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關註句中的介詞
介詞的使用本身就很難,因為介詞大多來源於動詞的模糊性。和動詞壹樣,可以帶賓語,兩者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他們往往把整句話的主語裝進自己的“口袋”,導致主語丟失。這類介詞主要有:有、因為、經、經過、對、對、當、中、對。考試的時候註意這些單詞。這些詞在病句的考題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出錯的頻率也非常高。例如:
1,草,對莊稼人來說就是惡心。(主客體顛倒。)
2.改革公費醫療制度,實行醫療保障,不是壹下子就能讓廣大人民群眾接受的。(原因同上,句首要放“for”。)
3.三年前,在電腦上“上網”對人們來說可能很陌生。(病因同上)
4.英國曾有可能大規模種植壹種抗除草劑油菜,但由於抗議團體的介入,該計劃最終泡湯。(因為“把“制造”的主體“抗議集團”裝進了自己的“袋子”裏。去掉“因為”或者“制造”就行了。)
5.經過80多天的努力,壹部有新劇情、新演員、新技術的十六集電視劇《西遊記》終於與觀眾見面了。介詞“after”把自己的主語“crew”留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外,兩者要反過來。)
6.通過數百部愛國主義影片及其主題音樂會的展播,觀眾受到了壹次又壹次愛國主義的洗禮。(“Pass”把整句“展覽及其主題音樂會”的主題放進自己的“袋子”裏。
7.伽利略在1633年被迫簽署判決書時,鄭重聲明:“地球還在轉!”(“當”把整個句子的主語“伽利略”裝進自己的“袋子”裏。)
8.目前,全國各地的電視頻道越來越專業化,節目都在尋求新的突破,壹場屏幕大戰方興未艾。(“方”就是“鄭”的意思。)
二,註意程度副詞
副詞壹般用來修飾形容詞,壹般沒有錯誤,但是出現在考題中壹定要註意。壹定要仔細分析後面的形容詞是否包含這個副詞本身的意思,是否是語義重復。這類副詞主要有“十”、“很”、“很”、“過分”等。不然這個副詞會造成歧義。最常見的短語是“不恰當地……”。例如:
1.近年來,有許多報紙吹噓明星,過度的贊美助長了壹些明星的驕傲。“奉承”這個詞本身就意味著“過分的贊美”。再加上“過分”,造成語義重復。)
2.1月1日,熱愛冬泳的人們參加了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第四屆“北極熊”冬泳。(“酷”就是“非常”的意思。)
3.加強全民環境意識教育是當前壹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至關重要”就是“非常”的意思。)
4.這是非常稀缺的藥,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用的。此外,還有“非常(非常)溺愛”和“過分……”等短語。
第三,註意有兩面性的詞。
兩面性詞語,即詞語本身表達兩種相反的意思。如成敗(成敗)、得失(得失)、好壞、高低、有無、有無等等。因為它們表達的是兩種不確定的意思,這就要求句子的語境必須有與之對應的詞或語義。否則會造成語義不對稱。比如:
1.我市能否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規劃中抓住機遇,快速發展,取決於加快培養壹批各行各業的人才。(後半句只說了壹個方面,在“加速”之前要加“是否”二字。)
2.越來越多的農村幹部意識到,便捷的交通是招商引資的重要條件。(“是的……”這個條款只說壹個方面。)
3.選擇最可靠、最合適的材料,往往對壹篇文章的成敗起著重要的作用。“最可靠最合適”是片面的,“成敗”是雙面的。)
4.群眾的聲音能不能記錄在書裏,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看他把群眾的事情記在心裏,落實在行動上。(只需在第二個分句的“把”字前加“是否”即可。)
