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誰來介紹古埃及的歷史。

誰來介紹古埃及的歷史。

古埃及歷史年表 第壹王朝: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2850年,從梅內斯到卡,***有八位法老。

第二王朝:公元前 2850 年至公元前 2686 年,從霍特普塞克涅穆伊到卡斯科莫,***有六位法老

孟菲斯古王國或帝國(公元前 2686 年至公元前 2181 年)

第三王朝:公元前 2686 年至公元前 2613 年。從涅特裏克內特-傑瑟到胡尼,***共有五位國王。喬瑟統治的時代是權力和勝利的開端,以沙卡拉階梯金字塔群為代表的宏偉石制建築出現在這個時代。該建築群的建築師、作家和學者伊姆霍特普成為史書中最早出現的偉人之壹。在這個時代,強大的中央集權君主制得到了發展,君主坐鎮孟菲斯,並指派省級總督統治全國。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從斯奈夫魯到斯凱普斯卡夫****,共有六、七位法老。從金字塔的雄偉程度來看,斯奈夫魯、胡夫和哈爾夫的統治達到了時代的頂峰。在達恰爾,梅通和基薩建造的金字塔顯示了該王朝的良好治理和經濟繁榮。第五王朝:公元前 2494-2345 年。從烏瑟爾到烏納斯****共有九位法老。最有名的是薩胡爾(Sahoure)和傑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在第五王朝,"太陽崇拜意識 "迅速發展,沙卡拉的尤尼斯金字塔壁上有著名的金字塔銘文。

第六王朝:公元前 2345-2181 年。從特提(Teti)壹世到尼托克麗絲王後***,包括佩皮壹世(Pepi I)和佩皮二世(Pepi II)在內的七位國王生活了數百年。

雖然第六王朝文治武功顯赫,組織的軍事和商業遠征南至非洲,但壹些行省總督在孟菲斯不斷擴張的全史集權受到威脅,引發了內亂。

第壹個過渡時期(公元前2181-1991年)

第七王朝:統治時間僅七十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年至公元前2130年。***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沒有記載。

第九至第十王朝:公元前2130年至公元前2040年(北部)。****有六位法老,其中三位名叫凱蒂。

第十壹王朝:公元前2130年至公元前2040年,位於南方。*** 有三位法老。

公元前2050年,蒙圖霍特普二世統壹了埃及,從此第十壹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統治了整個埃及。這使得他們的本土城市底比斯變得越來越重要,但仍不足以取代孟菲斯。底比斯的統治者不得不在適當的時候來回奔波,在第十二王朝,他們在法尤姆的入口處建造了宮殿,還建造了壹些小城鎮,如伊提-塔維(Iti-Tawi)。該王朝在不放棄底比斯的情況下,將權力中心向北轉移,這表明逐漸恢復了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

底比斯中王國或第壹帝國(公元前1991-1786年)

第十壹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2000年。蒙圖霍特普的三位法老,第壹位法老於公元前 2040 年左右統壹了埃及

。第十二王朝:公元前 2000 年至公元前 1786 年。七位法老名叫阿門赫馬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裏斯(Sesostris),最後壹位統治者是塞伯克內弗羅爾女王

(Sebekneferoure)。

與世界其他地方壹樣,穩定與動蕩總是交替出現。各省分權和其他歷史上不為人知的力量摧毀了從第十二王朝繼承下來的底比斯政權,埃及分裂為多個附庸國。

第二個過渡時期(公元前1786-1567年)

第十三王朝至第十四王朝:公元前 1786-1674 年。大約有 40 位法老,其中有幾位名叫塞伯霍特普。壹些法老同時統治著北部、中部和南部法老。從公元前 1730 年起,這些國王不過是西斯托斯法老的封臣。

