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媒體每隔壹段時間就會 "曝光 "國內疫苗問題,進而引起家長恐慌。這壹次,山東警方破獲了壹起案值5.7億元的非法疫苗案,這些疫苗未經嚴格冷鏈儲運,被銷往18個省市。壹些媒體用了壹個驚人的標題--"毒疫苗"--似乎用這些疫苗接種會使人中毒,如果是這樣的話,如此大量的疫苗會導致大量早已接種過疫苗的人中毒。
這些疫苗都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疫苗,沒有毒性。問題在於缺乏嚴格的冷鏈儲存和運輸。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除脊髓灰質炎糖丸可以冷凍外,所有兒童疫苗都應在2至8攝氏度的環境中冷鏈運輸。如果達不到這壹要求會發生什麽?如果溫度過高,蛋白質有可能變性,導致疫苗效力下降甚至失效。如果溫度過低並冷凍,可能會導致抗原和佐劑分離,降低疫苗效力。因此,疫苗沒有嚴格的冷鏈儲運,也不會成為 "毒疫苗",最大的風險就是疫苗失效,打白打,起不到免疫的效果。
但並非所有疫苗都對溫度敏感。事實上,不同的疫苗對溫度的敏感程度不同。有的疫苗對溫度非常敏感,壹旦脫離冷鏈,很快就會失效;有的疫苗則非常穩定,即使不冷鏈,長時間也不會受影響。世界衛生組織總結了各種疫苗的溫度敏感性,根據這壹總結,有關疫苗的溫度敏感性如下:對熱非常敏感的疫苗包括水痘減毒疫苗、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有點敏感的疫苗包括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輪狀病毒疫苗;不敏感的疫苗包括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腦膜炎疫苗、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以及其他不敏感的疫苗。
那麽,哪些疫苗不敏感呢?
因此,接種未經冷藏的疫苗有多大風險取決於疫苗的種類。但壹些所謂的 "專家 "卻大大誇大了風險。例如,壹家媒體報道說:
"這會害死人"。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副主任王月丹評論說,接種未經2-8攝氏度冷鏈儲存和運輸的疫苗的主要風險是免疫無效。例如,狂犬病是壹種致命的傳染病,接種者免疫無效就會感染發病並死亡。
事實上,狂犬病疫苗恰好是所有疫苗中對溫度最不敏感、最不穩定的壹種。狂犬病疫苗如果是液體,在37攝氏度下可以保存壹個月;如果是凍幹粉,在37攝氏度下最多可以保存三個月。因此,不必擔心使用這種未經冷藏的狂犬病疫苗會導致無效死亡。曾有報道稱,有人因狂犬病疫苗無效而無法預防狂犬病發作而死亡,那是因為疫苗本身有問題(如假疫苗),而不是因為沒有冷鏈儲存。如果您擔心狂犬病疫苗無效,可以在註射後十天左右檢查身體是否產生了相應的抗體。
疫苗沒有按照所有國家的要求進行嚴格的冷鏈儲存和運輸,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發展中國家往往達不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據報道,2004 年加拿大安大略省有 20% 的醫療機構沒有達到疫苗冷藏儲存的要求(JAMC, 2004: 171 (90))。在這些國家,我們並沒有因此而看到任何社會恐慌。
這並不是要為那些無良商人開脫,而是要告訴大家,這些 "問題疫苗 "的問題並不像媒體和 "專家 "們說的那麽可怕,所以不要害怕讓您的孩子接種疫苗。如果您不幸接種了這批疫苗,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免疫無效,需要補種。壹些醫生建議暫時停止接種疫苗是極其愚蠢的。這就好比,發現市場上有某種無效的假藥,就建議病人暫時不要吃藥。有這麽愚蠢的醫生嗎?
還有兩三年前媒體報道的《疫苗之死》,說壹些人接種疫苗後變成了傻子、植物人、瘸子、怪病,把接種疫苗的後果說得極其恐怖。雖然接種疫苗後有可能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但這種情況極為罕見,媒體報道的這些病例大多與接種疫苗無關,甚至連不良反應都不是,而是巧合現象:接種疫苗的人那麽多,總會有人在接種疫苗後碰巧得了某種重病,並把責任歸咎於疫苗,而實際上並不是疫苗導致了疾病。
從 "山西疫苗事件 "開始,中國的壹些記者就以其義正詞嚴的無知,將疫苗接種妖魔化,把無效疫苗說成是毒疫苗,把意外現象說成是疫苗不良反應,最終讓中國的公共****,害人無數。壹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不會帶孩子接種疫苗。這不僅是對自己孩子的不負責任,更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生產和銷售無效疫苗的行為應該受到嚴懲,那些借機恐嚇公眾、制造社會恐慌的人也不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