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對中國大多數毛皮動物養殖者來說是幸福的壹年。貉子市場延續了2005年的上漲趨勢,從年初的300元左右漲到年底的400到600元。水貂從年初的300元/貂(公貂)漲到年底的400元以上;銀狐從年初的400元/只,逐漸攀升到年底的600/只,在800元。只有藍狐保持了低價的趨勢。高額收益導致2006年大量水貂、浣熊和銀狐。當季皮上市時,只有少部分雄性可以取皮。如此壹來,2007年下半年皮草市場是否會出現大幅波動?在此,筆者根據多年積累的經驗,提醒養殖戶朋友們——壹、市場火爆導致人們瘋狂飼養市場行情好的毛皮動物品種。在2006年,許多人瘋狂地增加圍欄和新飼養的浣熊和水貂的數量。因為:第壹,市場好,價格比較高。水貂是近年來最好的年份。壹些地方的好公貂達到了800元/只;而母貂壹般在260元左右。有的地方2300元/組水貂(1公5母);雖然浣熊沒有2002年的好,壹只浣熊賣1.200元和1.300元每只,但是已經到了400元到600元的異常高價。銀狐壹般600元就有,但是800元買的,甚至更高。有些地方的彩狐賣到了2萬元左右。第二,利潤豐厚。養壹只水貂、銀狐、貉的飼料成本(壹般養殖戶不計算自產玉米、人工、設備的折舊,直接把飼料成本和10元左右的藥物、疫苗成本算作飼養總成本)只有80-120元/只。壹般售價為300(平均雌雄貂)-450元每只。毛利壹般是飼養成本的3倍左右。在這種高額利潤的驅動下,2006年毛皮動物發展迅速,不健康。也為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埋下了不穩定因素。在開發大量毛皮動物的時候,不要忘記毛皮動物的悲慘時期。過多的餵養,過快的發展,必然會縮短行業波動的周期,加劇行業波動的幅度。作者建議:“註意發展速度適中,不要太快!”但這種建議並不能阻止瘋狂上漲的價格和頭腦發熱的農民的行為。二是註意順應市場變化規律,科學調整毛皮動物養殖品種。建議2007年中國毛皮動物養殖戶註意發展藍狐,減少浣熊數量。壹般情況下(上面提到的四個特殊年份除外),狐貍和浣熊的市場不會有高價和低價之分。如果狐貍的行情總是高,那麽浣熊的行情就是低;如果浣熊的市場高,那麽狐貍的市場就會低。這是因為狐皮和貉皮都主要用於制作衣領、衣領、胸、袖口、裙子、圍巾和小飾品。壹般做衣服的布不是直接做的。因為這些用途的沖突,狐貍和浣熊的市場不會同時有高有低。中國人有跟風的習慣。市場好的時候拼命發展,最終因為太多而放棄;行情不好的時候大家都沖進去不養,最終導致數量太少,價格高。2006年由於這股熱潮,皮張上市數量太少,加劇了市場的虛高。這麽多繁殖者產下的幼崽壹旦賣出去,價格就會大幅下降。大家都記得壹句老話:“貴不可沖,賤不可懶。”
上一篇:秋季老人外出旅遊應註意什麽?下一篇:轉基因大豆油會浸出汽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