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的白色顆粒或條狀物,現在常制成小片狀。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1 克溶於 0.9 毫升冷水、0.3 毫升沸水、7.2 毫升無水乙醇、4.2 毫升甲醇,也溶於甘油。溶於水、乙醇或與酸混合時,會產生強烈的熱量。溶液呈強堿性。相對密度 2.13。熔點 318℃。熔點 318℃。沸點 1390℃。半數致死劑量(小鼠,腹腔註射)40 毫克/千克。
強腐蝕性、吸水性,可用作幹燥劑,但不能幹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氯化氫等酸性氣體。(會與酸性氣體發生反應。)而且在空氣中易潮解、液化(因吸水而溶解的現象,是壹種物理變化);溶於水,同時放出大量的熱。能使酚酞變紅,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屬於強堿。腐蝕鋁物質,不腐蝕塑料。只要放在空氣中幾分鐘,它就會吸水變成液態毒物。其熔點為 318.4℃。氫氧化鈉除溶於水外,還易溶於乙醇和甘油,但不溶於乙醚、丙酮和液氨。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百科文庫
幫助 設為首頁 自然 文化 地理 歷史 生活 社會 藝術 人物 經濟 科學 體育 核心用戶 春節
氫氧化鈉
百科名片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鈉片(NaOH)、氫氧化鈉片(NaOH)俗稱燒堿、苛性鈉和苛性鈉,在香港因其別名苛性鈉而被稱為苛性鈉。 燒堿是壹種白色晶體,在室溫下具有強腐蝕性。它易溶於水,水溶液呈強堿性,能使酚酞變紅。氫氧化鈉是壹種非常常見的堿,是化學實驗室必備藥品之壹。它的溶液可用作洗滌液。
目錄
氫氧化鈉簡介對照品信息
名稱
化學式
相對分子質量
性狀
晶體類型
貯存
用途
安全措施
基本信息
NaOH的性狀水吸水性
強堿性
其他性質
NaOH的用途
工業生產NaOH
制造少量氫氧化鈉
使用和儲存註意事項
固體氫氧化鈉的技術指標
NaOH對環境的影響 I.健康危害
II.毒理學信息和環境行為
NaOH 的應急處理和處置方法 I. 泄漏的應急處理
II.防護措施
III.急救措施
NaOH的化學性質 氫氧化鈉簡介 法規信息
名稱
化學式
相對分子質量
性質
晶體類型
貯存
用途
安全措施
基本信息
NaOH的性質吸水性
強堿性
其他性質
NaOH的用途
NaOH的工業制備
制取少量氫氧化鈉
使用和儲存註意事項
固體氫氧化鈉的技術指標
NaOH對環境的影響
I.健康危害 II.毒理學信息和環境行為 NaOH 的應急處理和處置
I.泄漏應急處理 II.保護措施 III.急救措施 NaOH的化學性質展開編輯 氫氧化鈉簡介
管制信息
氫氧化鈉(腐蝕性) 本品由公安部門按照《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進行管制。
名稱
中文名稱:氫氧化鈉 中文別名:燒堿、苛性鈉、苛性鈉
化學式
NaOH
相對分子質量
40.00
性狀
熔融的白色顆粒或條狀物,現常制成小片劑。1 克溶於 0.9 毫升冷水、0.3 毫升沸水、7.2 毫升無水乙醇、4.2 毫升甲醇,溶於甘油。當溶於水、乙醇或與酸混合時,會產生強烈的熱量。溶液呈強堿性。相對密度 2.13。熔點 318℃。熔點 318℃。沸點 1390℃。半數致死劑量(小鼠,腹腔註射)40 毫克/千克。具有腐蝕性。
晶體類型
