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的。
那是妳的油田
保羅·蓋蒂,曾經美國最富有的石油大亨,年輕時並不富有,只有壹塊收成不好的旱田。
後來在地裏挖井的時候,地裏冒出了壹些又黑又稠的油。於是水井變成了油井,旱地變成了油田,保羅·蓋蒂看到了致富之路。他開始雇人開采石油。
保羅·蓋蒂非常用心地經營著自己的事業,所以沒事就去各個油田視察。但是,每次他都發現有人浪費原材料,還有閑人在附近轉悠。他打電話給工頭,要求他們消除浪費和閑散人員。然而,下壹次他去的時候,壹切還是老樣子。保羅很困惑。為什麽我壹去就能看到廢物和閑人,那些工頭天天在,卻視而不見?後來,壹位管理學家的壹句話把保羅吵醒了。他說,“那是妳的油田。
”保羅馬上叫來工頭,向他們宣布,“從今天起,妳們將負責油田的運營,25%的收益將由妳們全權支配。“從那以後,當保羅再次視察油田時,他發現不僅浪費現象消失了,閑人也不見了,產量大大增加了。
拿破侖向倒下的士兵開槍。
拿破侖有壹次騎馬穿過壹片森林,看見壹個不會遊泳的士兵掉進水裏,向深處漂去。岸上的士兵很驚慌,因為他們都不會遊泳。
拿破侖問:“他會遊泳嗎?”回答:“只會幾招,現在不會。”
拿破侖從士兵手裏接過壹把手槍,對溺水的人喊道:“妳快遊回去,不然我開槍了。”說著真的朝水裏開了兩槍。
落水男子壹聽,突然轉頭拼命劃水,居然很快就上岸了。他莫名其妙地問拿破侖:“陛下,我嚇死了。妳為什麽開槍打我?”拿破侖笑了:“傻瓜,如果我不嚇唬妳,妳真的會淹死的。妳覺得誰能救妳?”受了這麽壹嚇,妳沒有轉身自救嗎?"
這是妳的傑作。
畢加索壹生反對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經常光顧巴黎的畢加索藝術博物館。壹天,畢加索給每個德國士兵發了壹本他的《格爾尼卡》。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城市格爾尼卡被德軍轟炸後的慘狀。壹名德國軍官指著這幅畫問畢加索:“這是妳的傑作嗎?”
“不,這是妳的傑作。”畢加索的話讓德國軍官目瞪口呆。
五美元和十美元。
有壹個美國鄉村小孩,給了他壹張五美元和壹張十美元的鈔票,並讓他選擇壹張。他選擇了那張五美元的鈔票。人們說他愚蠢,他們嘲笑他,嘲笑他。這個故事傳了出去,很多人來找他試探。於是,這個故事越傳越遠。幾十年後,這個孩子成為了美國總統。有記者就此問他:“是真的嗎?”
“是真的。”總統回答道。
“那妳為什麽要五元而不是十元?”
“如果壹開始就要十塊錢,誰來拿錢測試我是不是真的傻?”
世界上有很多聰明人,就像這位美國總統。他撿了個便宜,卻能讓對方覺得開心。世界上也有很多人自以為聰明,嘲笑別人,卻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傻逼。
權勢人物的虛榮心
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曾在佛羅倫薩雕刻了壹座石像。因為這座雕像非常巨大,而且將被放置在城市的顯要位置,米開朗基羅在構思和技術上都盡了最大努力。經過近兩年的創作,米開朗基羅終於完成了他的作品。當他看到這個體現了他所有技能的作品時,他為自己感到驕傲。作品預展時,佛羅倫薩人山人海,對他的創作驚嘆不已。最後,連佛羅倫薩市長都來參觀了,許多達官貴人圍著雕像竊竊私語,等待市長發表意見。市長傲慢地看著雕像問道:“作者在這裏嗎?”米開朗基羅被邀請到市長面前。鎮長說:“石雕人,我覺得這個石像的鼻子有點低,影響了整個雕像的藝術氛圍。”米開朗基羅聽了說:“親愛的市長,我會按照您的要求把石像的鼻子擡高。”之後,米開朗基羅讓助手拿出工具,搬運石粉對石像的鼻子進行加工。米開朗基羅把石粉擦在石像的鼻子上。過了壹會兒,他來到市長面前說:“親愛的市長,我已經按照您的要求把石像的鼻子加高了。妳覺得現在可以了嗎?”鎮長看了看,點點頭說:“現在石匠好多了。這是完美的藝術”。
市長走後,米開朗基羅的助手不解地問:“妳剛在石像的鼻子上抹了三把石粉,石像的鼻子卻壹點也沒變大?”米開朗基羅說:“然而,市長認為它太高了。
據說這座石像仍然矗立在佛羅倫薩的街道上。知道石像來歷的人都知道這句諺語:“權貴的虛榮,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摘自《陪伴》海外版第四期,作者劉莎)
