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及其分類 地溝油搖身變成食用油地溝油實際上是壹個泛指的概念,是人們在生活中對於各類劣質油的統稱。 地溝油可分為三類: 壹是狹義的地溝油,即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者將賓館、酒樓的剩飯、剩菜(通稱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 二是劣質豬肉、豬內臟、豬皮加工以及提煉後產出的油; 三是用於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數超過規定後,再被重復使用或往其中添加壹些新油後重新使用的油。 執法人員檢查時,使用食用油酸敗快速檢測試紙,對比所檢測油的過氧化值、酸價是否超標,壹旦超標就能確定是問題油。 “地溝油”四大流向 1.化工廠(生產化工產品) 2.酒樓→收集者→酒樓、餐館(低價購買)→顧客餐桌 3.養殖場(牲畜的飼料) 4. 工廠和學校食堂 地溝油可生產生物柴油 “地溝油”回流餐桌是壹件令人傷透腦筋的事情,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進行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如何“變廢為寶”呢?福建卓越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找到了壹條新途徑,他們利用自主研發的技術和設備從廢棄的動植物油中成功提煉出了生物柴油,並在國內率先實現了產業化。 2000年,福建漳州籍的民營企業家葉活動到奧地利考察,歐洲正在推廣的從動植物油中提煉生物柴油的做法讓他大開眼界。回國後,他們於2001年創辦了研發型生產企業——福建卓越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組織技術研發和設備研制,如今企業已形成年產4萬噸生物柴油的生產能力。 有關主管部門組織的鑒定表明,福建卓越公司生產的生物柴油“具備了0號柴油內燃機燃料的性能要求,是壹種清潔液體燃料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上海內燃機科研所的專家指出,這種生物柴油含硫數值比0號化石柴油低得多,16烷值比化石柴油更高,不含芳烴和重金屬,含氧值11%能保證燃燒充分,幾乎沒有汙染。“地溝油”是品質較差的動植物油,據有關部門估計,我國每年從餐飲業中產生的“地溝油”有2600多萬噸。此外我國每年差不多有8000萬噸至9000萬噸的棉籽油、菜籽油、豬油等油脂找不到銷路。全國每年廢棄或閑置的動植物油總計在1億噸左右,以目前1噸動植物油約提煉800公斤生物柴油計算,可生成8000多萬噸生物柴油。 “地溝油”變生物柴油,產業化後的市場前景廣闊。收購壹噸“地溝油”需要2300元,提煉加工成生物柴油直接成本為每噸3600元,產品市場售價為每噸4400元,每噸售價比化石柴油便宜1000多元。 [1] 據專家介紹,地溝油加入反應罐後,通過壹種微酸性催化劑技術,使得其醇解和酯化可同時進行,反應速度也明顯加快。另外,通過壹種金屬鹽處理劑,解決了利用廢舊動植物油脂生產柴油殘留酸值高的關鍵問題。這兩項關鍵技術可以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產成本,使得生物柴油從實驗室走進了生產車間。這種燃料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它有良好的環保性,柴油車使用後排放的尾氣中不含二氧化硫,而且碳氫化合物和壹氧化碳也大大降低。 在目前石油價格高漲的國際背景下,世界各國生物柴油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從2002到2005年短短三、四年間,中國的生物柴油產量已迅速增加到6萬噸。在技術上,我國在用隔油池垃圾為主的高凝點廢棄油脂生產生物柴油以及用野生樹木種子生產生物柴油等方面已經具備系統創新的優勢,但是生物柴油原料的收集問題,尤其是地溝油的處理仍阻礙著產業的發展。 地溝油是家庭或飯店、賓館等洗刷餐具過程中隨水流入下水道中的各種油脂、食品殘渣(包括米飯、面條、各種菜葉、辣椒、花椒等)以及木筷等形成的組成復雜的混合物。這些物質經過生物發酵,形成壹種褐色、粘稠、具有惡臭的粥狀體。