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化學藥、仿制藥公司,紛紛向創新藥轉型,或加大研發投入,或直接收購創新類的醫藥公司。創新類的上市公司估值可以給到100倍以上,而仿制藥公司只能拿到二三十倍的估值。所以,這些公司既不想在產品市場中潰敗,也不想在資本市場上輸棋。
但是,醫藥創新並不是壹件輕松的事,它既需要長時間的積澱,又非常的燒錢。而且,創新藥的風險遠遠大於仿制藥,壹旦研發失敗,或者落後於競爭對手,都很難收回研發投入。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頭部的醫藥企業已經建立起強者恒強的壁壘。
今天分享的醫藥公司研發實力排行榜中,恒瑞、復星、正大天晴、齊魯、東陽光藥、科倫藥業等6家公司從2017年開始就穩居行業前十名。它們已經成功甩開了絕大多數的競爭對手,而且這樣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很難被逆襲。
從全球的競爭格局來看,我們的創新藥只處於起步階段。截止目前,我們只有兩款完全自研的創新藥獲得了FDA認證。第壹款是百濟神州歷時7年打磨的新藥澤布替尼,在2019年11月正式被美國FDA批準上市;同年12月,石藥集團高血壓專利藥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玄寧)成為第二款獲批FDA的中國創新藥。在此之後,我們沒有看到第三款獲得FDA認證的藥物。
國內投身創新藥研發的企業越來越多,但截止到2020年三季度,在全球創新藥百強企業中,還沒看到我們自己企業的身影。壹方面是創新企業數量不斷增多,另壹方面很多創新藥企尚未實現盈利,這也成了很多人質疑創新藥泡沫的主要原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創新研發本來就是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既然鼓勵創新藥的發展,就不能仍然拿著傳統藥企的標尺去衡量創新類藥企。我們在創新藥方面起步晚是由國情決定的,而且這種落後只是暫時的。相信中國的藥企,很快就會躋身全球的百強之列。
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公司僅為舉例,不做推薦。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