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多規合壹試點工作方案

多規合壹試點工作方案

為貫徹黨的工作精神,福建省開展了“多規合壹”工作。在開始工作之前,我們必須準備工作計劃,以及如何正確地寫工作計劃。請參考《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工作方案!

?漳州市“多規合壹”試點工作實施方案1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福建省委、省政府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工作部署,根據《福建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開展“多規合壹”試點工作的通知》(閩政辦[20 * *]66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壹、指導思想

以中央新型城鎮化戰略部署和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圍繞省委、省政府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和我市“田園城市、生態城市”的目標定位,立足有效統籌城鄉空間資源配置,優化城鄉空間功能布局, 探索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多規合壹”。 實現規劃內容、信息平臺、協調機制和行政審批管理的協調和有機銜接,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強化空間管控能力,保障規劃有效實施,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和模式,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真正實現“壹張藍圖幹到底”。

二、工作目標

1.劃定控制邊界,界定開發保護空間。通過“多規合壹”,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劃定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開發的控制邊界,劃定壹定時期內合理的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

2.消除規劃差異,優化城鄉空間布局。通過地圖對比、規劃整合、技術處理,消除規劃差異,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空間布局,形成“山、水、城”的理想空間格局。

3.盤活現有土地,高效配置土地資源。梳理已批未供土地,明確建設用地控制線數量和布局,制定加快土地供應的相關措施;按照規劃管控要求,對生態控制線內的農用地轉用和國有建設預留用地進行出讓,安排其他建設項目,進壹步優化土地資源配置。

4.改善民生配置,保障建設項目落地。通過“多規合壹”,保障建設項目特別是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項目,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配置,保障民生發展需求。

5.優化審批流程,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以“多規合壹”成果為基礎,建立“多規合壹”信息協同平臺,變部門串聯審批為並聯審批,縮短了審批時限,優化了審批流程。

6.完善基礎設施,保障信息平臺運行。結合數字漳州建設,完善信息技術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多規合壹”信息平臺運行的軟硬件環境。

三、重點內容

1.試點範圍和持續時間。漳州市“多規合壹”試點範圍以政府批復的《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2030)》為依據,分為規劃區(都市區)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規劃區包括薌城區、龍文區、漳州臺商投資區、龍海市所有行政區域、南靖城鎮、花山鎮、長泰武安鎮、顧農農場。中心城區包括薌城區、龍文區、圓山新城和臺商投資區,總面積約686平方公裏(試點範圍見附圖)。結合“十三五”規劃,20**年啟動試點工作,其中臺商投資區作為先行區,率先啟動“多規合壹”,開展整體城市設計工作。2017 12、中心城市完成試點和成果對接工作,形成統壹平臺和系統。2018,“多規合壹”成果在中心城區正式實施。

2.主要對象和任務。以政府批復的《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2030)》為基礎,整合形成了《漳州富裕美麗漳州戰略規劃》。經征求各部門意見並報市政府批準後,作為漳州市“多規合壹”試點工作的基礎文本。

規劃區層面:壹是在規劃區內全面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在新壹輪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協調指導各鎮總體規劃(分區規劃)的編制,形成規劃布局圖,其中龍海市按照“多規合壹”的要求開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並將規劃成果納入廈門港南岸新城。二是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為指導,推進產業布局、城鄉規劃布局、重點功能區布局和土地利用規劃布局相協調。三是加強區域內道路交通設施、市政公共設施和綜合防災設施的互聯共享。四是突出生態敏感資源(水源涵養保護區、濕地保護區、自然與人文保護區、海洋生態保護區等)的協調保護。)在該地區。

