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氣的密度(1.293g∕L)略大。
2、它不易溶於水,在室溫下,1L水中只能溶解於約30mL氧氣。
3、在壓強為101kPa時,氧氣在-183°C時變為藍色液體,在-218°C時會變成淡藍色雪花狀的固體。
4、氧氣變為液體是因為加了足夠大的壓強使它形態發生變化,固態氧也是加了很大的壓強。
壹、液氧(常用縮寫LOX或LO2表示)是液態的氧氣。它在航天,潛艇和氣體工業上有重要應用。
1、液氧為淺藍色液體,並具有強順磁性。它的主要物理性質如下:通常氣壓(101.325 kPa)下密度1.141 g/cm?,凝固點50.5 K(-222.65 °C),沸點90.188 K(-182.96 °C)。
2、液氧具有廣泛的工業和醫學用途。工業上制造液氧的方法是對液態空氣進行分餾。液氧的總膨脹比高達860:1,因為這個優點它在現代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和軍事方面。
3、由於它的低溫特性,液氧會使其接觸的物質變得非常脆。液氧也是非常強的氧化劑:有機物在液氧中劇烈燃燒。壹些物質若被長時間浸入液氧可能會發生爆炸,包括瀝青。
二、固態氧,是指固體形態的氧氣。
1、但通常所說"固態氧"並不是氧氣晶體,而是過碳酸鈉、穩定劑、增效劑制成的白色或彩色顆粒狀增氧劑。
2、增氧劑在水中能反應生成大量氧氣,在短時間內能快速、持續地保持水中的高濃度氧含量,可以對池塘的中部及底部進行增氧。對水生動物的養殖以及抑制厭氧菌生長都有很好的功效。
3、固氧、固態氧形成於正常大氣壓的54.36K(-218.79°C)以下。固態的氧氣由於吸收紅色光,像液氧壹樣,是淺藍色透明物質。 氧分子因它在分子磁化(molecular magnetization)上與晶體結構、電子排布、超導電性的關系而受到關註。氧分子是能承載磁矩的唯壹的簡單雙原子分子(通常情況下縱使所有分子也只有少數能夠如此)。它被認為是"受自旋控制(spin-controlled)"的晶體,並因此展現出不尋常的磁性規律。在極高壓下,固氧從熱絕緣材料變成金屬的形態;而在極低溫下,它甚至能變成超導體。對固氧的結構研究始於19世紀20年代,目前,已確定六種涇渭分明的晶體相。固氧的密度從α相的約21 cm/mol,到γ相的約 23.5 cm/mol 。
4、通常我們所說的固態氧並不是固態的氧氣,而是由過碳酸鈉、穩定劑、增效劑制成的白色或彩色(經染色而成)顆粒狀增氧劑。增氧劑采用特殊圓柱形顆粒設計,能夠直接沈入池塘底部,與水反應後產生大量氧氣,迅速增加水體溶氧,並能長時間維持水中的高溶氧;在池底產生大量微小氧氣氣泡上升的過程中,能有效的溶解到水體中,對池塘底層和中下層水體進行增氧,達到"立體增氧"的效果,真正有效解決了底層缺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