妙語:成功的求職
2003年,巧克力之父福斯伯格在他的公司獲準登陸中國市場時發布了壹則招聘廣告。公告很簡單。上面寫著:請用最簡單的壹句話回答以下四位名人在說什麽。
1.1954年4月2日,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分校慶祝建校100周年,邀請愛因斯坦到母校演講。愛因斯坦在演講中說了這樣壹段話:“我學習中等,按照學校的標準,我不是壹個好學生,但我後來發現,如果我能忘記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剩下的就是教育。”
2.1984年6月2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在母校清華大學演講,被同學提問時說;“據我所知,獲得諾貝爾獎的90多位物理學家中,沒有壹位在學校壹直拿第壹;有幾個人經常考最後壹名。”
3.1999年3月27日,比爾·蓋茨受邀回母校哈佛大學參加募捐活動。當記者問他是否願意繼續學習,拿到哈佛大學的文憑時,他對記者笑了笑,沒有回答。
4.2001 5月21日,美國總統布什回到母校耶魯大學接受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因為學習成績平平,當被問及現在的感受時,他說:“對於那些成績優秀的畢業生,我說‘幹得好’,對於那些成績不好的畢業生,我說‘妳可以當總統’。”
400多名優秀的中國大學生參與了申請。2003年3月10,他的分店在北京開業,只有壹個學生被通知去看他們的開業典禮。學生的回答是這樣的:“校內有高分低分,校外沒有。校門外的壹切總是被打亂重組。
希波克拉底誓言
顏張成
抗擊非典,媒體在報道優秀醫務工作者的事跡時,談到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是誰,他的“誓言”說了什麽?
希波克拉底是生活在公元前460年至公元前377年的古希臘醫生。據史料記載,《希波克拉底誓言》並不是他的全部作品。他的壹直被西方視為“西醫之父”,他的“誓言”壹直被視為醫學道德標準。西方文化詞典中記載的“誓言”是這樣的:“...我願意盡我的余力和判斷力,恪守為病人謀福利的信條,止壹切墮落有害的行為。我不會給別人有害的藥物,也不會給他們指導,即使有人要求。特別是不要給婦女墮胎。我願意帶著這種純潔神聖的精神,終身履行我的職責。我不給任何患結石的人做手術,這需要專家來做。無論在哪裏遇到男女貴胄奴婢,我唯壹的目的就是為患病的家人謀幸福,做好自己,不做各種傷害和不良行為,尤其不勾引。我的所見所聞,不論業務關系,我都認為應該保密,我也願意保密。如果我嚴格遵守上述誓言,我請求諸神讓我的生命和醫術輝煌。如果我違背誓言,那鬼神就真的絕望了。”
(摘自2003年6月9日《羊城晚報》)
魔方
流沙
19世紀,德國有壹位皇帝威廉壹世,他在波茨坦郊區建造了壹座豪華的宮殿。壹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離皇宮不遠的壹個磨坊很不雅觀,正好擋住了前面的風景。威廉壹世要求內政大臣查明這是誰的磨坊,然後給磨坊主壹些錢把它拆掉。內政部長找到磨坊主,向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要求。但磨坊主說:“那是我祖先傳下來的財產,我會壹代壹代傳下去。”
威廉壹世很生氣,派他自己的宮殿守衛強行拆毀了房子。拆房子的時候,磨坊主對衛隊成員說:“皇帝當然權力大,但是德國還是有朝廷的。我會起訴法院解決這個不公平的事情。”不久,法院判決皇帝敗訴,必須“恢復原狀”。所以威廉壹世不得不派人重建被拆除的工廠。
幾十年後,威廉壹世死了,磨坊主也死了。由於財政困難,磨坊主的兒子打算把磨坊賣給即位的威廉二世。他認為王室壹定認為這是壹件壹舉兩得的事情。但威廉二世給了磨坊主的兒子六千馬克,並親筆寫了壹封信,告訴他這個磨坊是德意誌國家司法獨立和公正審判的紀念,也是妳們家族的榮耀,要求將這個磨坊代代相傳。
波茨坦的老磨坊還在,每年都有很多遊客。特別是,壹些法律畢業生把觀察工廠作為他們的必要程序。
(摘自2003年7月3日《晨報》)
五千年後愛因斯坦給人類的信。
文山
