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們建了壹座專門的避暑樓,天熱就吃扇子,睡覺就用竹席和涼席,渴了就吃冰塊、西瓜等好的避暑用品。反正壹句話,古人夏天還是很好的。
皇帝作為天下之主,享受著各種避暑設施,這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比如清朝雍正有壹個廣東進貢的象牙桌。
和現代人壹樣,在夏天,有錢人會帶壹幫朋友去他們預先準備好的避暑別墅——山莊。除了夏天,還可以吃喝玩樂,和朋友聯絡感情。
這種房子建的時候,壹般都是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這樣風景好,有微風讓人感覺涼爽,所以這種房子叫“涼房”。
除了環境好,很多時候他們還會在“涼亭”所住的房子周圍設置假山、池塘和各種植被。同時,房子周圍會掛上窗簾,房子裏會放上各種花和香料做成的珠子。這些設施在炎熱的夏天給屋主足夠的涼爽。
除了“清涼屋”,還有其他避暑工具。有人說風扇還是好的,只是需要外界刺激才能動。古代沒有電提供足夠的能量,聰明的古人想到了水的沖擊或者靠人力給機器足夠的動力。這種情況壹般適合有錢人。當然,也有壹些適合所有人的工具,比如粉絲,不僅適合平民,也適合權貴。
除了風扇,還可以找深井儲存冷氣,所以很多有錢人會在房子中間挖深井,讓井裏的涼意繼續在房子裏飄,從而保證房子的溫度舒適。所以很多有錢人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和外人不壹樣,會在家裏挖更多的深井。
還有壹些真正富裕的家庭,會有專門的地方存放冰塊。夏天的時候,他們會把冰塊從儲藏室裏拿出來,放在床下,放在家裏各處,這樣降溫效果很好。
除了那些常見的消暑工具,還有壹種非常有名的工具,就是“竹夫人”,會以“夫人”命名,主要是因為它用在床上,睡覺時可以陪伴,故名“夫人”。
竹夫人是用竹子或竹棍做成的。通常有兩種制作方法。壹種是將整根竹子切開,長度不超過1米,中空,周圍有網孔,用於通風散熱。它經常被放在睡覺的床上。因為上面有很多孔子,竹夫人可以抱著胳膊睡覺,讓很多人在炎熱的夏天感受到不壹樣的涼爽。
蘇東坡的詩《劉子玉二首次韻》中說:當妳問及床邊只有幾株竹子時,妳的妻子應該不懂青青。還有《送幾竹謝秀才》說:留我壹木席,贈妳壹無聲竹夫人。說完了古人的各種避暑神器,再來說說精美的象牙座椅。現在這件寶貝有三件,其中壹件在故宮博物院,現在是壹級文物。
這個象牙席長216厘米,寬139厘米。是雍正乾隆年間做的。它是由許多寬度不到0.3厘米的象牙片制成的。編織圖案為人字紋,席子周圍用黑色象牙片編織了三根鞋帶。它不僅是皇後奢華的日常用品,也是壹件精美的古代工藝品。
象牙片本來就易碎,做的時候不要放在幹燥的地方,不然容易碎。所以在制作象牙座的時候,只能選擇放在溫暖潮濕的地方,不然容易壞,而且在制作象牙座的時候,壹定要用特殊的藥物軟化,不然容易壞。
所以做壹個象牙席不僅要長,而且需要大量的象牙,所以做壹個象牙席並不容易。雍正帝很節儉,所以當他知道象牙桌子的成本後,他直接下令不要再做了。
清末民國之初,壹張現藏於故宮的象牙桌,在東北京津壹帶做生意時偶然買了壹件改裝的寶物。後來他拿回山東老家,給了壹個縣長,再給了壹個地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捐贈給國家。
除了改變象牙座椅,還有兩個缺失的部分,但我們可以根據相關文獻了解象牙座椅是如何制作的:
《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賜象牙”。象牙籃子是壹張象牙桌子。象牙色絲綢織成的席子,質地細膩均勻,表面光滑,柔軟舒適,可隨意卷制。夏天鋪時比草席、竹席更涼爽宜人,是當時的重要貢品。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漢代就有象牙座椅,很多精通制作象牙座椅的工匠專門從事這項工作。那麽,象牙座椅是怎麽做出來的呢?《格致經苑》記載:“安南鄧上社說,先人初進貢象牙桿時,所有象牙桿壹根壹根豎著存放,用法柔和,牙壹根壹根拔,柔如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