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肺腺癌新概念:第壹線使用不可逆口服靶向藥,接力使用新壹代口服靶向藥物。
肺癌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其中85%的病友為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中又以肺腺癌最常見,較容易發生於沒有抽煙者或女性。肺癌1年約增加1萬3千名病例,由於肺癌早期不壹定有咳血或惡心、嘔吐、久咳不愈等癥狀,逾6成的肺癌病友發現時已是晚期,5年存活率甚至不到1成。
治療肺腺癌新概念:第壹線使用不可逆口服靶向藥,接力新壹代口服靶向藥
腫瘤專業醫師表示,目前已有越來越多肺腺癌靶向藥物可協助癌友對抗疾病,但是如何盡可能延長存活時間,是多數癌友在意的問題。最新GioTag跨國大型研究收案全球10國晚期EGFR突變肺腺癌患者,患者皆於第壹線使用不可逆口服靶向藥物治療,待出現抗藥性、產生突變後,再接力使用新壹代口服靶向藥物。結果發現亞洲有半數的病患使用口服靶向藥物的治療時間長達46.7個月,後續可再接受化療,讓患者得到較長的整體存活時間。
51歲楊先生是運動健將,4年半前突然骨頭疼痛難耐、寸步難行,最後甚至惡化到需要臥床。壹開始到神經外科求診,抽血檢驗才知道原來自己竟罹患肺腺癌,且已經骨轉移;骨頭因長期被壓迫導致神經壞死,行動皆需輪椅代步。在腫瘤專科醫師的鼓勵下,楊先生積極接受治療,他先使用不可逆口服靶向藥物,腫瘤有縮小,服藥4個月後就可以雙腳行動;服用不可逆口服標靶藥物2年後產生腦轉移,醫師建議接力使用新壹代靶向,目前已經突破4年。
對抗肺癌關鍵:找到適合患者人的治療組合
癌癥基金會執行長、醫院內科教授暨癌癥中心主任賴基銘醫師表示,在全國每2人就有1人具有EGFR基因突變。事實上,有EGFR基因突變之患者,若透過靶向藥物治療,腫瘤縮小的比例甚至可以超過8成。新藥、新治療並不是影響治療成效的關鍵,應綜合評估各個藥物的治療成效、健保給付條件等,讓自己能夠有適合治療組合來對抗肺癌。
具體的治療方案還是需要依據患者當時的情況而言,比較人體是最復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