1938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打電話給愛因斯坦,讓他寫壹封信,把“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和感受告訴5000年後的人們。”愛因斯坦寫道。這封信被裝在壹個堅固的容器裏,深埋在紐約世博會的地下,上面立著壹塊石碑,表示將於6939年取出。信中寫道:
我們的時代產生了許多有才華的人,他們的發明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我們已經用機械動力漂洋過海,用機械動力終於可以把人類從各種艱苦卓絕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我們學會了飛翔。我們使用電磁波從地球的壹個角落方便地相互交流。
然而,商品的生產和分配是完全無組織的。每個人都生活在恐懼的陰影中,害怕失業,遭受悲慘的貧困。此外,生活在不同國家的人不時會互相殘殺。由於這些原因,所有的人在想到未來時都不得不感到恐懼和極度痛苦。
我相信後代會帶著壹種自豪感和合法的優越感閱讀這封信。
(摘自* * *明2003年第3期)
這條路又彎又直。
利民
壹個寺廟裏有壹個小和尚。每天早上,他都去打水掃地。早飯後,他去寺廟後面的鎮上買壹天的日常用品。我不得不在深夜讀聖經。
有壹天,他發現其他小和尚雖然偶爾被分配下山逛街,但都是去山前的鎮上,而且道路平坦,距離近。於是小和尚問方丈:“為什麽別人比我舒服?沒有人強迫他們勞動、讀經,我卻要馬不停蹄地勞動?”方丈只是笑笑。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提著壹袋小米從後山走來時,方丈把他帶到了寺廟的前門。天已經西了,前面的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方丈問小和尚:“我壹大早就叫妳去買鹽。路這麽近,這麽平。怎麽這麽晚才回來?”
幾個小和尚道:“方丈,咱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是時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
方丈問站在旁邊的小和尚:“寺後的鎮子那麽遠,妳背著這麽重的東西。妳為什麽早點回來?”
小和尚說:“我想每天在路上早去早回。因為肩上扛著很重的東西,所以走得比較小心,所以走得又穩又快。”十年了,養成了壹個習慣,心裏只有目標,沒有路!」方丈聽了,笑說:「路是平坦的,心卻不在目標上。只有走在崎嶇的路上,才能磨煉自己的心智!"
這位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著名的玄奘大師。在西天取經的路上,雖然有很多艱難險阻,但他的內心始終閃耀著執著的光芒。
(摘自《遼寧青年》2003年第10期)
大師的風格
2003年7月6日在《中國青年報》撰文指出,明末清初的啟蒙思想家顧把讀書寫字比作“鑄錢”。他說:我曾經說過,今天的人寫書說,就像古人鑄銅賺錢壹樣,古人從礦裏采銅,現在的人靠買舊銅錢做原料。前者鑄錢少,但質量極好,後者不僅糟蹋了新鑄的銅錢,也破壞了古人流傳下來的技藝。壹年多來,雖然從早到晚學習,反復學習,但只考慮了幾個問題。雖然數量不多,但也算是直接從礦上采銅吧!
文章說,唉,300多年前學者的這個比喻,擊中了今天的現實。現在學術界盛行的是浮躁之風:重數量輕質量,粗制濫造,而且永遠是幾萬幾十萬字的大作,壹年壹本甚至好幾本,寫書比寫論文還容易;東拼西湊無處不在。
與這些“同等地位的作品”相比,老壹輩的學者就“相形見絀”多了。哲學大師維特根斯坦壹生只出版了壹本書——《論邏輯哲學》,而且還不到80頁,於是就不再寫書了。直到他去世後,才有人把他的筆記和講稿整理成書。就是這本“小書”,讓這位大師壹生成名。師父的真誠,是謙遜與浪漫和勇氣的結合,真的令人欽佩。我覺得這來自於他的深厚積澱和深入思考,來自於他良好的學術操守和道德情懷,來自於他優雅的氣質和恰當的自我認知。大師的風範也應該是學術界的壹個標尺,不僅指引著學習的方向,也標誌著涵養和道德的高度。
懸崖邊上的智慧
謝龍巖
在俄國時代,壹個不會遊泳的人滑倒掉進了河裏。無論他怎麽喊“救命”,岸上執勤的警察都無動於衷。溺水的人奄奄壹息,突然驚慌失措地大喊:“打倒沙皇!”