據專家介紹,如果經過特殊的處理,隔油池垃圾也是壹種資源,但是對這種結構復雜的體系,世界各國目前沒有很好的處理方法。相反,目前,壹些不法商販卻將隔油池垃圾簡單加工成食用油,再流通到市場上直接威脅了人們的身體健康。 技術人員在研究地溝油生產生物柴油的課題過程中,發現如何從隔油池垃圾中提煉出廢棄油脂是阻礙課題發展的壹個難關。隔油池垃圾是以面食以及不明絮狀物為主體構成的連續相。在這個連續相中,不同食物對於油脂的吸收情況也不同:面食類物質的吸附規律可以總結為“吸油不吸水,吸水不吸油”。油炸食物如油條、豬肉等進入水體後不再吸收水分;面條等經過水煮形成的面食熟食,不再吸油,油脂只是黏結在面食的表面;饅頭、餅、米粒等不經過水煮形成的熟食,或者經過水煮的面食經涼曬脫水後,進入隔油池中由水與油脂形成的混合體系後,動物性油脂將吸收了水分與植物油的面食與其他物質黏結在壹起。辣椒、菜葉、木制品、花椒、瓜子等物質如經過油品炸制,則不易吸水;若沒有經過炸制,則易於吸水,吸水的速度大於吸收植物油的速度,這些對油、水分別形成飽和吸附或對水與植物油***同形成飽和吸附的物質,懸浮在面食與油脂構成的混合體系中,並被油脂黏結在壹起;性質不明的膠狀物對水分與油脂形成飽和吸附。當膠體破壞後,固型物中約50%可沈入水中,且基本不含油。這種以油脂為黏合劑將水、膠質和固型物(主要是面食)聯系在壹起構成的連續相,分離非常困難。 經過對地溝油特性的研究,技術人員在模糊數學與生物化學指導下,開發出零能耗、零汙染的綠色隔油池垃圾處理裝置。在不做任何預處理、不進行任何分離、不人為輸入能源、不破壞膠體的情況下,依靠新型分離材料實現固液分離,在這壹過程中不產生任何氣味,不排放任何汙染物。冀博士指出,傳統的分離技術需要破壞膠狀體,逐步分離出液固物系中的各種物質。由於隔油池垃圾包括固、液、膠狀三系,各系又分別包括水、油,親水、親油等不同性質的物質,分離時很難做到充分破壞,離心、過濾等常規手段都難起作用。而新方法直接進行物系與物系、不同相之間的分離。分離過程中,膠狀體起到過濾介質的作用;分離結束後,膠狀體則已被自然破壞。 首先在地溝油中加入破膠劑,迅速破壞膠體,降低隔油池垃圾黏度,廢油浮到表面。地溝油分成3層,上層為油品,中層為細小顆粒的澱粉、蛋白質與油品組成的混合顆粒,面食顆粒與壹些蔬菜殘渣沈入水底,面食顆粒與蔬菜殘渣中不含油。這是由於破膠劑與水、廢油在面食中進行競爭吸附,破膠劑與面食是強吸附,其吸附性能明顯優於水與油品。為測試破膠劑對油品、水與面食吸附的影響,采用先將分離出的面食真空幹燥,然後將油品、水加入,發現在破膠劑存在的情況下,水的吸附減弱,面食不吸附油品。這說明破膠劑改變了油脂與水在面食中飽和吸附的比例與方式,降低了水、油脂與面食的相互作用。同時,破膠劑中含有的變性蛋白質可以吸附隔油池垃圾中的蛋白質,使蛋白質迅速凝聚,從而達到分離隔油池垃圾的目的。分離過程產生的水,經過實驗室的小試,可以用來澆灌蔬菜;固形殘渣經過進壹步發酵可作為肥料,也可熱解成燃料油;油品可以作為生物柴油的原料。破膠劑可以經過回收再次利用。 實驗室開發的破膠分離隔油池垃圾的機械,包括破膠劑的回收系統、隔油池含油垃圾抽取系統、破膠劑和水及地溝油分離系統、破膠分離系統、廢水排放系統、殘渣壓縮包裝系統等幾部分。目前,這種裝置的處理能力已經達到單機每天7噸油/天,相當於壹天處理20噸隔油池垃圾,油品分離率達到98%,已經達到實用階段。 [2] 大量地溝油流回了餐桌 “泔水油”的收集 在多數城市,人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壹幕:壹位農夫模樣的人騎著壹輛滿載泔水的小貨車,在街頭慢慢前行,壹路淋漓不盡的泔水和壹股股不斷散發出的餿臭味,令路上的行人掩鼻避之。而這些令人作嘔的垃圾1小時以前或許還堆 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積在的某個餐館裏。這位農夫每天晚飯後都會騎車趕到這裏,然後將泔水集中運走。在這些餐館廚房裏,掀開廢水井蓋,就會看到裏面漂浮著壹些粘稠的褐色東西,那是清洗碗碟後的油脂、洗潔精和飯渣混合物。人們稱這些廢油脂為“地溝油”。而這位農夫來此的目的就是收集這些廢棄油脂。他用大勺壹點點地把地溝油掏出來,再混入裝泔水的黑鐵桶裏運走。據北京市環保局的壹位負責人介紹,僅北京市就大概有賓館、飯店和食堂近5萬家,每天產生的1600多噸泔水和120多噸的地溝油中,有50%會被私人撈走。每到晚飯時間,大部分的餐館飯店門前就會停著這樣的泔水車。這些泔水會被運到郊區某處民居,泔水和地溝油被混在壹個大鍋裏,鍋底下是熊熊燃燒的火苗,農夫用大勺將飄浮在上面的油脂壹點點刮出來,倒進旁邊的另壹個容器裏。