第十五至十六王朝:公元前 1674-1567 年。第十六王朝被稱為 "小西索克 "王朝,只存在於三角洲東部地區。大西索克 "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壹位凱揚和兩位阿波皮。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 1674-1567 年。十位法老統治著底比斯和周邊地區。他們都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後三位法老--塔阿(Taa)壹世、二世和卡摩西斯(Kamosis)開始與北方的西索克人鬥爭。

新王國或底比斯第二王國(公元前1567-1085年)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1320年。從阿摩西斯(Ahmosis)到霍蘭德希布(Hollandheb),***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圖特摩斯(Thutmose)和四位阿美諾菲斯(Amenophis)。王後阿什普索斯、阿肯那頓和圖坦卡蒙都屬於這個王朝。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皇家法老,包括拉美西斯壹世和二世、塞提壹世和二世。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 1200 年至公元前 1086 年。十位君主,除了第壹位名為塞特納赫特(Sethnakht)的君主外,其他君主都名為拉美西斯。

第三個過渡時期(公元前 1086-715 年)

第二十壹王朝:公元前 1085-945 年。統治塔尼斯的是斯門德斯(Smendes)、普蘇塞納斯壹世(Psusenais I)和二世(Psusenais II)。統治底比斯的是赫裏霍爾和皮納吉姆。

古埃及文明是指公元前 5000 年至公元 642 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期間,從尼羅河第壹瀑布到三角洲地區的塔薩文化史。歷史時期 公元前三世紀,馬奈托(Manetho)將從梅內斯(Menes)開始到馬其頓亞歷山大(Alexander of Macedon)征服結束的埃及歷史分為三十(或三十壹個)王朝,現在學者們據此將上埃及的歷史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前王朝時期(約公元前 3100-前 2686 年)

2. 早期王朝時期(約公元前 2686-2181 年)

3. 古風時期(約公元前 2181-2040 年)

4. 第壹中期時期(約公元前 2040-1786 年)

5.中王朝時期(約公元前 1786-1567 年)

6. 第二中期時期;(約公元前 1786-1567 年)

7. 新王朝時期(約公元前 1567-1085 年)

8. 後王朝時期(約公元前 1085 年)

9.-332年)

9.馬其頓希臘人和羅馬人統治時期(公元前 332 年-公元 642 年)

第壹至第四時期為奴隸制國家形成和統壹王朝出現時期,第五至第七時期為統壹王國和帝國重建時期,第八至第九時期為埃及奴隸制國家衰落和淪為外族統治的時期。

專家們實際探索古埃及文化的時間範圍是從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國第壹次聯合到公元332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占領埃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法老王朝,這壹時期持續了3000多年。

古埃及的度量衡

古埃及最重要的長度單位是下巴的腕尺,即從肘部到中指指尖的長度,約為 20.62 英寸。它在象形文字中用前臂和手表示,發音為 meh(meh)。腕尺又分為 7 個

手掌或 28 個手指,每個手掌相當於 4 個手指。壹個邊長為壹個腕尺對角線壹半(29.16 英寸長)的正方形被稱為 "remen",可分為 20 個手指,是長度的第二單位,也是測量土地的

主要單位。還有壹種腕尺,只有 17.72 英寸,分為 6 個手掌。腕尺乘以 100 的乘積稱為 "卡塔",是測量土地的基本單位。這個長度的平方,即 10,000 平方腕尺,也是耕地面積的單位。

古埃及人的主要容量單位是哈努(hanu),29.0 ± 0.3 立方英寸,10 個哈努表示壹個哈加特(heqet)。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各種乘法,就形成了更大的谷物容量單位。另壹個容量單位是哈爾(khar),

相當於壹個立方腕尺的 2/3,或相當於壹個直徑 9 掌、深壹腕尺的容器的容量。容量和水之間存在某種近似關系,因為壹哈努的水重 5 德本(deben)。看來容量單位

