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修身養性的方法有哪些?

修身養性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利他主義

我常想“利己”,即我壹個人得利,大多數人吃虧;“利他”就是我壹個人吃虧,大多數人得利。比起別人,我覺得利己主義太小了,而利他主義真的很偉大,於是我決定了我的遺囑:“寧可對世界上的每壹個人都消極,也不要教我對世界上的每壹個人都消極。”也和“不為己謀福,願眾生自苦”和“上士勤於謀福,苦於己”的意思壹樣。基於這種意誌,我會與人合作,我願意多吃苦,少分享快感和與人交往,多吃虧,少謀好處。尤其是在利益沖突的時刻,記得先為別人著想:我寧願為別人犧牲自己,也絕不害人;最起碼要做到利他不害己,或者自私不害他。所以,我站在世界上,說壹句話,做壹件事,抱著這樣的觀念:壹切以利他為前提。

第二,同情心

民國32年冬天,我在衡陽因交涉寺廟財產被電臺報務員絞死時,身體感到非常痛苦,生命受到極大威脅。我只好對自己說:“南無大悲,觀音菩薩……”我希望菩薩盡快通知太虛大師來救我:早來壹分鐘,我就早受壹點苦,晚來半分鐘,我怕我會死;當時心裏那種極度迫切的情緒,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知道的。就因為我吸取了那個慘痛的教訓,看到或聽到別人和眾生都在受苦,就像我壹樣在受苦。我努力快速施救:看到別人摔倒,我馬上扶起,別人有困難,我馬上化解。如果其他人受傷或中毒,我請醫生治療。如果別人淹死了,或者著火了,我沒有避免怨恨,沒有去救他們。尤其是看到別人掛或者魚、龜、雞鴨倒掛的時候,心裏很著急,總是想盡辦法去救。這些都是我的同情心驅使的。

第三,與眾生壹致

我要出家,就是要遵從院長和老師的意願,勤奮學習;當老師就是聽從院長的指示,認真講課;當院長,就是聽從老師的指示,盡可能的培養;擔任公職、執事、住持等也是如此。,不帶主觀偏見,遵從客觀利益,這樣待人,這樣對待壹切眾生。如果春天有雨露,夏天有清風,秋天有明月,冬天有太陽,江海有渡船,大陸有車輛,空中有飛機,我願做壹個受眾生歡迎,需要時代的人。

第四,公開無私

為了保護佛教,解決寺廟與學校之間的糾紛,保護佛教寺廟僧人的權益,興辦佛教教育和慈善事業,我在全國各地的佛教社團處理了上百起案件,幾十起訴訟,並請了幾份保護佛教的通知。我不知道自己走了多少路,說了多少話,花了多少錢。經常吃完飯在外面餓肚子,衣服都磨破了,就沒心思再做了。即使我生病了,我也不在乎。

五、沒有傷害

我深信凡事皆有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時不報,只是時機未到,所以我不想遇到壹個討厭我,羨慕我,誹謗我,甚至傷害我的惡人。我認為,“妳自己不應該犯罪。”有自然的因果,我為什麽要害他?我只可憐他因緣深,善根淺。我很慚愧我沒有道德感,救不了他!如果情況傷害了他,最終會傷害他,而不是傷害他,或者讓他重新做人。看到別人圖謀害人,我也經常用這種意圖勸他們。

第六,廣泛的維護和支持

我不貪衣服,不貪食物,也沒有什麽愛好。我私下得到的衣服,老師朋友給我的錢,都不是用於佛教公益,也就是給佛教徒的。往往是各方捐款不足以公益時,就用民間資金來補充,修建寺廟或雕刻佛像來重印經典。他們經常幫著認命:平日裏買任丹萬金油、十滴油之類的藥,隨時給病人治病,隨時把多余的衣服鞋襪分給窮人,有時為公齋戒,有時幫扶,有時施舍乞丐,有時施舍難民;特別是人有急用,不敢說“想怎樣就怎樣”,但總想滿足自己的願望;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敢說“求助於聲”,但總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

  • 上一篇:8年生4個孩子,徐子淇這位“千億媳婦”到底有多拼才保住豪門?
  • 下一篇:齊魯保險只針對濟南市?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