這還不錯。在當時的俄羅斯,侮辱沙皇是要被處以監禁的。兩名警察立即跳入水中,將溺水男子擡上岸,並將其送往派出所。溺水者也有救。
當壹個人因為某種原因被逼入絕地,智慧會突然綻放。這種現象被稱為“懸崖邊上的智慧”。
英國著名畫家索希爾(Sawhill)曾應英國女王的邀請,在皇宮裏畫了壹幅大壁畫。為了畫這幅傑作,畫家搭建了壹個三層樓高的腳手架。女王帶領壹群大臣觀看,當時索希爾正站在斷頭臺上,全神貫註地審視自己的作品。他壹邊看著,壹邊退到了刑臺的邊緣。站在斷頭臺下的皇後和大臣們都驚呆了,但沒有壹個人敢發出聲音:眾所周知,如果有人大聲喊叫,索希爾就會受到驚嚇,很可能倒地而死。
這時,站在索希爾身邊的助手急中生智。他大步走到壁畫前,拿起畫筆在上面亂塗亂畫。看到這裏,索希爾勃然大怒,沖上前去壹把奪過助手手中的畫筆:“妳瘋了嗎?”這邊走。他的助手用他的強迫靈感救了他的命。
(摘自2003年7月3日《北方法制報》)
生活是壹個提取精華的過程。
卡莉·菲奧莉娜是惠普公司的女總裁。她在斯坦福大學學習。畢業二十五年後,她回到母校演講。她說:我在斯坦福參加的最難忘的課程是壹個“中世紀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的政治哲學”的研討會。
每周我們都要讀壹本關於中世紀哲學的書,比如阿奎那、培根、亞伯拉德——都是名著——我們平均每周要讀65,438+0,000頁。而每個周末,我們都要把這些哲學家的思想和言論提煉出來,總結成兩頁紙的精華。
當時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先是縮減到20頁,然後是10頁,最後縮減到2頁,而且是單面稿紙。這不僅僅是壹個總結。這簡直就是把壹切都還原到最原始的形態,回歸到事物最根本的本質!
接下來的壹周,我們開始關註另壹位哲學家的作品。
這些思想家的哲學思想無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提取精華、追求完美和精致的“蒸餾”過程才是我真正學到的。這是壹個不可思議的,近乎頑固的技能。而壹直以來,我都是屢屢受益。這是壹個提取事物本質,還原事物本質的綜合練習,而那門課也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生活就是提取精華的過程。
(摘自《中國大學生》2003年第7期)
斯隆先生的愛好
艾伯特
斯隆先生曾經是通用汽車公司的總裁,他也是美國歷史上第壹位真正的職業經理人。在此之前,美國的大企業總是“老板”管理自己的企業。
當斯隆先生年輕時,他喜歡交朋友和玩耍。他以前交遊很廣,有很多好朋友。但他成為通用汽車總裁後,自我孤立,不與同級主管親近,以禮相待,保持同等距離。
“沒有人喜歡孤獨,我也喜歡交朋友,喜歡身邊有個伴,但是公司給我高薪,不是讓我交朋友的。我的工作是評估公司裏人的表現,從而做出正確的人事決策。如果我和參與我事情的人有交情,自然會有好惡,影響我的決定。所以不允許我在職場建立私人關系。”
此外,斯隆先生從不在公開場合談論他的愛好和家庭。在介紹他的書時,他堅持認為編輯不應該包括兩頁關於他的家庭、童年和早期職業生涯的文章。斯隆認為,“專業人士”不應該透露自己的興趣、信仰和私生活,這些都是他的私事,與“專業”無關。
正因為如此,斯隆領導下的通用汽車擁有形形色色的人。尤其是他手下的35位高管,風格各異,各具特色,這是通用的生命力所在。
寫到這裏,我不僅想起了最近在報紙上看到的壹句話:“我不怕嚴格的制度和規定,最怕領導幹部沒有愛好。”這句話出自涉案金額最大的廈門原華案主犯賴昌星。
(摘自2003年7月26日《新華日報》)
這是妳的傑作。
畢加索壹生反對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經常光顧巴黎的畢加索藝術博物館。壹天,畢加索給每個德國士兵發了壹本他的《格爾尼卡》。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城市格爾尼卡被德軍轟炸後的慘狀。壹名德國軍官指著這幅畫問畢加索:“這是妳的傑作嗎?”
“不,這是妳的傑作。”畢加索的話讓德國軍官目瞪口呆。
善惡由心生。
流砂
蘇東坡信佛。有壹次我和方丈爭論,他們坐在蒲團上聊了很久。
方丈說:“我在對方眼裏是什麽?”
