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鴨梨很少有人買。
有的村積壓了600噸。
16上午,記者來到離陽新縣城不遠的金陽街道辦事處北香坊村。剛進村,記者就看到村道兩旁種著梨樹。村口不遠處是村民齊的家,他有著村裏最大的冷庫。
齊告訴記者,他的冷庫裏已經存放了近200噸梨,壹直沒有賣出去,也沒有人來收購。“村裏總共積壓了600噸,村裏的梨幾乎都賣不出去。現在很難過。馬上就要春節了,我眼睜睜地看著這些梨天天壓在倉庫裏。”記者在齊冷庫看到,積壓的壹箱箱梨子有近兩人高,有的梨子已經開始變質,影響了整箱梨子的質量。齊的兒子齊海軍壹邊整理這些梨壹邊告訴記者,這些破梨必須及時整理,只能扔掉。他們每天都來冷庫整理堆在壹起的箱子,看看有沒有碎梨。
隨後,記者又來到另壹位村民張先生家中,他家也積壓了3萬多箱梨。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家3萬箱梨有120多噸,壹直放在冷庫裏。“冷庫天天開著,耗電。每天看著冷庫很辛苦。這個冷庫壹個月就要五六千元。”如果妳不在外面賣這個梨,妳就要付電費。今年,妳肯定會失去它。齊告訴記者,北香坊村沒有種糧食,所有的耕地都種上了梨樹。他家還種了13畝梨。”村裏靠這些梨賺錢,這是村民唯壹的收入。"
往年“五壹”都能賣完。
今年“六壹”賣不完。
看著冷庫裏的這些梨,和張齊的臉上都寫滿了擔憂。齊告訴記者,他做了近20年的賣梨生意,今年是他的梨遭遇嚴冬的壹年。前幾年,他的梨和村民的梨銷往福建、浙江、廣東等南方省市。因為味道好,南方的顧客每年都大量預訂他們的梨。
“往年這個時候賣了近七成,今年賣了不到三分之壹。往年每周往南方發壹趟貨,每趟大概運1000多箱。今年,人們沒有來買它們。都壹個多月了,壹趟還沒發!”齊程明指著冷庫裏的梨說,這些水晶梨都是從各個種植戶家裏買來的。為了保證這些梨的質量,他們把它們分了等級。所有這些梨都是壹等品,那些二等和三等的梨是散戶在市場上買來零售用的。“但就是這樣,這些梨今年還是賣不出去。”
據了解,今年鴨梨的價格達到了壹元多,而往年最好的梨收購價都在0.9元。這幾箱鴨梨批發的時候是42元-46元壹箱,每箱35斤左右。“這個價格是不賺不賠的價格。再低就虧了,現在就算低也沒人買。”為了減少積壓,齊今年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向當地商場和超市批發壹些水晶梨。“但是這裏裝運的數量太少了。如果妳零售的話,壹周賣不了100公斤。”
現在北香坊村的村民最期待來年的梨花節。每年梨花節,這些水晶梨的銷量都很好。齊告訴記者,往年這些梨五壹節前就能賣完,今年積壓的估計要到六壹節才能賣完。在陽新縣,很多道路兩旁都有很多零售商。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家零售商,他們也表示今年鴨梨的銷量沒有往年快。“按理說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會給別人買水果禮盒,或者給自己留壹些水果。陽新這邊的鴨梨往年賣得好,今年壹天也賣不了幾箱。”壹位在路邊擺攤的商販說。
南方水果及時上市。
是鴨梨滯銷的壹大原因。
說起今年陽新鴨梨陷入窘境的原因,齊和其他村民壹直撓頭,想不出個所以然。張先生告訴記者,這就好像今年南方人舍不得吃梨,突然就賣不出去了。據了解,每年鴨梨剛下來的時候,南方的商家都會收購壹批梨。等買的梨賣完了,再去買齊等村民的梨。“可是今年他們手裏的梨還沒賣完,更別說買我們的了。”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鴨梨滯銷不僅僅是陽新縣的特例,在遼寧種植鴨梨的地方也是如此。據了解,今年雨水比較好,所以成都全國水果收成很好,南方水果及時上市,對北方水果尤其是鴨梨有壹定影響,也是鴨梨滯銷的壹個原因。
齊看著冷庫裏破碎的梨說,天氣轉暖後,冷庫成本增加,壓力增大。隨後,記者聯系到浙江嘉興鴨梨買家邱先生。往年這個時候,他幾乎每周都會來陽新買壹批鴨梨,而今年他幾乎沒有來陽新縣城買鴨梨。他說,最近鴨梨的銷量壹直上不去,預計清明節前後鴨梨的銷售會打開,不僅是陽新縣,整個河北省都會有鴨梨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