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0:對應於樣品的累積粒度分布百分比的粒度達到50%。它的物理意義是50%的粒子比它大,50%的粒子比它小。D50也稱為中值直徑或中值粒度。D50通常用於表示粉末的平均粒度。
D90:當樣品的累積粒度分布數達到90%時對應的粒度。它的物理意義是90%的粒子比它小(或大)。?
擴展數據:
粒度分布是指用特定的儀器和方法來反映粉末樣品中不同粒度的顆粒所占的百分比。有區間分布和累積分布兩種形式。區間分布,也稱為微分分布或頻率分布,表示顆粒在壹系列粒度區間內的百分含量。累積分布也叫積分分布,表示小於或大於某壹粒徑的顆粒的百分含量。
確定步驟
1,打開粒度分析儀電源預熱15分鐘。
2.根據儀器操作程序,輸入測量溫度下粉塵的真實密度、液位高度、醋酸鹽的密度和粘度。
3.儀器打印出輸入值後,將醋酸丁酯倒入幹凈的儀器計量池中,倒入量約為液面高度的2/3。將裝有醋酸丁酯的測量池放在儀器的測量位置,調節調零旋鈕,使儀器顯示光密度值為0.0。
4.將含塵濾膜放入幹凈的瓷坩堝或燒杯中,滴加5~10mL醋酸丁酯,用玻璃棒充分攪拌。攪拌時,用移液管將含塵液體滴入裝有醋酸丁酯的測量池中,使液位達到輸入液位刻度線。
5.對於通常不上濾膜的煤礦粉塵,用無水乙醇代替醋酸丁酯。方法是取3 ~ 5g粉塵在白紙上混合均勻,用牛角勺取約10mg粉塵放入幹凈的坩堝或燒杯中,按第4條所述方法操作。
6.蓋上測量池蓋,用拇指握住測量池並緊壓蓋子充分搖動,使測量池內的灰塵均勻分散,同時用脫脂棉紗布擦幹測量池表面的液體。快速將測量池放在儀器的測量位置,使儀器顯示的光密度在90~100範圍內,快速按下測量鍵,開始測量粉塵粒徑分布。
如果儀器顯示的初始光密度值不在90~100範圍內,說明懸浮液濃度過高或過低,需要重新調整液體中的粉塵濃度。
7.按下測量鍵後,儀器開始每隔0.5s顯示測量時間的光密度值和對應的時間,按下式計算待測塵粒粒徑所需的時間t。當儀器顯示的時間大於t時,按下中途停止鍵,儀器將自動打印出所需粉塵粒徑不小於粉塵粒徑的各級粉塵粒徑分布。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粒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