是由水的重量單位衍生而來的。德本是同名腳踝裝飾品的重量,其 1/10 稱為 qedet,即戒指的重量。編輯本段文明傳播的原因埃及文明對外傳播的原因

1.地理原因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以尼羅河為中心,其東西為幹旱的沙漠,南北瀕臨地中海,並與尼羅河接壤,有許多大瀑布。這樣壹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對外來民族來說,幾乎形成了壹道天然屏障。因此,埃及很少像兩河流域那樣受到遊牧民族和文明民族的入侵,促進了相互之間的文化交流。但事實上,這種天然的地理屏障並沒有限制埃及與近東和地中海世界以及非洲內陸地區的交流。自古以來,埃及人就通過紅海海峽和蘇伊士運河與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交往,在南方則通過幾個瀑布與埃塞俄比亞人交往,並經常保持密切聯系。特別是從新王國時代開始,埃及越來越多地參與對外軍事和商業活動。在埃及人連續不斷的對外戰爭中,埃及帝國成為近東歷史上第壹個軍事霸權,地緣的限制和影響越來越小,所謂的親近和保守也因此在對外軍事活動和政治文化交往中日益削弱。

2.文化原因

古埃及象形文字始於公元前4000年代後半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壹,壹直沿用到公元

4世紀末,這個時期大約流行了三四千年。雖然在這幾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語法和詞匯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在羅馬統治時期,埃及語言很少與法老時期的語言相似

,但象形文字的傳統卻保留了下來。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古埃及象形文字通過西奈碑文

最終影響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的發明。象形文字最初使用起來並不十分方便。因此,在古王國末期,從象形文字演變出了壹種易於書寫的行書,通常稱為僧侶書。大約在公元前 700 年,在僧侶體的基礎上又發明了壹種更簡單的草書,即俗體。古埃及人發明了三種不同的書寫形式,盡管它們的書寫形式不同,但都是象形文字的演變。象形文字

及其不同的書寫形式保持了古埃及文字的固有傳統。有了文字作為載體,埃及文明展翅高飛,它的影響不再局限於尼羅河地區,而是開始向近東、非洲以及

地中海沿岸擴散。壹個文明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字,是很難生存下去的,在古代中東地區,有許多新興文明,正是因為沒有文字或文字沒有搶占生存和適應的能力,很快就衰落了。而古埃及象形文字不僅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還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它不斷地改變自己,使得埃及文明有可能勝利地承載、傳播、流傳下來。因此,雖然象形文字在近代失傳,但法國人商博良最終還是成功地解讀了象形文字。這進壹步說明,象形文字是有生命力的。

3.技術原因

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古埃及人發明了紙莎草紙,與傳統材料相比,紙莎草紙具有輕便、廉價、易於制作、經久耐用、可卷可折、便於運輸等諸多優點。隨後,它作為壟斷產品被大量生產並出口到地中海

國家,在近4000

年的時間裏壹直是最受歡迎的書寫材料。在古代,埃及是唯壹生產紙莎草的國家。由於埃及氣候幹燥,紙張不易腐壞,如今在沙漠中仍能發現壹些紙張。近100

年發現的紙莎草紙在公元2700年~公元900

年間有十多種書寫文件,包括希臘文、阿拉伯文、埃及文、科普特文、拉丁文、阿拉姆文和希伯來文。埃及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最有據可查的古代文明,這要歸功於

紙莎草紙,它不僅傳承了埃及文明本身,還維系著其他文明。文明的傳播不能靠口口相傳,因此紙張作為壹種媒介在文明傳播的過程中變得非常重要。正因為埃及的

薩爾維亞紙具有上述特點,所以在埃及文明對外傳播的過程中很容易發揮重要作用。正如中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壹樣,埃及造紙術在早期文明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正是埃及文明對外傳播的重要條件。

四、軍事原因

古埃及時期,由於地理上的封閉,埃及不便與外界交往,很少受到敵人的入侵,但隨著人類文明交往範圍的擴大,埃及也開始受到外敵的威脅。

十五、十六王朝時期,希克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政權,統治了半個埃及。即使周邊國家比較弱小,埃及也不可避免地會入侵其他國家。在埃及與外界的軍事對抗中,敵國為了

