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在城市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中,園林植物有幾種形式。

在城市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中,園林植物有幾種形式。

1綠地的功能

1.1美化功能

街道綠地掩蓋了裸露的地面,映襯著亭臺樓閣、山石、水體,展現著城市的田園風貌,襯托著現代城市的華麗空間、繽紛色彩和審美效果,給人壹種寧靜的感覺,使人心胸開闊,心曠神怡,無拘無束,陶冶情操。

1.2生態功能

首先是改善氣候。街道綠地是很好的空調。城市裏有綠地的地方,溫度明顯比沒有綠地的地方低。這是由於綠色植物阻擋了陽光直射和蒸騰散熱。夏季綠化區溫度比非綠化區低3-5℃(冬季可提高2-4℃),比建築區低10℃左右。根據計算,綠化面積每增加1%,城市溫度可降低0.1℃。

二是凈化空氣。城市綠地和人的肝臟壹樣,具有排毒功能。大面積的樹木和草地可以阻擋氣候,從而降低風速,並將壹些汙染物沈降在空氣中。據測定,城市百貨公司空氣中的細菌率比公園高400倍,比林區高654.38+萬倍。森林地區每立方米空氣中有3.5個細菌,而人口稠密的城市則多達3.4萬個。

三是降低噪音。噪音對人體健康有害,已經成為城市的社會公害。40米寬的林帶可降噪10-15分貝,城市公園內的森林可降噪26-43分貝。在沒有樹的街道上,噪音比在樹木茂盛的街道上大5倍。

四是保護水土。綠地有密集的地表覆蓋層、地下樹木和草根層,因此具有良好的固土效果。據報道,只有1/4的草覆蓋區的土壤流失。據有關部門測算,每畝綠地平均蓄水量比裸地多20立方米左右。就1000萬畝而言,綠地面積無疑是壹個巨大的地下“水庫”。

第五個是人們需要的氧氣的生產者。人維持生命所需的氧氣是綠色植物吸收空氣中的CO2,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來。

1.3社交功能

壹是為居民提供休息空間。柔軟的綠色地毯給人壹種愉快的感覺。醫院、住宅區、公園、廣場等場所種植的綠地,是人們工作、學習、休息和下班後休養的場所,尤其適合占人口20-30%的60歲以上老人和10歲以下的兒童。

二是調節人體生理機能。現代社會,工作生活節奏加快,人的精神狀態高度緊張,需要在壹天的工作學習後放松壹下。優美的綠色環境和清新的空氣能有效防止病菌的滋生,綠色環境有利於高血壓、神經衰弱、心臟病患者的康復。

三是改善城市面貌和投資環境。壹個美麗、幹凈、綠色的現代化城市,不僅能大大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也能體現壹個城市的品位和精神文明。從而改善投資環境。大連的經歷就是壹個很好的證明。五年來,大連在城市環境建設方面投入51億元,比過去50年的總和還多。大連走的這條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道路,雖然壹開始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認為老百姓連房子都住不上,還搞什麽環境管理!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人提出什麽批評了,因為他們已經接受了這樣壹個觀念:環境好了,城市的檔次提高了,城市才有價值。因此,大連市政府認為,綠化、凈化、美化城市不僅是壹個環境問題,也是壹個經濟問題。

2城市綠化應遵循植物生理生態規律

2.1要遵循城市“宜居環境”的規律,做好城市植樹綠化的整體規劃和社區布局。現代城市的特點壹般是“三多壹少”,即人多、房多、車多,可利用的土地和公共空間少。那麽,為了給城市居民和遊客提供壹個良好的生活和休閑環境,就需要擴大綠地的面積,在有限的空間裏種植盡可能多的樹木和花卉。有限的土地和空間與日益增長的環境需求之間的矛盾,必須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來解決。通過營造城市森林來增加綠化帶和地塊,是現代城市規劃應該追求的目標之壹。在規劃範圍內能種樹、花、草的地方,也要做好社區規劃和詳細規劃,優化和美化整個環境,努力使城市植樹綠化的環境效益、生態效益和投入成本趨於市民滿意。

2.2遵循“植物群落”的生態規律,合理做好喬、灌、草的組合。喬木、灌木、草本、藤本、竹類都是植物界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有其特定的植物生態功能,在自然界中各有各的作用,其自身的內部功能不能相互替代。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應遵循植物群落的生理生態規律,即適樹而種樹,適樹而種樹,適草而種草,克服目前“貪洋”的片面心態,註重喬、灌、草的合理搭配,多種喬木,草坪用旺盛美觀的雜草,節省養護和澆水費用,提高綠化效益。

