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子睚眥(yá'zì)像壹只長著龍
角的豺
龍子(20),怒目而視,角反壓在背上。它是殺戮和戰鬥的象征,刻在劍環和劍柄等武器上,或刻在禮器上,以示威懾。
三子嘲風,貌似狗,命危,廟宇壹角有其像。壹字排開,立於脊前,為首的是騎寵 "神仙",其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神獸、魚、獬豸、鬥牛、排史。它們的擺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可以擺齊十種,次要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征著吉祥、美好和威嚴,還具有震懾妖魔、消災解厄的寓意。
第四子 "蒲牢",形似龍而小於龍,喜樂鳴叫,鐫刻在鐘鈕上。人們追求它的聲音響亮、明亮。
第五子狻猊,又名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稱,所以形
龍子(20圖)像獅子,似煙而好坐,倚香爐腳,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因佛祖釋迦牟尼有 "無畏獅子 "之喻,人們便將其布置成天然的佛座,或雕刻在香爐上讓其享受香火。此外,神獸是文殊菩薩的坐騎,菩薩的故鄉五臺山就有供奉神獸的寺廟。因為神獸是龍的第五子,所以寺廟被稱為五爺廟,在當地頗有影響。明清時期,石獅或銅獅脖領中央的龍紋裝飾也是神獸猊的形象,使中國傳統的守門石獅更加開闊、威武。
赑屃(bìxì),又名八喜,形似烏龜,喜負重。相傳在古代,它曾背負三山五嶽,興風作浪。後來,它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了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將其功績刻在石碑上,碑的下側刻有赑屃的形象,以示功績的基礎是赑屃,沒有赑屃就沒有功績。因此,中國的大部分石碑都是以他為載體的。八岐和龜很相似,但仔細看還是有區別的。八岐有壹排牙齒,而烏龜沒有,八岐和烏龜背甲上甲片的數量和形狀也不壹樣。芭蕉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
七子狴犴(bì'àn),又稱憲章,長得像老虎,威風凜凜,善打牢獄官司,人們將其鐫刻並鑄在牢門上,所以民間有虎頭牢之說。又相傳它主持正義,是非分明,所以又將它置於衙門大堂兩側和官員巡視時避開的牌頂上,以維護公堂的莊嚴氣氛。
八子赑屃(fù xì),形似龍身,溫文爾雅,盤繞在碑首或兩側。
九子螭吻(chī),又名鴟吻、鴟鸮(chī),魚形的龍(也有人說像剪了尾巴的蜥蜴),喜歡東張西望,所以位於寺廟山脊的兩端。在佛經中,螭吻是雨神座下之物,能滅火。所以把它安放在屋脊兩端也有滅火的功效。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