他們提煉出來的油會有人專門來收購,進行加工處理後再轉手賣出去。據知情人介紹,僅在北京地區,像這種“煉油”的農戶有上千家。 “黑油”的加工過程 在北京大興區舊宮附近,有壹處被認為北京最大的私人“黑油”集散地,600平方米的院落中擺放著上百只龐大的油桶,裏面裝滿了從各處收購來的地溝油和泔水油。據該家老板介紹,從他爺爺那輩起他家就開始幹這壹行,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了。僅僅是地溝油,他壹天就能發出四五十噸。在北京做這行生意的,數量最多的就是他家。在那些骯臟破舊的油桶中,有壹個桶裏裝著的是清亮透明很像食用色拉油的液體,那是他們自己“精心加工”的準備賣給糧油市場供人食用的“成品油”。這種“成品油”聞不出任何的異味,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種清澈而無異味的液體竟然就來源於那些汙穢骯臟的下水道。 大連開發區翠竹山城火鍋後身的小區路上 進入大院裏,只見四周荒草叢生,壹片雜亂,院中幾條狼狗見到陌生人到來不停地狂叫,這裏就是加工車間。在那裏,記者目睹了他們加工提煉“成品油”的全部過程。第壹步是脫色,他們將大量的泔水油和地溝油倒入過濾機,接著加入壹種“白土”產生化學反應,原本的褐紅色液體轉眼間就變得清澈透明。而在這個步驟裏,據他們講,油的酸價(酸價是衡量油品質量好壞的壹個指標,酸價越低表明油越好)還會被大大降低。經過這樣的“處理”後,那些油很容易逃脫衛生部門的檢查;第二步就是水洗,他們把那些經過脫色的油倒進壹個大水池後不停攪拌,並去除雜質,再進壹步脫色;而最後的壹步是真空,就是把油放進壹個真空罐加溫後”去除異味。 據這位老板講,在他的車間裏,總***有兩套這樣的加工設備,是他自己花了好幾年的時間研制出來的,方便好用。他們每天都這樣不斷地加工,而且每天晚上都會有人來這裏拉油。十幾年了,壹直銷量都不錯。 地溝油加工成“鏈條” 據知情者介紹,“地溝油”加工現在已經形成了壹個“壹條龍”式的鏈條,從收購到加工再到銷售,各個環節都有很多人樂此不疲。這種以飲食垃圾煉油的行業是個暴利的行業。 據壹位收泔水的人介紹,他們平均每3天就能生產1桶(約180公斤)泔水油或地溝油,每桶平均價格都在580至600元。那麽按此推算,他們每月能賺到6000元,如此暴利,那些不法商販怎能不“趨之若鶩”呢! 而對於那種集生產和銷售於壹身的油販子來說,利潤更是極度豐厚。據前邊所提到的那位大興區的老板介紹,他們收購的地溝油每噸是3400元,加工後的“成品油”就可以賣到每噸5000元。去除各種成本後,純利潤每噸在1000元左右。 另據了解,那些找油販子收油的人把油運回去以後,為了更好地掩人耳目,蒙混過關,還會往那些油裏勾兌入大約1/3的色拉油和1/3的棕櫚油,就這樣,這些混合物被裝入小瓶,隨著那些“正品油”混進糧油市場,流向人們的餐桌。 [3] 我國每年吃掉300萬噸地溝油 10頓飯有1頓就會吃到地溝油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壹些人發財致富的地方。他們每天從那裏撈取大量暗淡渾濁、略呈紅色的膏狀物,僅僅經過壹夜的過濾、加熱、沈澱、分離,就能讓這些散發著惡臭的垃圾變身為清亮的“食用油”,最終通過低價銷售,重返人們的餐桌。這種被稱作“地溝油”的三無產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卻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許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質。 “妳壹定也吃過地溝油。”武漢工業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何東平面對記者這樣說。他的另壹個身份是全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油料和油脂工作組組長。據他估計,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300萬噸。而中國人1年的動、植物油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也就是說,按照比例,妳吃10頓飯,可能有1頓碰上的就是地溝油。截至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壹種理想的檢測和鑒別地溝油的手段。 