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的詞條是對產品經理的全面描述,不壹定是最準確、最到位的,但代表了壹種普遍、全面的認識。另外,各大企業招聘 "產品經理 "時都會在文中有對崗位和要求的描述,常見的描述如下,代表了用人單位對產品經理崗位職責和要求的理解。
1)關註行業最新動態、市場需求、用戶反饋和產品功能,並進行調研分析;提供應對方案,完善相關產品,提升用戶體驗,提高用戶活躍度。
2)從需求分析中提煉產品新功能,優化現有功能,提供中長期產品設計建議,並能獨立輸出清晰的產品需求文檔。
3)負責相關產品的功能設計、原型制作、產品文檔編寫,協助開發和測試團隊理解和掌握需求,負責產品需求的方向性和易用性。
4)跟蹤和控制相關產品的開發項目周期,協調各方資源,跟進設計、開發和測試階段,推進項目進度。
1) 熟悉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流程;
2) 精通產品經理常用的相關工具:Axure(繪制原型)、Visio(繪制流程圖)、Mindmanager(繪制思維導圖)、Photshop(處理圖片,非必要)
3) 精通產品文檔的撰寫:3) 精通編寫產品文檔:PRD(產品
3) 精通編寫產品文檔:PRD(產品需求文檔)、MRD(市場需求文檔)、BRD(業務需求文檔)
4) 其他隱形能力要求:對用戶需求的敏感性、邏輯思維能力、創造力、溝通表達能力、自我管理和團隊管理能力等。
事實上,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我們的工作方式。
其實,"產品經理 "只是壹個名稱,名稱背後的含義並不固定,即使是那些在這個崗位上從事工作、已經叫了很多年 "產品經理 "的人,他們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即使是那些在職在崗,已被稱為 "產品經理 "多年的人,他們對產品經理這壹職位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不同公司設立的不同部門所從事的產品經理工作的具體內容、職責和義務也不盡相同。
產品,簡單地理解,就是市場環境下,滿足人們需求的某種事物。產品進入市場流通,能夠獲得商業價值,就成為商品。也就是說,所有商品都是某壹類產品。我們現在談產品,很多時候只是談消費類電子產品和(移動)互聯網產品,其實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東西都不在這兩類之中,包括壹顆螺絲釘、壹支鉛筆、壹本書、壹塊肥皂、壹瓶飲料、壹包辣條、壹雙鞋、壹塊手表、壹輛車、壹套房子等等,都是產品。這需要我們花錢。除了過程中的 "服務",就是實物,幾乎都是企業生產的 "產品"。
滿足需求創造價值。產品有兩種價值,即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前者是為用戶服務的,相當於商品的使用價值;後者主要是為生產者(和銷售者)服務的,是為生產者(和銷售者)帶來收入的。
什麽是從無到有的流行產品制作過程?我們不難想到,需要經過設計、研發、實驗生產、批量生產,最後通過市場、營銷部門,通過各種渠道被消費者(用戶)知曉並購買,而生產者則實現產品的使用價值和商業交換價值。
產品經理是為了適應現代物質文明和生活發展的需要,社會分工專業化而出現的職業。當然,這個原因比較宏觀和抽象。具體為什麽需要這個職業,來自寶潔公司的 "品牌管理法 "和被譽為史上第壹位產品(品牌)經理的邁克-埃爾洛如是說。
可見,由 "壹個人負責壹個品牌的產品 "是 "產品經理 "誕生的根本原因。為了使壹個品牌、壹個產品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盡量不造成資源浪費,在市場上有競爭力,就采用了壹個人對壹個產品從無到有、從有到持續地對用戶使用的全過程負責的形式。那麽這個產品的負責人就是這個產品的產品經理,這個人的職位就是這個意義上的 "產品經理",而不管他的實際職位是否叫 "產品經理"。
產品很早很早,但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其實很 "年輕"。有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之稱的資深產品經理蘇傑先生指出,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誕生,其實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生產力發展到壹定階段(即所謂 "豐裕經濟 "的發展),市場上某些類型的產品從 "供不應求 "向 "供過於求 "發展,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同類產品來滿足某壹類用戶的需求,生產企業就需要考慮如何使自己的產品從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更受消費者的青睞,更好地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要達到這個目標,生產出來的產品就需要更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成本更低,銷量更大,在同類產品中更有競爭力,這個時候就鏈接到了之前的故事,寶潔公司的 "品牌管理法 "出現了,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應運而生。