5.愛文科的同學加強文科的輔導是必要的,但是能忽視理科的學習嗎?妳希望他們學好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嗎?從長遠來看,我們認為這樣做是不合適的。(“是否”和“是否”是雙面的、不確定的,而“這樣做”是片面的、確定的,不可能兼顧前後。)
6.為了發展國家經濟,有什麽個人得失是我們* * *生產者不能舍棄的嗎?(“得”可以丟棄,“失”不可以。“得失”應改為“利益”。)
第四,註意並列短語
句子成分和句子的並列是壹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也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往往會出現顧此失彼的錯誤。當然,錯誤也有很多種。所以做題的時候,只要看到並列短語,就要特別註意。壹般來說,並列短語有以下幾種形式:
①使用連詞“他”、“他”、“跟隨”、“相同”、“和”,等等。
②停頓表示的並列。這種並列最容易被忽略,因為很多同學不知道停頓就是並列的意思。從很多試題中也可以看出,停頓所表示的坐標關系,錯誤率很高,情況也最復雜。
③用逗號表示的從句之間的並列關系。這種並列也容易被忽略。因為是句子或句子成分之間的並列,所以它的錯誤比較隱蔽,要特別註意。例如:
1.西部開發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把生態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提高到壹個新的高度,決不能走犧牲環境求發展的老路。這是壹個特例,三個並列短語都不能和動詞“promote”匹配。)
2、四年的下海經歷,讓她嘗盡了酸甜苦辣,也開闊了眼界,培養準確的觀察力和敏銳的判斷力很重要。(這個例子本身不是並列短語作為句子成分的錯誤,而是限制不當的錯誤,但是它也出現在並列短語中,這也應該引起我們的註意。“準確”和“敏銳”應該互換。)
3.作者成功地、有意識地借鑒了電影藝術中“蒙太奇”和“畫外音”的獨特手法,畫面組合相當成功。(這是用停頓表達的並列短語,邏輯錯誤,語序不當。這兩個短語應該互換。)
4.新華書店送來的流動書商和大量農業科技書籍,受到了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虛線部分是名詞並列短語,只有“book cart”可以與“dispatch”連用。在“大量”之前應該加上“攜帶”或“出售”這樣的詞。這是壹個“關註壹件事,失去另壹件事”的錯誤。)
5.在新學期的動員大會上,李主任特別強調,思想政治課要改革,要結合實際,註重實效,要把政治常識與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結合起來。(這個並列短語不符合並列短語的規則。並列短語要求兩項或兩項以上並列,詞性或短語結構必須壹致。但是,這個“並列”短語前面的“政治常識”是壹個偏正結構的短語,而後面的“培養學生良好品德”是壹個動賓短語。像“教授”或“研究”這樣的動詞應該加在第壹個短語之前。)
6.文章對環境汙染進行了具體分析,同時介紹了環境科學的基本知識,引起了人們對環境科學的重視。(這是用“同時”表示的從句之間的並列。這種並列形式需要註意的是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析這兩句話的主要成分,我們不難發現,“作具體分析”在層次和深度上比“介紹……的基礎知識”更高、更深,應該把兩者的位置調換壹下。)
7.妳可以在網上讀到妳從未見過的珍貴文件、書籍、錄音和視頻資料。這是壹個用停頓和連詞“和”表示的並列短語,但“錄”和前面的“讀”不能搭配。)
8.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不在於別人如何崇拜、崇拜、羨慕自己,而在於自己對社會、對歷史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什麽貢獻。這種情況相當棘手,因為這不是壹般意義上的搭配問題,而是語序問題。這三個詞有不同的意思。壹般來說,它們應該由輕到重排列。這句話正好相反,所以“崇拜”和“羨慕”必須互換。)
