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第壹大半導體公司海思半導體銷售額為303億人民幣,按照6.9的匯率,43.9億美元,而世界第壹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營收為549.8億美元,相差12.5倍。
當然,海思是純設計公司,沒有工廠,和英特爾這種設計+制造的IDM比不公平,那麽我們就把海思和世界純IC設計第壹名高通比較,高通2016年營收為154億美元,是海思的3.51倍。
實際上,海思的芯片設計還是基於ARM的架構,中國真正算得上完全自主可控的芯片龍芯,2015年銷售收入只有1億人民幣,和英特爾是1000倍以上的差距。
芯片制造領域,中國第壹大制造商中芯國際2016年銷售額為29億美元,世界第壹大制造商臺積電2016年銷售額創紀錄為297.65億美元,差距為10倍。
我們再看看上遊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半導體生產設備不只是用來生產電子產品用的芯片,我們的LED燈,太陽能產業同樣也需要。
全球第壹大企業是美國應用材料公司,2014年營收79.4億美元,而中國的龍頭企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兩大研究所四十五所+四十八所加起來營收為8.09億人民幣,相差63倍(2014年匯率按照6.4)。壞消息是半導體生產設備我國世界市場占有率只有1%。
好消息是半導體生產設備世界上的主要玩家也就是美國,日本,荷蘭三家,其他國家都是渣渣,我國努把力就可以混到世界第四。
我們可以看出什麽呢?
在芯片設計這個環節,我們和世界第壹的差距是3.5倍。
到了芯片制造這個環節,我們和世界第壹的差距是10倍。
到了芯片生產設備這個環節,我們和世界第壹的差距是63倍。
這說明什麽呢,只有我們的下遊國產需求方強大了,才能帶動上遊的發展。
2、中國進口的第二大工業品是汽車整車和汽車零部件,2016年進口746.1億美元,占工業品進口的6.34%
我們就查世界五百強數據,2016年財富世界五百強公布世界營收最高的汽車公司德國大眾營收為2366億美元,世界第二是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收入為2365.9億美元,幾乎不相上下。然而中國最大的汽車公司上汽集團收入是多少呢?1066.8億美元。和世界第壹的差距是2.22倍。
我們再看下汽車零部件,2016年按照福布斯的世界汽車零部件廠家百強榜,世界第壹大汽車零部件公司是德國博世集團,營收448.25億美元。
全球汽車零部件前100名只有兩家中國公司,還有壹家是中信戴卡,營收24.3億美元,和第壹名的差距是18.45倍。
3、我們進口的第三大工業品是儀器儀表,2016年總***進口449.6億美元,我國尤其是科研領域,非常依賴從國外進口高端科研設備,雖然國產儀器儀表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但是總體來說差距仍然非常大,例如基本上實驗室的高端科研儀器還是依賴進口。
2016年我國儀器儀表整個行業的營收才9355.4億元,而進口就有3000億人民幣以上,這個數字非常驚人。
4、我們進口的第四大工業品是初級形狀塑料,2016年進口413.2億美元,這個可能是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初級形狀的塑料包括各種以聚開頭的化工品,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環氧樹脂,聚碳酸酯等等。
初級形狀塑料裏面有沒有高科技產品呢,當然有,但是總的來說,這是個低端的工業產品。
2016年我國進口了2570萬噸的初級塑料,其中聚乙烯994.3萬噸,那麽聚乙烯產品我國是從哪些國家進口呢,是以中東及東南亞國家為主,其中伊朗占比28%位居首位,沙特占比26%,位居第二,阿聯酋占比18%,位居第三,接下來是新加坡,泰國,卡塔爾,基本都是第三世界國家。
5、顯示面板是我國進口第五大工業品,2016年進口總額為318.5億美元,由於前面的初級形狀塑料和儀器儀表都是個大類,所以也可以說液晶顯示面板是我國進口的第三大工業品。
2016年我國第壹大龍頭企業京東方營收是688億人民幣。
2016年世界第壹大顯示企業三星顯示的營收是1632億人民幣(按照韓元兌換人民幣165的匯率),差距為2.37倍。
6、中國進口的第六大工業制品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2016年進口了278.3億美元。
我們當年玩臺式機的時候就在想,主機+顯示器,就TM的機箱是國產的,從CPU,主板,硬盤,顯卡,聲卡,內存條全部是臺灣或者外國的,這個今天有所好轉,因為個人用的計算機銷量在下滑,並且有的部件實現了國產化,例如顯示器國產很多了,紫光和西部數據也成立合資公司了。國內也有例如長城科技公司,2016年營收691億人民幣。
實際上,今天大部分計算機整機和零部件生產都是在中國大陸進行,很多是臺灣企業在大陸設的廠。
7、中國進口的第七大工業品是未鍛軋的銅及銅材,2016年進口了263.8億美元,不過這個主要是資源型的初級工業制品。
8、中國進口的第八大工業品是醫藥品,2016年進口了220.9億美元,其實中國非常重視藥物的國產化,因為保障14億的人的健康並非小事,但是依然有藥物需要依賴進口。
如果加上西藥的原料,那麽進口金額高達295.62億美元,可以排在第六位
9、中國進口的第九大工業品是飛機和航空器,2016年進口203億美元,我們為什麽要自主研發ARJ21和C919,因為這是進口排在前十的工業品。
在民用航空領域,如果非要和波音和空客對比,我們大飛機是零。
不過2017年5月5日,大家也知道發生什麽事了,C919首飛。
10、中國進口的第十大工業品是電子元器件,2016年進口了200.1億美元,這個大家可能有疑問了,為啥進口金額比我們感覺的要低?