氫氧化鈉是強堿,屬於強電解質,也屬於離子晶體,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為NaOH = Na+ + OH-
儲存
密封幹燥儲存。
用途
廣泛用於基本分析試劑。制備分析用標準堿。吸收少量二氧化碳和水。中和酸。制造鈉鹽。
安全措施
包裝嚴密,儲存在陰涼幹燥處。與酸和易燃物分開存放和運輸。皮膚(眼睛)接觸時,用流動水沖洗。如果誤食,用水漱口並喝牛奶或蛋白。
編輯本段 基本信息
化學式:NaOH(俗稱燒堿、苛性鈉、苛性鈉、苛性鈉) 中文讀音:qīng yǎng huà nà(shaojian) 氫氧化鈉放大
英文名稱:Sodium Hydroxide 英文別名:Sodium Hydrate、Caustic Soda、Lye(液體) 分子量:40.01 摩爾質量:40g/mol CASRN:1310-73-2 EINECS 登記號:215-185-5 密度:2.130 g/cm? 熔點:318.4℃ 水溶性:極易溶於水 溶液呈無色 沸點:1390℃ 堿解離常數(Kb)=3.0 堿解離常數的反對數(pKb)=-0.48 致死量:40mg/kg 中學氫氧化鈉的鑒別:加入 MgCl2,有白色沈澱。焰色反應,火焰呈黃色。
編輯NaOH的性質
吸水性
強腐蝕性、吸水性,可用作幹燥劑;但不能幹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氯化氫等酸性氣體。(會與酸性氣體發生反應。)而且在空氣中容易潮解、液化(因吸水而溶解的現象,屬於物理變化);溶於水的同時會放出大量的熱。能使酚酞變紅,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屬於強堿。腐蝕鋁物質,不腐蝕塑料。只要放在空氣中幾分鐘,它就會吸水變成液態毒物。其熔點為 318.4℃。氫氧化鈉除溶於水外,還溶於乙醇和甘油,但不溶於乙醚、丙酮和液氨。
強堿性
它的液體是壹種無色、澀、滑的液體。氫氧化鈉在空氣中可與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鈉(Na)與水反應(與水反應時,應使用燒杯,並在燒杯中加入玻璃片,在反應過程中,鈉塊浮在水面上,熔化成球狀,在水面上遊動,發出 "噝噝 "聲,生成物飛濺。)(產物飛濺),生成強堿性 NaOH 溶液 NaOH 晶體放大圖片
,並放出氫氣。固體NaOH中OH以O-H***價鍵結合,Na與OH以強離子鍵結合,溶於水其離解度接近100%,故其水溶液呈強堿性,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為紅色,或使PH試紙、紫色石蕊溶液等變為藍色。
其他性質
純凈的無水氫氧化鈉是白色半透明結晶固體。氫氧化鈉極易溶於水,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溶解時能放出大量的熱,288K時其飽和溶液的濃度可達16.4mol/L(1:1)。其水溶液有澀味和滑膩感,溶液呈強堿性,能與酸性物質反應,具有堿的壹切壹般性質。市售燒堿有固態和液態兩種:純固態燒堿為白色、塊狀、片狀、棒狀、顆粒狀、脆性;純液態燒堿為無色透明液體。氫氧化鈉也溶於乙醇、甘油,但不溶於乙醚、丙酮、液氨。對纖維、皮膚、玻璃、陶瓷等有腐蝕作用。在濃溶液中溶解或稀釋時會放熱;與無機酸中和生成相應的鹽類時會產生大量的熱;與金屬鋁、鋅,非金屬硼、矽等反應時會放出氫氣;與氯、溴、碘等反應時會歧化。能從水溶液中析出,但不溶於乙醚、丙酮和液氨。能從水溶液中析出金屬離子,成為氫氧化物;能皂化油脂,生成相應有機酸和醇的鈉鹽,這是去除織物上油汙的原理。註意:氫氧化鈉只要拿出來放在空氣中就會很快吸收水分子變成液態而劇毒。
