肉。

(1)經典:“主下氣,除熱除煩,心安,有肢痛,太幹無情,殺肌,除青痣,除肉塊。”

(2)別錄:“止瀉,是渴。”"強筋通脈,除痹."

(3)陶弘景:“傷寒擾君,水漬飲汁。”

(4)孟瑋:“大便不通,氣急則死。十根烏梅放入湯中,片刻去核。杵大如丸,下半部取之,幼時便過。破水漬,少蜜求和,解渴。”霍亂使人擔憂,所以常被用來治療痢疾和瘧疾。"

⑤《本草補遺》:“化痰,控瘧,止渴,調中焦,消寒熱痢,止嘔。”

⑥《日華子本草》:“除疲勞,治骨蒸,解煩悶,澀腸止痢,消酒精中毒,治皮膚幹燥麻痹,除黑斑,使人安眠。”加煎茶、幹姜為丸止瀉。"

⑦《本草》:“常用於治療傷寒、霍亂狂('狂'意為'燥')、口渴、疲乏消瘦、產後氣痢。”

⑧用藥心法:“斂肺氣。”

⑨綱目:“斂肺斂腸,治久咳,泄瀉,惡心噎膈,惡心嘔吐,消腫,祛痰,殺蟲,魚毒,馬汗毒,硫磺毒。”

⑩《尋根本草》:“治出血,出血,諸血證,自汗,口幹咽幹。”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0.8 ~ 1.5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煆、磨、幹、灑、敷。

宜避實就虛者。

(1)孟瑋:“吃多了會損害牙齒。”

②《日華子本草》:“過度吐痰傷筋動骨,侵蝕脾胃,使人感到燥熱。”

(3)《本草經》:“不宜多食,牙痛、有病者忌之。”

④“藥意”:“咳嗽初起,氣息濃烈,呼吸急促,胸悶膈悶,恐酸抑邪氣,故止之。”

⑤《德培本草》:“瘧疾初起者禁之。”

偏方壹:治久咳:烏梅肉(微炒)和罌粟殼(去筋膜,蜜炒)均分,即為末。每次兩元,睡覺時調蜂蜜湯。(概要)

②久治痢疾,腸垢已出:烏梅肉20片,水壹杯,煎六分,分兩次吃。(肘部後面)

③天庭腹瀉不能吃者:黃連壹升,烏梅二十枚(炒)。而且還得搗爛到底,蠟大如棋子,小火上合壹升蜂蜜,才能讓藥丸大如蠍子。壹次吃兩片,三天。(“補肘背”,即“盛慧芳”吳梅丸)

(4)治痢止渴:麥冬三兩(去心),烏梅兩片。上兩味,用壹大升水煮濃半,絞我,等涼了,細細咽下去,就定了,還含著。(孟偉(有效處方))

⑤治痢疾膿血:烏梅壹兩塊,剝了,燒到底。每份兩元,飯喝。(《盛記總錄》)

⑥治便血:烏梅(灼)三兩,為末,用好醋打米糊丸,如梧桐樹大小,每次服70丸,飲空心米。(方繼生)

⑦治尿血尿:烏梅燒、碾、醋糊丸、蠍子大。每次服四十片,在酒下。(概要)

⑧治療女子血崩:烏梅燒灰,是最後的,用烏梅湯調。(《女子秘方》)

9治渴止煩:烏梅肉二兩(微炒)為末。拿兩杯水,每次兩杯錢,煎壹杯,去掉我,加200片黑豆,煎到半杯,去掉我,躺著吃。(“所有人的簡單食譜”)

主治傷寒四五天,頭痛高熱,胸悶疼痛:十四味,五味辛辣。壹升水,煎壹半吐出來。(《石梅紀的藥方》)

⑾治療傷寒、暈厥、慢性痢疾:烏梅300片、細辛62片、幹姜12片、黃連16片、當歸4片、附子6片(去皮)、花椒4片(發汗)、桂枝6片(去皮)、人參6片、黃柏6片。十味端上來,用不同的篩子篩碎。他們壹起接受治療。它們用苦酒浸泡壹夜,去核,蒸五鬥米,煮熟後搗成泥,與藥單相同。在臼中,用蜂蜜杵兩千次,藥丸大如梧桐樹。先吃十片,壹天三次,稍微增加到二十片。不吃生冷滑臭的食物。(《傷寒論》吳梅丸)

