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這是什麽植物?位於浙江余杭

這是什麽植物?位於浙江余杭

嘿嘿,好吃的紫蘇來了!

我們家用來腌酸梅!!!!!

紫蘇

學名:Perilla frutescens),古稱二葉紫蘇,又名白蘇、紅蘇、紅紫蘇、香紫蘇、黑紫蘇、白蘇、紫蘇、野紫蘇、紫蘇、唐紫蘇、皺葉紫蘇等、是唇形科紫蘇屬中的唯壹物種,壹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東南亞、中國臺灣、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區、喜馬拉雅地區、日喜馬拉雅地區、日本、緬甸、朝鮮半島、印度、尼泊爾也有引種,而北美也有生長。

Perilla frutescens (L.) Brltt.Hand.-Mazz. "是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ltt.唇形科植物 "中的 "Hand.-Mazz."。莖、葉和種子可入藥。紫蘇屬於可藥用的綜合性交叉商品,是臨床常用藥,也可食用,入藥形式以莖稱紫莖,葉又稱蘇葉,解表散寒,種子又稱蘇子、黑蘇子、赤蘇子,是蘇子降氣湯的重要成分。具有散寒解表、理氣和中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怕冷、無汗、胸悶、咳嗽、解蟹毒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我們在做平菇擬態實驗時,發現紫蘇擬態效果非常好。全國各地均有栽培,長江以南各省均有野生,多見於村邊或路旁。

[編輯本段]植物特征

紫蘇高60~180厘米,有特殊香氣。莖四棱形,紫色、綠紫色或綠色,具長柔毛,莖節處較密。單葉對生;葉片寬卵形或圓卵形,長7-21厘米,寬4.5-16厘米,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紫蘇邊緣有粗鋸齒,兩面紫色,或兩面綠紫色,或兩面綠色,上面疏生柔毛,下面脈上貼生柔毛;葉片長2.5-12厘米,密被長柔毛。輪狀聚傘花序 2 花,形成頂生和腋生假總狀花序;苞片每花 1 個,苞片卵圓形,先端漸尖;花萼鐘狀,二唇形,5 裂,下部具長柔毛,等於膨大,果期延長,內喉疏生柔毛;花冠紫紅色到粉紅色到白色,二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瓣瘦長,2強;子房紫紅色到粉紅色到白色,二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瓣瘦長。子房4裂,柱頭2裂。小堅果近球形,棕褐色或灰白色。

[編輯本段]生長特性

紫雲英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排水良好,沙壤土、壤土、粘壤土、房前屋後、溝邊地頭、肥沃土壤上栽培,生長良好。前茬菜好種。幼林下可種植果樹。 紫蘇 紫蘇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frutescens L.的嫩葉,又名白蘇。壹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涼拌或做湯。 每 100 克紫蘇葉含水分 85.7 克、蛋白質 3.8 克、脂肪 1.3 克、碳水化合物 6.4 克、磷 44 毫克、鐵 2.3 毫克、胡蘿蔔素 9.09 克、維生素 B10.02 毫克、維生素 B20.35 毫克、煙酸 1.3 毫克、維生素 C47 毫克,以及揮發油等具有特殊香氣的物質。 紫蘇葉味辛、性溫,具有發表、散寒、理氣、營衛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惡寒發熱、咳嗽、哮喘、胸腹脹滿等癥。本草綱目》稱其 "行氣舒中,清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平喘,安胎"。 註意:溫病及氣虛體弱者忌食。 紫蘇子 紫蘇子是唇形科植物紫蘇的種子。紫蘇籽的出油率高達 45%左右,其中亞麻酸占 62.73%,亞油酸占 15.43%,油酸占 12.01%。種子蛋白質含量高達 25%,還含有麩質、維生素 E、B1、甾醇、磷脂等。紫蘇子性味辛溫,具有下氣豁痰、潤肺寬腸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喘、氣滯、便秘。氣虛、陰虛咳嗽、脾虛便溏者忌食。

[編輯本段]藥用信息

基本信息

別名紅紫蘇、紅紫蘇、紅紫蘇、皺紫蘇來源 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嫩葉,9月上中旬花序將成時,將全株剪下,倒掛於通風處晾幹。 性味辛、溫。歸肺、脾經。 功能與主治:發汗解表,理氣和中,解魚蟹毒。用於風寒感冒、頭痛咳嗽、胸腹脹滿、魚蟹中毒。 用法用量 5-10g 紫蘇