2.3應遵循“植物適應氣候”的規律,盡可能在適宜的季節和環境條件下生長。植物在長期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外界氣候、溫度、水分的節律性變化形成了自己的反應。樹木、花草壹般屬於高等植物,有發芽、生長、出芽、開花、結果、果實成熟、落葉、休眠生長發育等物候階段。人類只有利用、認識、了解這些物候階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壹般來說,在樹木休眠期移植樹木是明智的。在植物萌芽或高溫季節移植植物,會幹擾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尤其是落葉闊葉樹,不宜在開花放葉後移栽。因此,各城市應根據當地季節氣溫的變化規律,確定適宜的植樹綠化期。

2.4應遵循單株植物的生理平衡規律,盡量保持單株綠化植物適量的枝、根。目前,在城市植樹綠化過程中,移植樹木的“斷臂”和“斷頭”,客觀上嚴重損害了樹木本身的生長發育,延緩了其應有的綠化和遮陽效果。我們應該用植物生理學和生物學的觀點對待每壹株植物和每壹棵樹。在移植樹木時,要註意根據樹木的大小,保留適量的根,特別是盡可能多的保留細根和根毛,以便更好的吸收水分和養分。針葉樹移植應註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比例。為了提高成活率,應適當修剪樹冠下部的枝條,減少水分和養分的消耗。對於出芽的樹種,為了減少蒸騰,提高成活率,大量剪除枝葉,使其復壯,萌發新的活力。這種“剃頭”是必須的。總之,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珍惜和尊重樹木的生長和發展權利。

2.5應遵循植物“光合作用”的規律,盡量減少人工強光對城市樹木花草的不當幹預。現代城市中的綠色植物,無論是城市公園、街道綠地、街道綠化樹,還是居民屋頂的小花園,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進壹步分析城市園林綠化的區域尺度,都是異質的“引進斑塊”。這些斑塊更容易被註意到,所以它們很脆弱。令人擔憂的是,壹些城市管理者故意設置大功率射燈或彩燈在夜間進行照明,使其整夜發出綠光。殊不知,這種人為的炫目行為不僅直接形成了強光對植物的“脅迫”,還幹擾了植物正常的晝夜交替和生長發育。同時直接阻礙了生活在樹木、花卉、綠地中的鳥類和昆蟲的正常棲息和休眠,影響了植物與動物的和諧共處。因此,在城市園林綠化地區,應盡量避免人工供電,並設計和利用好自然環境因素——太陽能。

3綠色植物景觀設計原則

街道綠地植物景觀設計還應遵循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基本原則,即統壹、和諧、平衡、節奏、比例五大原則:

3.1統壹原則:又稱變化統壹原則或多樣統壹原則。植物景觀設計時,在樹形、色彩、線條、肌理、比例等方面應有壹定的差異和變化,以表現多樣性,但同時又要保持壹定的相似性,喚起統壹感,生動和諧。如果變化太多,整體會顯得混亂,甚至有些部分會覺得支離破碎,失去美感。過於復雜的顏色會讓人心煩意亂,迷失方向,但卻直截了當,不變,單調。所以要掌握在統壹中求變,在變化中求統壹的原則。

重復法最能體現植物景觀的統壹性。比如在行道樹的綠化帶裏,同種要等間距種植。同齡的樹,或者樹下種植的同種同齡的灌木,在這種精確的重復中最有統壹感。

3.2和諧原則:即協調對比原則。在設計植物景觀時,要註意相互聯系與配合,體現和諧的原則,使人有壹種柔和、平靜、舒適、愉悅的美感。找出相似和壹致的地方,把它們種在壹起,產生協調感。相反,差異和變化能產生對比效果,產生強烈的刺激感,形成興奮、熱情、奔放的感覺。因此,在植物景觀設計中,經常使用對比來突出主題或吸引註意力。

在色彩構成上,紅、黃、藍任意壹種原色與另外兩種原色混合,形成互補色,從而產生明、暗、冷、熱的對比色。兩者並列時,相互排斥,對比強烈,呈現出跳清新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題,烘托氣氛。例如,紅色和綠色是互補色,黃色和紫色是互補色,藍色和橙色是互補色。中國造園藝術中常用的常青樹中的壹點紅就是壹個例子。

3.3平衡原則:這是壹種植物搭配的布局方法。如果按照平衡的原則種植不同體積和質地的植物種類,景觀就會穩定悅目。比如色彩強烈、體積巨大、數量眾多、質地厚實、枝葉茂密的植物種類,給人以厚重的感覺;相反,顏色淺、體積小、數量簡單、質地柔軟、枝葉稀疏的植物種類,給人以輕盈的感覺;根據周圍環境,種植有規律均衡(對稱)和自然均衡(不對稱)。

3.4節奏感和節奏感原則:種植有規律的變化會產生節奏感。景觀構成中的節奏和韻律有很多,常見的有:單純的節奏;交替節奏;跌宕起伏,波折不斷;擬態節奏等。雲起竹徑被高聳的竹林所環繞。如果在50m或100m的距離種上壹棵高大的楓香,當妳沿著步道行進時,不會單調,反而會有節奏的變化。

