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道德經》第四十四章的內容。
這壹章的字面意思相對容易理解。老子壹開始先問了人三個反問:“名聲和生命哪個更近?生命和財富哪個更重要?得與失哪個危害更大?”
當初老子就對人發動了這三種靈魂的拷問!總結壹句話:“名利和妳的命哪個更重要?”
社會的常態往往是這樣的: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看到這麽混亂的世界,我開始提問了!這個問題就像獅子吼壹樣!太震撼了!
妳我在茫然追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名氣(名望),財富,獲得,這些都是我們壹直追求的。沒有人不想出名。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似乎在電子信息時代,名氣更吃香,速度更快。人們想盡辦法刷流量,蹭熱度,做網絡名人,等等。不惜壹切代價,想快速成名,壹夜成名,不就是為了名氣和黃金嗎?在這個時代,成功的定義除了財富的多少,似乎沒有其他標準。甚至做壹個有道德的好心人,在某些人眼裏,簡直成了“愚蠢”的代名詞。多可笑!在物質利益的驅使下,人們的三觀逐漸扭曲。
人們願意得到它,得到名利。每個人都不想失去或給予。人們迷失在追逐中,並樂在其中。
?唯有老子,“天下濁而我獨,天下醉而我獨。”雖然“人都熙熙攘攘,享多了牢獄,春去春來登臺”,但他能做到“我壹個人,像個嬰兒!”為什麽?
他是壹個開明的人,他很清楚:“如果妳很愛,妳會付出很多,如果妳藏得太多,妳就會死!”“他知道過分的偏愛和追求必然導致巨大的消耗,收藏太多必然導致滅絕!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眾所周知,小沈陽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嘉慶四年(1799),嘉慶帝罷黜了小沈陽,把他關進監獄。小沈陽積累的財富約值8.2億至11億兩白銀,其金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政府過去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小沈陽自殺。小沈陽在49歲時去世。當人們說“小沈陽淪陷,嘉慶已滿”時。躲多了難免死得厚!易經錢卦爻辭說“天道虧空”,“人性本惡”,老子在下面的文章中也表達了這壹點。這是宇宙的規律,誰都逃不掉。
?所以,在最後,老子再次告訴人們:“知足不辱,知其不危,方能長久。”老子不止壹次說過這話。在第32章,他幾乎說了同樣的話:“如果妳有壹個名字,妳的丈夫也會帶走知止,知止就不會有危險”。他壹次又壹次地說,追求的差不多了,我們必須滿足,我們必須知止!但是誰能做到呢?
?大權在握、富甲天下的小沈陽應該滿足了。輪到知止了。但他沒有。如果他是知止,如果他心滿意足,他至少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名利雙收,人人羨慕!但是“愛會付出很大代價。”名利要和德行協調!德行不配,必遭災難!易經有下面這句話:“重德載物”,告訴人們,想要名利,想要承載這些東西,就要不斷地付出,不斷地積累功德。而且,過猶不及,事情就過猶不及了!知道如何滿足和知止,這樣妳就可以永遠持續下去!
名利和其他東西,妳的人生,妳選哪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