9.詩歌是壹種文學體裁。從內容上看,壹般有敘事詩、抒情詩、史詩、英雄贊歌、故事詩等。還有壹種由詩意對話組成的劇本,叫詩劇。(這句話比第八句更難識別,但是遇到這種並列形式,壹定要特別註意,仔細分辨。這句話屬於邏輯混亂,分類標準不壹致的情況。其中,敘事詩、抒情詩、故事詩不是從內容上劃分的,而是從形式上劃分的。)
10.作為股票投資者,必須充分了解和掌握股票投資的風險和收益,盡量規避投資風險,才能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這個句子用了兩個並列短語。第壹種是動詞並列短語,是整個句子的謂語;第二種是名詞並列短語,是上壹個短語的賓語。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理解”跟後面搭配是沒有問題的,而“精通”只能跟“情境”搭配而不能跟“風險”搭配。)
11.印度軍方負責人近日表示,印度已向印巴邊境地區派出數百輛坦克、裝甲車和軍車。(坦克和裝甲車都屬於軍用車輛,通用概念並列不當。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第五,註意判斷句
判斷句是易錯句式之壹,因為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主客體壹致,賓語不能缺失。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句子過長或結構復雜,往往會出現賓語缺失或主賓語不壹致的情況。這種病句在試題中經常出現,遇到判斷句壹定要檢查賓語是否缺失。例如:
1.青藏鐵路的建設是加快西部大開發的重要舉措,是民族團結的重要紐帶。(這句話由兩個判斷句組成,第壹句沒問題,第二句不合適利用第壹句的主語“修建青藏鐵路”,因為“修建青藏鐵路”是壹種行為和措施,與“紐帶”不屬於同壹事物,不能構成判斷句。在第二句之前應加上“這條鐵路”等字樣。)
2.縱觀20世紀世界各國的發展,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壹個國家的強大,壹個民族的復興,取決於諸多因素,良好的國民素質無疑是最重要和最有潛力的。看最後壹句,主語是“國民素質”,是壹種“因素”。這從“取決於很多因素”就可以看出來,“是”後面的對象是“最重要最有潛力”?顯然不是,因為是形容詞,不能作賓語,所以句末少了名詞性的中心詞“factor”。)
3.雄偉的萬裏長城氣勢磅礴。她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偉大祖國的天然屏障。“長城”是壹個“天然屏障”。)
6.註意有否定意義的詞和否定句。
在考題中,具有否定意義的詞語和否定句也是考查的重點。出現的頻率也相當高,不能不重視。具有否定意義的詞語主要有以下幾種:預防、阻止、勸阻、防止、避免、忘記。否定句應主要關註雙重否定和疑問句中具有否定形式的句子。這些單詞和句子中常見的錯誤是意思相反或三重否定。特別是第壹種情況,非常混亂,容易被考生忽略,造成誤判。三重否定往往被考生視為正確的句子,因為很難判斷其對錯。下面分析幾個例子。
1,開關壹旦關斷,就可以阻止電流通過。(“停”有否定的意思,後面跟著壹個否定的“不再”,使意思混亂,模棱兩可。“沒有更多的”應該刪除。)
2.很多有識之士認為,不安全、侵權、不誠信、防止文化被汙染已經成為制約互聯網行業進壹步發展的最大瓶頸。(這句話濫用了否定,產生了相反的意思。“預防”和“不”都應該去掉。)
3.正因為如此,莊子說:做好事,不要以追求榮譽為目的;做壞事別忘了犯法。(反過來表達意思。)
4.我們並不完全否認這本書沒有透露出希望,但是這種希望非常渺茫。(濫用否定構成三重否定,意義反過來表達。“無”應刪除並適當調整。)
5.專家認為,減少煙草危害,尤其是勸阻青少年戒煙,對預防肺癌意義重大。(“勸阻”和“戒煙”都有否定的意思,但是這個用法把意思顛倒了。)
