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微營銷出現的原因

微營銷出現的原因

世界經濟增長對各國的影響

隨著文藝復興後世界工業城市化在歐洲的興起,國際社會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工業發展成為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體系和提高資本、技術、勞動者素質的載體。19世紀,以英法德意為主體的歐洲成為世界工業文明的中心。1948-1981這33年間,世界經歷了以高科技生產力為代表的現代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時期,經濟發達國家從工業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工業社會。1981年,美國工業生產是1948年的3.56倍;同期加拿大是4.86倍;日本是40.5倍;英國是2.14倍;法國是4.48倍;德國(西)是9.39倍;意大利是8.06倍。1982-過去十年間,工業出現了壹些滯脹。比如美國1994只比1986高出25.6%;加拿大的1994比11986高出0.7%;日本的1993比1985高出15.8%;英國1993比1985高出4.9%;法國1994比1986高出1.01%。在此期間,中國工業生產指數增長最快,從1995增長到1985,增幅為403.0%。

市場變化趨勢

世界經濟增長引起的市場變化趨勢;

買方市場的形成

由於各類商品和服務的供求總形勢是供過於求,消費者需求趨向於選擇性、個性化、等級化和情緒化。21世紀,各類市場進壹步發展完善,完全呈現買方市場格局。

市場小型化

單壹需求的統壹大市場將不復存在,無差異化目標市場的策略將完全失效。不同的消費者期望企業針對他們的特殊需求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同質市場越來越少,異質市場急劇增加,但規模越來越小,市場越來越小。

市場競爭加劇

壟斷市場幾乎不復存在,行業滲透加強,越來越多的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在國際貿易中,關稅降低、運輸成本降低和實時市場信息削弱了市場壁壘。競爭的結果是,企業並購、收購兼並,甚至破產倒閉成為頻發事件。企業利潤在減少,來自股東的壓力越來越大,迫使企業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加強市場競爭力。

市場全球化

國際經濟和投資日益全球化。在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特別是信息技術革命的過程中,廣袤的地球將跨越時空障礙,成為信息的“地球村”。電視、旅遊和廣告信息使世界各地的居民能夠更多地相互交流,他們對商品和服務的期望和需求已經趨同。趨同的需求創造趨同的供應機會,每個企業都面臨著壹個全球市場。

經濟快速增長對中國的影響

高速經濟增長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對中國消費行為的影響

自65438年至0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壹直高速增長。1978-2002年,中國GDP年均增長9.52%,是建國以來經濟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200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94萬億元,按當年匯率計算,超過1萬億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02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居世界第六位。根據購買力評價,世界銀行認為中國2002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4萬億美元。由於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從低收入國家進入了中下水平國家。按照世界銀行的計算和分類標準,1999年世界中下等收入國家人均GNP為756美元以上,中國當年達到780美元。2002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於利用外資較多,略高於人均GNP)為840美元,進壹步提高。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上,中國人民的生活和質量上了壹個大臺階,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與日本和“四小龍”曾經達到的最高速度相比還有壹定差距。日本最高速度是在20世紀60年代。從1960到1970,日本GDP年均增長10.5%。中國的經濟起步比較晚,實現的速度也比較低,因為幅員遼闊,地形復雜,交通不便,技術和信息擴散慢。中國各地區不在同壹起跑線上。有的在跑,有的在走,平均速度自然會打折扣。日本、韓國和臺灣省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都遇到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采取了平衡發展戰略。然而,日本和“四小龍”的地區差異比中國大陸小得多。1979年,日本經濟水平最高的東京人均國民收入為243萬日元,最低的沖繩為108萬日元,相差1.25倍。與我國同級行政區相比,差別微乎其微。

地區間發展不平衡表現在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增速高於日本和“四小龍”。從1978到1996,福建、廣東、浙江三省GDP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4.1%、13.3%、12.9%。首先,東方不亮西方亮。從全國範圍來看,經濟騰飛不是同時的。在很長壹段時間內,中國都有壹些高速增長的領域來帶動國家發展。第二,擁有巨大的內需市場可以減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確保經濟平衡增長。第三,各地區發展水平和優勢差異很大,資源、土地、勞動力、人才、技術、資本可以互補。壹些要素可以在地區之間大規模自由流動。經濟快速增長的地區可以從其他地區獲得勞動力、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支持。經濟發達的地區可以通過生產要素來補充。生產要素在巨大空間內的大規模自由流動,在狹小的地理範圍內尋求最優配置是不可能的。

由於經濟快速增長和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中國消費者消費需求的主要變化如下:

1,大眾消費。除了時尚服裝,消費者關註越來越多商品的消費品味,期望將消費品的效用評價與消費者的個性特征相融合;但是,消費者的口味很容易被模仿並流行起來,很多商品都會流行起來,比如手表、摩托車、汽車、啤酒、藥品、電子產品、電影、音樂等等。消費者需求變化快,商品市場生命周期大大縮短,市場機會難以把握,營銷難度加大。

2.商品大眾化。大眾消費導致商品大眾化。技術的進步和信息的快速傳播,使得商品的普及成為可能。產品差異逐漸被遺忘,今天的特色服務明天就變成標準化服務;今天它是特殊產品,明天它將成為大眾產品。產品知名度的提升變得異常容易,並沒有被企業特別重視。關鍵是產品的內在品味能否滿足大眾消費的口味。有利可圖的產品很快被模仿,它們的市場很快被價格更低的仿制品入侵。消費者也期待商品的大眾化。