概述

紫蘇,又名二葉、赤蘇、白蘇、香蘇等,學名Perillafrutescens L.,為唇形科壹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殊香氣,原產於中國,現主要分布於印度、緬甸、中國、日本、朝鮮、韓國、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等國家。在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和臺灣省有野生種和栽培種。 紫蘇在中國已有近 2000 年的栽培歷史,主要用於藥用、榨油、香料、食用等。其葉(紫蘇葉)、梗(紫蘇莖)、果(紫蘇籽)均可入藥,嫩葉可生食、做湯,莖葉可浸泡。近年來,紫蘇因其獨特的活性物質和營養成分,成為壹種備受世界關註的多用途植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對紫蘇屬植物進行了大量的商品化種植,開發出食用油、藥品、淹制品、化妝品等幾十種紫蘇產品。

[編者按]特征

1.植物學特征

紫蘇屬由紫蘇的壹個種及其兩個變種組成,變種為皺葉紫蘇(P. frutescens (L.) Britt.frutescens (L.) Britt.紫蘇是壹年生草本植物,有特殊香氣,莖直立,橫截面呈四角形,高 50 至 200 厘米,多分枝,密被細柔毛,綠色或紫色。葉對生,卵形或寬卵形,邊緣有鋸齒,頂端銳尖,葉兩面全綠或全紫,或葉面綠色,葉背紫色。葉柄 3-5 厘米,密被長柔毛;輪狀聚傘花序 2 花,白色、粉紅色至紫色,形成頂生和腋生側生假總狀花序。苞片卵形,全緣。花萼鐘狀,上唇 3 裂,寬,下唇 2 裂。花冠管狀,先端二唇形,上唇 2 裂微缺,下唇 3 裂。雄蕊 4,子房 4 裂,花柱著生於子房基部,小堅果卵球形或球形,灰白色,灰褐色至暗褐色,千粒重 0.8-1.8 克。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紫蘇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地溫在 5℃以上時種子即可發芽,適宜發芽溫度為 18~23℃。幼苗可耐受 1~2 ℃ 的低溫。溫度較低時,植株生長緩慢。夏季生長旺盛。開花期適宜溫度為 22~28℃,相對濕度 75%~80%。較耐濕,較耐澇,不耐幹旱,尤其在產品器官形成期,如空氣過於幹燥,莖葉粗硬,纖維多,品質差。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在較蔭蔽的地方也能生長。

