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豆腐簡介

豆腐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詞典:豆腐 2.1 起源 2.2 拼音 2.3 來源 2.4 制法 2.5 性味 2.6 經絡 2.7 功用主治 2.8 食譜 2.9 摘錄 1 中醫豆腐方 2 中醫豆腐中成藥 3 中醫古籍中的豆腐 * 豆腐藥性介紹 1 拼音 Dòu Fu

2 *字典:2.1 起源

《本草經疏》

2.2 拼音

Dòu Fu

2.3 來源

Dòu Fu

2.3 起源

Dòu Fu

為豆科植物大豆的種子加工而成。起源

《本草圖經》

2.2 拼音

Dòu Fu

2.3 來源

豆腐是豆科植物大豆的種子加工而成的制品。

2.4 制作方法

壹般用黃豆在水中浸泡壹天左右(夏季可縮短浸泡時間),待黃豆變肥後,用水磨碎,再過濾去渣,然後下鍋煮成豆腐漿,再點上鹽鹵或石膏,即成豆腐花,然後用布包起來,擠出部分水分。

2.5 口感

味甘,性涼。

①《本草圖目》:"寒"。

②寧遠《食鑒本草》:"味甘,平。"

⑧《隨息居飲食譜》:"甘,涼"。

2.6 經絡

《本草求真》:"入脾、胃、胃經:"入脾、胃、大腸經"。

2.7 功用主治

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主治目赤、消渴、泄瀉;解硫黃、焦酒之毒。

①寧遠《食鑒本草》:"寬中益氣,和脾胃,下大腸濁氣,除脹氣"。

②《綱目》:"清熱散血"。

③《醫林改錯》:"清肺熱,止咳:"清肺熱,止咳,除痰"。

④《本草求真》:"治胃火震蕩,內熱蒸騰,癥見消渴,脹滿。並治赤足跟腫痛。"

⑤《本草求真》:"解硫黃毒。"

⑥《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

2.8 附方

①治靜瀉:白豆腐醋炒食之。(《普濟方》)

②治飲燒酒過多,遍身紅紫欲死,心下尚溫:熱豆腐片,貼遍身,寒即變,醒即止。(姚克誠《食物本草》)

2.9 節選

《*大辭典》

所用中藥豆腐方麻幹豆腐湯

(打碎)、法半夏 6g(打碎)、杏仁 6g(打碎)、豆腐 1 小塊。功能與主治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主治痰熱阻肺,咳嗽痰多。

痰毒頂

克《串雅補遺》卷壹:方名:痰毒頂 組成:白文5錢(用豆腐壹大方,在池中央挖壹水池,放文於池中,以原豆腐蓋之,煮 ...

杖酸珍珠

gchuāngzhēnzhūsǎn 方義:珍珠:珍珠(入豆腐中,煮至豆腐起蜂窩時取出,研末) 乳香(去油) 海螵蛸(去皮) ...

鬼頭頂

拼音:guǐtóudǐng處方:鬼頭頂:白字五錢(用豆腐1大方,中間挖壹水池,將白字放入池中,蓋上原來的豆腐,再煮1炷水,使豆腐更舒服)。

二妙丹

會通》卷四:二妙丹:處方》:明穿心蓮2兩,蘭膏2錢,豆腐1塊(厚4寸,方4寸)。功能與主治:主痘疔。用法用 ...

更多處方用中藥豆腐

用到中藥豆腐 中藥癲癇馬寶散

1方:麻沸散 600g 琥珀 30g 龍涎香 30g 珍珠(豆腐燒) 3g 牛黃 15g 制法:以上五味,分別研為細末,...

白氏眼藥

白景玉眼藥的別名。別名:白氏眼藥。成分:珍珠(豆腐燒)15克,麝香7.5克,熊膽60克,冰片506...

醒腦復神丸

沈香 5g 僵蠶(炒) 2.5g 豬牙皂 5g 冰片 5g 珍珠(豆腐制) 7.5g 大黃 5g 制法:以上三十六味,除冰片、麝香、熊膽外,共研細末。

十寶丹

十寶丹的組方為牛黃、珍珠母、麻勃各三分,珍珠(入豆腐煮去油,另研)六分,冰片半分,人指甲(陰陽瓦片上 ...

六靈丹

藏:封存。註:珍珠的炮制取珍珠用布包好,放入豆腐中,煮3~4小時,取出,曬幹。江西省藥品檢驗中心從...

更多中成藥應用於中藥豆腐

豆腐見於古書《本草綱目拾遺》:[卷八《谷部》】腐

漿、沫、渣、皮、乳、鍋巴、泔、麻腐瀕湖綱目》中豆腐集註:腐皮可入食,而漿乳皆留。而麻腐亦可作,...

《濟水沈香良方》:外科附錄》

小便半鬥,入甕炙滾,薰三四次去。治腿腫重豆腐渣壹斤,板豬油四兩,搗爛敷之,有臭水出即消。治諸漏鳳...

《本草求真》:[上編卷七食】豆腐

(使釀)瀉胃火過盛生冷及動豆腐(專治脾胃大腸)。以豆磨。加石膏和或鹵成而成。其性不溫。故書中均有...

《本草綱目》:[谷部》卷二十五《谷四》)豆腐

(《日用篇》)集解時珍曰: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等,皆...

  • 上一篇:壹種藥
  • 下一篇:惠書敬悉,遲復為歉,書不盡意,余言後續.諸不具陳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