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金剛烷胺簡介

金剛烷胺簡介

目錄 1 讀音 2 英文參考文獻 3 概述 4 金剛烷定的說明書 4.1 藥品名稱 4.2 英文名稱 4.3 金剛烷定的同義詞 4.4 分類 4.5 劑型 4.6 金剛烷定的藥理作用 4.7 金剛烷定的藥代動力學 4.8 金剛烷定的適應癥 4.9 金剛烷定的禁忌癥 4.10 金剛烷定的用法用量 4.11 金剛烷定的不良反應 4.12 金剛烷定的用法用量 4.13 金剛烷定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4.14 金剛烷定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4.15 金剛烷定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為方便閱讀,以下文字中金剛烷胺已被金剛乙胺替代,點擊此處可恢復原狀,也可使用註釋方式呈現 1 拼音 jīn gāng àn

2 英文參考

amantadine

3 概述

金剛烷胺是壹種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金剛烷胺進入腦組織後,可促進神經末梢釋放多巴胺,減少多巴胺的攝取,從而發揮鎮咳作用。金剛烷胺進入腦組織後,能促進神經末梢釋放多巴胺,減少多巴胺的攝取,從而發揮抗震顫麻痹作用;此外,金剛烷胺還具有抗膽堿能作用。對震顫麻痹有明顯療效,對緩解震顫和強直有良好效果。治療劑量中毒可能發生在腎功能不全的老年人身上。當血清金剛烷胺水平達到1.5mg/L時即可發生中毒。該藥對亞洲甲型至Ⅱ型流感病毒有治療作用,並有壹定的解熱作用。用於震顫麻痹,大於200mg/d,療效不增加,而毒性逐漸增加。

4 金剛烷胺說明書 4.1 藥品名稱

金剛烷胺

4.2 英文名稱

Amantadine

4.3 金剛烷胺同義詞

Amantadine; Tricyclodecylamine; Amantan; Amazolon; Antadine; Atarin; Influenol; Mantadan; Paritrel; Protexin; Viregyt; Virofral; Virosol

4.4 藥理作用

金剛烷胺具有鎮靜、解熱、鎮痛、抗過敏、抗過敏作用。4 分類

神經系統藥物> 抗帕金森病藥物> 作用於多巴胺能受體的藥物

4.5 劑型

1. 片劑:100 毫克;

2.膠囊:糖漿:100 毫克(1 毫升)。

4.6 金剛烷胺的藥理作用

金剛烷胺治療帕金森病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金剛烷胺促進紋狀體多巴胺能神經末梢釋放多巴胺(DA),增強中樞神經系統中多巴胺和兒茶酚胺的作用,增加神經元中多巴胺含量有關。動物實驗也證明,使用金剛烷胺後,動物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量增加。金剛烷胺也是壹種抗 RNA 病毒的抗病毒藥,其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它能阻止 RNA 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如果病毒已穿透宿主細胞,它還能阻止病毒脫落囊殼和釋放核酸,幹擾病毒的早期復制。此外,它還能關閉宿主細胞膜上的病毒通道,阻止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在組織培養中,金剛烷胺可防止粘液病毒和副粘病毒的感染,在體外對彈性病毒也有效。然而,它在臨床上只對甲型流感病毒有效。雖然所有最新的天然甲型流感病毒都對金剛烷胺敏感,但在組織培養中,可以觀察到暴露於金剛烷胺的病毒株出現耐藥突變。耐藥機制是 RNA 變異。在臨床上,金剛烷胺沒有抗乙型流感病毒或副流感病毒的作用。金剛烷胺對所有類型的帕金森病都有緩解作用,其藥效強於抗膽堿能藥,但弱於左旋多巴,用藥 2 周後效果明顯,可持續 4 至 8 周。金剛烷胺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活性,使病毒增殖受到抑制,對已發病者及時用藥也有效,可使患者體溫在24h內下降,癥狀在36h左右明顯減輕。對亞洲乙型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無活性。

4.7 金剛烷胺的藥代動力學

金剛烷胺在胃腸道吸收迅速而完全。吸收後,它分布在唾液和鼻腔分泌物中。組織(尤其是肺)中的含量高於血清含量。可通過胎盤屏障。在體內的分布以唾液、肺、肝和腎中含量最高,易通過生物膜傳播,可通過血-腦脊液屏障,腦脊液中的藥物濃度為血漿濃度的 60%。口服後,達峰時間為 2~4h,血藥濃度峰值約為 0.3μg/ml,每天服藥者 2~3 天可達穩態濃度,穩態血藥濃度為 0.2~0.9μg/ml。藥物在體內的降解和代謝作用很小,主要由腎臟排泄,90%以上的藥物以原形隨尿液經腎小球濾過排出體外,部分可被動重吸收。有些藥物可以被動重吸收。腎功能不全的人容易蓄積中毒。在酸性尿液中,排泄率會迅速增加。母乳中也會排出少量。血液透析只能從血液中清除少量藥物(約 4%)。腎功能正常者的半衰期為 11-15 小時,腎功能衰竭者為 24 小時,長期透析患者的半衰期可達 7-10 天。