中心城市層面:壹是編制“藍圖”,即“多規合壹”的空間規劃信息管理總體規劃,按照“園林城市、生態城市”的目標,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基礎上,協調農業、林業、水利、住建、交通等部門的規劃,梳理各類規劃的差異和矛盾。二是建立“壹個平臺”,即多個部門統壹的空間規劃信息管理協同平臺,統壹各部門的空間坐標系、數據標準和系統接口標準,通過政務網絡對接建立業務協同平臺,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和審批的實時聯動,為政府決策和部門管理提供即時、全面的信息和依據。三是優化“壹張表”,即形成統壹的建設項目申報審批表,作為“壹張藍圖”和“壹個平臺”的應用拓展。審批制度改革啟動後,通過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精簡審批材料、壓縮審批時限,實現建設項目申報審批方式的新轉變。四是建立“壹套機制”,即改革建立壹套保障“多規合壹”實施和運用的體制機制,包括政策支持和規範引導的運行機制、項目生成機制,為加快“壹表”審批創造條件。

第四,時間表

20**年6月至2017年底,完成“多規合壹”的規劃、信息平臺建設和配套機制改革;2018年,中心城區“多規合壹”成果正式實施應用,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具體日程安排如下:

(1)準備階段(6月至9月,20**)。9月底前,確定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動員部署會;確定規劃單位,簽訂委托合同,市直相關部門根據工作需要準備基礎資料。

(2)規劃準備階段(從20**年10到20**年12)。65438年6月至20**年2月,規劃、發改、國土、環保等相關部門根據工作要求完善部門規劃管理成果;10-6月,65438,20**,完成“壹張藍圖”規劃初步成果,征求相關部門意見,並將成果上報工作領導小組;20**年7月,開始建設信息平臺;20**年2月前,65438+,完成“壹張藍圖”規劃正式成果和信息平臺建設基礎工作。

(三)配套完善階段(2017)。2017,65438年10月至4月,調試檢驗信息平臺,征求相關部門意見,並向工作領導小組匯報。2017年5月,正式成立“壹個平臺”;2065438+2007年6-9月,市規劃局會同市行政服務中心牽頭對現有建設項目申報審批表格進行優化,形成“表格”,壹次性完成整改通知書,包括申報材料、圖紙、時限、流程等。2017年6月5438+00日至2月17日,對現有項目申報審批制度進行改革,建立了壹套保障“多規合壹”應用的協調、監督、運行、更新機制。

(4)應用推廣階段(2018)。2018年,中心城區“多規合壹”成果正式應用,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升級,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和模式。

動詞 (verb的縮寫)職責分工

市“多規合壹”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壹組織協調,各部門按照本預案確定的職責分工落實責任。

1.市規劃局:率先開展“多規合壹”試點工作。開展城鄉規劃修編工作;組織編制“多規合壹”規劃;負責“多規合壹”規劃成果的動態維護;配合市國土資源局進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轉換,會同市國土資源局審核劃定建設用地規模控制線、建設用地增長邊界控制線和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負責“多規合壹”信息平臺建設。

2.市發改委:牽頭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加強與相關規劃的銜接;率先建立“多規合壹”的項目庫和管理體系;牽頭制定涉及行業和項目的政策措施;負責審查產業發展、建設項目等相關內容。在“多規合壹”的規劃成果中;會同市國土資源局劃定工業區塊控制線。

3.市國土資源局:負責修訂土地利用規劃;負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轉換;負責提供“多規合壹”規劃所需的基礎地理數據;會同市規劃局對差異圖斑進行調整;明確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和劃定方案,會同市規劃局審核劃定建設用地規模控制線、建設用地增長邊界控制線和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

4.市環保局:負責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修訂,加強與其他規劃的協調,分析自然生態敏感性和生態資源承載力,審核生態控制線劃定,制定生態控制線控制細則,參與工業區塊控制線劃定方案的審核,提供“多規合壹”相關基礎信息。

5.市財政局:負責統籌規劃、信息平臺建設、年度維護完善等相關工作經費。

6.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改革辦:負責行政審批流程的優化調整和相關審批部門的業務協調。負責“多規合壹”項目申報、申報材料整合及審批表的改革制定;負責優化建設項目審批制度。