3.5比例與尺度原則:比例與尺度是園林綠化構圖的基本概念之壹,直接影響園林綠化的造景與布局。比例是指園林景物的空間、造型、體量與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尺度是指景物與人的高度和活動空間的度量關系。

各種園林景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織的。不可避免的會在體型、身高等等方面互相比較,呈現出壹定的比例關系。壹幅比例勻稱的山水賞心悅目,景物大小適宜,主從分明。比例不當,感覺自然別扭,甚至淩亂。好的比例是使不同部分形成和諧整體的適當比例,但沒有確切的具體標準或數值來判斷。這就需要設計師通過長期的學習和修養,琢磨建築、繪畫和自然山川樹木,培養自己識別正確恰當比例的能力。只有布局的比例優美悅目,才符合園林風景的“美”的原則。要達到真正美的比例,就要符合比例定律。景觀的布局不能脫離實用的尺度,而要追求簡潔優美的比例。壹般來說,如果人工景物的尺度超過了人們習慣的尺度,就會使人感到壯美;如果尺度正常,自然親切;如果尺度小,那就清淡有趣。

北方城市綠地樹種選擇的4個原則

樹種的選擇是城市街道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綠化的主要材料是樹木,需要多年的培育和生長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樹種選擇得當,樹木生長旺盛,將充分發揮綠化效益。如果選擇錯誤,樹木長勢不好,就要多次更換樹種,城市綠化長期得不到改善,苗圃的育苗情況也會受到影響,既浪費時間又賠錢。我國北方城市綠地樹種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

4.1應基本符合森林植被區的自然規律。喬、灌、草相結合,

即本地區森林植被地理區域所展示的自然規律,我們應該參考郊區野生植被的走向來模仿自然,使植物在自然的生活環境中生長。城市綠化的主體應該是落葉喬木。這樣才能起到保護作用,美化城市,形成特色。另外,為了減少壹些落葉喬木產生的飛絮汙染,在選擇這類樹種(如楊樹、柳樹、桑樹)時,要註意選擇雄株。

4.2鄉土樹種為主,外來樹種為輔的原則。鄉土樹種對當地土壤和氣候的適應性強,具有地方特色,應成為城市綠化的主要樹種。以濮陽為例,由於濮陽地處華北平原,決定了市區的園林樹種只能適應北方氣候。為了擴大種源,積極引進壹些當地稀缺的、能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外來樹種。但必須先馴化引進,才能推廣應用。如枇杷、毛竹、美洲莢蒾等,已在我市引種馴化成功。

4.3選擇抗性強的樹種。抗逆性強是指抗病蟲害、不瘠薄、適應城市“三廢”的樹種。選擇這種樹作為城市的主要樹種,無疑會提升城市的綠化效益。而抗逆性強的樹種,樹勢、姿態、葉色、花期等都不壹定理想。因此,在選擇大量抗逆能力強的樹種的同時,也要選擇那些樹幹挺直、樹姿端莊、樹體美觀、枝葉繁茂、樹冠大、遮蔭強、花色艷麗的樹種,進行配置。這樣才能形成“五彩繽紛”的綠化效果。

4.4速生樹和慢生樹相結合。速生樹種早期綠化效果好,容易遮蔭,但壽命短,往往20-30年後就衰老了。慢生樹前期生長慢,城市綠化效果慢。北方地區由於冬季長,植物生長期短,選擇速生樹種會在短時間內形成綠化效果。特別是街道綠化,要選擇生長快、耐修剪、易移植的樹種。速生樹種容易衰老和早衰,可以通過樹冠更新和育苗來解決。選擇的目的是不斷選擇性狀優良的樹種,淘汰長勢差、抗逆性差、綠化美化效果差的樹種。

4.5栽培植物的配置原則。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通過各種植物配置,園林綠化具有相應的文化環境氛圍,形成不同種類的基於文化環境的人工植物群落。從而使人在各種主觀感受和宏觀環境之間產生壹種景觀感,即所謂“情景交融”,即人們通過感官接受植物群落傳遞的文化信息,使人產生情感,引起* * *聲和聯想。

4.6環境保護和健身植物配置原則。能產生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或治療疾病的能力,利用生態學合理分配群落。

5園林綠地的樹種選擇

由於其不同的功能、用途、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園林綠地在樹種選擇上也有自己的特點。

5.1公園和風景綠地:其樹種選擇應盡可能豐富多彩。按照大小喬木、大小灌木、宿根、地被和藤本植物的生態群落模式,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小氣候環境特點,充分利用鄉土樹種和成功的外來樹種,模擬自然,回歸自然。同時,在樹種的選擇上,也要考慮色調、季節、生長周期等因素,以保持良好的觀賞效果和景區較長的生命周期。