編輯 NaOH 的用途
氫氧化鈉用途廣泛,在化學實驗中,除了用作試劑外,由於它吸水性強,還可以用作堿性幹燥劑。氫氧化鈉在國民經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許多工業部門都需要氫氧化鈉。使用氫氧化鈉最多的部門是化學品制造,其次是造紙、煉鋁、煉鎢、人造絲、人造棉和肥皂制造。此外,在染料、塑料、醫藥和有機中間體的生產,舊橡膠的再生,金屬鈉的制取,水的電解和無機鹽的生產,硼砂、鉻鹽、錳酸鹽、磷酸鹽等的生產中,也要用到大量的燒堿。工業用氫氧化鈉應符合國家標準 GB 209-2006;離子交換膜法工業用氫氧化鈉應符合國家標準 GB/T 11199-89;化纖用氫氧化鈉應符合國家標準 GB 11212-89;食用氫氧化鈉應符合國家標準 GB 5175-85。在光合作用實驗中吸收二氧化碳。 在工業上,氫氧化鈉通常被稱為燒堿,或苛性鈉或苛性鈉。這是因為濃度較高的氫氧化鈉溶液濺到皮膚上會腐蝕表皮,造成灼傷。它對蛋白質有增溶作用,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性(由於它對蛋 袋裝商用 NaOH
白質有增溶作用,堿燒傷比酸性燒傷更不容易愈合)。將 0.02% 的溶液滴入兔眼可導致角膜上皮損傷。小鼠腹腔 LD50:40 毫克/千克,兔子口服 LDLo:500 毫克/千克。粉塵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蝕鼻中隔;濺到皮膚上,尤其是黏膜上,會產生軟痂,並滲入深層組織,燒傷後會留下疤痕;濺入眼睛,不僅會損傷角膜,還會損傷眼睛的深層組織,嚴重時會導致失明;誤食可導致消化道灼傷、絞痛、黏膜糜爛、嘔吐血性胃內容物、血性腹瀉,有時可出現啞巴、吞咽困難、休克,晚期可發生胃腸穿孔、胃腸道狹窄。由於堿性較強,會對水體造成汙染,應註意保護植物和水生生物。
編輯 NaOH 工業制法
答:(1)過濾海水 (2)加入過量氫氧化鈉除去鈣、鎂離子,過濾 Ca2+ +2OH?=Ca(OH)?↓ (Ca(OH)2 微溶,會出現渾濁現象) Mg2+ +2OH?=Mg (OH)?↓ (3) 利用反滲透膜生產技術去掉鹽水中的 SO?2? (4) 加入過量碳酸鈉,除去鈣離子、過量鋇離子,過濾 Ca2?+CO? 2? =CaCO? ↓ Ba2?+CO?2? =BaCO?↓ (5) 加入適量鹽酸,除去多余的碳酸根離子 2H?+CO?=CO?↑+H?O (6) 加熱除去二氧化碳 (7) 送入離子交換塔進壹步除去鈣鎂離子 (8) 電解 2NaCl + 2H2O == 電解 == H?↑ + Cl?↑ + 2NaOH
修改本段,制取少量氫氧化鈉
可以先找壹些碳酸氫鈉(小蘇打)(如果有碳酸鈉更好),再找壹些氧化鈣(生石灰)(壹般食品)(有小袋包裝袋用作吸水劑,比如在海帶包裝啊什麽的)。將生石灰放入水中,反應後成石灰漿,將固體顆粒的碳酸氫鈉(或碳酸鈉)(濃溶液即可)加入石灰漿中,為了保證氫氧化鈉產品的純度,需要使石灰漿過量,原因:參考氫氧化鈣和碳酸鈉的溶解度。攪拌加快其反應,待其反應壹會兒後,靜置片刻,隨著碳酸鈣的析出,上層清液即為氫氧化鈉,小心倒出即可。如果需要更純壹點的可以再加熱壹會兒,蒸發掉壹部分水,這樣就可以得到更純的氫氧化鈉了。 CaO+H2O====Ca(OH)2 NaHCO3+ Ca(OH)2==== CaCO3↓+ NaOH+ H2O Ca(OH)2+Na2CO3====CaCO3↓+2NaOH 2Na+2H2O====2NaOH+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