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根莖藥用。 中藥材熟地黃為生地黃的炮制加工品,其表面烏黑有光澤,質軟而柔韌,味甘,性微溫,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等功效。主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眩暈耳鳴、須發早白等癥。
生地黃熏蒸至黑潤,為熟地黃,該品為不規則塊狀,大小不壹,內外均是漆黑色,有光澤,外表面皺縮不平。斷面滋潤,中心部可見光亮的油脂狀塊,粘性大,質柔軟,氣微,味甜。經過九蒸九曬,以塊根肥大,軟潤,內外烏黑有光澤者為佳。 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主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須發早白。
熟地黃補充信息:熟地黃均為統貨,壹般不分等級。以個大,體重,質柔軟油潤,斷面烏黑,味甜者為佳。尤以河南產懷慶地黃最佳,為四大懷藥之壹。熟地黃根據不同炮制方法可分為蒸熟地黃、酒熟地黃、姜酒制熟地黃、砂仁制熟地黃、熟地黃炭,炮制後貯幹燥容器內,制熟地黃密閉,置陰涼幹燥處,防黴,陰蛀。
適合人群
該品性質粘膩,有礙消化,凡脾胃虛弱、氣滯痰多,脘腹脹滿及食少便溏者忌服。
食療作用
甘,微溫。歸肝、腎經。入血分,質柔潤降。
熟地黃有強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白細胞,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做法指導
凡血虛心脾失養,面色萎黃,眩暈,心悸,失眠者,宜與當歸相須為用;凡肝腎陰虛,頭目昏眩,耳聾耳鳴,腰膝酸軟,盜汗,遺精者,可與山茱萸,山藥,牡丹皮等配伍;若在此基礎上,加知母、黃柏,可治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夢遺,尺脈有力者。 (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及月經不調、崩漏等癥。
熟地黃能補血滋陰而養肝益腎,凡血虛陰虧、肝腎不足所致的眩暈,均可應用。補血常與當歸、白芍等同用;補肝腎常與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黨參、酸棗仁、茯苓等品,可用於心悸、失眠;配當歸、白芍、川芍、香附等藥,可用治月經不調;配阿膠、當歸、白芍等,可用於崩漏。
(2)用於腎陰不足,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及消渴等癥。
該品滋腎益陰,適用於腎陰不足所引起的各種病癥,常與山茱萸、丹皮等配伍應用;如屬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等癥,可與龜板、知母、黃柏等同用。不可少者,則以姜汁拌炒可也。
(3)《本草正》:熟地黃性平,氣味純靜,故能補五臟之真陰,而又於多血之臟為最要,得非脾胃經藥那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氣與血耳。氣主陽而動,血主陰而靜,補氣以人參為主,而芪、術但可為之佐輔壹蔔血以熟地為主,而芎。歸似叮為之佐。然人蔑、術、芎、歸,則又有所當避,而入參、熟地黃,則氣血之必不可無,故凡諸經之陽氣虛者,非人參不可,諸經之明血虛者,非熟地不可。凡諸真陰虧損者,有力發熱,為頭疼,為焦渴,為喉痹,為嗽痰,為喘氣,或脾腎寒逆為嘔吐,或虛火載血於口鼻,或水泛於皮膚,或陰虛而泄利,或陽浮而狂躁,或陰脫而仆地,陰虛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陰虛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陰虛而躁動者,非熟地黃之靜不足以鎮之;陰虛而剛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緩之;陰虛而水邪泛濫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陰虛而真氣散失者,舍熟地何以歸源;陰虛而精血俱損,脂膏殘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腸胃,且猶有最玄最妙者,則熟地兼散劑方能發汗,何也以汗化於血,而無陰不作汗也。熟地兼溫劑始能回陽,何也以阻生於下,而無復不成乾也,然而陽性速,故人參少用,亦可成功,陰性緩,熟地非多,難以奏效。而個人有畏其滯膩者,則崔氏何以用腎氣九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澤者,則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醫腎泄。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則必有中寒兼嘔而後可;有用砂仁制者,則必有脹滿不行而後可;有用酒拌炒者,則必有經絡壅滯而後可。使無此數者,而必欲強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靜重之妙,而反為散動以亂其性,何異畫蛇而添足,今之人即欲用之補陰而必兼以滲利,則焉知補陰不利水,利水不補陰,而補之法不宜滲;即有用之補血而復疑其滯膩,則焉知血虛如燥土,旱極望雲霓,而枯竭之腸極喜滋(潤),設不明此,則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單用之而任之以多;單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盡其所長,是又何異因噎而廢食也!
