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是德川幕府統治日本。雖然他們采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但他們仍然非常熟悉當時的情況。他們利用中日之間的商船,密切關註明清兩代的更替情況。有些事情朝鮮不知道,但是日本已經得到消息了。他們對朝鮮官員說:“大明只有福建、廣東、廣西。”雖然這壹信息有些不準確,但它已經讓朝鮮人感到驚訝,因為朝鮮還不知道弘光政權的滅亡。
清軍如日中天,南明軍潰千裏。這應該是日本幕府對當時戰局的第壹印象。雖然德川幕府表面上看日本的統治者,但實際上日本還是諸侯林立,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名號。雖然這些大名對德川家族忠心耿耿,但其中壹些還是讓德川家族感到畏懼。這就是所謂的外國名字。招募壹支混合部隊,然後渡海遠征。贏的概率太低了。
第二,探險隊擔心無利可圖。
是否出兵要看是否有利可圖!所以德川幕府召集大臣們組織討論。作為三大皇族之壹,冀州主德川來宣的話就是最終的。他說,“國家派援軍,不僅是國家之恥,更是與外國的宿敵,成了千古之害;如果我們的士兵立功,他們的土地也會被浪費,對國家毫無用處,還會招來子孫後代的弊端。我們不能問他們。”他的話得到了許多名人的支持。
德川賴鉉的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即如果出兵,如果不戰而勝,將給自己帶來恥辱,導致與清朝的戰爭,甚至成為“千古之災”;如果不打勝仗,即使拿到了土地,也已經飽受戰爭之苦,對日本沒有任何好處,還會帶來長遠的不利。總之,德川賴鉉認為,勝敗對德川幕府不利,出兵是壹種火中取栗的行為。
第三,殷鑒不遠,吸取歷史教訓
德川幕府拒絕出兵還與壹個人有關,那就是德川家族的第三位將軍德川廣佳。作為幕府將軍,德川廣佳的首要任務是繼續鞏固和加強德川時代。如果我們貿然出兵,恐怕會步豐臣秀吉的後塵。當時,豐臣秀吉對朝鮮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結果損失慘重,被迫撤退。在這場戰爭中,豐臣氏家族的勢力被嚴重削弱,而德川家族沒有受到任何損失,這也是德川幕府統治日本的客觀因素。
漂洋過海幫助南明,這與豐臣秀吉的行為無異。另外,我之前說過,德川幕府的實力根本無法力挽狂瀾,開戰基本就意味著失敗。所以德川幕府時期,他的政策主要是以日本為主。此外,德川幕府與南明並無特殊交往,缺乏互信。然而,德川幕府對鄭成功很友好,與他進行了壹些貿易活動。畢竟,鄭成功是半個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