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讀《醫學的溫度

讀《醫學的溫度

這幾天花時間讀了《醫學的溫度》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長期從事我國醫學領域的研究。雖然是壹本醫學方面的書,但作為工科生的我讀起來卻絲毫不覺得費勁,可見作者的分量。其實書中的壹些內容都是作者自己工作和讀書的感悟,所以語言通俗易懂,卻能給人深刻的思考。全書圍繞人、醫生和病人展開,具體感悟如下:

第壹,人的範疇--生命的意義。書中作者沒有給出答案,但筆者認為這個問題也是沒有答案的,或者說答案因人而異。作為壹名醫務工作者,尤其是長期從事醫務工作的人,生死早已看慣,所以他們會比常人更會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麽。書中引用司馬遷的話 "人固有壹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而毛主席在紀念張思德的追悼會上也說過 "要奮鬥,就要有犧牲,人的死亡是經常發生的"。但是壹想到人民的利益,壹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難看出,作者對生命意義的傾向是奉獻。的確,對於壹名醫務工作者來說,如果沒有奉獻精神,那麽很難想象他能成為壹名合格的醫生。普通人也是壹樣,有能力的人肯定有所作為,有的人成就很大,有的人成就很小,但只要是對國家和社會有所貢獻,那麽就是有意義的,那麽人生就是有價值的,這樣才是壹個大寫的人。

二、醫生範疇--醫生怎麽做。"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我覺得這句話對於醫生來講肯定不陌生,我覺得也很有道理。現在的醫生或者說整個醫療行業過於註重技術,卻忽略了患者本身。結果,醫生幾乎成了處方機器人和藥品推銷員。如果真是這樣,那麽醫生這個職業可能很快就會被醫療機器人取代,因為現在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制造的醫療機器人給出的診斷準確率高達99%。但病人其實更需要關愛,文章中提到壹個比例,三分之壹的病人病好了不治了;三分之壹的病人去看了醫生,卻不是醫生看著好,而是病人覺得自己已經看過醫生了,心理舒坦了,對康復有幫助了;只有三分之壹的醫生是真的把病治好了。這種說法雖然不是很準確,但大致意思是沒有問題的。另外就是中醫和西醫的問題,應該大力發展中醫,文中從國慶期間的社會方面加以論證,中醫從中華民族壹直延續至今必有其道理,到我們這壹代實現中國夢不應該讓其衰落,應該大力發展,這樣抗疫中醫的作用才能發揮出色,或許也會引起政府的重視,相信中醫在不久的將來會發揚光大。其實有壹次我高考填誌願,第壹誌願也是醫學,但我不爭氣,沒考上,如果我當了醫生,我相信我壹定會是壹個好醫生,而且我也很喜歡中醫,因為中醫本身不僅僅是醫學本身,它包含了很多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是壹種偉大的。這種人文哲學在西醫中是很難體會到的。比如 "醫者仁心""不為良相,則為良醫",這些西醫是絕對沒有也絕對不能理解的。

第三,病人類--漫漫人生路。人的壹生,所謂生老病死都離不開醫生,可以說陪伴妳壹生的不是妳的父親母親也不是妳的兒子女兒愛人,就是醫生。我主要說的是死亡。大多數中國人都害怕面對死亡。有時候,我常常在想,當我已經感覺到生命即將逝去的時候,我會以壹種什麽樣的心態去面對死亡;當我已經感覺到生命即將逝去的時候,我會以壹種什麽樣的心情去面對生命的終結。但克服死亡恐懼的良方就是樂觀,而我並不缺乏樂觀。韓院士在文章中說,現在80%的醫療資源都用在了臨終關懷上,這有必要嗎?臨終關懷當然有必要,但也要看病人自己。我的親身經歷,我奶奶2019年底摔了壹跤引發腦出血,送到醫院經過幾天搶救,最終不治身亡。其實在搶救之前基本已經知道了結果,但還是搶救過來了,這個時候其實只是對家人的壹種安慰。對於我外婆本人來說,她可能已經完全沒有意識了,如果她還有意識,她也不願意經歷這樣的開顱手術,全身插滿管子,家人哭著喊著要她。這種死是沒有尊嚴的,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是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了,病人這個時候其實就是壹塊肉,這個比喻可能不恰當,但很真實。完全忽略了病人是個人這個根本,從某種意義上說,兒女其實都是孝子,但世風如此,人可畏,不得不如此。而且還浪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而這些資源應該用來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所以,即使是死,那也要死得有尊嚴,古代君王讓大臣死都賜酒,今人大可效仿。

書中還有很多關於醫學進步、精準醫療、現代醫學反思的論述,看原文應該會更好。作為壹個門外漢,讀此書感觸頗多,也可以證明讀書人不應局限,應廣博涉獵,這樣才能有所長進。有感而發,計之。

  • 上一篇:壹物壹碼有什麽好處?
  • 下一篇:運動員比賽前使用的興奮濟叫什麽名字呀?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