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護理質控檢查如何實施

護理質控檢查如何實施

壹、護理質量評價的目的及內容 (壹)評價的目的與原則  1.目的  ①可以衡量工作計劃是否完成,衡量工作進展的程度和達到的水平。  ②檢查工人作是否按預定的目標或方向進行。  ③根據提供護理服務的數量、質量,評價護理工作需要滿足病人的程度、未滿足的原因及其影響的因素。為管理者提高護理質量提供參考。  ④評價指標和批準的確立是質量控制的主要形式和護理的指南。  ⑤通過評價工作結果,可以肯定成績,找出缺點和不足,並指出今後的努力方向。也可通過比較,選擇最佳方案,如選用新技術、新方法等。  ⑥可檢查護理人員工作中實際缺少的知識和技能,為護士繼續教育提供方向和內容。   2.原則  (1)評價應是實事求是的。評價應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將實際執行情況與原定的標準和要求進行比較。這些標準必須是評價對象能夠接受的,並是在實際工作中能夠衡量的。  (2)對比要在雙方的水平、等級相同的人員中進行,就是所定標準應適當,不可過高或過低。過高的標準不是所有的護士都能達到的。  (二)護理質量評價的內容  護理工人作質量控制的對象主要包括護理工作的質量和護理人員的質量兩個方面。根據控制糾正措施作業環節不同的分類方法,控制內容包括:對護理工作的基礎質量(屬前饋控制,也可稱背景或要素質量)、過程質量(屬現場控制,也稱環節質量)、結果質量(屬反饋控制,也稱終末質量)進行控制,對護理人員的素質質量(屬前饋控制)、行為質量(屬現場或環節控制)、結果質量(屬反饋控制)進行控制。  1.護理人員質量評價  定義:即對執行護理工作的人員進行定期的正式的評價,考察其完成護理工作的情況。  護士工作的任務和方式是樣化的。因此在評價中應從不同方面去進行。如護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完成任務所具備的基礎知識,與其他人壹起工作的協調能力等。近年來,對護理服務的評價多註重護理人員的基本條件和素質、護理服務的效果、護理活動過程的質量等方面,或將幾項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  (1)素質評價 評價系統應重視人員的基本條件、基本素質、各人能力的評價。如人的積極性、堅定性、首創精神、道德修養、心理素質、工作態度等。這種評價壹般應多次反復進行,而不應壹次評價後即作結論,同時應結合其他評價內容進行考慮。  (2)行為評價 對護理人員護理服務中的行為進行評價,即註意護理人員現實工作做得如何,例如護理操作程序的執行是否符合標準,在醫囑執行過程中有無錯誤等。評價標準註重護理人員的服務行為,觀察護士在各個環節上的行為質量。這種評價的優點是可以給護理人員以具體的標準、指標,有利於工作質量的提高。缺點是評價過程太浪費時間,評價內容局限在具體人物範圍內,比較狹窄,而且只能評價在崗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  某病房對責任護士任務的執行情況評價為:評價項目評價等級及格需改進達到標準超過標準出色1.執行醫囑情況     2.掌握病情變化情況     3.基礎護理是否落實     4.儀器運轉及維修記錄       (3)結果評價 是對護理人員護理服務結果的評價,可以使護理人員明確該項工人作的具體要求。但在實際中由於很多護理服務質量不容易確定具體標準、數量及測量的標準,尤其是病人的臨床護理結果取決於多種因素,有些結果也不是短期能反應出來的,所以結果評價較為困難。因此,該評價方法較少單獨使用,可以采用綜合性評價的方法,以全面評價護理質量。  (4)綜合性評價 即用幾方面的標準綜合起來進行評價,凡與護理人員工作結果有關的活動都可結合在內,如對期望達到目標、行為舉止、素質、所期望的工作結果、工作的具體指標要求等,進行全面評價。  2.護理質量的評價  有三種主要類型:  ①基礎質量:即建立在護理服務組織結構和計劃上的評價內容,著重在執行護理工作的背景方面,包括組織結構、人員配備、資源、儀器設備等,可以影響護理工作質量的條件。如護理部管理質量標準就屬於這壹類。  a.環境:如病人單元是否安靜、整潔、舒適、安全。  b.人力安排:根據病情需要,護士長是否在人員配備上做出了合適的安排,包括人員構成是否合適,人員質量是否符合標準等。  c.器械:設備是否處於正常的工作狀態,要根據客觀的標準數據來計量。如氧氣瓶內壓力、備用消毒物品使用期限、藥品及物質基數等。  d.病房結構,表格記錄,規章制度的制定情況:病房布局是否合理,病人床位的安排合適與否以及護理文件的書寫制度是否明確等。  這些都是護理服務要素方面的標準,這些內容是提供高質量護理的重要保證。  ②過程質量:評價護理活動過程是否達到質量要求。其中包括:  a.執行醫囑的準確率:如差錯次數,臨床醫囑的執行是否及時等。  b.病情觀察及治療結果的觀測:如體溫、脈搏、呼吸的測量時間、病情記錄,危重病人觀察項目、觀察時間及各種疾病特殊觀察要求等。  c.對病人的管理:如生活護理、飲食及晨晚間護理、醫院內感染管理及消毒隔離。  d.對參與護理的其他醫技部門人員的交往與管理:如病人X線透視預約,各種標本管理,對衛生員及配膳員的管理等。  e.護理報告及各種文件書寫質量。  f.應用和貫徹護理程序的步驟和技巧:包括評價貫徹落實護理程序每個步驟的質量並應對護理病歷做出評價。  g.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的情況:如術前、術後、出院病人的教育,服藥知識,衛生習慣,飲食營養的指導等。  此外,也可按三級護理標準來評價護理工作的質量。  ③結果質量:即評價護理服務的最終結果。如病人傷口的護理情況,是否保持幹燥;反映護理服務效果的褥瘡發生率,輸血輸液事故發生率,靜脈穿次壹次成功率,護理差錯事故發生情況,壹級護理合格率,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陪住率等。