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納整理的七個步驟
原來收納這麽簡單!
步驟壹:拿出所有物品
將雜亂需要整理的東西全部拿出來,即便會慘不忍睹也不要怕,因為這是收納開始的必經之路,盤壹盤妳有多少物件需要整理,以便對空間合理安排。可以分區域進行,像廚房、衣櫥重災區而以優先處理。
步驟二:對現有物品進行篩選
這壹步,是壹個“迷舍高”的過程。想要構築舒適的生活,選擇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適合的東西,"少即是多”,同樣適合收納法則。很多人對家裏的物件會抱著壹種“懷舊“情緒,或者認為它“總有壹天會派上用場”,而讓它們壹點點吞噬家裏的空間。
有個快速的方式來判定妳的舊物的去留,比如將家裏的東西按類型劃分:喜歡且經常使用,不喜歡但會使用,不使用且不喜歡、不使用但喜歡。做出分類後,在三秒類快速判迷所並做出決定,這將大大提高收納的效率和家庭空間的利用率。
步驟三:對物品進行分類
留下來的物品,可以根據實際的性質、需求頻次和用途來分類。比如,像衣櫃中的空間部署,按衣物的季節分,或者按內穿、外穿,必穿和選擇性配飾等作類別區分。客廳中,大件物品按玩具、藥品、書籍、遊戲等類別來分。
給不同分類的物品劃分相應的區域,在使用後迅速歸位,方便快速查找,並打造視覺上的舒適。比較困難的壹點,當按需分配、按空間擺放後,需要家庭成員們壹起去遵守收納規則。
步驟四:臨時放置
就是決定物品擺放的位置。將物品分類好後,先不要破壞這種狀態,將亡們分別用空箱子或收納用品裝好,放回原處。這樣壹方面有時間思考物品最終合適的擺放位置,壹方面能在短期期內試與提升收納的結果,判定這種方式是適合家人、適合長久推行的安排。
步驟五:決定輕松收納的位置
有時,盡管家裏有壹定的收納空間,但物品依然到處都是,這時我們需要註意的是配合環境減少物品。經過了臨時放置,家裏的空間會看起來相對井然有序。
為了進壹步使收納效果拉滿,可以嘗試準備壹個家裏結構空間的俯視圖,進壹步修改不合理的安排、讓合理的空間安排繼續保持。最終的目標,是為了在提升家庭空間利用率的同時,還能提升快速查找的效率。
步驟六:決定收納的方法
定好收納計劃後,就要落實收納動作了。"讓家中壹切物品壹目了然"是最終的計劃。按計劃收納後,希望達到即使不打開櫃子,也知道裏面什麽,打開後,櫃子裏的東西不是直接滑下來,而是分層有序的效果。最後,可以以貼標簽或者做收納地圖的方式,來幫助物品的歸位。
步驟七:維持
收納做好後,維持是壹項長期工作,也是壹個難點。因為不好的習慣,會很快讓之前的工作功虧壹簣。在日常生活中,只需要註意“維持”兩個方面,就能較為輕松地達到效果。第壹,盡量不增加或少增加物品;第二,東西用過後放回原位。
建立合理的收納機制,讓每個家庭成員都遵守,通過舉手之勞壹起創造舒適的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