4.8 金剛烷胺的適應癥

1.用於原發性帕金森病、腦炎後帕金森綜合征、壹氧化碳中毒後帕金森綜合征、老年合並腦動脈硬化性帕金森綜合征及藥物引起的錐體外系反應。

2.還可用於預防或治療亞洲甲型 II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與甲型流感病毒滅活疫苗合用,可誘導機體產生預防性抗體。與抗生素合用,可用於治療敗血癥、病毒性肺炎,並有解熱作用。

3、原發性帕金森病及腦炎後帕金森病綜合征、腦動脈硬化。

4.抗精神病惡性綜合征。

4.9 金剛烷胺的禁忌癥

1.1 歲以下兒童禁用。

2.對金剛烷胺過敏者禁用。

3.患有精神障礙的兒童禁用。

4.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4.10 註意事項

1.(1)腦血管疾病或有此類病史者;(2)有反復濕疹樣皮疹病史者;(3)外周水腫患者;(4)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精神病或嚴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6)腎功能障礙患者;(7)癲癇病史者;(8)肝病患者。

2.藥物對老年人的影響:老年患者耐受性低,可出現幻覺、譫妄。

3.藥物對妊娠的影響:金剛烷胺可通過胎盤。動物實驗發現,大鼠每天使用50mg/kg(是人類常用量的12倍)時,對胚胎有毒性,可致畸。另據報道,孕婦在懷孕前3個月使用金剛烷胺可能會影響胎兒的心血管系統。

4.用藥前後及用藥後應檢查或監測:(1)因金剛烷胺在體內降解代謝量極少,主要以原形經尿排泄,腎功能不全易導致蓄積中毒,故應監測血藥濃度。血藥濃度不得超過 1.5~2.0μg/ml;(2)每日用量超過 200 毫克者,應密切觀察,防止不良反應或中毒。註意監測血壓、脈搏、呼吸和體溫,特別是增加劑量後的幾天。

5.服藥後不要開車或操作機器。

6.

6. 壹般認為,每天服藥壹至兩次,可消除或減輕頭暈、失眠和惡心等不良反應。有資料表明,帕金森病患者每日用量超過200毫克時,療效並不增加,但毒性卻逐漸增加。

7.每天最後壹次服藥應在下午4點前,以免引起失眠。

8.腎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水腫患者、直立性低血壓患者或腎清除率降低的老年人,應酌情減量或停用金剛烷胺。

9.大劑量(每天0.3克)可導致失眠、頭痛、幻覺、言語不清、精神煩躁、運動障礙、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口幹和皮疹。

10.中毒過量可表現為嚴重的情緒或其他精神變化、嚴重的睡眠障礙或噩夢。當用量是正常用量的四倍時,會出現驚厥。

11.用藥過量的治療:由於沒有針對金剛烷胺用藥過量的特效解毒劑,用藥過量時只能采取對癥和支持療法。支持療法包括立即洗胃、嘔吐、大量利尿補液、酸化尿液以增加金剛烷胺的排泄率,同時監測血壓、脈搏、呼吸、體溫、電解質、尿液 pH 值和排泄量,必要時進行導尿。觀察有無過度運動、抽搐、心律失常和低血壓,必要時給予鎮靜劑、抗驚厥藥、抗心律失常藥和其他藥物。為控制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癥狀,可緩慢靜脈註射毒扁豆堿,成人每1-2h1-2mg,兒童每5-10min0.5mg,最大劑量可達每小時2mg。

12.服藥後不要突然停藥,否則會加重帕金森病的病情。停藥時應逐漸減量。

13.治療期間不宜飲酒,酗酒者易中毒。

4.11 金剛烷胺的不良反應

1.金剛烷胺的抗膽堿能作用可導致幻覺和意識模糊,老年患者更易發生;中樞神經系統***或中毒可引起情緒或其他精神變化。

2.較少見的有:排尿困難,也是由抗膽堿能作用引起,多見於老年人;暈厥,常繼發於直立性低血壓。

3.罕見:言語不清、眼球運動失控等,通常是中樞興奮性過高或中毒的表現,也可引起白細胞減少,導致咽炎和發燒。

4.持續性或頑固性:註意力不集中、頭暈或頭昏、煩躁不安、食欲不振、惡心、精神緊張、皮膚出現紫紅色網狀斑或網狀發紺斑、睡眠障礙或噩夢(中樞神經系統****或中毒)等。常見;視力模糊、便秘、口腔、鼻腔和咽喉幹燥、頭痛、皮疹、疲勞、虛弱、嘔吐等。罕見或非常罕見。罕見或非常罕見。