(4)《藥品化義》:熟地黃,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涼變溫,專人肝臟補血。因肝苦急,用甘緩之,兼主溫膽,能益心血,更補腎水。凡內傷不足,苦誌勞神,憂患傷呶,縱欲耗精,調經胎產,皆宜用此。安五臟,和血脈,潤肌膚,養心沖,寧魂魄,滋補真陰,封填骨髓,為聖藥也,取其氣味濃厚,為濁中濁品,以補盯腎,故凡生熟地貪。天冬。麥冬、炙龜板。當歸身、山萊萸、枸杞、牛膝皆粘膩儒潤之劑,用滋陰血,所謂陰不足者,補之以味也。
(5)《本經逢原》:熟地黃,假火力蒸曬,轉苦為甘,為陰中之陽,故能補腎中元氣。必須蒸曬多次,若但煮熟,不加蒸、曝,雖服奚益。臍下癰,屬腎臟精傷;脛股酸,系下元不足;目]如無所見,乃水虧不能鑒物,皆腎所主之病,非熟地黃不除。
(6)《本草求真》:景嶽尚論熟地,最為明確,獨中所論脾腎寒逆為嘔,可用地黃以治,是亦千慮之壹失耳,夫既脾腎虛寒,則脾與腎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熱,以為掃除,如太陽既至,堅冰自解,乃復墜以霜雪,投以陰劑,不更使寒滋甚乎。雖曰熟地性溫,寒從溫散,然寒至上逆為嘔,則寒已甚,豈有熟地之溫,而可令寒外散平。但或陽盛陰微,陽藉陰化,偶有感冒,用此雜於溫散之中,或有見效;若真純陰無火,厥氣。上逆則嘔,則此又為深忌。
(7)《本草經讀》:張景嶽以百病之主俱從腎治,誤以《神衣本草經》上品服食之地黃,認為治病之藥,滋潤膠粘,反引邪氣斂藏於少陰而無出路。
(8)《本草正義》:地黃,為補中補而良劑,古恒用其生而幹者,故曰千地黃,即今之所謂原生地也。然《本經》獨於此味用壹千字,而又曰生者尤良,則指鮮者言之,可知幹地、鮮地,六朝以前,本已分為兩類,但辨別主治,猶未甚嚴,至《名醫別錄》,則更出生地黃壹條,顯與幹地黃區別,其主治則幹者補血益陰,鮮者涼血清火,功力治療,不復相混。然究屬寒涼之品,惟虛而有熱者為宜,若真陰不充,而無熱證,則用於地,猶嫌陰柔性質,不利於虛弱之脾胃。於是唐、宋以來,有制為熟地黃之法,以砂仁和酒拌之,蒸曬多次,至中心純黑,極熟為度,則借太陽之真陽,以變化其陰柔性質,俾中虛者服之,不患其凝滯難化,所以熟地黃且有微溫之稱,乃能補益真陰,並不虞其寒涼滑泄,是以清心胃之火者,壹變而為滋養肝、脾、腎之血,性情功效,已非昔比,而質愈厚重,力愈充足,故能直達下焦,滋津液,益精血。凡津枯血少,脫汗失精,及大脫血後。產後血虛未復等證,大劑頻投,其功甚偉。然粘膩濁滯,如大虛之體服之,亦礙運化,故必胃納尚佳,形神未萎者,方能任受,不然則窒滯中州,必致脹悶,雖有砂仁拌蒸,亦屬無濟,則中氣大弱,運動無權之弊也。熟地之補陰補血,功效固不可誣,然亦惟病後元虛,及真陰素薄者,可以為服食補養之用。今人多以人之滋補膏方中,正是恰到好處,茍其人胃納素薄,及虛弱成瘵者,得此亦必中滿訪食,甚且作脹,其為害亦頗不淺,而痰飲彌漫,或兼挾外感者,固無論矣。
(9)《珍珠囊》:大補血虛不足,通血脈,益氣力。
(10)王好古:主坐而欲起,目無所見。
(11)《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
(12)《本草從新》: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聰耳明目,黑發烏須。又能補肺陰,上久瀉,治勞傷風痹,陰虧發熱,千咳痰嗽,氣短喘促,胃中空虛覺餒,痘證心虛無膿,病後脛股酸痛,產後臍腹急疼,感證陰虧,無汗使閉,諸種動權,壹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為壯水之主藥。
關於熟地黃和生地黃對血管內血栓形成綜合征作用的藥效比較表明:中國產的豬膽狀的粗熟地黃能夠強烈抑制肝臟出血性壞死竈及單純性壞死。而熟地黃抗凝血酶的作用較弱。應用纖維蛋白平板法通過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作用探討對纖溶系統的活化作用,發現熟地具有活化作用,而生地黃無此作用。亦有報告認為,地黃炒炭前後均有止血作用,且地黃制炭後止血作用並未增強。對生地黃、熟地黃、生地炭、熟地炭的水煎液止血效果進行分析,結果無顯著性差異。
實驗發現: 懷慶熟地黃水煎劑灌服,能使甲亢型陰虛大鼠的體重減輕得以緩解,24小時飲水量及尿量明顯減少,血漿T3、T4濃度水平有顯著改善(即T3降低、T4升高)及AD(血漿中醛固酮)水平明顯升高。證明其確有較強的滋陰作用。並初步認為,熟地滋陰補腎的作用與改善體內AD水平有關。