戰爭的需要當然要了解和研究埃及的社會文化狀況。戰爭雙方也不斷有自己的俘虜,而俘虜也會帶來許多埃及文明的影響。而如果埃及侵略了另壹個國家就更自然了

自然而然地,自己的文化就主動傳播到那裏,消滅當地的文化,同化被侵略的民族。在這種情況下,埃及文明自然會隨著軍事活動向外傳播。

5.交通原因

古埃及文化和思想通過腓尼基人傳播到東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和島嶼。古埃及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影響

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沒有腓尼基人先進的航海和造船技術,沒有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埃及文明的影響會更大。

那麽,埃及文明的影響力就會大打折扣,只能局限在很小的範圍內,而不會在西方文明中留下印記。編輯本段木乃伊木乃伊是經過特殊處理而保存完好的屍體。在前後三千年的時間裏,古埃及人

制作木乃伊的方式發生了不少變化。但大多數學者和專家都認為,防腐方法在公元前十世紀左右達到了頂峰、當時,壹流的防腐師大致按照以下步驟制作屍體木乃伊:首先

用火石刀在屍體腹部左側切開壹個 10 厘米長的切口,然後從切口處用酒和沒藥與肉桂的混合物

逐壹掏出除心臟(防腐師和他的守護神認為心臟是感情的根源)以外的所有內臟

用酒和含有沒藥和肉桂的香料

逐壹清洗。防腐師還會用雪松油沖洗屍體的腹腔,以分解殘留的軟組織,然後準備大腦,用帶鉤的器具從死者的鼻孔穿透頭骨,鉤出裏面的延髓,再倒入雪松油和香料沖洗腦殼裏殘留的組織。

屍體的每個部分都徹底清洗幹凈後,防腐師會將所有器官和屍體埋在起泡蘇打(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粉末堆中,以瀝幹水分。屍體和器官在蘇打粉中埋藏約壹個月,取出後,再用芳香液體和香料清洗各部分。防腐工作從開始到結束的每壹個步驟,防腐師都要認真從事,如開始時要將屍體的每個手指纏繞起來,以免損傷指甲或脫落丟失。

隨後,防腐師用麻布將幹燥的內臟逐壹包裹起來,放回腹腔(或單獨放入粘土或泥瓦罐中),並用鋸末、

羊皮、焦油或泥漿等填充物填滿腹腔。填充物放好後,再縫合切口。由於水泡損壞了部分頭發,因此需要制作壹些假發,並用未去除的真發編成辮子;眼窩內側也需要用假眼來填充

。恢復屍體的外觀是最耗費精力的工作,因為要將幹癟的屍體恢復原狀並非易事。防腐師在屍體上小心翼翼地開許多小切口

,然後根據屍體的輪廓用麻布填充皮膚,就像二十世紀的整形外科醫生給活人註射矽膠壹樣,來完成這項古老的整形手術。甚至連屍體的面部和頸部也要做成生前的樣子,嘴巴

也要用麻布填充,使臉頰飽滿。最後,防腐師還充當化妝師,用稱為赭石的彩泥為死者的面部到全身著色(男性死者染成紅色,女性死者染成黃色)。染色後,屍體被包裹起來。

裹屍師傅將屍體的四肢分別用松香麻布壹層層抹上,裹緊,再裹住頭部和軀幹,最後將全身裹起來。裹屍速度慢,耗時長,現在有幾具木乃伊正在拆包,裹屍布的長度加起來有兩公裏多!防腐師包裹屍體並制成木乃伊,大約需要七十天的時間。然後,防腐師將木乃伊交還給喪主,此時喪主可能已經為木乃伊準備了壹個單獨的人棺

