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教授解釋說,由於遊泳池壹般都是用消毒劑消毒的,所以會比較難傳播壹些通過火分泌物傳播的性病和皮膚病。因為患者的分泌物通過水流到達健康人需要壹定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病菌會在消毒劑的作用下被殺死,到達健康人的病菌數量和活力都不多,所以感染的機會不大。但如果帶菌患者與健康人接近,在遊泳池中與消毒劑短暫接觸後病菌到達健康人,則可能感染性病和皮膚病。
皮膚病患者不宜去遊泳。
遊泳池是公共場所。因此,患有淋病、足癬、毛囊炎等皮膚病的患者不要在遊泳池遊泳,防止病菌傳播,同時也防止他人的病菌導致自身疾病加重。
專家建議在遊泳池預防疾病
皮膚破了就不要去遊泳。
因為大部分皮膚病都是接觸性感染,如果健康人的皮膚破損,在水中浸泡壹段時間,皮膚的角質層就會軟化,容易吸引異物。此時遊泳會增加被泳池內他人攜帶的病菌或泳池本身攜帶的細菌感染的風險。
不要在遊泳池裏呆太久,遊完泳後要馬上洗澡。
遊泳池裏含有很多物質,包括病菌、細菌、別人的分泌物等。因此,遊泳後壹定要馬上洗澡,將殘留在身上的細菌、病菌、消毒劑清理幹凈,以降低患皮膚病的風險。
清潔時不要篩選強堿性的乳液,也不要過分依賴乳液。
很多人為了達到消毒的效果,習慣在遊泳後的沐浴中使用強堿性洗液。但毛教授指出,在遊泳過程中,壹方面水會對皮膚產生脫脂作用,另壹方面遊泳池中含氯的消毒劑也會對皮膚產生枯燥的作用。此時如果使用強堿性的乳液產品,會對皮膚造成傷害,所以要盡量選擇較溫和的乳液或沐浴產品。如果有濕疹和皮炎,清潔後要停止使用比平時稍強的潤膚劑進行清潔。同時,毛教授建議,有些洗液、洗浴用品雖然能起到殺菌作用,但千萬不要作為消毒劑或藥物使用,更不要以為洗完就安全了。如果情況不溫,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