[編輯本段]栽培技術

(1)栽培方法和栽培季節 長江流域和華北地區可於3月下旬至4月上旬露地播種,也可育苗移栽,6月至9月可陸續收獲,保護地9月至翌年2月可播種或育苗,11月至翌年6月收獲。 (2)種子處理和催芽 紫蘇種子屬於深休眠型,種子采收後 4 至 5 個月才能逐漸完全發芽,如果想反季節生長,低溫和赤黴素處理可以有效打破休眠、將剛采收的種子用100微升/升的赤黴素處理後置於3℃的低溫和光照條件下5~10天,再置於15~20℃的光照條件下催芽12天,種子發芽率可達80%以上。發芽率可達 80%以上。 (3)播種育苗 江南地區在 3 月中旬用小拱棚育苗法育苗效果最好。每公頃用種量3公斤。按種植面積的8%~10%準備苗床,苗床播種量為10~14克/平方米。播種前應將苗床澆透底水,將種子均勻撒在床面上,蓋上壹層看不到種子顆粒的薄土,然後均勻撒上壹些稻草,蓋上地膜,再加壹個小拱棚,以保溫保濕,7~10天後即發芽出苗。註意及時揭膜,及時間苗,壹般間苗3次即可達到不擁擠的標準,苗距約3厘米見方。為防止幼苗長成高腳苗,應註意及時通風、透氣。進入 4 月份可以揭去棚膜,促使植株粗壯,增強定植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4)定植 土壤在定植前10~15天深耕曬土,每公頃施復合肥1500公斤,大田定植時施人糞尿4.5萬公斤、垃圾肥7.5萬公斤作基肥。整地做成毛嶺1.2米,凈面0.9米,要求嶺面平整。定植前噴施除草劑杜爾,用量1500克/公頃,噴施後除定植穴外,盡量不破壞土壤表面除草劑液膜。種植 2 天後,做到整個生長期無草發生。通常在 4 月中旬,當幼苗長出 2 至 3 對葉子時進行種植。每脊種植 6 行,株距為 0.15 米。除露地栽培外,紫蘇還可根據不同的食用目的、保護地利用等進行栽培:①芽紫蘇::將種子播在用 300 毫克/升赤黴素溶液或壹些簡易育苗盤浸濕的苗床上,當紫蘇長到有 4 片真葉時,平齊地面。剪下,收獲芽紫蘇。 穗狀紫蘇:北方冬季采用大棚生產,由於日照短,可促進花芽分化,南方地區可用黑。薄膜覆蓋,使日照縮短到6~7小時齊時,長到6~7片真葉時抽穗,穗長到6~8厘米時即可采收穗紫蘇。 5)田間管理 生產期間要看長勢及時施尿素7~8次。整個生長期要求保持土壤濕潤,有利於植株快速生長。定植後 20 天至 25 天摘除頭茬葉,第四節以下的老葉應全部摘除。第五節以上的葉片,寬度達到 12 厘米的要摘掉腌制。有效節壹般可達20至23節,可采摘達到出口標準的40至46片葉。紫蘇分枝力強。應及時疏除徒長枝。 在管理上要特別註意及時打杈。因為紫蘇分枝力強,如果不及時疏除分枝,既消耗養分,耽誤真葉生長,又減少總葉片數而減產。打杈可與摘葉、采收同時進行。對於不留種的紫蘇地塊,可在9月上旬植株開始長花序前,留3對葉進行打杈定心,這3對葉也能達到成品葉的標準。 (6)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很少出現,如銹病,可用 50%托布津 1500 倍液進行防治,連續噴藥兩次,每周壹次。 危害紫蘇的害蟲,主要是蚱蜢和小青蟲,使葉片穿孔,失去商品價值。在防治時,可用敵敵畏、速滅丁等殘效期短的強力殺蟲劑噴霧處理。噴藥必須在采葉後立即進行,為減少農藥殘留量,下次采葉時間可適當推遲,2對葉片同時采摘。 (7)葉片采收菜薹紫蘇葉,可隨時采摘。紫蘇為出口商品,需按標準采收,采收標準為:葉片中部最寬處達到12厘米以上,無缺損、無孔洞、無病斑。壹般在 5 月下旬或 6 月上旬,如果幼苗健壯,其第四對至第五對葉片即可達到采收標準。6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葉片生長迅速,是采收高峰期,平均3~4天可采摘壹對葉片,其他時間壹般每6~7天采收壹對葉片。從 5 月下旬到 9 月上旬,壹般可采收合格商品葉 20 至 23 對,每株窨制量可達 120 克左右。 作為藥用的對葉,在秋季種子成熟時,即剪去果穗,留下葉片和莖稈另置陰涼處晾幹後采集。 (8)種子采收 以采收種子為目的,應適當定心,即去掉部分莖尖和葉片,以減少莖葉的養分消耗,並可增加通透性。在花芽形成前,要施速效氮肥壹次 10 公斤,過磷酸鈣壹次 10 公斤。由於紫蘇種子極易自然脫落,被鳥類吃掉,因此要在種子成熟度達到 40%至 50%時割取,在準備好的場地上晾曬幾天,脫粒後在太陽下曬幹。如果不及時收獲,種子極易自然脫落或被鳥吃掉。