,並建好了墳墓。

整個木乃伊制作過程耗資巨大,除了需要各種藥物、香料、邪靈、護身符等,僅包裹屍體壹項,有時就要用到 1000 多米長的優質亞麻布。因此,只有國王、國王的親屬、有錢有勢的貴族才能消費得起,窮人只能簡簡單單,甚至草草了事。希羅多德談到的另外兩種較為廉價的木乃伊制作方法,雖然難以保證軀體的完整,但或多或少能給窮人以心靈的慰藉,而且,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廉價的制作方法,木乃伊制作的傳統才得以流傳和延續。直到公元 4 世紀之後,基督教在埃及占據了統治地位,木乃伊的做法才被廢除。

古埃及專門有壹批人以制作木乃伊為職業,他們掌握了制作木乃伊的技術,並代代相傳。在古埃及,木乃伊的制作以及與此相關的生活必需品的生產,無疑形成了壹個相當重要的、規模龐大的工業體系。這壹產業的存在,說明古埃及人已經掌握了物理、化學、醫學等科學知識。他們用來作為幹燥劑的氧化鈉,經現代科學分析,是碳酸鈉、碳酸氫鈉、食鹽和硫化鈉的混合物,可見這些物質的化學作用,在當時就已為人所知。編輯本段埃及金字塔之謎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跡之壹。金字塔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畔孟菲斯古城以西壹帶最為集中。吉薩南郊8公裏處的利比亞沙漠中有三座尤為著名,被稱為吉薩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是最大的,建於公元前二十七世紀,高146.5米相當於40層摩天大樓,底邊各長230米,由230萬塊重約2.5噸的大石頭層層疊加而成,占地5.39萬平方米。塔內有走廊、樓梯、大廳和各種珍貴的裝飾。整個工程耗時 30 多年。塔的東南部有壹個巨大的獅身人面像。

胡夫金字塔

埃及的胡夫金字塔是最著名的法老(古埃及國王)陵墓。法老為什麽要建造金字塔?巨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相傳,在古埃及第三王朝以前,無論國王還是百姓死後,都被埋葬在壹種用泥磚砌成的長方形墳墓裏,古埃及人稱它為 "馬斯塔巴"。後來,壹個名叫伊姆霍特普的聰明年輕人,在為埃及法老佐塞王設計陵墓時,發明了壹種新的建築方法。他用從山上取來的方形石塊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陵墓的設計,最後建成了壹座六級梯形金字塔--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

獅身人面像 Sphinx

在古埃及,金字塔呈階梯狀,層層疊疊,因此被稱為層金字塔。它是壹座高大、棱角分明的圓錐形建築,底面為四方形,兩側分別是字面意義上的三角形,形似漢字 "金",故名 "金字塔"。伊姆霍特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第壹座石制陵墓。

最早,埃及法老打算將馬斯塔巴作為他們死後的永久居所。後來,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時期,埃及人產生了國王死後將成為神,靈魂將升入天堂的想法。在後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壹句話:

"為他(法老)建造通往天堂的梯子,讓他從那裏升入天堂"。

金字塔就是通往天堂的梯子。

同時,角錐金字塔的金字塔形表示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埃及太陽神 "拉 "的標誌就是太陽的光芒。金字塔象征著穿透天空的太陽光。因為當妳站在通往基澤爾的路上,從金字塔棱柱的角度向西望去,妳可以看到金字塔就像太陽的光芒壹樣灑向大地。

《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壹句話:"天空向妳伸展光芒,讓妳可以像拉的眼睛壹樣去看天"。後來古埃及人對方尖碑的崇拜也有同樣的意義,因為方尖碑也表示太陽的光芒。

有人認為古埃及人不可能建造金字塔,說金字塔可能是外星人建造的,也可能是更古老的人類留下的,因為金字塔太神秘了!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隸國王的陵墓。這些統治者在歷史上被稱為 "法老"。法老們不僅在世時統治人間,還幻想著死後成神,稱霸陰間。因此,法老們在死後將自己的內臟取出,浸泡在防腐劑中,並填充香料,使屍體得以長久保存,這就是所謂的 "木乃伊化"。金字塔就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墳墓。現在,埃及境內保存下來的金字塔有***96座,其中大部分位於尼羅河西岸可以耕種的西部沙漠邊緣的河谷地帶。