3.消費傾向於品牌化。品牌的作用是減少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所花費的努力。選擇知名品牌無疑是壹個省時、可靠、無風險的決定。這個功能與21世紀人們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不謀而合。隨著買方市場形勢的形成,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僅是滿足其實際需求的“物質產品”,更是能夠滿足其精神需求的“品牌商品”。只有當消費者決定購買並會重復購買時,企業的利潤才會產生。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世界市場由世界頂級品牌主導。21世紀,可口可樂等原有大品牌的市場份額將會減少,同類產品的市場將被眾多品牌占領,無品牌產品將無立足之地。

4.消費者崇尚感性消費和軟性消費。理性消費的時代已經過去。消費者更看重它在產品實體之外的附加值,消費需求會從物質轉向精神。

信息傳媒產業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在新世紀,以互聯網為主導的信息技術正在給新聞媒體帶來壹場革命。通訊社、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將在先進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整合成壹個具有音頻、視頻、圖片的多媒體新聞平臺,並有與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政務、電子醫療、電子教育事務交叉融合的趨勢。

21世紀新聞媒體是信息社會的核心領域之壹,是各國政治、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制高點之壹,是人們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全球網絡正在改變媒體的模式。我們應該看到,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廣播、電視、網絡將統壹在壹個平臺上,各種多媒體終端將陸續問世。此外,以紙質為主的報刊前景也不容樂觀。作為信息載體,紙是“不夠用”的。用它存儲信息不僅繁瑣,而且容量小,成本高,不易復制保存。此外,造紙消耗大量寶貴資源,汙染環境。根據國際制漿造紙聯合會的調查,全球木材產量的35%用於造紙。與紙張相比,電子媒體利用計算機技術存儲和處理信息,利用電信技術傳遞信息。它具有容量大、體積小、成本低、檢索快、易復制保存、易加工、圖文並茂等優點,而且消耗資源少,對環境汙染小。而且科學家也在探索開發類似報紙期刊的閱讀終端。如果這樣的終端出來,成本進壹步降低,現在的報刊必然會被邊緣化。

不同於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多媒體新聞平臺上的信息傳播是雙向互動的。用戶不僅可以接收信息,還可以發送信息,甚至可以要求信息源提供自己需要的信息。新聞點播將成為21世紀新聞媒體的壹項基本服務。隨著互聯網的進壹步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在互聯網上傳播多媒體新聞的速度將會越來越快。屆時,幾秒鐘下載幾個小時的廣播電視節目將成為現實,交互式網絡廣播電視節目也將走進千家萬戶。每個人對新聞都有不同的需求,但傳統媒體信息的單向傳遞,讓受眾很難享受到個性化的服務,但這項服務將是多媒體新聞平臺的壹項基礎工程。早在1996,英國《金融時報》和《英國泰晤士報》就可以按照用戶自己設定的方式,將用戶需要的新聞傳送到他們的終端上。美國媒體出現了根據讀者要求設計的欄目。在網站上選擇壹些有趣的內容,並預訂壹個自己的頻道。打開這個媒體,妳會有親切的感覺,因為裏面的每壹篇文章都是妳感興趣的。對於媒體來說,最大化利用信息,對於用戶來說,充分享受個性化服務的樂趣。

由於信息傳媒產業的快速發展,信息傳遞速度極快,對消費者行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個性化消費和微營銷奠定了基礎。發達國家的最新市場趨勢將決定世界未來的市場形勢。咨詢經濟、高科技企業和更靈活的組織(企業)開始興起,也出現了壹些觀點多變、想法豐富、要求苛刻的消費者。隨著消費者市場細分的快速發展(變化),制造商需要提供和生產更適合個性化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與此同時,壹些企業註意到,利用傳統渠道對外宣傳的效果不大,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方面,出現了壹些趨勢:微營銷、關系營銷和面對面營銷。

市場營銷被大量實用的市場數據和臺式電腦所改變,促使商人使用分析工具進行決策。這種方法被稱為“市場工程”,提供基於數據和模型的策略和市場策略。這種方法已經擴展到消費者營銷的許多方面,包括產品研發、產品線擴展、產品介紹期和展會日程、品牌、包裝、定價、包裝、廣告預算、文案、媒體選擇、形勢分析、目標選擇和市場細分。

經濟全球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有三個明顯的趨勢:壹是大型跨國公司經濟;第壹,移民民族經濟;壹個是無政府經濟。在西方,大型跨國公司主要涉及飛機制造業、汽車業、金融業、煤鋼聯合體等。移民民族經濟主要指傳統的猶太民族經濟和現在比較引人註目的華僑民族經濟和海外印度民族經濟。無政府經濟主要指拉丁美洲的販毒、非法移民、走私、倒賣護照、國際洗錢等。在這些趨勢中,海外華人群體的經濟活動引起了國際學術界越來越多的關註。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其基礎是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科學的迅猛發展。信息時代很多經濟產品也是文化產品。除了電影、音樂、書籍等傳統文化產品,服裝、餐飲、旅遊也成為文化產業和文化傳播的壹部分。至於傳媒行業,就媒體的內容和技術手段而言,都是有文化含量的。因此,經濟全球化本身就包含著經濟與文化的不可分割性。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建立現代經濟結構,這與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它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壹些機會。問題是發展中國家應該采取什麽樣的國家政策來對待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

中國民族政策的要點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要建立社會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機制;要用法律和文化來協調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們需要體現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統壹的科技體系和教育體系,這些都離不開這個世界。因此,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和中國文化的走向是中國現代化和世界關系的大問題。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這是壹個簡單而堅實的道理。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將出現多種格局——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歐美文化區、以中國文化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區、以印度文化為中心的南亞文化區和以伊斯蘭文化為中心的中東北非地區。

  • 上一篇:當店員能學到什麽?
  • 下一篇:肺結核能治好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