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不知道答案是什麽,直到妳真正經歷了這壹刻。
此前,壹篇名為《生死之間,壹位記者有話對妳說》的網絡文章在各大社交媒體流傳,引發網友熱議。遼寧壹名乘客講述了在沈陽飛往北京的航班上突發腸梗阻,卻沒有得到有效搶救的故事。事件的關鍵詞是:突發腸梗阻→給機組搶救→落地後遲遲不開艙門→沒人幫忙擡救護車→轉了好幾家醫院才確診手術→確診為腹疝,切除了0.8米小腸。
雖然整個過程坎坷,但幸運的是,沒有人受傷。
雖然責任尚未塵埃落定,但“飛機上突發疾病怎麽辦”這個問題確實讓大家心裏壹緊。
80年代中期的美國,每年約有10人在大型客機飛行過程中死亡。據統計,每年約有100名乘客因飛行中的醫療問題而致命。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經常乘坐飛機,其中許多人是病人。美國航空公司是第壹家提供心臟除顫器和高級醫療急救包的公司。1997以來,已搶救心臟驟停乘客10余人,存活率38%。雖然看起來不高,但比美國城市的存活率要高很多,美國城市的存活率都在5%以下,而這壹切都發生在萬米高空。
航空突發事件是指民航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旅客或機組人員突發的緊急情況。例如,頭暈是最常見的飛行疾病,尤其是長途飛行。因為久坐後血液容易滯留在下肢,壹旦起身就會頭暈,甚至暈倒。這壹刻,是考驗機組和航空公司應急處理能力的時刻。
如果情況較輕,在壹些幫助下,大部分頭暈可以恢復。但是很多重疾並不是這麽簡單。
空中急救不同於日常的醫療急救。當空中出現緊急情況時,即使是簡單的現場急救也會顯得尤為重要。
遇到乘客緊急情況,航空公司應該怎麽做?
1、?先開車去機場急救中心尋求幫助;
2、?急救中心找出飛機的位置,然後通知駕駛員最近的降落機場;
3、?地面醫生通過語音連線了解患者情況,指導機上人員如何搶救;
4、?如果飛機上配備了先進的醫療設備,比如自動體外心臟電擊設備,現場急救可以挽救更多的病人。
坐飛機要警惕哪些異常情況?
胸部、腹部或頭痛、昏迷、呼吸音消失、身體長時間不活動、面部和嘴唇顏色異常變化、出現痛苦表情、面部和軀幹出汗、衣服和地面異常潮濕、呼吸急促或氣喘震顫、突然跌倒或身體疲勞、呻吟、微弱的呼救或呼救動作、異常氣味等。
如何判斷急診病人的生命體征是否正常?
呼吸、脈搏、血壓、心率、意識狀態和瞳孔變化都是有用的參考。
☆?如果病人能正確回答問題,說明意識還是清醒的。
☆如果患者仍然對顫抖有反應,但不能正確回答問題,則證明患者的意識仍然存在,只是病情更嚴重。
☆如果患者完全沒有反應,說明患者已經失去意識,病情非常嚴重,需要立即搶救。
☆若患者意識喪失,大動脈呼吸、脈搏消失,可初步判斷患者屬於猝死,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迅速開展搶救。
☆如果患者出現劇烈疼痛、出汗、面部色變,多為疼痛相關疾病,如心絞痛、結石等,根據患者病史進行診斷。
☆如果患者呼吸困難,張口擡肩,多為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肺氣腫、突發性氣胸等。
☆如果患者心慌、胸悶、疼痛、氣短,有多少屬於心臟病,比如冠心病。
☆如果患者出現頭暈和劇烈頭痛,應考慮高血壓危象的可能性。
☆如果患者出現噴射性嘔吐、劇烈頭痛、肌張力增高、馬上昏迷等癥狀,多屬於腦出血等疾病。
但需要註意的是,由於疾病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任何時候都不可掉以輕心。如果出現異常癥狀,需要從頭到尾仔細觀察,及時調整治療方法。
如何在飛機狹小的空間裏進行急救?