蘇東坡說:“方丈,妳在我眼裏就是壹堆牛糞。”方丈笑道:“施主,妳是我眼中的花。”
蘇東坡心滿意足地回來了,跟小妹妹談起這件事。小姐姐說:“佛家有言,心惡於地獄邊緣。心裏有牛糞,就把別人當牛糞。”
蘇東坡聽了,滿臉慚愧。
任何善惡觀念,在成為行動和事實之前,就已經存在於心中。心中有惡念的人會對別人另眼相看,心中有友誼和寬容的人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歡樂。
佛教有地獄天堂之說。想作惡的人心中充滿了憤怒。做了惡的人,每天都會做噩夢,怕別人發現他的惡行。他雖在人間,心已在地獄。做好事的人光明磊落,與人為善,無名無利。雖然身在人間,但他們的心早已在天堂。
其實善惡有時候只是壹念之差,壹線之差。看看豐子愷先生的回憶錄,裏面記載了他的導師李叔同的壹件軼事。音樂課,壹個學生在下面看散書,另壹個學生隨地吐痰。李先生是壹個極其嚴肅的人。他當場就看到了,但沒有出聲。下課後,李老師讓這兩個學生留下來,用非常溫柔的聲音告訴他們,下節課不要看閑書,不要隨地吐痰。兩個學生認為老師小題大做,正要為自己辯護,這位受人尊敬的先生向他們鞠躬,兩個學生頓時滿臉通紅。
在善良面前,只有春雨般的滋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當壹個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時候,世間所有的浮華早已退去,只剩下平等和受尊重的靈魂。
——解放日報,2003+00.24。
勇敢的精神
19世紀,在英國著名的公立學校哈羅學校,以強淩弱、以大欺小的現象經常發生。
壹天,壹個強壯的高個子男孩在壹個新生面前停下來,命令他為自己做事。大壹到了這裏,不明白其中的“為什麽”,斷然拒絕。高個子惱羞成怒,壹把揪住新生的衣領,狠狠地打了他壹頓,並破口大罵:“妳這小子,為了讓妳更聰明,我得開導妳!””新生疼得齜牙咧嘴,卻不肯求饒。
在場邊的同學們或冷眼相視,或談笑風生,或離開。只有壹個外表柔弱的男生,看著這霸淩的壹幕,眼裏漸漸淚流滿面,終於忍不住大喊:“妳還要打他多少次,才會罷休!”"
高個子看著抗議的聲音又尖又細,見他也是個瘦的大壹新生,便大罵:“妳個小家夥,問什麽?”
大壹兩眼含淚的盯著他,毫不畏懼的回答:“不管妳要打多少拳,讓我替他承受半拳。”
高個子看著自己的眼淚,聽到這個出乎意料的回答,羞愧的停了下來。
從此,學校城反對惡行和暴力的聲音開始響亮,幫助弱者的善意也逐漸增多。兩個大壹新生也成了不離不棄的朋友。被打的男孩深深感受到愛和善良的可貴,後來成為英國著名政治家羅伯特·比爾;是拜倫這位享譽世界的偉大詩人站出來,願意為陌生的弱者分擔痛苦。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需要像拜倫壹樣,在別人只是不敢逃避或者幸災樂禍的時候,表現出難得的勇氣,為了善良,為了愛,為了啟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
自由的價值
今年夏天,美國四星上將弗蘭克斯退役。國防部長、各界名流、愛戴他的軍人都在告別儀式上向他致敬。這位服役近40年的老兵退役後失去了許多豐厚的福利。然而,他卻掉以輕心。他說:“我們追求的目標是壹種生活方式,這叫做自由。自由的價值高於壹切。”自由的意義在於其人格的獨立和思想的自由。
華盛頓退休了。在他的總統任期內,他兩次提出辭職。當他離開政治舞臺時,他說:“我的朋友們,重新選舉壹個公民來管理美國政府已經不遠了...我懷著良好的意願在政府的組織和管理方面取得了成績。我覺得退役對我來說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受歡迎的舉措。”很快,他真的成了壹個腳踏實地的農民,華盛頓,從費城回到弗農山莊。在那裏經營壹個巨大的果園農場;他的花園精致,溪水潺潺,蜜蜂嗡嗡,水花盛開,生機勃勃。他繞著仙女遊泳,玩得很開心。他是人類自由理念的偉大實踐者和開拓者。自由是他生活中的最高原則。為了追求自由,他不斷拓展自己的人生閱歷,所以他也是壹個有創造力的人。勞動的快樂,現實中桃花源的實現,是自由精神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