上面我們也談到,現在我們談產品,很多時候只談消費電子和(移動)互聯網產品,這是為什麽?為什麽傳統行業、傳統產品很少強調需要 "產品經理 "這個職位呢?這是因為互聯網行業相對於傳統行業來說比較新,很多東西以前沒有,需要創造出來,比如智能手機、微信等等。而傳統行業的傳統產品,其在市場上的需求量大,面對的消費群體多,產品功能和設計往往都已經成熟定型,不需要創造太多,所以對產品管理就沒有那麽苛刻。
有壹本書叫《史蒂夫-喬布斯產品聖經》,書中總結了史蒂夫-喬布斯在1981年至2011年間在各種新聞媒體、會議等公開場合所說的產品開發、產品設計和產品體驗的核心原則。作者喬治-比姆(George Beam)在序言中說,無論人們如何評價喬布斯,"壹個不爭的事實是,喬布斯說過的壹些話讓我們對這個時代的商業本質--產品的本質--有了深刻的洞察"。書中還提到了喬布斯在2009年提出的壹個觀點--發明比思想更能改變世界--"那時候我開始想,也許愛迪生改變世界的程度比馬克思和印度僧侶尼姆-卡羅利-巴巴改變世界的程度加起來還要大"。
壹位資深產品經理這樣說:"我們需要通過良好的產品管理活動來創造價值,這就是我們成為產品經理的原因。產品經理對外,他是壹個創造者,創造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對內,他是壹個營造者,營造出良好的團隊氛圍。
真正的產品經理,其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行業知識與分析:決定做產品的正確方向,也是最核心、最有含金量的事情,最優秀、最資深的產品經理才能做到這壹點;
2)需求分析與系統化:就是做正確的事情,具體執行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數據,關系到產品的成敗。
3)用戶體驗與產品設計:是錦上添花的正事,是壹種細化、優化、提升,也是初級產品經理的必備技能,配合產品助理、交互設計師來做。
這個觀點的 "鼻祖 "是蘇傑先生,他寫過壹本書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書中的以下壹段話集中體現了這壹觀點: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產品經理,但在我看來,產品經理是壹類人,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解決了很多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只要妳能發現問題,並把它描述清楚,轉化為需求,再轉化為任務,得到支持,動員壹群人,將任務完成,並以主人翁的心態持續跟蹤維護產品,那麽妳就是產品經理,至少妳是自己的產品經理,這就是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 "這個詞的意思是 "產品經理",而不是 "產品經理"。
由此可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這個命題的含義,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可以擔當某家公司或某款產品的產品經理,而是說每個人在生活中做事情都可以自覺不自覺地套用到 "產品經理 "身上,解決問題,滿足需求。"解決問題、滿足需求 "的思維,就是發現問題、描述問題、轉化為需求、制定任務,然後組成團隊並爭取資源完成任務,使最初的需求得到滿足,問題才能得到解決。比如自己家的房子裝修,妳得先設計再找工人,並且在預計的時間內完成這件事,還需要滿足妳的設想。再比如《鋼的琴》中的男主角,他是壹個很有個性的人,他的性格也很有個性,但他的 "個性 "並不代表他的 "才華"。再比如,壹部電影的導演和制片人。
壹個產品從無到有的全過程:目標用戶分析、用戶場景、問題和痛點、需要擊中的核心需求、和其他同類產品的差異化、解決方案和產品形態、市場競爭態勢、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破解方法、如何把產品帶到用戶面前、工作量的預估、目標的設定、需要的資源、商業價值和商業模式。
然而,在這壹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壹個問題,那就是 "商業模式"。
