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參苓白術丸
成分:人參、白術、茯苓、山藥、蓮肉、白扁豆、薏苡仁、夜交藤、桔梗、甘草、大棗。
功效:養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體倦乏力。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熟地黃丸(2丸)
成分:熟地黃、生地黃、茯苓、澤瀉:熟地黃(制)、人參、白術(炒)、炙甘草(幹姜)、炙甘草。
功效: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心熱。
三味健脾丸
成分:黨參、白術(炒)、陳皮、枳殼(炒)、山楂(炒)、麥芽(炒)。
說明:方中黨參、白術補益脾胃,以資運化;山楂、麥芽消食化滯;陳皮、枳殼理氣和胃。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脾胃、理氣運滯之功,非常適合脾虛食滯證。
功用:健脾和胃。用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四味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枳殼、桔梗:木香、枳殼(制)、陳皮、香附(醋制)、檳榔、白術(炒)、砂仁、厚樸(制)、甘草、青皮(炒)。
功效:行氣除濕,健脾和胃。主治:胸脅痞滿:胸膈痞滿,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反胃。
五味健脾丸
成分:黨參、茯苓、薏苡仁、芡實:黨參、白術、黃芪、甘草、茯苓、何首烏、大棗(炒)、龍眼、當歸、木香、酸棗仁(去核)。
功效: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用於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崩漏等。
除濕湯藥膳1、除濕湯,功效:除濕解毒。材料:火炭30克:火炭母30克、木棉花15克、桑葉15克、杭州菊花15克、布甲葉15克、荷葉15克、雲苓15克、芡實15克、扁豆15克、薏苡仁30克、蒲公英15克、甘草5克。做法:水煎服,連服五劑。
2、茵陳茶,功效:解毒清熱,利濕化熱。對熱毒瘡、皮膚紅斑熱毒、濕重腸胃熱毒、肛門熱毒等均有療效。配料:木耳(壹兩陳木耳(壹兩)、土銀花(壹兩)、夏枯草(壹兩)、大生地(壹兩)、茯苓(壹兩)、綠豆(壹兩)、水(12碗)。做法:將所有材料加水煎煮:將所有材料加水壹起煎至4碗。
3、若以濕毒為主,出現肝區隱痛、脘腹脹滿、食欲減退、口淡、便溏、舌苔白或白膩等,以祛濕解毒為主。可用野生靈芝10克,白術10克,豬瘦肉50克,煮湯飲用。或用生薏米100克、山藥20克、炒扁豆20克、鮮雞爪100~150克,煮湯飲用。
除濕中藥1 茯苓
茯苓,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藥 "八珍 "之壹。茯苓的特點是補而不峻,益而不猛。茯苓的特點是補而不峻,益而不猛。它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濕盛者必備的健脾祛濕中藥。
2薺菜
薺菜以全草的根入藥,其嫩葉是人們喜愛的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薺菜的記載。薺菜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補虛、涼血止血、清熱利水等功效。適用於濕熱胃痛、血熱吐血、濕熱瀉痢、便血等癥。
3砂仁
砂仁除了是壹種健脾利濕的中藥外,還是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壹種調味品。其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可祛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本品味辛、性溫、氣味芳香,其燥濕醒脾、行氣溫中功效均佳,古人視其為醒脾調胃之要藥。故凡濕濁或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等脾胃病癥均可常用,尤以寒濕氣滯者最為適宜。本品善於溫胃止嘔止瀉,但以溫脾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