[編輯本段]營養價值

紫蘇全株營養價值高,具有低糖、高纖維、高胡蘿蔔素、高礦物質元素等特點。在嫩葉中每 100 克含還原糖 0.68~1.26 克、蛋白質 3.84 克、纖維素 3.49~6.96 克、脂肪 1.3 克、胡蘿蔔素 7.94~9.09 毫克、維生素 B1 0.02 毫克、維生素 B2 0.35 毫克、煙酸 1.3 毫克、維生素 C55~68 毫克、維生素 B1 522 毫克、鉀 4.24 毫克、鈉 4.24 毫克。鈣 217 毫克,鎂 70.4 毫克,磷 65.6 毫克,銅 0.34 毫克,鐵 20.7 毫克,鋅 1.21 毫克,錳 1.25 毫克,鍶 1.50 毫克,硒 3.24 至 4.23 微克,揮發油含紫蘇醛、紫蘇醇、薄荷酮、薄荷酮、薄荷醇、丁香酚、白芷烯酮等。抗衰老元素 SOD 在每毫克紫蘇葉中的含量高達 106.2 微克。 紫蘇種子含油量大,出油率高達 45% 左右,油中含亞麻酸 62.73%、亞油酸 15.43%、油酸 12.01%。籽粒蛋白質含量為 25%,含有 18 種氨基酸,其中賴氨酸、蛋氨酸含量高於高蛋白植物種子莧菜。此外,還有麩質、維生素 E、維生素 B1、茸醇、磷脂等。 名稱:紫蘇葉來源:紫蘇葉來源:Perilla frutescens(Linn.) Britl.var.crispa Decne.的幹燥葉。 來源:《實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實用中草藥彩色圖譜》。第壹冊 引言 標題 引言 來源 本品為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inn.) Britl.var.crispa Decne)的幹燥葉。 紫蘇為直立壹年生草本植物,通常高達 1 米以上;莖綠色或紫色,方形,有 4 條鈍棱,具長柔毛。葉對生,草質。寬卵形或近圓形。長 7-13 厘米,寬 4.5-10 厘米,頂端短尖或驟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有撕裂狀粗鋸齒,兩面紫色。或只有下面紫色,上面紫綠色,疏生柔毛,下面有貼伏柔毛;葉柄長 3 到 5 厘米。花在秋季開放。紫紅色,排列成腋生、花密集的側生總狀花序;苞片寬卵形或近圓形,長約4毫米,具紅褐色腺點,無毛;花萼鐘狀,長約3毫米,10脈,具長柔毛和腺點,萼瓣二唇形,上唇3裂,中裂片較小。下唇2裂。下唇 2 裂;長於上唇;花冠長 3-4 毫米。花冠筒短,喉近鐘狀,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 3 裂,中央裂片很大;雄蕊 4。數枚與花冠裂片等高。果期花萼明顯增大。長 1.1 厘米,平或下垂,基部壹側膨脹;小堅果球形,直徑 1.5 毫米,褐色,網狀。 在中國北方和南方各省區均有栽培,部分逃入野外。廣泛分布於東亞和東南亞。

[編輯本段]采收與加工

夏秋開花前分批采摘,除去雜質,曬幹。 藥材性狀 葉片多皺縮卷曲,常折斷,完整葉片呈卵圓形,長4-13厘米。寬度 2.5-9 厘米或更長。頂端銳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撕裂狀鋸齒。葉柄長 2 到 7 厘米。兩面都是紫色,上面是紫藍色或紫綠色,上面稀疏地覆蓋著灰白色的毛,下面大部分凹陷的腺點清晰可見。質地脆而易碎。氣辛香,味微辛。以葉片大,色紫,不帶紫蘇魚枝梗,香氣為佳。

[編輯本段]食用功效

註釋 ①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inn.) Britt.紫蘇常見的有兩類;壹類葉綠色,花白色,習慣上稱為白蘇;壹類葉和花均為紫色或紅紫色,習慣上稱為紫蘇。入藥多取花葉紫色者。 紫蘇在我國栽培廣泛,栽培歷史也很悠久,因而形成了許多品種。除了書中記載的紫蘇外。acula (Thunb.) Kudo 和耳紫蘇變種 auriculato-dentata C. Y. Wu,據報道(《中國植物誌》第 66 卷)這些品種也可入藥。 本種是紫蘇的幹燥莖,呈圓柱形,有鈍圓角,長短不壹,直徑 5-15 毫米。表面紫褐色或深紫色,四面有直溝和直線,節稍膨大,有對生枝葉痕。身體輕而堅硬。以莖粗壯、紫褐色者為佳。味辛,性溫。歸肺、脾經。理氣和中、止痛安胎。 本品為紫蘇的幹燥成熟果實。商品為小球形或卵圓形顆粒,直徑1~3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隆起的暗紫色網紋及圓形突起。果皮薄、硬、脆,容易壓碎。種子黃白色,種皮膜質,子葉 2,油質,用手揉搓有紫蘇香味。以粒大、飽滿、色黑者為佳。味辛,性溫。歸肺經。降氣化痰,平喘,潤腸通便。 紫蘇炒黃瓜:湘菜中的壹道名菜。這道菜既有黃瓜的脆嫩,又有紫蘇的清甜,還有湘菜特有的辣味,是壹道名菜,名副其實。希望大家有機會到湘菜館品嘗壹下這道菜的獨特魅力!

