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相關信息:
埃裏希-馬裏亞-雷馬克,德國現代著名作家,後加入美國國籍。西線無戰事》是他的處女作,寫於1929年,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德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這部小說也是對第壹次世界大戰中飽受摧殘的德國年輕壹代的控訴。該書壹經出版就引起了空前的轟動,被譯成29種文字,銷量達800萬冊,尤其受到當地青年的歡迎。
以下是《西線無戰事》的內容簡介:
我是壹個名叫波爾默的中學生,1914 年 8 月,德國卷入第壹次世界大戰,我的老師是壹個激進分子,他鼓勵我們參軍,成為壹名步兵。我們的校長也不斷給我們長篇大論,於是我們就去了戰場。我們壹共有四個人,其他三個人分別是喜歡深入思考的克羅普(Kropp)、在炮火中背誦物理定律的穆勒(Müller)和對女性有著濃厚興趣的萊勒(Lehrer)。另外還有四個男人加入了我們的行列:我們的 "領袖"--堅強、機智的老兵卡欽斯基;思念家鄉和妻子的農民戴特林;高大的煤礦工人韋斯特胡斯;以及食欲旺盛的幼童查登。
我們八個人來到戰場,但誰也不知道我們為什麽來到這裏。當我們第壹次進入戰場,進入火線,帶著不同的思想感情和遭遇參加戰鬥時,我們在這裏患****,互相幫助,情同手足。
進入軍營,我們首先接受了為期10周的軍訓,這段時間的熏陶和蛻變,比學生時代的10年更具決定性意義。我們懂得了壹顆鋥亮的紐扣比四卷叔本華的著作更重要。我們先是驚訝,繼而憤恨,最後充滿憂慮。我們認識到,起決定作用的不是精神,而是靴子;不是思想,而是制度;不是自由,而是操練。
就這樣,我們這些滿懷愛國熱情、崇尚英雄精神的年輕人走出校門,經過短期培訓後,被送上了戰場。然而,壹到前線,我們原本對生活乃至戰爭的理想,以及那層好戰的浪潮,全都被擊碎了。
在前線,我為自己目睹的壹切而痛苦:我們身上臟得難以忍受,滿身虱子,還經常挨餓;我們聽到的是槍聲、轟炸聲,或者是那些死在病床上的人的慘叫聲;我們看到的是硝煙、火光,還有滿地的鮮血和屍體。前線是壹個神秘的漩渦 ......我總覺得那個漩渦的吸引力正慢慢地、不可避免地、不可抗拒地把我吸進去。我不住地為即將犧牲的戰友默默祈禱,祈禱他們能去天堂,但每次祈禱都會被現實徹底擊碎,在戰場上我變得有些耿耿於懷,看到壹個人的死亡後,我不禁對自己說:"我親眼看到他死了,直到那時我才知道死亡是怎麽回事。"
在接近敵人時,我們成了危險的野獸。與其說我們是在戰鬥,不如說我們是在保護自己免遭毀滅。在爆炸的沖浪中,我們充滿了殘暴,這些殘暴把我們變成了攔路虎,變成了殺人犯,變成了我們所熟知的惡靈。
每壹場惡戰過後,妳都會發現身邊的人越來越少,壹些新兵壹上戰場就被槍殺。而停火後的戰場壹眼望去:有些人還活著,但他們的頭顱已被炸開;有些士兵還能走路,但他們的雙腿已被炸斷,只能靠轟炸留下的殘肢艱難地壹步步行走;有的士兵甚至拖著被炸傷的膝蓋,用手在地上爬行了兩公裏;還有的士兵在沖向急救站時,發現自己的腸子被堆在疊起的手上;人們可以看到沒有嘴巴、下巴或臉的人......。.....我再也找不到校長所說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取而代之的是痛苦和死亡。
戰爭是如此殘酷無情,在前線,戰場就像壹個牢籠,沒有人能從中解脫出來,士兵們只能在恐懼中等待著可能發生的壹切。在炮彈編織的大網下,我們生活在壹種莫名其妙、不可知的沈思狀態中,偶然性在我們頭頂盤旋,被炸死或能活下來,全憑運氣。
此時,大地是士兵唯壹的親人。大地對任何人都沒有對士兵那麽重要。當士兵長久而有力地緊緊抱住大地時,當士兵害怕被炮火炸死而把臉和四肢深深埋進大地的懷抱時,大地是士兵唯壹的朋友,是他的兄弟,是他的母親。但有時,大地往往會永遠擁抱著他。
能活著從土地裏站起來的人是幸運的,但也有壹些人活了下來,卻無法自己站起來,於是他們被送進了軍醫院,那是另壹個沒有槍聲的戰場。那裏的情況同樣糟糕,往往沒有好的醫生和護士,傷員太多而人手太少,醫療器械和必要的藥品更是匱乏。在這裏,同樣充滿了痛苦、呻吟和恐懼,有的傷員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這裏茍延殘喘,有的還沒有死去,就被送進了 "死屋",孤獨地等待著死亡的憧憬。
我的同伴們壹個接壹個地離開了人世,有的在戰場上,有的在醫院裏。我也受了傷,痊愈後又回到了前線。在壹次戰鬥中,我費力地把我最好的朋友、受傷的卡特從戰場背到急救站,但衛生員對我說:"妳本可以不用這麽麻煩的。原來,卡特在我背上時已經中彈犧牲了。
這樣,除了查登之外,我成了班裏其他七個人中的最後壹個。我終於等到了停戰,對戰爭沒有任何好感的我曾想過回到家鄉重新生活,但另壹方面又忍不住感嘆:"如果我們現在回去,那麽我們將疲憊、崩潰、精疲力竭,沒有根,沒有希望。我們再也找不到方向了"。
回到後方,對戰爭的癡迷仍在繼續,我對戰爭的態度受到嘲笑,被比作毫無價值的懦夫。在我看來,"我們當時非常年輕,只有20歲;然而,除了絕望、死亡、恐懼和與悲傷深淵相關的迷茫淺薄,我們對生活壹無所知。這些年來,我們的工作壹直是殺人,這是我們的第壹職業。我們對生命的認識僅限於死亡。未來還會發生什麽?我們會變成什麽樣?""上壹代人會回去工作,戰爭會被遺忘。下壹代會認為我們是多余的,把我們推到壹邊。至於我們自己,有些人會適應,有些人會順從。大多數人會感到困惑:歲月流逝,我們終將走向毀滅。
我回到了戰場,1918年10月,我陣亡了。書中寫道:"他撲倒在陣前,躺在地上,仿佛睡著了,臉上沒有太多痛苦,有壹種委曲求全,幾乎是壹種滿足"。
那天,整個前線寂靜無聲,戰報上寫著 "西線無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