(13)《本草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又雲:“虞搏《醫學正傳》雲:生地黃生血,而胃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黃補血,而痰飲多者服之恐泥膈。或雲:生地黃酒炒則不妨胃,熟地黃姜汁炒則不泥膈,此皆得用地黃之精微者也。
熟地黃水煎劑給小鼠灌服,可明顯增高動物血清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血清中過氧化脂質的含量。可使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有壹定程度的升高,但無統計學的意義。對血中過氧化氫酶活性無影響。
熟地黃對大鼠部分臟器蛋白質代謝有壹定作用。熟地黃口服具有抑制上皮細胞有絲分裂的作用。
實驗表明:以熟地黃為主藥的六味地黃湯對正常小鼠除可增加體重、延長遊泳時間外、增強體力外,還能降低N-亞硝基肌氨酸乙酯引起的小鼠前胃鱗癌的誘發率, 使接受化學致癌物的動物脾臟淋巴小結生發中心增生活躍,在接種移植性腫瘤的初期可增強單核巨噬系統的吞噬活性, 提高荷瘤動物血中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似可延長荷瘤動物的存活時間。
⑴ 熟地黃延緩小鼠衰老的作用
熟地黃20%水煎液每日灌胃0.3ml***45天,處死取血,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過氧化脂質(LPO)的含量。結果熟地黃可增強GSH-Px活性和降低血清中LPO的含量,與對照組相比較分別為P<0.05和P<0.01。
⑵ 對甲亢型陰虛大鼠的影響
用三碘甲腺原氨酸(T3)給予大鼠造成陰虛模型並給於熟地黃水煎液3ml(70%濃度),***6天,然後測定各數據。結果正常對照組與給藥組相比,用藥前後無論是體征、體重改變、24小時飲水量與尿量以及各相關激素:T3、甲狀腺素(T4)和醛固酮(AD)的血漿濃度均無顯著差異(P>0.05)。但造模以後,陰虛組和正常組相比,則有非常顯著變化,如興奮好鬥,體重減輕,24小時飲水量及飲量增加,T3濃度升高,T4、AD濃度降低等。而陰虛大鼠給以熟地黃後上述癥狀及各項指標均顯著改善,趨於正常(和陰虛組相比)。如陰虛加熟地黃組和陰虛組相比,血漿AD濃度顯著升高(P<0.05),24小時尿量顯著減少(P<0.01),提示熟地黃具有滋補腎陰的作用與改善體內AD水平有關。陰虛給藥組血漿中T3、T4濃度明顯改善(T3濃度降低,T4濃度升高),並趨於正常。表明熟地黃不僅能通過對全身性的調節作用,改善陰虛癥狀,並能對異常的甲狀腺素狀態起調節作用。另外陰虛給藥組和正常組相比,在體重改變、24小時飲水量、血漿T3、T4濃度等方面,仍顯著未達到正常水平,均有極顯著差異(P<0.01)。這表明,雖然陰虛給藥組和陰虛組相比,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改善並趨於正常,但未完全恢復到正常。說明熟地黃的作用還是有局限性。
⑶ 熟地黃補血作用的實驗觀察
生、熟懷地黃制成1:1水煎劑灌胃給於小鼠觀察對失血性貧血、造血幹細胞和骨髓紅系造血祖細胞CFU-E生成的影響。結果:生、熟懷地黃對失血性小鼠有明顯的作用,給藥8天後,特別是熟地黃組恢復較快,已基本恢復,RBC和Hb計數與對照組比較P值分別為0.001和0.01。生、熟地黃對造血幹細胞亦有壹定的增殖、分化作用,似可說明地黃補血作用與造血幹細胞促進血細胞的產生有關。對小鼠骨髓紅系造血組細胞的生成:生理鹽水組紅系集落(個數)為52.4±18.41,生地和熟地組分別為60.2±19.44與125±20.45(P<0.05)。提示地黃補血作用與骨髓造血系統亦有密切相關的作用。
⑷ 地黃炒炭後對止血作用的影響
對生地黃、生地炭、熟地黃、熟地炭,分別制成每100ml煎液含生藥100g或含炭藥33g制劑。各樣品按0.8ml/20g劑量灌胃給於小鼠,從左眼內眥、球後靜脈叢取血,統計凝血時間並與生理鹽水組進行比較。結果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地黃用於止血似不需要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