7.市農業局(農辦):負責修訂農業發展規劃,提供農田改造保護、基本農田及相關生態空間的規劃材料,會同環保局審核劃定生態控制線。

8.市林業局:負責修訂林業用地規劃;負責提供關於森林、濕地、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河流流域森林生態系統的信息;負責城市規劃區外古樹名木的統計;負責劃定各類林地的保護範圍。

9.市水利局:負責外江水系藍線和水利設施的規劃,會同市規劃局提出藍線控制要求和水利設施用地需求。

10.市住建局:參與城市道路、市政管線等基礎設施空間布局方案審查,參與建設用地增長邊界控制線、建設用地規模控制線、生態控制線、內河水系藍線、工業區塊控制線劃定審查,提供“多規合壹”相關基礎資料。

11.市交通局:負責編制交通規劃,會同市鐵路辦、廈門港漳州分公司提出公交、鐵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用地需求,審核鐵路、公路等交通走廊控制線劃定方案,提供“多規合壹”相關基礎資料。

12.市海洋與漁業局:負責編制海洋功能區劃和海洋環境保護規劃,提供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多規合壹”相關材料和海洋生態功能紅線劃定成果。

13.國網漳州供電公司:負責供電設施規劃,提出供電線路走向、防護距離要求、供電設施布局和用地需求。

14.數字漳州建設辦公室:結合數字漳州建設項目,負責完善信息技術隊伍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多規合壹”信息平臺運行的軟硬件環境。

不及物動詞實施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多規合壹”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多規合壹”工作的統壹組織、領導和決策部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隸屬於市規劃局,負責“多規合壹”工作的具體實施。

(2)實現信息共享。各部門對各類規劃成果的現有數據進行清理和合法化,根據需要調整或修訂部門規劃,落實“多規合壹”的管控要求。調用信息平臺的管理數據和檢測功能控制管道,將部門的規劃數據和審批數據通過各自的工作庫提供給信息平臺,實現部門信息的聯動。

(3)完善配套制度。依托信息平臺,完善建設項目申報審批制度,建立“壹張表”申報審批模式,壓縮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將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控制線納入管理機制,建立部門業務聯動制度、監測考核制度、動態更新維護制度,優化建設項目審批制度。

(四)落實資金保障。“多規合壹”規劃、信息平臺建設等相關工作經費需要約18萬元,納入市政府財政年度預算,分三年支付。建設信息技術團隊,保證信息平臺的運維經費。

廣西出臺“多規合壹”試點工作方案二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正式印發《廣西省級空間規劃“多規合壹”試點工作方案》,明確了“多規合壹”試點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主要措施、任務分工和時間要求。

廣西“多規合壹”試點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建設國家省級空間規劃“多規合壹”示範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多規合壹”在全國的推廣先行先試。自治區政府要求,20**年6月底前,研究提出廣西開展全國“多規合壹”改革的總體思路和對策措施,匯總試點方案、專題研究、“壹區三縣”空間規劃試點總體方案、空間規劃基礎信息技術法規和平臺等系列成果,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為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自治區主席陳武任組長。

根據試點工作職責分工,廣西壯族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主要負責研究制定空間規劃基礎信息平臺技術規範,為試點市縣劃定各類空間和邊界提供技術支撐。同時負責“信息系統統壹技術支撐”、“城鎮、農田、生態、林業三類空間及紅線劃定”等重大課題研究。

廣西是全國空間規劃“多規合壹”的四個試點省份之壹。3月初,國家發改委、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簽署了《關於推進廣西省級空間規劃“多規合壹”試點工作的合作協議》。目前,試點工作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指導和幫助下進展順利,預計6月底前將如期提交相關成果。

  • 上一篇:成功的公司案例
  • 下一篇:生長因子缺乏和生長激素缺乏哪個打生長激素效果明顯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