6.為了您的人身安全,為了安全起見,請不要用左手啟動家用電器。(“以防萬壹”和“萬無壹失”有否定意義,所以用它們會把意思表達反了。)
七、註意幾個復合句
復合句在意義上比單句更復雜,邏輯性更強,所以人們在使用復合句時特別容易出錯。經常出錯的復合句主要有以下幾種:
(1)因果復句。因果復句本該是錯誤率最低的,但恰恰是這壹點,讓考生更難判斷。更有可能是錯的。因果復句的標誌就不用說了,主要是“所以”、“所以”、“所以”。我們遇到這類詞,首先要考慮前後句是否構成必然因果關系,即後面的“果”是不是前面的“因”造成的,前面的“因”是否壹定能推導出後面的“果”。比如:
1.因為獲得這些證書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所以我們準備愛護幹部和工人。這個句子有明顯的錯誤。第壹,“所以”中的“因為”壹詞與前面的“因為”壹詞重復。第二,前壹句和後壹句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前面的“因”無論如何也演繹不出後面的“結果”。
2.我寫這部小說不是為了講壹個曲折離奇的故事,所以我選擇了第壹位的敘事手法,讓人們從骨子裏了解北京人。(強加因果)
(2)遞進復句。這種復句壹般分為兩種,壹種是順序傳遞,即由輕到重的意思,由小到大的事情,由淺入深的理解,另壹種是反向傳遞,正好與順序傳遞相反。最常用的是正向投放,反向投放只在特殊情況下使用。主要問題是交貨。比如:
1.對認知奧秘的新認識不僅會帶來教育科學的革命,還會開啟信息技術的新革命。(“帶來革命”的意義顯然比“引發變革”更重,所以兩者應該互換。)
2.他既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理論指導工作,又能理解這些理論的精神實質。(“理解”第壹,輕,“引導”最後,重。)
(C )"盡管"和"不管"之間的區別
這兩個詞雖然只有壹字之差,但它們用來表達的關系卻大相徑庭。“雖然”略等於“雖然”,表示轉折,後接“但”或“但是”。“沒關系”略等於“沒關系”,所表示的條件關系壹般由“都”等表示整個範圍的詞語照顧。如果這兩個詞中的任何壹個出現在句子中,我們應該註意它後面的詞是否需要。另外,這兩個詞也很特別,就是副詞後面跟“雖然”往往是“所以”、“所以”、“所以”等確定詞,而“不管”後面跟“怎麽樣”、“怎樣”、“怎樣”等不確定詞。這些話是我們判斷句子是否有問題的重要依據,不可掉以輕心。例如:
1、"9?“11”事件後,美、印、巴關系進入微妙階段。雖然美印巴關系曖昧,但美印軍事合作的趨勢已經相當明朗。(我們應該把“how”改成某些詞,比如“so”)
2.魚鱗中的色素細胞分為不同的顏色。然而,盡管現代金魚的顏色千變萬化,但仍無非是黑色、橙色、淺藍色三種色素細胞的排列組合。(“但”放在“仍然”前面,照顧“雖然”。)
3.在經貿方面,無論中美關系是否會因中國入世而變得更加密切,我們也應該看到,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和爭端不會減少,而很可能會增加。(這種現象在考題中相當普遍。成套使用的關聯詞必須搭配,不能隨意替換。這句話中的“不管”這個詞應該用“雖然”來代替,以配合後面的“但是”這個詞。
八、註意代詞
代詞是簡化文章表達的壹種方式,使用代詞的目的是為了行文簡潔。但如果使用不當,會使文字的含義模糊,使讀者無法理解或產生誤解。在病句中,代詞的使用也是壹種常見的題型。所以我們做題的時候,對人還是挺敏感的。只要句子中有代詞,就要仔細分析,看它所指的對象是否明確,是否獨特。否則要迅速判斷其所在的句子是病句。例如:
1.忠君李秀成臨刑前是不是很勇敢?根據壹些記錄,事實並非如此。上面提到的意思有兩個:很勇敢或者不勇敢。代詞“so”到底是什麽意思?句子表達相當模糊。所以應該改成:不是很勇敢或者真的很勇敢。)
2.王建和哥哥去外地看望姑姑,此時卻失去了心愛的鋼筆。(“這個時候”到底是什麽時候?是“我要走的時候”還是“我見到阿姨的時候”?)