大型金字塔壹般建於古王國三至六王朝時期(約公元前2664~前2180年),在古埃及首都孟菲斯以北不遠的吉薩、塞加拉、拉蘇爾、麥杜姆和阿布西爾等地都有大量遺址。

由於金字塔是壹種方錐形建築,古埃及人稱它為 "皮裏摩斯",意為 "高";而它的塔基是四邊形,越往上越窄,壹直到塔頂,從四面看都像漢字的 "金 "字。 塔基是四邊形,越往上越窄,從四面看都像漢字的 "金 "字,所以在中國歷來被譯為 "金字塔"。

在眾多金字塔中,最著名的是吉薩大金字塔,它位於開羅西南約13公裏的吉薩地區。這組金字塔共有三座****,分別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第二任法老)、卡夫雷(第四任法老)和門考雷(第六任法老)而建。

胡夫金字塔,

又稱齊亞普斯金字塔,建於公元前 2760 年,是歷史上最大的金字塔,也是世界人工奇跡之壹,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首。塔身原高

146.5 米,由於幾千年的侵蝕,現高 138 米。原四面底邊長230米,現長220

米。錐形建築的四個斜面分別朝向東、南、西、北,傾角為 51 度 52 分。塔的四周原來有壹條長約 1

公裏的石灰巖路,現在在塔的東西兩側還能找到這條路的遺跡。整個金字塔建在壹塊巨大的凸巖之上,占地面積約 5.29 萬平方米,體積約 260 萬立方米,由約 230 萬塊石塊組成。外層約有11.5萬塊,平均每塊重2.5噸,最大的壹塊重約16噸,所有塊體的總重量為

6.848億噸。其地理位置為東經 31°07',北緯 29°58'。

這是壹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

令人驚嘆的是,這些石頭之間沒有任何粘連,而是壹塊石頭直接疊加在另壹塊石頭上,完全依靠石頭自身的重量

疊加在壹起,表面接縫嚴密精密,即使是薄薄的刀片也無法插入。塔身東南角和西北角的高度僅相差 1.27 厘米。它的建造耗費了 10 萬名

工人和 30 年時間。

胡夫金字塔的入口位於塔北墻的第十三層石板上,距離地面約 20

米。在入口處,四塊巨大的石板組成了壹個人字形拱門,拱門通向壹條 100 多米長的傾斜隧道,隧道通向墓室。墓室長 10.43 米,寬 5.21 米,高 5.82

米,與地面的垂直距離為 42.28 米。墓室內只有壹個深褐色的磨光大理石石棺,石棺內空無壹物,棺蓋朝向不明。墓室上方有五間

層房間,其中最高的房間有壹個三角形屋頂,以將上層的重量均勻地分配到兩側。石砌結構中還建有通風管道。胡夫大金字塔外觀莊嚴雄偉、古樸穩重,與周圍壹望無垠的高原和沙漠相協調。其內部結構復雜多變,工藝獨特,自成風格,凝聚著非凡的智慧。金字塔歷經千年滄桑,地震搖晃,不倒塌,不變形,顯示了古代不可思議的高超科技水平和高超的建築藝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此將其列為世界重點保護文物之壹,成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吉薩的第二座金字塔,即卡夫爾建造的金字塔位於中心位置。它比胡夫金字塔略小,但在藝術風格和工程精度上可與之媲美。由於它建在更高的臺地上,乍壹看似乎比前者更加雄偉壯觀。塔基長 215.7 米,高 143.6 米,同樣由石灰石和花崗巖制成。它還保存著更完整、更壯觀的附屬建築,包括兩座用巨石砌成的神廟:上神廟和下神廟。