然而,壹個初級產品經理要做這些事情:流程優化、功能優化、活動策劃、產品設計和營銷、功能設計、功能分析、競爭對手分析、產品原型等等。
產品經理是產品的設計者、推廣者和運營者。
設計者:調研用戶,分析需求,討論並形成方案;
推廣者:溝通產品開發需求,推動產品開發,實現產品上線;
運營者:維護產品內容;增加用戶數量和活躍量,進行市場推廣。
日常細微之處的觀察能力、換位思考和細節處理能力、經驗層面的思考能力、立足於 "釣 "並將 "釣 "轉化為 "解 "的能力。
從復雜現象中勾勒線條、提煉簡單規律,從復雜現象中抽象出壹般規律,然後用這些規律指導產品方向的能力。
概念化數據和借用工具的能力。學習能力。行業積累。團隊協作能力。
團隊合作精神;溝通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心理承受能力;文案寫作能力;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
會思考、會說話、善溝通。
1)產品立項和產品設計階段:向老板和部門領導講解產品,爭取他們的支持和配合
產品整體策劃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
2) 產品研發階段:了解技術,提高與研發部門的溝通效率。
3)後期運維階段:需要跟蹤分析用戶行為。需要具備良好的數據敏感度和用戶心裏分析能力。
4)產品叠代階段:通過對用戶的運營分析後,產品經理需要對產品進行升級,實現產品的持續生命力。這就需要我們有壹雙慧眼,良好的策劃能力。
怎樣才能成為優秀的產品經理?(本-霍洛維茨,1996年,時任網景公司產品經理)
1)優秀的產品經理了解市場、了解產品、了解產品線、了解(市場上)激烈的競爭,並在自己強大的知識儲備和自信的基礎上進行角色扮演和角色定位。優秀的產品經理是產品的首席執行官。優秀的產品經理會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並以產品的成功為衡量標準。他們要對正確的產品、正確的時機以及所有相關細節負責。優秀的產品經理了解公司、收入基礎、競爭對手和其他相關信息,他們有責任不折不扣地創建和執行壹個成功的項目。
差勁的產品經理有很多借口。例如,沒有足夠的資金、技術經理是個白癡、微軟有 10 倍的工程師在開發相同的產品、我的工作量過大、我沒有得到直接而充分的指導。
2) 優秀的產品經理不會被其他各種組織占用所有時間,這些組織需要 ****,以便在正確的時間交付正確的產品。他們不會占用產品團隊的所有時間,不會開發和管理各種功能,不會成為產品團隊的壹部分;相反,他們會管理產品團隊。技術團隊不會把優秀的產品經理當作營銷資源來使用。優秀的產品經理是技術經理的營銷對口人員。優秀的產品經理會明確定義目標、要做什麽(需求),並管理要交付什麽。差勁的產品經理在指出 "如何做 "時自我感覺最好。優秀的產品經理會以書面甚至口頭的形式就他們的工作進行清晰的溝通。優秀的產品經理不會只給出指示。但優秀的產品經理會非正式地(而不是刻板地)收集信息。
3) 優秀的產品經理會創建可參考的附加材料、常見問題、演示文稿和白皮書。差勁的產品經理會抱怨他們整天都在回答銷售團隊提出的問題,以至於頭暈目眩。好的產品經理會預料到嚴重的產品缺陷,並制定真實可靠的解決方案。而差勁的產品經理整天都在跟蹤消除缺陷。優秀的產品經理會對重要問題(強大的競爭訣竅、堅固的架構選擇、艱難的產品決策、市場攻擊或收益)進行書面記錄。差勁的產品經理會口頭表達自己的意見,並感嘆類似的問題不會再發生。壹旦差勁的產品經理失敗了,他們就會指出自己曾經預言過失敗。
4) 優秀的產品經理會讓他們的團隊專註於收入和客戶層面。而差勁的產品經理則會讓團隊專註於微軟正在構建的功能數量。優秀的產品經理能夠定義出優秀的產品,並能夠嚴格執行。差勁的產品經理將 "好產品 "定義為無法執行或無法讓技術人員構建他們想要的行為(例如,解決最棘手的問題)的產品。
5) 優秀的產品經理會考慮在發布計劃中向市場提供高價值的產品,並在發布後獲得市場份額和實現收入目標。而差勁的產品經理則混淆了提供價值、與競爭對手競爭的功能、定價和普遍性之間的區別。好的產品經理會將問題分解,而差的產品經理則會將所有問題捆綁成壹個大難題。
6) 優秀的產品經理會考慮他們希望媒體撰寫的故事。差勁的產品經理會與媒體壹起考慮如何報道每壹項功能,如何確保描述在技術上準確無誤。優秀的產品經理會就相關問題咨詢媒體,而差勁的產品經理則會回答媒體提出的任何問題。好的產品經理認為媒體和分析師都很聰明。差勁的產品經理則認為媒體和分析師都是外行(他們不了解 "推動 "和 "建議推動 "之間的區別)。
7) 優秀的產品經理偏向於"'清晰'而非'解釋顯而易見的事情'"。而差勁的產品經理則從不解釋顯而易見的事情。優秀的產品經理會定義自己的工作和成功,而差勁的產品經理往往需要別人告訴他們該怎麽做。
優秀的產品經理每周都會發送狀態報告,因為他們有紀律。而差勁的產品經理會忘記按時發送報告,因為他們不重視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