3.原中國書法協會主席啟功先生看過她的作品後,稱贊她的作品“韻味深長,力量獨特”。(這句話中的“齊”在這裏可以解釋為“她”和“她的作品”。這裏的“its”指的是模糊的。)
4.張主任和小李技術員在談話。他告訴他:“如果妳拿著這個通行證,妳可以試試。”(誰告訴誰的?這裏的表述很模糊,把兩個“他”中的任何壹個指定為某個人,意思就清楚了。)
5.搜集史料不易,鑒別、整理、利用史料更難。中國大多數歷史學家過去都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前面有兩個“不容易”,“這個”是指哪個?不清楚。)
6.今天下午,張董事長、王總經理等公司領導出席了在我市舉行的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洽談會。這是壹個特例,就是用代詞的時候,因為限制不明確而產生歧義。“其他”在這裏可以限制“公司”、“領導”,應改為“公司其他領導”。)
九、註意數量短語
數量短語可分為兩類:名詞性短語(修飾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和動量短語(修飾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壹般來說,動量短語的使用問題很少,大部分出現在使用名量短語的時候。而且壹般都是模棱兩可。它的主要特點是名詞短語後面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這些名詞可以受這個名詞短語的限制。當然還有數詞短語、動量短語等概念,精確的數詞短語限制集合(如壹塊布、30輛車、50朵花、30多名警察等。).比如:
1.在這次曲壇盛典上,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團隊表演了1000多個節目。這句話中的數量短語“20多個”既可以限定“省市”,也可以限定“隊”,從而造成歧義。)
2.主任告訴幾個學校的領導,新學期的工作壹定要有新的提高。(“少數”可以限制“學校”和“領導”,從而造成歧義。可以改成“學校的幾位領導”。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最高,需要特別註意。)
3.世界的多姿多彩的景象反映在他們的腦海裏,形成壹個又壹個誘人的問號。“壹個接壹個”是名詞短語,但用作動量短語,限制動詞“形成”。這就是典型的名與勢的區別。這裏我們要把這個名詞短語放在“形成”之後,讓它充當“問號”的定語。)
十、註意壹些特殊短語
有些短語是我們日常口語中經常用到的,使用頻率相當高。人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並沒有什麽不妥,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並沒有引起混亂或誤解。但書面語要求語言絕對準確,不能允許歧義理解。特別是在壹些公文中,那些不規範的用法是不允許的。我們也不可能用不標準的口語去要求或限制標準化的書面語。就像我們不能用人們的日常行為來規範法律壹樣,我們只能用法律來規範人們的行為。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擺脫“我們平時說的就是這個”的觀念,有意識地用規範的漢語語法去檢查那些不規範的用法。壹些不規範的用法經常出現在病句中。我簡單總結如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註意。
1,“目的是”。在這個短語中,“目的”和“按順序”都是“目的”的意思,這就導致了術語的重復,其中任何壹個都必須刪除。比如:
美國軍事打擊的目的是摧毀伊拉克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基地,也希望通過軍事打擊除掉薩達姆。
2.“主要是……”。“為主……”暗示“最”的意思,也是術語的重復。您還應該刪除其中的任何壹個。比如:
本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設計的報名者多為高校青年師生,也有企業中的設計師。
3.“減少了...次”。在漢語中,“倍”的意思是“多於……”,所以“倍”不能用於“減”。“減少”只能用分數(百分數或“成功”),但我們經常能在電視、報紙、廣播上看到或聽到這種說法,但這是不科學的。應該改正。比如:
車站每天的客流量通常是2萬到3萬,但今年因為非典等因素,每天的客流量只有6000到7000,比往年少了3倍。(應改為“減少70%”或“減少70%”)
4.“大約……左右”和“近……左右”;“謝宇...左右”
這三種形式中,前兩種中的“約”、“近”表示“近”,表示“不足……”,即不超過壹定的量,而“左右”表示“接近或超過”,從而造成語義矛盾。“X”的意思是“額外”壹定的量,這也與“左右”所表達的意思相矛盾。因此,這種情況是不規範的用法,應該糾正。例如:
1.最近的壹項調查顯示,我國約有65%的年輕人認為“誠實守信”、“助人為樂”是優秀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2.全縣工商部門壹年內查處假冒偽劣商品貨值10萬元以上的大案十余起。
5.“超過”、“小於”和“超過”
在這兩個短語中,“大”表示大量地達到某壹點,本身就表示“超過……”,所以第壹個短語中的“超過”是多余的,而第二個短語中的“以下”與“大”是矛盾的。第三個短語的“冗余”和錯誤。妳不能這樣用它。例如:
(1)、河港大橋建於20世紀60年代,自重小於10噸...
②據北京市體檢中心統計,去年參加北京市趙高體檢的考生有84362人,占18%,專業有限,考生6900余人。
當然,掌握以上幾點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病句的識別問題,因為這些東西只能概括病句產生的壹部分原因,哪怕是很小的壹部分,所以同學們不要把它當成金科玉律,不僅僅是這個,而只是作為壹個參考。但在我看來,這些短語病在重要考試或平時訓練中出現的頻率都比較高,所以我做了壹個簡單的歸納和分析,希望能幫助我們的考生提高識別病句的準確率,增強我們處理病句的信心。批評指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