[編輯本段]野菜食譜

紫蘇 紫蘇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的嫩葉,又名白蘇。壹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涼拌或做湯。 每 100 克紫蘇葉含水分 85.7 克、蛋白質 3.8 克、脂肪 1.3 克、碳水化合物 6.4 克、磷 44 毫克、鐵 2.3 毫克、胡蘿蔔素 9.09 克、維生素 B10.02 毫克、維生素 B20.35 毫克、煙酸 1.3 毫克、維生素 C 47 毫克,以及揮發油等具有特殊香氣的物質。 紫蘇葉味辛、性溫,具有發表、散寒、理氣、營衛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惡寒發熱、咳嗽、哮喘、胸腹脹滿等癥。本草綱目》稱其 "行氣舒中,清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平喘,安胎"。 註意:溫病及氣虛體弱者忌食。 紫蘇子 紫蘇子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種子。種子含油率高達45%左右,油中亞麻酸占62.73%,亞油酸占15.43%,油酸占12.01%。種子中蛋白質含量高達 25%,還含有麩質、維生素 E、B1、甾醇、磷脂等。 紫蘇子性味辛溫,具有下氣豁痰、潤肺寬腸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喘、氣滯、便秘。氣虛、陰虛咳嗽、脾虛食脹。

涼拌紫蘇葉

壹、原料:1.主料:紫蘇葉300克。 2.2.調料:精油、味精、醬油、香油。 二、制法:將紫蘇葉洗凈,入沸水鍋中汆透,撈出洗凈,擠幹水分。切成段放在盤中,加鹽、味精、醬油、香油拌勻即成。壓榨:紫蘇葉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尤其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 C、B2。富含的胡蘿蔔素、維生素 C 有助於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和防病能力。紫蘇葉具有解表、散寒、理氣的功效。此菜適用於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咳嗽、哮喘、胸腹脹滿等病癥。健康人食用可強身健體、滋陰潤膚、明目健身。氣表虛弱者忌食。

紫蘇粥

壹、原料:1.主料:粳米100克:粳米100克,紫蘇葉15克。2.調料:紅糖。 二、制法:粳米煮粥,粥成後放入紫蘇葉稍煮,加入紅糖攪勻即可。據,紫蘇葉有開宣肺氣、發表散寒、理氣寬中的功效,與脾胃虛弱的粳米同煮成粥。適用於風寒感冒、咳嗽、胸悶等癥。紫蘇粥是很好的健胃消暑食品。

紫蘇飲

壹.配料:1:1.主料:紫蘇鮮葉 3-5 片。 2.調料:白糖。 二、制法:將紫蘇葉洗凈瀝幹,放入杯中用開水沖泡,放入白糖涼飲。 壓榨:此飲有健胃消暑之功效。健康人在炎熱天氣飲用,可增進食欲,助消化,防暑降溫,還可預防感冒、胸腹脹滿等疾病。

蘇子粥

壹.食材1.主料:1.紫蘇25克,粳米100克。2. 2.調料:紅糖。 二、制法1.將紫蘇子研細,以水榨汁。粳米淘洗幹凈。 2.鋁鍋加水適量,放入粳米煮成粥,加入蘇子汁煮沸片刻,加入紅糖攪勻即可。 壓榨:蘇子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脂肪多由亞麻酸、亞油酸、油酸組成,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蘇子具有降氣化痰、潤肺寬腸的功效。適合老年人因肺氣較為虛弱,易受寒邪所致的胸隔滿悶、咳嗽痰多、食少,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

蘇子湯團

壹、原料:1.主要原料:1.紫蘇子300克,糯米粉1000克。2. 2.調料:白糖、豬油。 二、做法1.將紫蘇子洗凈,瀝幹水分,入鍋炒熟,出鍋冷卻後碾碎,放入豬油、白糖,拌勻成餡。 2.糯米粉用沸水和勻,制成粉團,包入餡料即成生面團,入沸水鍋中煮熟,出鍋即成。 壓制:此湯團由紫蘇子、糯米組成,具有健脾和胃,寬中開胃,理氣利肺的功效。適用於咳嗽痰多、胸脅脹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等癥。脾胃虛弱、腹瀉者不宜食用。

  • 上一篇:去澳洲旅遊需要註意什麽?
  • 下一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專家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