我們用的手機裏面最值錢的是各種集成電路(包括手機處理器,DRAM,閃存,基帶芯片,功率放大器,數模轉換,射頻器件等等),例如讓韓國三星和海力士利潤暴漲的內存芯片,這個是算在集成電路進口裏面;然後是顯示面板很貴。
我們對比下日本六大電子零部件企業之壹的村田制作所,2017年預計營收為12250億日元,大約752億人民幣,差距在26倍。
11、中國進口的第十壹大工業品是醫療器械,2016年進口184.05億美元。
中國進口的第十二大工業品是鋼材,沒錯作為世界第壹鋼鐵大國,依然有部分鋼材需要進口,2016年進口131.5億美元,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汽車用的鋼板進口的比較多,主要是有些在華外資車企也有固定的國外供應商。
另外還有農業機械,2016年我們進口了進口了120.78億美元。
基本上,中國進口比較多的工業品,主要就是這13類,其他還有天然和合成橡膠87.1億美元,其中合成橡膠有部分是高端產品。
這些產業目前升級情況如何呢?
1、毫無疑問國家最重視的是金額最高,占了工業品進口五分之壹的集成電路。這個產業伴隨著中國下遊電子品牌的崛起,已經開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當然由於基數太低,落後會是長期現象,我們要做好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我會寫專文介紹。
2、汽車和零部件產業我不太擔心,未來十年是中國自主品牌大逆襲的十年,國產零部件產業也必然隨著自主品牌崛起,今年壹季度國產汽車零部件公司業績全部在猛漲。
3、同樣受到國產電子品牌的帶動,國產面板份額在飆升,而液晶面板的進口正在迅速下降,2012年頂峰的超過500億美元,2016年已經下降到318億美元,京東方凈利潤在連創新高
4、航空器大家也知道,ARJ21已經商用,C919也在試飛了,未來五年可以商用。未來是可以預期的,但是這個產業和集成電路壹樣,要做好10年,20年長期競爭的準備。
5、電子零部件產業,我國由於下遊品牌的崛起,帶動國產電子元器件在以20%的速度增長,平均四年翻壹倍,但是這個產業同樣基數低,還需要時間,這個我也會花時間寫。
6、儀器儀表,大家都知道,我國科研儀器高度依賴進口,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儀器儀表公司的總收入才9355.4億,而進口高達450億美元,超過3000億人民幣,2016年我國儀器儀表公司收入增長為9.1%,利潤增長8.2%,而進口下降了1.13%,形勢是在向好的壹面發展,但是差距還非常大,進口替代的空間廣闊。
7、醫藥品工業,我國2016年國產醫藥制造業的企業收入為2.806萬億人民幣,增長為9.7%,利潤增幅更高達13.9%,而進口醫藥品+原料為超過290億美元,增長為1.92%,國產的增長快於進口,也處於進口替代提升的趨勢。
8、醫療器械2016年我國市場規模為3700億人民幣,增長20.1%,而2016年進口為184億美元,增長為6.28%,進口的增長慢於國內市場的增長速度,說明進口替代也在進行中。
9、自動數據處理設備(計算機及其零部件),2016年我國出口高達1374億美元,下降9.8%,進口為273.8億美元,下降1%左右。巨額順差。
10;、還有鋼材,我國2016年鋼材產量超過11億噸,而進口只有1300多萬噸,主要來自日本,韓國等,進口依賴度只有1%,而日韓的進口,很多也是用於在華車企用鋼。
11:、國產農機,2016年中國農機工業增加值增速7.7%,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4516.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8%。規模以上農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5.24億元,比上年增加了3.51億元,增幅僅為1.39%。
農機在去年是屬於不景氣的,表現為利潤增長慢,但是收入增長仍然有5.8%,相比下農機進口金額去年下滑了7.6%,仍然在不斷進行進口替代。
當然還是那句話,差距還是很大,體現高端產品需要進口。
除了這些進口工業品大類外,我國還進口了很多初級工業品,例如2016年進口紙漿122.4億美元,紡織紗線和織物167.4億美元,礦物肥料和化肥24.1億美元等等,這些初級工業制品,很多是來自資源國家的初級工業工廠的產出,我國進口是合理的,中國的發展還是要讓世界雨露均沾比較好,這也是中華文明實現和諧世界人類大同應該有的理念。
望采納