這是從病人角度評價所得到的護理效果與質量。  護理結果的標準選擇和制定,影響的因素比較多,有些結果不壹定說明是護理的效果,它還與其他醫療輔助診斷、治療效果及住院時間等綜合因素有關。  護理服務結構、過程、結果三方面綜合性評價,基本上反映了護理質量。目前,衛生部制定的對各級各等醫院護理的評審標準,即屬於綜合性評價標準體系。  以上三個方面的質量標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反映了護理工作的全面質量要求,三者之間的關系是:進行護理要素質量評價,可掌握質量控制的全局;具體護理過程環節質量評價,有利於落實措施和保證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終未護理結果質量評價,可反饋控制護理質量。  二、護理工作質量評定過程  (壹)評價的組織機構及方法  建立完善的質控組織是護理質量管理中至關重要的問題。醫院護理指揮系統即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的三級行政管理系統,也是醫院的護理質量控制系統。也可根據醫院規模的大小,選派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士長組成質控小組,經常深入基層,直接獲取護理工作信息,向護理部反饋。所采用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兩類:  1.垂直控制與橫向控制相結合的方法。護理部主任對科護士長,科護士長對護士長,護士長對護士,自上而下層層把關,環環控制,即為垂直控制。如逐級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考核,護理部堅持日夜查崗制度,節假日查房制度,各類質量檢查制度等;科護士長負責所屬科內病區護士長的護理質量及病區管理質量控制;護士長負責對每個護理人員工作質量控制,把好醫屬關、查對關、交接關、特殊檢查診療關等。由於護理工作質量受人際之間、部門之間、科室之間的協調關系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橫向關系因素的質量控制如醫護之間的質量控制、病房與藥房、化驗室等醫技術部門和後勤部門的質量控制,均對護理質量控制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只有做到垂直質量控制與橫向質量控制緊密結合,才能使質量控制完善而有效。  2.預防性控制與反饋控制相結合的方法。預防性控制又稱事先控制、前饋控制,是面向未來的控制,是防止發生問題的控制,是管理人員在差錯發生之前即運用行動手段對可能發生的差錯采取措施進行糾正,如有計劃地進行各層次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職業道德教育、技術操作培訓,制定護理差錯事故防範措施,制定護理文件書寫標準,制定消毒隔離措施等,均為預防性質量控制。  反饋控制又稱回顧性質量控制。這類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執行結果,並與控制標準相比較,針對已經出現或即將出現的問題,分析其原因和對未來的可能影響,及時糾正,防止同類問題再度發生。例如護理質量控制中的褥瘡發生率、護理嚴重差錯發生次數等統計指標,即屬此類控制指標。反饋控制有壹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它把重點放在執行結果的考評上,目的在於避免已經發生的不良後果繼續發展,或防止再度發生。  (二)護理質量評定的程序  質量評定是壹個復雜的活動過程,也是壹個不斷循環和逐步提高的過程。可按以下程序進行評價:  1.產生標準  制定標準,確定有關的評價信息,確定信息收集方法和途徑。  2.衡量成效  收集評價信息,匯編與分析信息,對照標準評價信息。  3.糾正偏差 進行判斷,提供適當的輸出及檢查評價循環。  (1)產生標準評價標準的產生是關健的步驟。評價標準壹般由評價人員根據評價的目的制定。在護理工作中,評價標準多以計劃目標和護理工作質量標準為衡量標準。理想的標準應該是詳細說明要求的行為情況或看得見的成果。就是:①數量、程度、狀況簡明具體。②具備的條件適當。③有客觀評價方法,可以測量。④明確易懂。⑤反映患者需求與護理實踐。  (2)鑒別與收集信息  確定所要評價的內容後,要收集能夠反映此項工作狀況的信息和數據,如從護理病例中查找護理程序執行的信息,從現場檢查實物或觀察護理技能中查找有關基礎質量的信息,通過觀察護士操作過程獲得過程質量或護士行為的信息。明確信息及來源之後,即可確定收集信息的工具,例如評價表,要列出評價項目、要求等,對所選信息應具有可集性,要便於操作。  (3)信息與標準比較  將收集到詳細資料與標準對比,完成多少,未完成多少、結果怎樣。  (4)判斷分析  實施結果與標準比較後,要對實際工作結果做出判斷,可以用完成指標的百分值來表示,也可以用不同的等級來描述。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衡量,不僅要對評價所需數據進行闡述,對評價結果分析要客觀,而且還要對壹些影響因素予以說明,以便在今後評價工作中確立標準時加以註意。  (5)適當反饋評價的目的是改進工作,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因此,應充分利用評價結果,不應是形式主義的無效評價。應提供適當的反饋,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與交流,以利於激勵護理人員,提出糾正措施和改進方案,推進護理工作的進行。

  • 上一篇:感冒了,感冒了,咳嗽了可以吃什麽?感冒感冒咳嗽快怎麽治?
  • 下一篇:開小餐館需要什麽營業執照?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