考慮到飛機上的空間比較狹小,無法為救護車提供足夠的空間。很多疾病都要在患者座位上進行,盡量減少患者的移動,以免對患者的病情造成不利影響,比如心肌梗死。
很多癥狀較輕的患者,服用壹些藥物可能會有所緩解,不需要特別護理的疾病,原則上也應該在座位上完成。
如果病人生命垂危,必須馬上搶救,需要更大的空間環境,比如猝死的心肺復蘇,需要挪到更寬敞的位置,比如飛機前部(震動輕,受氣流影響小,搶救設備容易調配。飛機落地後,後續救援可快速部署,交通便利)。同時,必要時應調整乘客座椅,為救援騰出更多空間。
溫馨提醒:如有此類情況,請謹慎乘坐飛機。
1.患有糖尿病(需要胰島素治療且病情控制不穩定)、高血壓、動脈硬化、靜脈炎的老年人;
2.心肌炎、心肌梗死後1個月內,腦血管意外後2周內;
3.預產期在4周以內,或預產期不確定但已知為多胎或預產期並發癥;
4.14天內出生的嬰兒;
5、嚴重肺結核空洞、肺心病伴肺功能不全、先天性肺囊腫;
6.近期患有自發性氣胸的患者或近期做過氣胸造影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
7、重度中耳炎,伴有咽鼓管阻塞;
8、急性鼻竇炎、固定頜骨手術;
9.大縱隔腫瘤、特大疝、腸梗阻患者;顱腦損傷伴顱內壓增高和顱骨骨折;
10,脊髓灰質炎患者,脊髓灰質炎患者;
11、?患者出現大咯血、吐血、出血、嘔吐和呻吟癥狀;
12,最近做了手術,傷口還沒有完全愈合;
13,癌癥晚期患者;
14,重度貧血;
15,患有傳染病,面部或體外有嚴重損傷。
最後,讓我們來看壹組報告:
2005年底,由全國40個幹線機場和旅遊城市機場建立的“民航運輸機場應急救援合作網絡”正式投入運行。業務範圍覆蓋全國23個省40個城市和地區。需要乘坐飛機的患病旅客,只需聯系當地機場的醫療急救部門,即可通過協同網絡享受登機、到達乃至全程醫療救治服務。對於需要出境的患者,也可以幫助聯系專門渠道辦理安檢、海關、邊防、衛生檢疫等相關檢查手續。
2010年底,上海寶山區CPPCC醫療衛生界人士謝艷萍乘坐南寧至上海的航班,在同機遇到突發情況。謝艷萍委員憑借自己的專業經驗,與空乘人員聯手對患者進行搶救,最終將患者轉危為安。在救援過程中,謝委員發現飛機上只配備了血壓計、聽診器、吸氧設備、註射器、葡萄糖註射液、地塞米松註射液等少數急救物品。經向空乘人員了解,航空公司大多是這種情況。多年從事壹線醫療工作的謝艷萍認為,如果配備上述急救物品,如果實施壹些簡單的空氣處理,還是可以應付的。壹旦遇到重癥急診患者,他們會束手無策,往往會讓患者錯過最佳搶救時機。謝艷萍委員建議,民航航班應配備以下物品:壹是手掌大小的血糖儀和試紙,能立即查出壹些病因,提高用藥的準確性;二、靜脈留置套管針保證了顛簸飛機上靜脈輸液的成功率;三、急救藥物,除現有藥物外,應增加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生理鹽水註射液等急救藥物。
2065438+2005年7月,首屆中國民航應急救援管理體系建設研討會在首都機場醫院召開。研討會透露,今年啟動的首都機場醫院改擴建計劃中,將有1,000平方米的空間用於民航應急救援基地建設。今後,將在完成教學計劃和臨時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全面啟動民用機場心肺復蘇和自動體外除顫器培訓,逐步提高綜合指揮能力和現場處置能力。
最後,蝌蚪君真心祝福大家壹路平安。?
蝌蚪註:
自動體外心臟電擊設備:自動體外除顫器(簡稱AED)。
這是目前治療心室顫動(心律不齊)最有效的機器,大小和飯盒差不多。心室顫動發生時,心臟短路,內部電流使心跳開始不規律,甚至出現致命的電流混亂。如果AED能迅速實施電擊,成功率是很高的。但如果在10分鐘內失效,心肌就會因為得不到氧氣而死亡。
-
參考資料:
《航空突發事件現場急救》,田慧明、焦海明,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急救中心,第29卷第4期,哈爾濱醫學,2009;
飛機上的醫療急救,林誌安,健康視覺,1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