5.其他不良反應:嚴重者可引起腦動脈硬化。癲癇患者可誘發或加重癲癇發作。

6.長期治療的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腳部或下肢腫脹、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體重也可能迅速增加,這可能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

4.12 金剛烷胺用法用量

1.口服給藥:(1)抗震顫麻痹:①每次100mg,每日1~2次;②治療數月後療效可逐漸減弱。每日用量可增至 300 毫克,或暫時停藥數周後再用藥,療效可恢復;(3)合並嚴重疾病或應用大劑量其他抗帕金森病藥物者,開始治療時每日 100 毫克,必要時經壹至數周後,用量可增至每次 100 毫克,每日 2 次;如仍未達到最佳劑量,可將劑量增加到每天 400 毫克,分次服用; ③如仍未達到最佳劑量,可將每天的劑量增加到 400 毫克,分次服用;金剛烷胺與左旋多巴合用時,金剛烷胺的用量應維持在每次 100 毫克的水平,每天 1~2 次,並逐漸增加左旋多巴的用量,直至達到最佳療效;⑤金剛烷胺與抗膽堿能抗麻痹藥物或左旋多巴合用時可產生協同作用。因此,在聯合用藥時,可減少左旋多巴的單劑量,以改善癥狀或不良反應,或使療效不再波動。如療效下降,可加用金剛烷胺,可恢復療效;⑥對於藥物引起的錐體外系反應,金剛烷胺開始使用時為 100 毫克,每天 2 次,如仍未達到最佳療效,可將每天的劑量增加到 300 毫克,分次服用;⑦每天最大用量為 400 毫克;(2)抗病毒:抗病毒藥:①每次200mg,每日1次:或每次100mg,每12小時1次;②應與左旋多巴合用,以改善癥狀或不良反應或使療效不波動。(2)抗病毒藥:①每次200mg,每日1次:或每次100mg,每12小時1次;②預防性用藥應在接觸患者前開始,如接觸後服藥,則至少連續10天。在流感流行期間(多為 6-8 周),必須每天服藥,或與甲型流感病毒滅活疫苗合用,直到估計有免疫活性為止;③與甲型流感病毒滅活疫苗合用時,金剛烷胺應在產生預防性抗體前服用 2-3 周,然後再停藥。但由於疫苗的有效率僅為 70%至 80%,延長服藥時間可能對老年人或高危患者有益;④流感治療應在發病後 24-48h 內開始,癥狀消失後,金剛烷胺應繼續使用 5 天;⑤最大用量為每天 200mg。腎功能不全者用量:應適當減少。

2.兒童:口服給藥:①新生兒及1歲以內嬰兒不用;②1~9歲兒童:每8小時1.5~3mg/kg,或每12小時2.2~4.4mg/kg,也有推薦每12小時1.5mg/kg的。每日最大用量不應超過 150 毫克;(3)9 至 12 歲兒童:每 12 小時口服 100 毫克;(4)12 歲或以上兒童:參見成人用量。

4.13 藥物相互作用

1.金剛烷胺具有解熱作用,與多種消炎藥和抗菌藥合用比單獨與抗菌藥合用更有效。

2.其他抗帕金森病藥、抗組胺藥、吩噻嗪類藥物或三環類抗抑郁藥與金剛烷胺合用,可增強抗膽堿能作用,尤其是對有精神錯亂、幻覺和噩夢的患者。這些藥物或金剛烷胺合用時需要調整劑量。

3.與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藥合用,可增強中樞神經系統興奮作用,嚴重者可引起抽搐或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