⑿升鼻口治蛔蟲:煨烏梅肉,或煎湯自下而飲。(日常使用的草藥)

【13】傷寒下部治法:烏梅肉二兩,炒至幹,搗碎細羅為末,煉蜜為丸,大如梧桐樹。每次飯前,用石榴皮湯送服十粒。(《盛慧芳》)

【14】治積勞成疾之體弱:烏梅十四枚,豆豉兩枚,桃柳各壹枚,甘草三寸,生姜壹片。與童子尿二升,煎七次,溫服。(《本草》)

⒂治百瘡百肉:烏梅燒成灰,杵末施,爛肉盡。(《劉鬼遺》)

⒃治咽喉痛:烏梅壹兩片,花兩朵,雄黃兩片。* * *是細粉,煉蜜是藥丸,每顆藥丸壹塊錢。壹次壹粒,慢慢吞下,壹天三次。(遼寧中草藥新醫法資料選登)

⒄治療手指化膿性炎癥:將烏梅肉用適量醋研末,或用兩份烏梅和壹份凡士林調成烏梅膏外敷,每日壹次敷藥。此方對脈管炎引起的指(趾)頭潰瘍也有效。(草藥簡單處方匯編)

⒅治小兒頭瘡,積年不壞:烏梅肉,焦細磨,塗生油。(《盛慧芳》)

臨床應用①治療細菌性痢疾

將烏梅18g粉碎,與香附12g混合,加水150ml,文火煎制,藥液濃縮至50ml時過濾,早晚各服壹次。治療50人,治愈48人。服藥後大便恢復正常最短1天,最長5天。發熱、惡心、嘔吐、腹痛、嚴重腹瀉均在1 ~ 3天內消失;最短用藥2天,最長6天。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毒性反應,早期治療效果較好。增加個體患者的劑量(烏梅、香附各65438±0兩)可縮短療程。

②鉤蟲病的治療

取烏梅0.5 ~ 1兩,加水500毫升,煎成120毫升,早晨空腹服用1次;午飯前服第二次湯劑1次。或者用烏梅去核,文火焙幹研成粉,水泛成丸。每劑1 ~ 2元,每日三次,飯前服用。20例治療時間最少5天,最多23天。14例鉤蟲蟲卵陰性,6例陽性。據臨床觀察,烏梅湯的療效似乎高於藥丸。

③治療銀屑病。

取烏梅5斤,水煎,去核濃縮成約1斤的糊狀,每次服半勺(約3元),每日三次,治療12例,服用12 ~ 37天,基本治愈5例,明顯好轉4例。

④其他

烏梅對膽囊有收縮作用,可促進膽汁排泄,其復合物可用於治療膽道蛔蟲病。

酸梅湯材料:烏梅幹(半斤)、山楂(半斤)、桂花(壹兩)、甘草(壹兩)、冰片或紅糖。

1.從幹貨市場買的烏梅幹、山楂幹,壹定要先用水煮。

2.將泡好的烏梅、山楂用紗布和少量桂花、甘草壹起包好。

3.將大鍋裝滿水,放入紗布袋中,煮沸。

4.煮沸後,加入適量能起到染色作用的冰片或紅糖。5、小火燉6到7個小時,水到壹半左右,酸梅湯就做好了。

飲酒說明

1.做好的酸梅湯壹次吃不完,可以放冰箱裏放幾天。但是在常溫下,酸梅湯非常容易變質。如果看到表面浮著細細的氣泡,說明已經變質,不能喝了。

2.配有甘草的酸梅湯會有壹種澀味。喝酒的時候放點冰塊可以減少澀味。

3,新手做的酸梅湯很可能太濃或者太淡,火候和水的比例只能多想想試試!

  • 上一篇:成分英文怎麽寫?
  • 下一篇:黃芪提取物和黃芪顆粒有什麽區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