掏油每月能賺上萬元 地溝油生產形成了產業鏈 在調研的過程中,何東平與他的學生們了解到,從餐飲業的餐廚垃圾中提煉1噸地溝油,成本僅300元人民幣左右。利益驅動是地溝油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壹。掏地溝油的人看似不起眼,實際上平均掏壹桶油就能掙上七八十元。壹個人通常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煉之後,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場價格的壹半出售,每月也能賺1萬多元,相當於高級白領的收入。有人告訴學生們,在這壹行,就是打雜的小工,每月也有2500元工資。 在武昌水果湖附近的壹家餐館,老板稱每天有至少有50桌左右的客人,餐廚垃圾大概有兩大桶,然後由環衛工人每日統壹運送處理。武漢城管部門相關負責人稱環衛工人從未運送過這家餐館的餐廚垃圾。像這類不願主動“上交”餐廚垃圾的餐館,似乎並不在少數。作為業內人士,以餐廚廢油為原料提取生物柴油的企業武漢艾瑞生物柴油有限公司負責人曾煒就曾表示:“不少餐飲店的餐廚廢油的收購權都已經承包給專人,收購方和餐飲企業間建立比較穩定的購銷關系,外人不得插足。”據報道,某大型酒店,壹年僅賣餐廚垃圾,就能賺200萬元。 據何東平測算:每1萬人每天可產生1噸食品垃圾,經過提煉可產出130公斤地溝油,售價僅為普通食用油的壹半。綜合統計結果顯示,國內地溝油壹年的總利潤達到15億—20億元。 對於餐廚垃圾加工方而言,餐廚廢油每噸成本大約1000元,每噸廢油能夠提取0.8噸食用油,加工環節的成本僅300多元,而現在市場食用油的價格每噸超過6000元,按市價打對折售出,壹噸的利潤接近2000元,利潤率接近百分之兩百。暴利的驅使,地溝油交易火爆便不難理解。 [4] 廢棄油脂利用是政府的責任 “搞油的人”都知道壹句話:“油摻油,神仙愁。”在科研工作者看來,治理地溝油的難點在於,經過洗滌、蒸餾、脫色、脫臭等精煉過程後,單從外觀和感官上,很難區分地溝油和普通油。不法商販通常還會把地溝油摻入食用油中,如果含量較少,更是難以檢測。 何東平教授從事地溝油的研究已經有7年,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同時承擔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課題——“城市餐廚垃圾中廢棄油脂再利用標準的研究和制訂”,當前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找到壹種能夠檢測鑒別地溝油的有效手段。 身為壹名從事油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何東平卻始終認為,地溝油的治理並非檢測手段或標準所能決定的,關鍵還在於政府管理。 他曾經算過這樣壹筆賬:每1萬人每天可以產生1噸食品垃圾,而這些食品垃圾在經過洗滌、蒸餾、脫色、脫臭等加工流程後,又可以產出130公斤地溝油,當它返回到市場出售時,價格是普通食用油的壹半。那麽綜合統計結果顯示,國內地溝油壹年的總利潤能達到15億元~20億元。 然而在餐廚垃圾的處理上,我國卻長期處在“無政府”狀態,這就給某些不法商販提供了壹個規模龐大的“灰色產業”空間。因此何東平的設想是,“必須由政府集中收購處理餐廚垃圾,從源頭上杜絕地溝油”。據這位壹輩子都在“搞油”的科學家估計,中國要徹底禁絕地溝油,可能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5] 地溝油對人體的危害 肛腸專家解釋,“地溝油”確實是人們健康的大敵,尤其是對人們的腸胃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破壞力。 1、“地溝油”會導致消化不良:在煉制“地溝油”的過程中,動植物油經汙染後發生酸敗、氧化和分解等壹系列化學變化,產生對人體有重毒性的物質;砷,就是其中的壹種,人壹旦使用砷量巨大的“地溝油”後,會引起消化不良、頭痛、頭暈、失眠、乏力、肝區不適等癥狀。 利益+黑心=地溝油 2、“地溝油”會導致腹瀉:“地溝油”的制作過程註定了它的不衛生,其中含有的大量細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壹旦到達人的腸道,輕者會引發人們腹瀉,重者則會引起人們惡心、嘔吐等壹系列腸胃疾病。 3、“地溝油”會引發強烈腹痛:“地溝油”中混有大量汙水、垃圾和洗滌劑,經過地下作坊的露天提煉,根本無法除去細菌和有害化學成分。