門考爾建造的第三座金字塔位於南端,是最小的壹座,但非常精致。它的底座長 108.7 米,高 66.5 米。吉薩的三座金字塔都曾遭到搶劫,許多寶藏已經遺失,但它們體現了古埃及人民精湛的工程技術,每天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萬遊客。

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外觀

金字塔距今已有 4500 年的歷史,之所以被稱為 "金字塔",是因為它們像漢字 "金",而 "金 "本身就是皇家陵墓。金字塔本身就是壹座皇家陵墓。它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塔身除室和通道外均為實心,固定部分為圓錐角。金字塔歷經多次地震,依然保存完好。被譽為當今最高的古代建築和世界八大奇跡之首。

金字塔前有壹座獅身人面像,是古代第四王朝法老王胡夫之子哈澤奧拉的形象,故稱獅身人面像,高20米,長57米,僅壹只耳朵就有兩米高。整個獅身人面像是壹塊天然大石頭鑿成的,只有獅子的爪子是石頭做的。獅身人面像的鼻子有損壞,據說是在壹次戰鬥中被拿破侖的士兵用大炮炸掉的。獅身人面像象征著法老至高無上的權力和不可侵犯性。

金字塔內的法老墓室

法老墓室延伸至地平線下 30 米處,墓室左側放置著法老出行時乘坐的戰車和使用過的寶床。位於墓室中央的是胡夫法老的棺槨,是由鑲嵌金邊和貼有金塊的大型木雕而成,十分華麗精美,棺槨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法老的全身木雕像,下層放置的是法老的木乃伊。陪葬品有法老心愛的寶劍、寶刀、古埃及風格的寶船、花瓶、寶盒,最吸引人的是四個巨大的聚寶盆,裏面裝滿了奇珍異寶,價值連城,棺木前有兩位手持聖器的守護女神,四角有四位美麗的侍女。

王後室

王後室比法老室略小,她的棺槨是壹個巨大的整體石雕,做工精細,十分華麗,裏面是王後的木乃伊。她的陪葬品也非常豐富,左角擺放著鷹像、寶箱和獅身人面像。右角放著王後使用過的梳妝臺。

它是如何建造的

如果說關於金字塔大膽而奇妙的設計的傳說還能為現代人所接受,那麽它如此龐大的建造過程就很難想象了。胡夫金字塔由數百萬塊巨石建成,平均每塊巨石重達 2000 多公斤,最大的重達 100 多噸。巨石是從尼羅河東岸開采的,即沒有起重機裝卸,也沒有手推車運輸。

有 "西方歷史之父 "之稱的希羅多德曾記載,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頭是從 "阿拉伯山脈"(可能是西奈半島)開采的。不過,我們現在知道,這些石頭大多是在當地開采的,而用於完成金字塔的石灰石則是從河東的圖拉開采和運來的。當時開采石頭並不容易,因為人們沒有炸藥或鋼釬。埃及人用銅或青銅

鑿子在巖石上打洞,然後插入木楔,往裏面灌水,當木楔被水脹開時,巖石就裂開了。這種方法在今天看來可能很笨拙,但在 4000 多年前,它們卻是了不起的技術

。從采石場到金字塔所在地的運輸也非常困難。古埃及人將石頭裝在雪橇上,然後用人和牲畜拉動。為此需要寬闊平坦的道路。僅修建運送石料和金字塔地下墓室的道路就花費了 10 年時間

在建造胡夫的金字塔時,胡夫強迫所有埃及人為他工作,他們被分成十萬人的大隊進行勞動,每個大隊勞動三個月。這些勞動者中有奴隸,但也有許多普通農民和工匠。古埃及奴隸借助畜力和滾木,將巨石運到建築工地,然後將工地周圍的天然沙堆成斜坡,再將巨石沿著斜坡拉到金字塔上。就這樣,壹層斜坡壹層石頭,金字塔逐漸升高。建造胡夫金字塔用了整整 20 年的時間。

  • 上一篇:2019澳大利亞入境卡填寫模板澳大利亞入境什麽藥品不能帶
  • 下一篇: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