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現場急救的基本原則

現場急救的基本原則

現場急救的搶救對象、環境、條件與在醫院內有很大不同,因此,掌握其具體特點,使急救人員從思想上到工作上有充分的準備,有利於任務的順利完成。

壹、現場急救的特點

(壹)現場急救的突發性現場急救往往是在突發災難性事件之外突然發生的傷病員,有時是幾個,有時是成批,有時分散,有時集中。常見的傷病員大多奄奄壹息,不僅只有在場人員參加急救,往往還需要呼喚更多的場外人員參加急救。

(2)緊迫性突發災害後,傷員情況復雜,壹人以上同時有兩個以上器官管道受損,病情垂危者較多,無論是傷員還是家屬呼救心情都十分迫切。心跳呼吸驟停6分鐘,大小便失禁,昏迷,腦細胞不可逆損傷。4分鐘開始心肺復蘇,50%可能獲救。10分鐘開始搶救者100%無法存活。因此,時間就是生命,我們必須爭分奪秒,將心跳驟停、呼吸驟停的搶救技術運用好,從危險的邊緣搶救回來,對大出血、骨折等危重病人,用止血、固定等搶救回來,否則,就會出現 "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的嚴重失誤。

(3)堅韌的韌性是指災害中發生的傷病員種類多、傷勢重,壹個人可能有多個系統、多個器官和管道同時受創,需要有豐富的醫學知識、過硬的技術才能完成急救任務。事實上,往往是傷病員多,要求急,要求高,知識不適應。有的災害雖然傷病員相對較少,但往往是突發急癥,連傷病員身邊都沒有人,更談不上專業醫護人員,只能依靠那些具備基本救生技術的路人提供幫助和急救。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受過醫學訓練的人,還是受過訓練或沒有受過訓練的人,都會感到為難。

(4)靈活性現場急救往往是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進行的,往往沒有搶救設備、藥品和翻身工具。因此,我們必須靈活機動地在傷病員身邊尋找替代品,修舊利廢,就地取材,搞到沖洗消毒劑、繃帶、夾板、擔架等;否則,就會失去搶救收集的時機,給傷病員造成更大的災難和無法彌補的後果。

(五)危急重癥醫療急救,包括院外急救,客觀上要求醫療技術培訓、急救醫療器械和設備的配備,特別是關於急救專業設備的配備要全面:醫院急救要專業化,群眾急救要普及化,社區急救組織網絡化,急救指揮系統要科學化。這些都是完成急救達標的關鍵問題。

二、現場急救的原則現場急救的原則

現場急救的總任務是采取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術,最大限度地減輕傷病員的痛苦,降低致殘率,減少死亡率,為醫院搶救打好基礎。現場急救後能生存下來的傷病員優先搶救。這是總的原則。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還必須遵守以下六項原則。

(壹)先復位後固定的原則是指在心跳驟停和骨折的情況下,應首先采用口對口呼吸和胸外按壓等技術,使心、肺、腦復蘇,直至心跳和呼吸恢復,然後再固定骨折的原則。

(2)先止血後包紮的原則是指立即用指壓、止血帶或藥物止血,然後對傷口進行消毒包紮的原則。

(3)先重後輕原則是指遇到垂危和輕傷員時,優先搶救危重傷員,後搶救輕傷員。

(4)先救後送的原則過去對傷病員,大多是先送後救,這就往往擔心搶救時機不對,造成不該死的生命損失。現在應該反過來,先救後送。在送傷病員去醫院的途中,不要停止搶救措施,繼續觀察傷病員的變化,少顛簸,註意保暖,安全到達目的地。

(五)急救與呼救並重的原則,遇到傷病員成批出現,且在場人員較多的情況,要迅速爭取急救外援。

(六)搬運與醫療相壹致的原則在以往的危重傷病員搬運、搬運與醫療、監護工作中,從思想上、行動上存在分離現象。搬運是交通部門負責,就醫是衛生部門協助,好像只有協助的責任。

很多情況下,協調不好,途中本應繼續搶救卻得不到保證,加之車輛嚴重顛簸等情況,結果增加了傷病員不應有的痛苦而死亡。這種情況在國內外屢見不鮮。醫療救護與搶救要做到任務要求壹致、協調步調壹致、完成任務壹致。在轉運危重傷病員時,要做到減少痛苦,減少死亡,安全到達目的地。

過去,急救是壹種 "拿起病人就跑 "的方法,在國際範圍內,這壹理念已被 "等待和穩定 "所取代。在戰爭和和平時期的急救中,這種穩定病情的方法都被證明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殘疾率。在""等待和穩定""中並不是對病人不管不問,而是急救人員在緊張的情況下為立即轉移病人做應該做的事情,打開氣道、心肺復蘇、控制出血、制動骨折、少搬運,沒有受過訓練的人更應該小心謹慎。

目前,先進國家都加強了院外急救和轉運工作,如美國目前對傷員的轉運,從接到呼救信號到送到醫院只用了37分鐘左右,大大降低了死亡率,這充分說明時間就是生命。

三。急救時間標準

根據大量急救實踐,急救人員越早接近傷病員,傷後急救時間就越縮短,傷病員存活率就越高。

最佳急救時間:傷後12小時內。

最佳急救時間:傷後24小時內。

延遲急救:傷後24小時後。

  • 上一篇:阿裏巴巴啟動 "萬樹計劃 "扶持數據產品服務商
  • 下一篇: 幹貨分享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