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說來,語言藝術的審美特征有:間接性與廣闊性;情感性與思想性;結構美與語言美。
由於語言作為文學藝術的媒介和手段,語言藝術形成了許多獨特的審美特征,集中體現在間接性與廣闊性、情感性與思想性、結構性與語言美等方面。
具體來說,語言藝術的審美特征可以理解為以下幾個方面。
(1)間接性和拓展性。文學以語言塑造藝術形象,傳達審美情感。由於文學語言必須通過讀者的想象才能感受到藝術形象,因此,文學形象具有間接性。這種間接性既是語言藝術的局限性,也是語言藝術的特長和優勢,因為它使文學形象具有其他藝術無法比擬的廣闊性。
文學形象的間接性可以說是文學區別於其他壹切藝術的重要特征之壹。無論是建築、實用工藝美術,還是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以及音樂、舞蹈等表現藝術和戲劇等綜合藝術,都是通過塑造藝術形象來直接作用於人們的感官的,這些藝術形象不僅可以看到或聽到,甚至有的還可以觸摸到。唯獨文學語言藝術所塑造的形象是個例外。人們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通過積極的聯想和想象,在自己的頭腦中呈現出活生生的形象畫面,這就構成了語言藝術形象的間接性,因而人們把文學作品又稱為 "想象的藝術"。文學形象雖然不能通過讀者的感覺器官直接把握,但它通過語言這個中介,激發讀者的想象力,同樣可以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產生身臨其境的審美效果,從而使文學形象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的腦海中。
文學世界的廣闊,還來自語言載體的特點。語言表達現實生活,具有廣泛深入的表現能力,幾乎很少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最大的自由度,具有極大的容量,可謂 "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壹瞬"(陸機《文賦》),能夠突破客觀時間,實現時間和空間的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文學形象的廣闊性、讀者心靈的廣闊性和世界的廣闊性。它能夠突破客觀時間,實現時空的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廣闊而復雜的社會生活。
其次,文學的廣闊性更表現在它不僅能夠描繪外部世界,而且能夠深入人的內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種人物復雜而豐富的精神世界。對人的內心世界的深入,無疑使文學的世界變得更加廣闊,而這恰恰是其他種類的藝術所難以企及的。文學作品不僅可以通過描寫人物的音容笑貌、衣著舉止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且可以通過直接抒情或敘述的方式,深入地表現人物細膩復雜的感情。
(2)情感性和思想性。"任何文學作品都包含著作家的主觀情感。文學作品的情感性越強,就越能感染讀者,就越具有藝術魅力"。(藝術概論》第九章《語言的藝術》)抒情詩、抒情散文等情感文學自然離不開情感性,小說、報告文學、敘事詩等敘事文學同樣離不開情感性。作為敘事文學的小說、報告文學等,同樣蘊含著作者熾熱的情感,但在這些作品中,作者通常不會直接站出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而往往是將作者的主觀情感深深地蘊含在文學形象之中,通過對形象的刻畫來傳達情感。文學作品因為以語言為媒介,所以在表現人物內心情感世界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正是因為文學作品能夠深入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揭示人物最復雜、最豐富、最隱秘的情感,使得語言藝術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真實、更深刻。
語言藝術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廣度上也遠遠超過其他藝術形式。雖然壹切文學藝術作品總會不同程度地表現作家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和對生活的認識,從而具有壹定的思想性,但在各種藝術中,還是語言藝術的形象最深刻,思想性最強。語言藝術之所以具有這種優勢和特長,也是與它以語言為媒介分不開的,因為只有語言才能直接表達人的思想,它在直接揭示人的思想認識、評價判斷方面具有最強的藝術表現力。
文學作品中思想性與情感性的關系極為密切。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作品的思想性總是裹挾著情感並通過藝術形象表現出來的,只有情感滲透在作品的思想中才能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使讀者在激動的同時去深入領悟作品所隱含的思想內涵。另壹方面,文學作品的情感性也離不開思想性,因為這種情感往往是在理性思維的指導下成為壹種特定的愛憎情感傾向的。所謂傾向性,其實就是作家的愛、恨、褒、貶體現在文學作品中的思想藝術屬性。顯然,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已經成為壹切文學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
(3)結構美和語言美。文學作品的結構和語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們不僅是文學作品重要的藝術手段,而且具有審美價值。文學作品作為壹個有機的整體,必須利用結構這壹重要手段來完成。對於文學作品來說,結構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關系到整部作品的成敗。
根據語言藝術的含義,文學作品的代表類型有: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種文體。
1.詩歌。按性質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按詩歌的歷史發展和語言有無格律,可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詩歌藝術有其鮮明的美學特征。首先,詩歌在反映生活、抒發思想感情方面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概括性。其次,詩歌往往蘊含著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再次,詩歌語言精煉,音韻和諧,節奏鮮明,具有音樂美,甚至具有建築的結構形式美。
2.散文。散文的內容豐富多彩,壹般分為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和議論散文三大類。散文的重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也就是說,散文的美學特征在於:題材和主題豐富多彩,表現手法多姿多彩,篇章結構靈活自由。散文以自由靈活的形式,達到 "形散而神不散 "的審美特征。
3.小說。小說是壹種以講故事、刻畫人物為主的文學體裁,其特點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礎上,運用虛構的手法再現生活。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文學就是人學。
由於以語言為媒介,小說比其他藝術門類有更大的自由度,它可以吸收多種藝術表現手段,全方位地刻畫人物形象。小說既可以細膩地刻畫人物的外貌和行為,也可以表現人物的對話和動作,還可以通過不同的視角從其他人物的眼中觀察和表現人物,可以將筆觸伸向人的內心世界,通過深刻的心理描寫刻畫出人物的血肉,細膩深刻的心理刻畫是小說獨有的藝術特色,也是其他藝術門類難以企及的境界。這也是其他藝術門類難以企及的境界。尤其是小說還可以把人物放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去描寫,從而塑造出審美價值高、復雜而豐滿的圓形人物或典型人物。塑造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壹直是小說的首要任務。
小說藝術的審美特征主要表現在:突出的虛構性;多側面、多角度地刻畫人物形象;表現較為完整、復雜的故事情節;細致入微的刻畫,完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環境等等。
總之,文學以語言為媒介和手段,因而在性質上與其他藝術有著顯著的區別。由於文學以語言為媒介和手段,語言藝術形成了許多獨特的審美特征,集中體現在情感美和思想美、間接美和廣義美、結構美和語言美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