4.與金剛烷胺合用,金剛烷胺的腎清除率降低,毒性反應發生率增加。如必須兩藥合用,應監測金剛烷胺的毒性。

5.顛茄和金剛烷胺均有抗膽堿能作用,合用時可能產生過多的抗膽堿能作用。

6.復方新諾明與金剛烷胺合用,可導致兩者經腎小管分泌的量減少,故可增加中樞毒性,出現失眠、精神錯亂等癥狀。

7.檳榔有利膽作用,與金剛烷胺合用時,二者的利膽作用和抗膽堿作用相互拮抗,導致二者作用減弱。

8.溴哌利多能拮抗金剛烷胺的藥理作用,故會降低金剛烷胺的療效。

9.從理論上講,卡法甘可以對抗金剛烷胺的多巴胺作用,降低其療效。

10.左西平通過阻斷多巴胺受體拮抗金剛烷胺的藥理作用。

11.與對乙酰氨基酚合用,兩者的藥代動力學參數均不受影響,故兩者合用無需調整劑量。

12.普拉克索與金剛烷胺無明顯相互作用。

13.金剛烷胺不宜與乙醇合用,因為乙醇會增強中樞不良反應,出現頭暈、暈厥、意識模糊和循環障礙。

14.金剛烷胺不受食物影響,因此可空腹服用或與食物同服。

15.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合用應慎重。

4.14 專家點評

金剛烷胺原為抗病毒藥,後意外發現可治療震顫麻痹,但效果較左旋多巴差,遠期療效尚未證實,壹般治療4~8周後療效逐漸減弱,最長可達1年,壹般認為,停藥壹段時間後可再用。對既往未治療過的震顫麻痹,初期有效,與抗膽堿能藥物有協同作用;可作為左旋多巴的輔助用藥,對不能耐受大劑量左旋多巴或療效波動的患者有效,對已接受左旋多巴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增加其療效。金剛烷胺可用於亞洲 AIII 型流感和伴有發熱的病毒感染患者。這種流感類型的接觸者的保護率約為 70%。對於各種炎癥、敗血癥、病毒性肺炎等,與抗生素聯合使用退熱效果優於單獨使用抗生素。還有抗休克麻痹作用,對各類帕金森病均有較好療效。金剛烷胺對多動和姿勢障礙有效,適用於病情較輕的患者。起效迅速,但維持時間短,可與多巴胺抑制劑合用維持療效或間斷應用。對震顫麻痹有明顯作用,療效優於抗膽堿能藥。

5 金剛烷胺中毒

金剛烷胺(三環癸胺、金剛烷胺)進入腦組織後,能促進神經末梢釋放多巴胺,減少多巴胺的攝取,起到抗震顫麻痹的作用;此外還具有抗膽堿能作用。對震顫麻痹有明顯療效,對緩解震顫和強直有良好效果。起效較快,服藥 48h 後明顯起效。體內半衰期 10~28h,分布容積 4~8L/kg,蛋白結合率 60%~70%,其清除率取決於腎功能。腎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會出現治療劑量中毒。當血清金剛烷胺水平為 1.5mg/L 時可發生中毒。該藥對亞洲甲型至Ⅱ型流感病毒有治療作用,並有壹定的解熱作用。抗纖*** 常用量為 0.lg,1~2/d,最大用量為 0.2g,2/d。血藥濃度應控制在 1.5~2.Oμg/ml 以下。用於震顫麻痹時,大於 200mg/d 不增加療效,毒性逐漸增加。抗病毒劑量為 0.lg,2/d,最大劑量為 400mg/d。[1]

5.1 臨床表現

[1]

1.壹般劑量下不良反應少見,少數患者口服後出現嗜睡、眩暈、抑郁、惡心、食欲減退等癥狀,可出現四肢皮膚網狀青斑和踝關節水腫。水腫和網狀青斑提示嚴重的全身性變化。極少數情況下會出現言語不清、視力模糊、不自主眼球震顫、白細胞減少、粒細胞減少和皮疹。

2.中毒發生率為口服劑量的 4 倍,可表現為抽搐、嚴重情緒或精神變化、嚴重睡眠障礙和噩夢,以及抗膽堿能亢進的臨床表現:口幹、瞳孔散大和尿瀦留。室性心律失常罕見,如尖端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

3.治療後幾天或急性過量用藥後,患者可能會出現高燒和強直性驚厥。

4.老年人對金剛烷胺耐受性差,可能出現幻覺、譫妄、排尿困難和繼發於***低血壓的暈厥。

5.2 診斷

金剛烷胺中毒的診斷要點是[1]:

1.具有上述臨床表現的金剛烷胺服用史或誤服史。

2.排除其他藥物中毒的可能。

5.3 治療

金剛烷胺中毒的治療要點為[1]:

1.金剛烷胺中毒無特效解毒劑,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

2.藥物過量時,應立即洗胃、催吐並吞服藥用炭。大量補充液體,酸化尿液。

3.運動過度給予鎮靜劑,抽搐解痙,心律失常用抗心律失常藥。

4.高熱病人應緊急降溫,同時應用丹曲林1~2mg/kg,快速靜脈註射,每5~10min壹次,共10mg/kg,4次/d,***2~3天。如停用金剛烷胺時發生,也可作為治療藥物使用。

5.控制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可用毒扁豆堿緩慢靜脈註射,成人1~2mg/(l~2)h。

  • 上一篇:植物知識:來自寶藏的蠶和桑
  • 下一篇:中醫學論文格式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