所有的“地溝油”都會含鉛量嚴重超標,是個不爭的事實,而食用了含鉛量超標的“地溝油”做成的食品,則會引起劇烈腹絞痛、貧血、中毒性肝病等癥狀。 4、“地溝油”可導致胃癌、腸癌:令人作嘔的煉制過程,是地溝油毒素滋生的原因。“地溝油”是對從酒店、餐館收來潲水(泔水、殘菜剩飯等)和地溝油進行加工提煉,去除臭味而流到食用油市場的成品油。潲水油中含有黃曲黴素、苯並芘,這兩種毒素都是致癌物質,可以導致胃癌、腸癌、腎癌及乳腺、卵巢、小腸等部位癌腫。 肛腸專家提醒廣大的消費者,壹旦在飯店、大排擋或是小攤販處進食後出現了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壹定要在第壹時間內到醫院進行救治,以免對您的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地溝油的鑒別 鑒別:“地溝油”壹旦流入市場,消費者要學會感官鑒別。根據經驗,食用植物油壹般通過看、聞、嘗、聽、問五個方面即可鑒別。 壹看。看透明度,純凈的植物油呈透明狀,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混入了堿脂、蠟質、雜質等物,透明度會下降;看色澤,純凈的油為無色,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油料中的色素溶於油中,油才會帶色;看沈澱物,其主要成分是雜質。 顏色對比 二聞。每種油都有各自獨特的氣味。可以在手掌上滴壹兩滴油,雙手合攏摩擦,發熱時仔細聞其氣味。有異味的油,說明質量有問題,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溝油;若有礦物油的氣味更不能買。 三嘗。用筷子取壹滴油,仔細品嘗其味道。口感帶酸味的油是不合格產品,有焦苦味的油已發生酸敗,有異味的油可能是“地溝油”。 四聽:取油層底部的油壹兩滴,塗在易燃的紙片上,點燃並聽其響聲。燃燒正常無響聲的是合格產品;燃燒不正常且發出“吱吱”聲音的,水分超標,是不合格產品;燃燒時發出“劈叭”爆炸聲,表明油的含水量嚴重超標,而且有可能是摻假產品,絕對不能購買。 五問:問商家的進貨渠道,必要時索要進貨發票或查看當地食品衛生監督部門抽樣檢測報告。 地溝油也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得到快速準確地檢測:利用金屬離子濃度與電導率之間的關系,通過檢測油的電導率即可判斷油中金屬離子量。多次實驗表明,潲水油電導率是壹級食用油的5倍至7倍,由此可以準確識別出潲水油。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緊急通知 針對“地溝油”問題,2010年3月1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發布了《 關於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的緊急通知 》(食藥監辦食〔2010〕25號)。《緊急通知》指出:近日,有媒體報道不法分子加工“地溝油”。為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切實保護消費者飲食安全,請迅速組織對餐飲服務單位采購和使用食用油脂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嚴查餐飲服務單位進貨查驗記錄及索證索票制度落實情況。同時,要高度重視群眾投訴舉報,及時對舉報線索進行核實,如發現餐飲服務單位采購的食用油脂來源不明,或者采購和使用“地溝油”的,應監督餐飲服務單位立即停止使用並銷毀,同時依法嚴肅查處,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緊急通知》還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務於4月底前將監督檢查情況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管司。 [6]
上一篇:新疆清河縣阿熱勒鄉夏喬村泥石流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下一篇:中國談藥品目錄2022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