5.2道路綠地:由於道路上環境條件差,煙塵和有害氣體含量高,路面輻射強等因素,用於街道綠化的樹種應選擇樹冠大、濃蔭、幹燥度強、抗汙染能力強、耐修剪、病蟲害少、壽命長的樹種。比如行道樹可以用懸鈴木、懸鈴木、臭椿、垂柳、苦楝等樹種,可以起到更好的隔音滯塵效果。位於道路中間的隔離帶,可采用小灌木密植方式,選擇枝條粗壯、耐修剪、耐汙染的大葉黃楊、女貞、小葉女貞、月季花等植物,形成枝葉茂密、高度適宜的隔離帶,能更好地凈化空氣、降低噪聲;也可以使用抗性較強的花灌木,如木槿、紫葉李等樹種種植在隔離帶內,但要註意其視線的通透性和固定莖高的選擇,這樣也能起到較好的街道綠化效果。

5.3防護綠地:要註意選擇抗風性強、生長快、生長期和壽命長的樹種,最好是鄉土樹種:最好是尖頂或柱頂、葉片較小的樹種。比如楊樹、柳樹、水曲柳、檉柳都適合做華北地區的防風樹。

5.4庭院綠地:庭院綠化因其功能和用途不同,在樹種選擇上也有自己的特點。近年來,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植物吸收空氣汙染的凈化能力如下:

(1)在醫院和療養院,有針葉樹、黃櫨、大葉黃楊、合歡、刺槐、月季、廣玉蘭、桂花等。這些樹分泌的揮發性物質有很強的殺菌作用。

(2)在重汙染廠區,可根據空氣中有害物質的不同,選擇具有不同解毒功能的樹種,以降低空氣中有毒物質的含量。如抗性楊樹、臭椿、刺槐、大葉黃楊、丁香、旱柳、大棗、玫瑰、水曲柳、楓楊、連翹、榆樹、構樹、黃櫨、槐樹、油松、刺槐、側柏、金銀花、水曲柳、桃等。,有較強的SO2吸收能力;榆樹、紫椴、山楂、大棗、楓楊、文冠果、柳樹、臭椿、大葉黃楊、水曲柳、金銀花、落葉松(針葉樹中的落葉松是吸氯能力較高的樹種)等。棗、榆樹、桑樹、臭椿、旱柳、圓柏、側柏、白皮松、沙松、毛櫻桃、落葉松、泡桐、懸鈴木、大葉黃楊、女貞、櫸樹、垂柳等。吸收氟化氫的能力強;鉛吸收量高的樹種有桑樹和榆樹。

(3)含塵量高的工廠,可選擇滯塵性強的樹種,如榆樹、樸樹、木槿、廣玉蘭、女貞、大葉黃楊、刺槐等。

(4)噪聲較大的廠區可選擇隔音效果好的樹種,如雪松、柏樹、水杉、懸鈴木、垂柳、雲杉等。,減少噪音對人體的危害。

(5)在中小學和幼兒園,可以選擇更多的觀賞樹種,如觀莖、觀葉、觀花、觀果和壹些色彩豐富的植物,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在這些地方,要盡量避免使用帶刺、分泌有害物質的樹種,如紅小檗、夾竹桃等,以防不測。

(6)壹些最適合室內栽培的花卉植物,如巨竹,在夜間可以吸收大量的CO2。此外,仙人掌、仙人掌、箭葉和曇花,蘭科的各種蘭花,石蒜科的君子蘭、水仙、羊蹄甲等都有這種奇特的功能。美人蕉對SO2有很強的吸收能力。在室內放壹兩盆石榴,可以降低空氣中鉛的含量,吸收硫、鉿、汞等。石竹可以吸收SO2和氯化物。玫瑰和薔薇能吸收的有害氣體較多,如HS、HF、苯酚、乙醚等。吊蘭和蘆薈可以消除甲醛汙染。紫薇、茉莉、檸檬等植物能殺滅原蟲,如白喉菌、痢疾菌等。茉莉、康乃馨、鈴蘭、紫羅蘭、玫瑰、桂花等植物的香味對結核桿菌和葡萄球菌的生長繁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虎皮蘭、虎尾蘭、龍舌蘭、棕毛棕櫚、栽培鳳梨可以凈化夜間空氣。蘭花、桂花、桂花是天然的吸塵器,它們的纖毛可以攔截和吸收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和煙霧。

綜上所述,城市園林綠化的目的是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創造壹個優美、綠色的環境,即產生更好的生態效益。因此,在街道綠地的綠化建設中,應遵循生物多樣性的原則,盡可能保留鄉土物種,努力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物群落,做好植物的配置,使其充分發揮功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 上一篇:2021每日新聞摘抄10壹30字12月
  • 下一篇:品質部崗位職責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